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我国经济发展转向提质 经济环境仍较为乐观

         “我国经济供求失衡的态势正在缓解,经济质量和效益逐步改善,L型增长正在从原来的‘竖’过渡到‘横’,经济转型从上半场的‘降速’阶段逐步转向下半场的‘提质’阶段。”近日,在2017年全国政策咨询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陈昌盛进行“2017年宏观经济形势展望”专题报告时如是判断。

        陈昌盛认为,目前,国际经济周期出现一系列新变化,国内发展趋势也出现向好变化。尽管如此,当前的中国经济,上行的力量和下行的压力尚处于一个弱平衡状态。要开启新的增长阶段,实现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还需要谨慎应对小概率大变局和积极积累有利条件。

         经济转型从“止跌”阶段转向“提质”阶段

        “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增速下行,因此外界对经济形势的看法比较容易达成共识。但是,外界对2017年经济形势的认识出现分歧,主要原因在于对2016年‘稳’产生的原因有较大的分歧。”陈昌盛表示,2016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向好,呈现出价格回升、效益回正、就业稳定等“稳”的特征增多的态势。一种观点认为,去年的“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去产能等五大任务推进取得了一定效果,今年五大任务还在进一步推进,因此得出的结论是2017年经济增速可能仅小幅下降或基本稳定;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去年的“稳”主要是因为房地产投资增速超预期回升,而从2017年来看,房地产投资增速又回到下行趋势,因此判断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房地产金融产业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投资战略评估研究报告

          那么,到底应当如何看待2017年经济形势?陈昌盛指出,本轮经济持续下行调整6年以后,2016年出现价格反弹、企业盈利水平回升和就业总体稳定的积极局面,结合国际经济周期变化和国内中长期趋势,预示着我国经济转型可能已经进入下半程,经济增速短期大幅下滑的风险降低,“稳”的力量正在逐步增强,L型增长有望从“一竖”过渡到“一横”,经济转型从“止跌”阶段转向“提质”阶段。得出以上判断,主要基于对工业化中追赶型经济体增长特点的研究。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L形增长的实质是经济增长阶段转化,俗称“下台阶”。而能否站稳中间台阶,需要观察多个方面加以判断。

          “目前从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两方面来看,仍比较乐观。”陈昌盛表示,目前国际经济周期出现新变化。具体表现为:第一,在持续多年的通货紧缩警报基本解除,全球物价出现回升;第二,低利率、高债务组合调整,利率回升;第三,美元指数冲高势头和影响有望减弱,美元升值对新兴市场的影响,往往分货币贬值冲击、流动性收缩冲击和出口拉动效应三个阶段,目前看这一轮升值的前两个阶段冲击效应在减弱;第四,大宗商品整体有所企稳且小幅回升;第五,值得高度关注的是去年美元再次开始大幅加息后,大家普遍认为资金会快速撤离新兴市场,但是,从目前来看,市场风险偏好有所上升,资金开始回流新兴市场;第六,全球制造业PMI指数持续回升,但不足以作为中长期支撑因素。

          从国内来看,经济发展趋势出现向好变化。第一,我国经济持续回调6年,降幅达到40%,接近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历史经验;第二,就业出现积极变化,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大数据方面的监测指标都提供了一定支撑;第三,市场内生性的投资开始回稳;第四,库存对GDP的贡献有望由负转正;第五,制造业投资增速接近可持续增长区间等。
          尽管国际国内积极因素正逐步显现,陈昌盛指出,当前的中国经济,上行的力量和下行的压力尚处于一个弱平衡状态。要开启新的增长阶段,实现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今年还需要谨慎应对贸易战、金融市场调整、法国大选勒庞胜出等小概率事件产生大变局,同时,也要认识到制造业投资持续回稳、去杠杆带来的流动性冲击与金融风险、PPI回稳和企业补库存意愿继续增强、新政治周期下改革落地更有效等将积累更积极的有利条件。

          开启下半程≠乐观≠转型成功

           “经济开启下半程并不等于乐观,也不等于经济转型成功。”陈昌盛强调,从新旧动力关系看,新动力快速成长,但对旧动力的依赖依然十分突出;从金融与实体关系看,实体经济短期利润有所改善,但高杠杆下资金“脱实向虚”的状况没有改变;从防风险与促改革的关系看,风险有集中化、显性化趋势,但通过改革落地化解风险的作用发挥仍不够;从宏观调控与预期管理看,市场预期的管理重要性明显上升,但管理能力和经验总体不足问题比较突出;从地区与产业分化看,分化是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必要过程,但产业调整与体制制约的叠加效应,使部分地区困难仍较大。

