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库存及需求:住房存量维持稳定增长 商品住宅有效需求约三成左右(图)

        1.住房存量维持稳定增长,相比非农户籍人口,常住人口需求仍有释放空间

        2018 年住房存量约 236 亿平,维持稳定增长。我们首先测算我国城镇住房存量,这里我们使用城镇住宅建筑总面积和总套数作为住房存量的衡量指标。首先,根据曾国安《中国城市住房供给与需求的初步测算》(2010)中提到的测算方法,我们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非农业户籍人口和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两个指标下的数据,对 2018 年城镇住宅建筑总面积进行测算,由此得出,截至 2018 年末,我国非农户籍口径下的住宅总面积约为 236 亿平米。然后,基于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和其他公开资料,我们预计 2018 年我国城镇住宅总套数存量大致为 50000 万套左右。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

图表: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平米)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非农户籍人口供需基本平衡,常住人口住房需求有待进一步释放。在非农户籍口径下,测算可得,截至 2018 年末,我国城镇人均住宅面积约为 38.75 平米/人,户均住房套数 1.06 套 /户,与世界中高收入国家相比,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可以说,2018 年的城镇住宅存量已经基本满足非农户籍人口的真实住房需求。但是,值得注意,由于居住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我们参考的城镇住房真实需求量在城镇常住人口口径下进行测算才更为准确。由此,我们利用城镇常住人口计算得,在常住口径下,2018 年末城镇人均住宅面积为 28.16 平米/人,户均住房套数为 0.94 套/户,均低于非农户籍水平。可以发现,相比非农人口,目前我国城镇常住人口的人均住房需求仍有一定的释放空间,而我们认为农民工市民化等相关政策的继续实施可以进一步释放这部分需求。 

图表:人均住房面积(平米)和户均住房套数(套)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 商品住宅有效需求约三成左右 

        房价收入比可用于测算商品住宅有效需求。所谓房价收入比,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公式为:房价收入比=每户住房总价÷每户家庭年总收入。按照国际惯例来说,一般房价收入比 3-6 倍为合理区间。如果房价收入比超出这一区间,则意味着房价偏高,房地产市场或存在泡沫。我们通过房价收入比大致测算商品住宅有效需求,即有购房能力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 

        比值总体居高不下,一二线泡沫严重,三四线压力稍轻。根据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测算得知,全国 5 个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无一例外全部名列前茅。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二线城市的厦门房价收入比为 22.1,紧随北京的 25.5、上海的 23.5,排名第三。2009 年厦门均价7600 元/㎡,2017 年已达 44235 元/㎡,8 年涨了 6 倍。自 2016 年以来,厦门房价环比上涨 1.6%,超越北上广,位居全国第一。据统计,目前厦门的住宅库存最多只够卖 7 个月。而相对于一线城市居高不下的房价收入比而言,三四线城市要轻松得多。数据显示,13 个省会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全部处于合理区间,包括南昌、兰州、成都、哈尔滨、太原、昆明、长沙、海口、西安、沈阳、长春、乌鲁木齐、贵阳。 

        上行趋势明显,再创历史高位。从历史走势来看,2001 年至 2004 年,40 城房价收入比由 9.2 逐步回落至 8.7;2005-2010 年整体呈现正当上行态势,由 9.2 上行至 11.3;2010-2014 年,各地纷纷出台房地产调控,比值出现回落;2015 年以来,受到各方面政策利好推动,及股市获利资金转入房市等多重因素的助推,房价收入比持续回升;2017 年,40 城房价收入比升至 11.4,相比 2016 年的 9.9 增长 15%,达历史最高位。我们预计,随着房价泡沫继续膨胀,

        2018 年受监测的 40 城房价收入比或将继续上行,再创历史新高。 

        各城市房价收入比高位趋近,约 6 成居 5-10 区间,热点城市领先全国。分城市来看,共约 6 成的房价收入比处于 5-10 区间内,远高于 3-6 合理区间。同时,比值高于 10 的城市有:深圳、三亚、厦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广州、福州、杭州、海口、武汉、石家庄、合肥、郑州等。其中深圳以 31.7 位居榜首,比第二名三亚高出 25%。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全口径下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包括了部分郊区农民和城中村居民,使得城市收入水平相对偏低,因此比值存在高估可能。此外,三亚(25.3)、厦门(24.5)、北京(21.4)的房价收入比也相对较高,均高于 20。另外,呼和浩特房价收入比为 4.5,属于较低水平,但也呈现出 2%的高速增长。 

