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6年房地产土地购置费与建安投资及未来趋势分析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从各个房企向上汇报汇总的,房企对于每个开发项目都有单独的投资核算。按照定义和对房企NAV估值的计算过程,可以将房地产开发投资解构为土地购置费和建安支出,其中土地购置费是房企通过各种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费用,包括主流的“招拍挂”竞得土地支付资金、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的各类补偿费、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出让金,也包括房企通过项目收购兼并获取土地的成本。把获取土地以外的投资归入建安支出,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可进一步分解为单位建安支出和房屋施工面积的乘积。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房地产产业市场运营规模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报告
 

        先看土地购置费。

        对于今年的土地购置费预测:今年前11个月的土地购置费为17165.8亿,按前11个月占全年93.7%计算, 2016年全年为18323亿,同增3.7%。(2013年-15年前11月房屋施工面积占全年比重分别为88.6%、92.1%和93.2%,比重不断增加,加上今年国庆开启调控,因此假设前11月占比提升至93.7%)。

        对于2017年土地购置费预测:销售增速的峰值在2016年的4月份,因此土地购置费的拐点大概率出现在明年4月前后,增速先升后降。我们预测明年的销售面积增速-6%,土地购置费增速2%。分城市来看,一线城市土地购置费具有刚性;二线和强三线土地购置费因为房企卡位和市场一直性预期,需求强烈,而增加供应会使这些城市土地供应更富有弹性,因此二线和强三线的土地购置费是看点;普通三四线城市地方房企资金紧张,库存较高,房企会优先加快现有项目去化,而谨慎拿地。(对2017年土地购置费增速讨论详见第三点)

 

        再看建安投资:

        对于房屋施工面积,房屋施工面积包括本期新开工面积、上期施工本期继续施工的面积、本期复工面积、本期竣工面积和本期停工面积。因此预测下一期房屋施工面积,公式为:下期施工面积=本期施工面积-本期停工面积-本期竣工面积+下期新开工面积+下期复工面积。因此,从预测的角度上说,下一期的施工面积,取决于下一期的新开工面积和复工面积。

        房企新开工和复工往往是根据销售情况进行安排,因此依然可以用销售面积作为先行指标来对两个指标走势和拐点进行预判。我们认为,销售面积是施工面积的良好先行指标,因为热销后房企会首先增加施工补库存,复工和新开工的意愿增强。

        对于今年的房屋施工面积预测:今年前11个月的房屋施工面积为745122万平,按前11个月占全年98.9%计算, 2016年全年为757167万平,同增2.4%。(2013年到2015年前11月房屋施工面积占全年比重分别为97.1%、97.9%和98.4%,比重不断增加,加上今年国庆开启调控,因此假设前11月占比提升至98.9%)。

 
        对于2017年度房屋施工面积预测:销售增速的峰值在2016年的4月份,一般而言,销售面积增速传导到施工面积增速也有大致1年的时间差,但2015年2月以来的销售增长,施工面积并没有大幅持续增长,主要原因在于热点二线城市2014-2015年土地供应减少,广义库存减少,导致新开工弹性不足;加上企业加快竣工结算,反而导致下一期的施工面积减少。

        从趋势上说,未来1年,施工面积增速会随销售增速下降。但并不悲观,预计全年施工面积增速在-1%-1%,我们认为大致在0.7%左右。一线、二线和三线施工面积,分别占5%、34%和61%左右,其中:1)一线城市,新房销量下滑有控制预售审批节奏稳定新房房价的因素, 事实上需求强劲,一致性预期下房企推货节奏和施工面积不会大幅下降;2)热点二线城市狭义库存很低,随着加大土地供应、广义库存弹性增加,补库存压力释放,对施工增速也形成支撑;3)三四线虽然库存较高,但由于政策持续优化、去化有望持续,加上地产中小房企回笼资金后资产负债表修复,会抢占市场销售热度尚可的时间窗口消化存货,因此新开工和复工意愿也有支撑。

        从2016年下半年以来,建材行业普遍回暖,下游需求趋稳。2017年,虽然会受到房地产投资可能小幅下降的冲击,但考虑到基建项目的稳定增长、 “一带一路”产生增量和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建筑建材供需失衡有望改善,价格有望企稳回升。结合明年PPI、CPI温和的预测,预计2017年单位建安成本小幅上升。用前文预测的2016年建安投资/施工面积,可以得到2016年的单位建安成本为1106.1元。

