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二孩放开+城镇化 房地产将迎来“白银十年”

   导读: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相关决议对楼市影响深远。全会通过“普遍二孩”政策将有力带动住房改善消费;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有望对绿色环保建材的使用有进一步的推动;而全会强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也对整个房地产市场的走向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相关决议对楼市影响深远。全会通过“普遍二孩”政策将有力带动住房改善消费;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有望对绿色环保建材的使用有进一步的推动;而全会强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也对整个房地产市场的走向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普遍二孩”促改善型需求

 

  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会议通过普遍二孩政策,将允许每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目前,两房至三房属于购房者的刚需范畴。按照现在的家庭构成,三房刚好符合家庭居住需要:父母一间、孩子一间、老人一间。如果不需要老人来带孩子,父母一间、孩子一间,还有一间作为书房或者休闲房间,也是刚需范围。但是如果生了二孩,三房面临的问题是“不够住”,想要三代同堂,四房才是刚需产品。

 

  四房变成了刚需,那么相应的,五房将会变成改需产品。多出来的房间可以作为书房、健身室,对大多数两孩家庭来说,还可以作为儿童娱乐室,保证儿童的健康发展。二孩家庭,只靠父母两个孩子照顾是非常辛苦的。以后的两孩家庭请保姆可能会成为常态。目前市面上就有许多高端产品将保姆房纳入设计范围,相信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以后这个范围会更广。

 

  业内认为,政策普遍放开后,除了换大屋的需求,两个孩子的教育将成为重中之重,全国各地学位房的地位将更加不可动摇,争夺也将愈发激烈。因此,“普遍二孩”将带动新一轮的购房消费需求,对于楼市来说,是个发展的新机遇。

 

  绿色环保建材更受关注

 

  去年以来,多部有关绿色建筑发展、绿色建材推广的标准、方案密集出台,表露了国家对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视。而“史上最严”新环保法也将在今年正式实施。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要从2012年的2%提升到2020年的50%。业内人士指出,通过提高建筑建材本身的性能来改善节能环保,才是绿色地产未来的方向。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也同样强调了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据了解,2015年1月,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开始施行。新标更进一步规范了绿色建筑建材行业的市场规则,并把绿色建筑建材行动上升到了国家战略。业内人士表示,眼下建材行业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都将促进重污染企业转型,倒逼建材技术的革新。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发改委和住建部出台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该方案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要改建6亿平方米以上的既有建筑,以此测算,至少可带动2万亿绿色建材消费,这为绿色建材的发展提供了可观的市场需求。据中国绿色家居环境技术工作委员会的测算,2014年国内绿色家居市场规模达到了694.4亿元。总体来看,发展绿色建筑是国家今后的政策导向。绿色建筑目前正在靠激励性的手段推动,今后将会通过强制性手段推进。

 

  城镇化将对楼市长远利好

 

  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城镇化的脚步在不断迈进,有关专家称,投资领域,房地产、水泥、新型建材、机械设备和大众消费品等行业都有望在新型城镇过程中受益。地产业内人士认为,新型城镇化将为楼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对于二三线城市。

 

  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贾康曾指出:“新型城镇化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如果每年城镇化率提高一个点,至少可支撑中国经济走30年。”

 

  中指院发布的《未来十年2011~2020中国房地产市场趋势展望》报告显示,城镇化进程强力推动首次置业等刚性需求。未来十年,我国城市化率将以年均1.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每年新增城镇人口约为1700万人,以人均30平方米住房面积计算,新增住房需求将超过50亿平方米,再考虑租赁住房人群购房,首次置业需求共计约为81.9亿平方米,占总需求比重达52%,刚需将继续成为市场主流。由此,业内人士预计,在经历了十余年的“黄金时代”后,中国房地产借由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机遇,将迎来行业转型升级、市场巨大发展的“白银十年”。