        2018 年商品住宅有效需求约为三成左右。根据房价收入比数据进行测算和估计,我们认为,2018 年我国有购房能力的人口比重,即商品住宅有效需求,约为 30%左右。 
表 5: 
图表:中国主要 40 个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及同比增幅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C)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量价齐升 我国床垫行业前景可期 市场长期处于分散竞争状态

量价齐升 我国床垫行业前景可期 市场长期处于分散竞争状态

国内床垫需求市场庞大。随着我国城镇化稳步推进,新增住房交易以及存量房再装修将形成更多的床垫消费需求。随着国内消费者健康睡眠及换新意识的逐步提升,国内床垫使用年限有望逐渐缩短,将带动床垫更换需求的增长,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量空间。

2025年05月14日
我国户外家具市场需求潜力大 跨境电商正成为重要销售渠道 未来品牌是经营重点

我国户外家具市场需求潜力大 跨境电商正成为重要销售渠道 未来品牌是经营重点

户外家具起源于欧美国家。近年来随着全球消费者对户外生活空间的重视,以及对高质量户外家具产品的需求增加,推动全球户外家具市场不断增长。2020-2023年全球户外家具市场价值从171亿美元增长到了193.8亿元左右。预计到2027年全球户外家具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29亿美元,显示出市场的持续增长趋势。

2025年04月30日
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三大核心引擎驱动发展 市场总体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三大核心引擎驱动发展 市场总体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近年来,我国每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这为工程设计产业链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0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1%,带动了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稳步增长。

2025年04月27日
我国智慧园区行业现状分析:园区智慧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市场巨大潜力待释放

我国智慧园区行业现状分析:园区智慧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市场巨大潜力待释放

我国智慧园区行业发展环境良好,在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等因素推动下,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19-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26%。目前,我国大多数智慧园区还处在1.0阶段,仅有少部分达到2.0阶段,距离3.0阶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由此可见,我国智慧园区市场远未达到饱和状态,仍有充足潜力有待释放。

2025年04月15日
我国洁净室行业处于成长期 市场前景广阔 智能化、模块化是未来发展重要方向

我国洁净室行业处于成长期 市场前景广阔 智能化、模块化是未来发展重要方向

从我国洁净室新建面积来看,随着需求增加,近年来我国洁净室新建面积保持逐年增长。数据显示,2018-2023年我国洁净室新建面积从2917万平米增长到4120万平米,年复合增长率为9.02%。

2025年03月08日
我国土地行业分析:宅地供应量及成交量下降 央国企仍是市场主力

我国土地行业分析:宅地供应量及成交量下降 央国企仍是市场主力

回顾2024年,我国土地宅地供应量及成交量持续下降,成交楼面均价、土地流拍率均有所回落,溢价率处于历史地位,但是随着9月份针对地产出台多项刺激政策,市场对于地产“止跌回稳”的信心逐渐增强。考虑到销售改善传递到土地市场需要一定时间,预计2025年土地市场成交量或迎来筑底,核心城市成交价格有望保持强势。

2025年03月01日
我国卫生陶瓷出口需求减少且均价下跌 旧房翻新改造成行业重要增长点

我国卫生陶瓷出口需求减少且均价下跌 旧房翻新改造成行业重要增长点

2022-2023年,随着房地产市场低迷和出口需求减少,我国卫生陶瓷产量逐渐下降。同时其出口均价不断下跌,由2020年的93.63美元/件下降至2023年的64.85美元/件。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已进入存量时代,旧房翻新改造已成为卫生陶瓷行业的重要增长点。此外,卫生陶瓷产品属于“高能耗”、“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型

2025年02月10日
我国智能坐便器产销量稳增但普及率低 3C认证实施提升行业准入门槛

我国智能坐便器产销量稳增但普及率低 3C认证实施提升行业准入门槛

虽然我国智能坐便器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坐便器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几年,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精装修市场配套率提升,我国智能坐便器产量、内销量和内销额均呈现逐年递增态势。同时其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2023年达到9.6%左右。

2025年01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