          陈昌盛指出,经济增长的本质是提高效率,过去我国提高效率的途径现在不太管用了,生产率增长出现了明显下滑,需要重建新的生产率增长机制。转型下半程的重点正在于此。开启转型下半程,仅说明有了使潜在生产率变为现实的可能和条件,还需要将这种可能变为现实。

           “经济转型开启下半程的核心是,在此阶段,可以有相对稳定的宏观环境,争取为更有实质性的转型创造更好条件。因此,在踩向中高速发展中间台阶时,不要踩空,尤其要避免‘中间台阶’没有做实的情况。”陈昌盛说。

作者: 陈婧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房地产代建行业现状分析:新签约规模持续走高 市场竞争加剧

我国房地产代建行业现状分析:新签约规模持续走高 市场竞争加剧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代建企业代建项目新签约建筑面积为1731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6.3%;2024年1-6月,28家典型房地产代建企业新签约代建规划建筑面积为7325万平方米。

2024年11月12日
政策组合拳下我国定制家居市场有望回暖 行业全屋化、智能化发展大势所趋

政策组合拳下我国定制家居市场有望回暖 行业全屋化、智能化发展大势所趋

地产政策叠加各地以旧换新政策落地,定制家居消费修复可期。2024年9 月政治局会议召开以来,地方调控政策加速松绑。截至10月16日,共有 70 个城市出台 81 次放松性政策,其中,广州、天津全面取消限购,北京、上海、深圳分区优化限购政策,厦门、深圳等取消限售,深圳、无锡、杭州等取消新房限价。

2024年10月30日
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现状分析:市场增长动力不足且规模增速放缓

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现状分析:市场增长动力不足且规模增速放缓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具有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的企业工程勘察新签合同额合计1455.5亿元,同比减少2.3%;工程设计新签合同额合计7290.5亿元,同比增长0.2%;工程总承包新签合同额合计71380.3亿元,同比增长8.5%;其他工程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合计1412.2亿元,同比增长4.3%。

2024年10月29日
我国产业园进入4.0时代 政策扶持不断加码 经营模式正趋向多元化

我国产业园进入4.0时代 政策扶持不断加码 经营模式正趋向多元化

传统产业园主要依赖于土地租赁和物业销售作为其主要的收入来源,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需求的多样化,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不少园区运营商纷纷谋求战略转型,产业园开始转向多元化经营。

2024年10月24日
我国水运工程建设行业分析:政策频出、投资高热 项目规划空间可期

我国水运工程建设行业分析:政策频出、投资高热 项目规划空间可期

并且,近四年来,我国水利建设投资完成额均高于7000亿元,2022年更是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呈现大幅增长态势,截止2023年达到11996亿元,同比增长10.12%,并且国家增发1万亿元国债资金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其中安排水利领域资金超过国债资金总规模的一半,建设资金来源逐步多元化。

2024年10月15日
我国智能门锁产品正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集成 ChatGPT4技术为行业发展提供全新方向

我国智能门锁产品正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集成 ChatGPT4技术为行业发展提供全新方向

我国智能门锁行业有三股势力。第一类是传统的锁具连锁品牌,如凯迪仕、德施曼、耶鲁等品牌,第二类是拥有雄厚资金、技术能力的互联网企业,如华为、小米、百度等,第三类则是一些家电行业的跨界选手,如TCL、美的、海尔等。

2024年10月09日
核电水电加速成长下我国岩土工程行业迎重要机遇 未来市场整合将进入加速期

核电水电加速成长下我国岩土工程行业迎重要机遇 未来市场整合将进入加速期

近年来得益于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扩大,建筑、交通、水利等领域对岩土工程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我国岩土工程市场的快速发展,进而使得市场持续扩容,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截至到2023年底,我国岩土工程市场规模约为13876.3亿元,同比增长9.98%。

2024年09月30日
需求结构变革 我国电梯行业处于更新替换起点 政策+补贴驱动万亿空间到来

需求结构变革 我国电梯行业处于更新替换起点 政策+补贴驱动万亿空间到来

我国电梯市场结构来看,垂直电梯是应用最广泛的产品类别,占电梯产量比重约为85%,而这85%的垂直电梯市场中又数低速电梯为最普遍的应用类型,占比约在82.45%。

2024年09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