  相关行业资讯请查阅:中国房地产市场全景调查及未来五年前景预测报告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智慧园区行业现状分析:园区智慧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市场巨大潜力待释放

我国智慧园区行业现状分析:园区智慧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市场巨大潜力待释放

我国智慧园区行业发展环境良好,在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等因素推动下,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19-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26%。目前,我国大多数智慧园区还处在1.0阶段,仅有少部分达到2.0阶段,距离3.0阶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由此可见,我国智慧园区市场远未达到饱和状态,仍有充足潜力有待释放。

2025年04月15日
我国洁净室行业处于成长期 市场前景广阔 智能化、模块化是未来发展重要方向

我国洁净室行业处于成长期 市场前景广阔 智能化、模块化是未来发展重要方向

从我国洁净室新建面积来看,随着需求增加,近年来我国洁净室新建面积保持逐年增长。数据显示,2018-2023年我国洁净室新建面积从2917万平米增长到4120万平米,年复合增长率为9.02%。

2025年03月08日
我国土地行业分析:宅地供应量及成交量下降 央国企仍是市场主力

我国土地行业分析:宅地供应量及成交量下降 央国企仍是市场主力

回顾2024年,我国土地宅地供应量及成交量持续下降,成交楼面均价、土地流拍率均有所回落,溢价率处于历史地位,但是随着9月份针对地产出台多项刺激政策,市场对于地产“止跌回稳”的信心逐渐增强。考虑到销售改善传递到土地市场需要一定时间,预计2025年土地市场成交量或迎来筑底,核心城市成交价格有望保持强势。

2025年03月01日
我国卫生陶瓷出口需求减少且均价下跌 旧房翻新改造成行业重要增长点

我国卫生陶瓷出口需求减少且均价下跌 旧房翻新改造成行业重要增长点

2022-2023年,随着房地产市场低迷和出口需求减少,我国卫生陶瓷产量逐渐下降。同时其出口均价不断下跌,由2020年的93.63美元/件下降至2023年的64.85美元/件。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已进入存量时代,旧房翻新改造已成为卫生陶瓷行业的重要增长点。此外,卫生陶瓷产品属于“高能耗”、“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型

2025年02月10日
我国智能坐便器产销量稳增但普及率低 3C认证实施提升行业准入门槛

我国智能坐便器产销量稳增但普及率低 3C认证实施提升行业准入门槛

虽然我国智能坐便器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坐便器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几年,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精装修市场配套率提升,我国智能坐便器产量、内销量和内销额均呈现逐年递增态势。同时其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2023年达到9.6%左右。

2025年01月24日
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正快速发展 应用不断拓展 政策规划叠加 未来前景可观

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正快速发展 应用不断拓展 政策规划叠加 未来前景可观

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政策推动以及市场需求上升,近年来我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和渗透率不断上升。同时装配式建筑凭借着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劳动力依赖、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节能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2025年01月22日
欧美为家居电商行业主要市场 亚马逊平台地位突出 市场将向具备供应链优势企业倾斜

欧美为家居电商行业主要市场 亚马逊平台地位突出 市场将向具备供应链优势企业倾斜

家居行业线上化趋势下,全球家居电商市场空间广阔,2023年收入达2564亿美元,其中客厅、厨房及餐厅应用市场总占比接近50%。从销售地区看,欧美地区为家居电商主流销售市场,欧洲市场以德国、英国、法国为主。

2025年01月20日
全球户外家居行业市场规模超百亿 露营、房车经济将持续带动需求提升

全球户外家居行业市场规模超百亿 露营、房车经济将持续带动需求提升

随着健康生活理念广泛普及,户外运动市场持续发展,户外家居行业规模不断扩大,2027年全球户外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387.25亿美元。其中,欧美等发达国家地区户外家居市场发展成熟,2027年美国户外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97.96亿美元,欧洲区域户外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84.80亿美元。长远来看,露营、房车旅居市场需求快速

2025年01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