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德国房产行业发展背景及市场供需分析(图)

        一、发展背景分析:德国不存在土地财政依赖,房地产也非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德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包括联邦政府(国有)、州和地方政府所有、教堂和私人所有土地,其中联邦和地方政府所有约10%,私人所有约占比80%。土地私有为主的土地制度先天上决定了德国不存在土地出让金一说,也就不存在土地财政依赖。

        德国将房地产作为具有福利性质的服务型产业,而非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机械制造汽车、电子设备、化工制造是德国工业的四大支柱产业,德国宪法明确规定:“德国是一个高福利国家”,与医疗、教育一样,保障居民住房也是政府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是所有房地产政策的核心出发点。各级政府从来不敢通过抬高当地地价和房价,来增加政府的房租收入或税收收入,德国也没有任何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是房地产。

        二、市场供需现状分析:市场作为住房供应主体,以补贴和住房合作吸纳民间房源承担社会住房功能

        供应端:政府依靠补贴和住房合作社吸纳民间租赁房源,由此市场成为社会住房供应主体。德国住房市场主要由58%租赁住房和42%自有住房组成,是欧洲唯一租赁比例高于自有产权比例的国家,其中政府房源占比7%、市场房源93%。区别于新加坡政府对保障住房的全程参与,德国政府在近年来逐步退出保障房供应体系,原本所持有的保障房也逐年私有化,转而致力于依靠补贴体系(包括:货币补贴、税收优惠、低息贷款等)和住房合作社制度(类似于众筹买房)两个措施广泛吸纳民间房源(即一定时期承担“社会住房”功能的私人房源)来保障社会住房的供给,形成一个由市场作为供应主体的住房供应体系。

        需求端:住房在政策有保有压,优惠政策广泛吸纳民间房源,房产税+租金管控维稳市场。支持政策方面,对于私人房东,政府通过补贴、税收、贷款等优惠政策支持建房,所建成在后续一定时期中将承担社会住房的功能,而对于居民,政府近来来更多通过住房津贴和住房及取暖补贴直接帮助居民解决住房问题;打压政策方面;打压政策方面,房屋交易中多环节征收的不动产产权税(1%-4.4%)、产权转让税(3.5%-6%)、差价盈利税(按个税税率征收)以及市场化的经纪人佣金费率(3%-6%)等均有力抑制了投资性需求,此外,政府从租客保护和租金管制两方面的法律和政策来保障租赁住房权利,前者通过《住房建设法》等四大支柱法律的实施,后者则通过“租金刹车”等机制约束租金上涨,综合造就了高比例且规范的租赁市场。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8-2023年中国房地产产业市场运营规模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报告

        房价情况:过去40年房价CAGR仅2%,近年因人口流入而增速较高、但仍总体可控。德国通过以政府补贴体现以及住房合作社制度吸纳社会房源形成租赁住房供应制度,同时再辅以如房地产税和住房立法等严厉调控政策,最终达成了德国人民的住有其所,同时又实现了房价控制稳定。在1975-2015年的这40年中,德国房价的CAGR约为2%,略低于同期人均GDP的CAGR约为4%。2010年后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导致的欧元区资金涌入、低利率环境以及净移民人数猛增,导致德国大城市房产成交增加且涨幅加速,主要七大城市房价涨幅2010-2015年间租金和房价CAGR分别为3.6%和10.6%,柏林过去5年租金和房价CAGR则达到7.6%和14.8%。尽管如此,房价基数低且相应收入增速较快却形成了住房可支付指数和住房成本超负担率基本维持稳定,因此房价仍处于可控范围内。

        特殊背景:房地产经济和土地财政依赖不强、国小利于政策实施、住房充裕下购房需求不强烈。1)德国联邦和地方政府所有约10%,私人所有约占比80%,土地私有为主的土地制度先天上决定了德国不存在土地财政依赖。2)德国将房地产作为具有福利性质的服务型产业,保障居民住房是是所有房地产政策的核心出发点,而非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机械制造、汽车、电子设备、化工制造是德国工业的才是四大支柱产业,因而德国也无房地产经济依赖一说。3)德国国土面积比相对较小,总面积与总人口差不多相当于我国一个省(面积相当于云南省、人口相当于江苏省),因而其全国住房政策可以统一实施。4)城市化率几乎饱和、老龄化严重、以及家庭小型化问题突出等背景下,目前住宅市场基本稳定充裕,购房需求并不强烈。

        总体来看,德国房住宅市场是一个由市场作为供应主体的住房供应体系,德国政府几乎并不参与其中,主要依靠补贴体系和住房合作社制度两个措施广泛吸纳民间房源来保障社会住房的供给,除了补贴体系支撑之外,同时通过多环节征收房产税、法律制度的租客保护和租金管制来规范高比例的租赁市场。房价虽然近年涨幅较大,但收入增长相应跟上,仍处于可控范围内。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SL)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洁净室行业处于成长期 市场前景广阔 智能化、模块化是未来发展重要方向

我国洁净室行业处于成长期 市场前景广阔 智能化、模块化是未来发展重要方向

从我国洁净室新建面积来看,随着需求增加,近年来我国洁净室新建面积保持逐年增长。数据显示,2018-2023年我国洁净室新建面积从2917万平米增长到4120万平米,年复合增长率为9.02%。

2025年03月08日
我国土地行业分析:宅地供应量及成交量下降 央国企仍是市场主力

我国土地行业分析:宅地供应量及成交量下降 央国企仍是市场主力

回顾2024年,我国土地宅地供应量及成交量持续下降,成交楼面均价、土地流拍率均有所回落,溢价率处于历史地位,但是随着9月份针对地产出台多项刺激政策,市场对于地产“止跌回稳”的信心逐渐增强。考虑到销售改善传递到土地市场需要一定时间,预计2025年土地市场成交量或迎来筑底,核心城市成交价格有望保持强势。

2025年03月01日
我国卫生陶瓷出口需求减少且均价下跌 旧房翻新改造成行业重要增长点

我国卫生陶瓷出口需求减少且均价下跌 旧房翻新改造成行业重要增长点

2022-2023年,随着房地产市场低迷和出口需求减少,我国卫生陶瓷产量逐渐下降。同时其出口均价不断下跌,由2020年的93.63美元/件下降至2023年的64.85美元/件。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已进入存量时代,旧房翻新改造已成为卫生陶瓷行业的重要增长点。此外,卫生陶瓷产品属于“高能耗”、“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型

2025年02月10日
我国智能坐便器产销量稳增但普及率低 3C认证实施提升行业准入门槛

我国智能坐便器产销量稳增但普及率低 3C认证实施提升行业准入门槛

虽然我国智能坐便器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坐便器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几年,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精装修市场配套率提升,我国智能坐便器产量、内销量和内销额均呈现逐年递增态势。同时其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2023年达到9.6%左右。

2025年01月24日
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正快速发展 应用不断拓展 政策规划叠加 未来前景可观

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正快速发展 应用不断拓展 政策规划叠加 未来前景可观

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政策推动以及市场需求上升,近年来我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和渗透率不断上升。同时装配式建筑凭借着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劳动力依赖、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节能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2025年01月22日
欧美为家居电商行业主要市场 亚马逊平台地位突出 市场将向具备供应链优势企业倾斜

欧美为家居电商行业主要市场 亚马逊平台地位突出 市场将向具备供应链优势企业倾斜

家居行业线上化趋势下,全球家居电商市场空间广阔,2023年收入达2564亿美元,其中客厅、厨房及餐厅应用市场总占比接近50%。从销售地区看,欧美地区为家居电商主流销售市场,欧洲市场以德国、英国、法国为主。

2025年01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