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3年外墙保温隔热行业发展现状,从行业协会方面来看,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及其下属保温隔热专业委员会成立时间较短,对行业自身发展的约束力还不够强,且由于体制原因缺乏对行业发展的约束手段。
改革开放30余年的高速发展,成就了中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同时也使中国成为能源消耗大国,矿物质能源的进口依存度不断攀升,高速发展的环境代价也达到惊人的高度。而建筑综合能耗在国内总能耗中的贡献超过三分之一也已成为不争的 事实,建筑节能事业的重要性、可以预期的成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建筑节能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墙保温隔热行业 (以下简称为本行业)任重道远。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建筑节能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商机分析报告(2012-2016)》指出,判断一个行业发展水平最直接的方法是比较法,即与其他国家同行业相比较。如将国内墙体保 温隔热行业与发展水平较高的中、北欧市场来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本行业具有如下特点:
1、从政策面上看,中央政府对于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绿色发展的政策性推动力度大且坚决,此类政策的进步速度与行业发展之间的匹配度亦较好,此等政策为本行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为行业内的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2、从区域发展角度来看,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存在五个不同的气候区,而不同气候区中建筑节能的核心内容、居民生活习惯及对于建筑节能必要性的认知程度不尽相同,导致建筑节能工作的复杂性提高,区域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例如在严寒及寒冷地区主要关注建筑外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及采光效果,而在夏热冬暖地区则更关注外维护结构的隔热、遮阳及新风系统的除湿效果,对于两者之间的夏热冬冷地区而言,则必须考虑上述所有影响因素。此外,量大面广的高层建筑,特别是高层住宅,也为中国建筑节能工作提出了诸多中、北欧国家无须面对的课题,也是对本的行业创新能力的直接挑战。
3、从行业规模上看,我们面对着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亦即最大的外墙保温隔热市场。尽管这个市场还不甚成熟,但对于本行业的企业而言,其中孕育着巨大的机遇。
4、从企业规模上看,中国建筑外墙保温隔热行业的企业规模大多较小,还未形成明显的主流企业。成熟行业的明显特征之一是,行业中有两个或若干个龙头企业(其规模远大于同行业其他企业)主导着行业的发展及产品的品质水平(如在德国外墙保温隔热行业是STO AG和DAW主导着行业水平)。
5、从产业链中本行业的行业地位来看,中国的外墙保温隔热行业在产业链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形象的比喻是处于一个“V”字的底部,一边是由跨国公司(化工原料供应商)及水泥行业(多为大型企业)构成的供方,一边是由以具有相对垄断地位强势的房地产行业构成的需方。有鉴于中国的市场化水平及本行业内企业的规模,我们在短期内还很难将本行业的行业地位从“V”的底部拉到“U”的底部,更无需奢谈行业平等!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本行业的健康发展,对本行业中的企业自律亦是严峻的挑战。
6、从产品体系方面来看,中、北欧市场上EPS薄抹灰系统及岩棉薄抹灰系统所占市场份额约为97%。而在中国市场上,由于地域辽阔、五个气候区,加之不尽合理的竞争压力及对于成本的不同理解(特别是对于维修成本估计不足或重视程度不够),使20个左右所谓的外墙保温系统在市场上均占有一席之地,尽管大多系统带有明显的技术缺陷。
7、从行业标准方面来看,由于行业的年轻及高速发展,我们的行业标准系统还不完整、完善,部分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行业或地方标准甚至是在缺乏足够基础数据支撑的条件下或没有得到充分的工程实践检验的前提下编制的。部分外墙外保温系统甚至是在没有行业标准的情况下已大面积上墙。这种现状将会给行业的健康发展埋下巨大隐患。
8、从行业协会方面来看,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及其下属保温隔热专业委员会成立时间较短,对行业自身发展的约束力还不够强,且由于体制原因缺乏对行业发展的约束手段。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