        以此基数,预计2017年建安成本有望继续回升2%,达到1128.3元。我们以施工面积同增0.7%,单位建安成本同增2%计算,建安投资同增2.7%。加上土地购置费同增2%,可以预测得到201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为104,673.8亿,同增2.6%。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量价齐升 我国床垫行业前景可期 市场长期处于分散竞争状态

量价齐升 我国床垫行业前景可期 市场长期处于分散竞争状态

国内床垫需求市场庞大。随着我国城镇化稳步推进,新增住房交易以及存量房再装修将形成更多的床垫消费需求。随着国内消费者健康睡眠及换新意识的逐步提升,国内床垫使用年限有望逐渐缩短,将带动床垫更换需求的增长,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量空间。

2025年05月14日
我国户外家具市场需求潜力大 跨境电商正成为重要销售渠道 未来品牌是经营重点

我国户外家具市场需求潜力大 跨境电商正成为重要销售渠道 未来品牌是经营重点

户外家具起源于欧美国家。近年来随着全球消费者对户外生活空间的重视,以及对高质量户外家具产品的需求增加,推动全球户外家具市场不断增长。2020-2023年全球户外家具市场价值从171亿美元增长到了193.8亿元左右。预计到2027年全球户外家具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29亿美元,显示出市场的持续增长趋势。

2025年04月30日
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三大核心引擎驱动发展 市场总体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三大核心引擎驱动发展 市场总体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近年来,我国每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这为工程设计产业链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0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1%,带动了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稳步增长。

2025年04月27日
我国智慧园区行业现状分析:园区智慧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市场巨大潜力待释放

我国智慧园区行业现状分析:园区智慧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市场巨大潜力待释放

我国智慧园区行业发展环境良好,在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等因素推动下,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19-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26%。目前,我国大多数智慧园区还处在1.0阶段,仅有少部分达到2.0阶段,距离3.0阶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由此可见,我国智慧园区市场远未达到饱和状态,仍有充足潜力有待释放。

2025年04月15日
我国洁净室行业处于成长期 市场前景广阔 智能化、模块化是未来发展重要方向

我国洁净室行业处于成长期 市场前景广阔 智能化、模块化是未来发展重要方向

从我国洁净室新建面积来看,随着需求增加,近年来我国洁净室新建面积保持逐年增长。数据显示,2018-2023年我国洁净室新建面积从2917万平米增长到4120万平米,年复合增长率为9.02%。

2025年03月08日
我国土地行业分析:宅地供应量及成交量下降 央国企仍是市场主力

我国土地行业分析:宅地供应量及成交量下降 央国企仍是市场主力

回顾2024年,我国土地宅地供应量及成交量持续下降,成交楼面均价、土地流拍率均有所回落,溢价率处于历史地位,但是随着9月份针对地产出台多项刺激政策,市场对于地产“止跌回稳”的信心逐渐增强。考虑到销售改善传递到土地市场需要一定时间,预计2025年土地市场成交量或迎来筑底,核心城市成交价格有望保持强势。

2025年03月01日
我国卫生陶瓷出口需求减少且均价下跌 旧房翻新改造成行业重要增长点

我国卫生陶瓷出口需求减少且均价下跌 旧房翻新改造成行业重要增长点

2022-2023年,随着房地产市场低迷和出口需求减少,我国卫生陶瓷产量逐渐下降。同时其出口均价不断下跌,由2020年的93.63美元/件下降至2023年的64.85美元/件。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已进入存量时代,旧房翻新改造已成为卫生陶瓷行业的重要增长点。此外,卫生陶瓷产品属于“高能耗”、“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型

2025年02月10日
我国智能坐便器产销量稳增但普及率低 3C认证实施提升行业准入门槛

我国智能坐便器产销量稳增但普及率低 3C认证实施提升行业准入门槛

虽然我国智能坐便器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坐便器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几年,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精装修市场配套率提升,我国智能坐便器产量、内销量和内销额均呈现逐年递增态势。同时其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2023年达到9.6%左右。

2025年01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