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1年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市场规模稳步上升 线上渠道销售占比较大

        服装是衣服、鞋、装饰品等的总称,多指衣服。在国家标准中对服装的定义为:缝制,穿于人体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产品,又称衣服。服装有三方面作用,分别为保健、装饰和工业用途。

        1、产业链

        从服装行业产业链来看,上游主要为棉麻、毛丝、化纤、纺纱、染料等原材料的供应;行业下游主要为各渠道销售,包括专卖店、百货商场、购物中心、电商平台等。

服装行业产业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政策环境

        目前我国对于服装行业并没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其相关政策多集中在轻工纺织、制造业等大行业方面。2019年8月,工信部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里提升的实施意见》,制定发布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推动轻工纺织等行业的创新产品发布;培育壮大个性化定制企业和平台,推动企业发展个性定制、规模定制,高端定制;持续开展纺织服装创意设计园区(平台)试点示范工作。

中国服装行业相关政策

法规及政策

日期

发布部门

涉及内容

《中国制造2025

20155

国务院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建设品牌文化,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品牌意识,树立品牌消费理念,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

《中国服装制造2020推进计划》

20165

中国服装协会

瞄准国际服装制造先进水平,积极推动服装制造向服务化转型加强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融合创新,倡导品牌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

《中国服装行业十三五发展纲要》

20165

中国服装协会

强化产业文化建设,以塑造产业文化软实力为目标,建立现代服装产业文化体系;聚焦市场需求和市场细分,进一步强化差异化定位,将品牌内函嵌入消责者心智

《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20169

工信部

优化产品供给结构,扩大中高端纺织服装产品供给,大力推进品牌建设技术改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品牌建设、行业服务平台建设等;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纺织行业科技创新

《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步教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

20189

中共中央、国务院

加快完善促进消责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消费引领,倡导消费者优先;培育中高端消费市场,形成发展势头良好、带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促进实物消费提档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里提升的实施意见》

20198

工信部

制定发布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推动轻工纺织等行业的创新产品发布;培育壮大个性化定制企业和平台,推动企业发展个性定制、规模定制,高端定制;持续开展纺织服装创意设计园区(平台)试点示范工作

《关于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制造业高质里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910

工信部

加快形成以制造能力共享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共享为支撑的协同发展格局;培育发展共享制造平台,依托产业集群发展共享制造,完善共享制造发展生态,夯实共享制造发展的数字化基础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市场分析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服装行业市场规模稳定上升,从2012年的1.42万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08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57%;到2019年中国服装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19万亿元,同比增长5.29%。

2012-2019年中国服装行业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产量方面,自2016年后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服装产量持续下降,到2018年降至222.74亿件,同比下降22.61%;2019年出现回升,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服装产量为244.72亿件,同比增长9.87%;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持续下降,为223.73亿件,同比下降8.58%。

2015-2020年中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服装产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需求分析

        需求方面,在我国服装行业市场规模中,女装市场占比较大,达到40%;其次是男装,占比为23%;然后是运动与童装市场,占比分别为11%、8%;其他服饰占比共18%。

中国服装行业细分市场规模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我国电商行业的迅速发展,消费者购买服装的渠道从线下逐渐偏移向线上,到2019年中国消费线上服装购买占比达到76.9%,线下渠道占比为23.1%。

2019年中国消费者购买服装渠道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5、技术分析

        随着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大数据的形成、计算能力的提升及网络设施的提升促进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智能化、网络化行业升级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服装行业将进一步实现5G+互联网、云技术、物联网、智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关键环节的应用。(LJ)

        欲了解更多内容,请参阅我们的行业分析报告:
        《
2021年中国服装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发展规划趋势
        《
2021年中国服装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中国报告网专注于行业分析与产业研究,多年来持续追踪数千个细分行业,是业内领先的资深行业分析报告提供方,曾为数千家企业(包括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和数十家国内五百强企业)提供了详实的行业分析报告,并获得了客户认可。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运动鞋代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市场需求回暖 产能“出海”东南亚

我国运动鞋代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市场需求回暖 产能“出海”东南亚

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形成了一批以运动鞋代工为主的产业集群。裕元集团等大型代工企业逐渐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的运动鞋代工制造商。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运动鞋代工基地。根据APICCAPS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鞋类出口达140亿双,价值1680亿美元。其中,中国占全球鞋类总出口的63.8%。

2024年11月15日
我国隐身材料行业现状分析:下游需求市场起量 竞争格局较为稳定

我国隐身材料行业现状分析:下游需求市场起量 竞争格局较为稳定

因此,我国隐身材料行业竞争格局较为稳定,所从事与研发的企业大部分是各大研究所、高校以及华泰科技、佳驰科技、光启技术等企业。其中,华泰科技偏重高温隐身材料,佳驰科技偏向于常温隐身材料,而光启技术则主要是超材料产品。院所方面,隐身材料代表企业为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主要从事材料研制与应用等。

2024年11月13日
我国芳纶纤维行业:国产替代进程加快 高性能、集约化、绿色化成发展趋势

我国芳纶纤维行业:国产替代进程加快 高性能、集约化、绿色化成发展趋势

随着以泰和新材、中化国际为首的国内企业逐渐突破技术封锁开启扩产,对位芳纶在我国的需求也将逐步打开。根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国产对位芳纶用量占比继续扩大,达到76%。

2024年11月13日
老龄化趋势催生需求 我国老人鞋行业将迎千亿时代 足力健面临内忧外患困境

老龄化趋势催生需求 我国老人鞋行业将迎千亿时代 足力健面临内忧外患困境

整体来看,虽然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且持续增长,但专门针对这一细分人群的鞋品牌几乎处于蓝海状态。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老人鞋行业迎千亿时代。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老人鞋零售市场规模约819.6亿元,在整体鞋履零售市场中占比约17.7%,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21.3亿元。

2024年09月13日
我国箱包行业市场体量大 但本土品牌高端及奢侈市场竞争力不足

我国箱包行业市场体量大 但本土品牌高端及奢侈市场竞争力不足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行李箱市场同比增长17%至310.1亿元,预计未来5年的CAGR为8.9%,保持稳健增长态势,2028年达475.5亿元。

2024年08月16日
“晒”出来大市场 我国防晒衣火爆的背后 市场乱象亟待规范

“晒”出来大市场 我国防晒衣火爆的背后 市场乱象亟待规范

2024年4月小红书平台“防晒衣”的搜索指数为344.34万,高于防晒霜的252.09万。2023年我国主要电商平台(天猫、京东)防晒衣的市场规模为48.4亿元,同比上涨33.5%,销量近3500万件。2023年抖音平台的防晒衣市场GMV(商品交易总额)达到约37.3亿元,同比增长217.4%。

2024年08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