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或高空作业。”根据这一规定,涉及到高空作业的施工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常见的比如建筑施工、桥梁建设、造船施工、大楼外墙清洗、路灯维修等。
高空作业平台的原型最早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后来经过演化后在造船业快速发展的80年代日本韩国开始铺开使用。随着欧美城市化进程加速,高空平台的各种变种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筑建设和各类施工场所,并诞生了全球最大的两家制造企业——Genie和JLG。国内现代化设计的高空作业平台的历史还比较短,从开始到现在也只有十余年的时间。回顾高空作业平台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主要应用国家演变的背后显示的是不同工业化阶段对建设设备的使用倾向,并且随着功能和场景的不断匹配开发,高空平台的使用领域得到的大幅提升,而中国属于方兴未艾的新兴市场,参照成熟市场现有阶段看发展潜力依然巨大。

在国际市场上,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空作业平台行业发展历史悠久,相关生产和消费产业链成熟,是高空作业平台的主要生产地区和消费地区。规模较大的几家高空作业平台生产商包括美国的Terex公司、JLG公司和法国的Haulotte公司。这些厂商的品牌知名度高,占有市场份额大。他们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和制造能力,引领着市场需求与产业升级,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掌握着全球高端市场。
Terex来自美国,中文名称特雷克斯,是全球工程机械制造业的巨头,旗下设有高空作业平台事业部,专门从事高空作业机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全球高空作业机械行业最著名的生产商之一,根据Terex年报,2014年实现销售额78亿美元,其中,高空作业平台业务营业额23.7亿美元。其高空作业平台事业部的前身是美国的吉尼工业公司(GenieIndustries),成立于1966年,2002年吉尼工业公司被特雷克斯集团收购,并重组为特雷克斯高空作业平台事业部。
另一大品牌JLG也来自美国,成立于1969年,是世界领先的高空作业平台制造商,主要产品包括国际知名的JLG高空作业平台,JLG、SkyTrak和Lull伸缩臂叉装车以及一系列附属产品。2006年JLG被Oshkosh收购,并成为其旗下子公司。根据Oshkosh披露的年报,2014财年实现销售额68.1亿美元,其中,高空作业平台业务的销售额为17.5亿美元。
Haulotte则来自法国,在全球范围内拥有20家子公司和1500多名员工,是全球知名的高空作业平台生产商之一。目前,Haulotte主要生产和销售Haulotte品牌的高空作业平台。根据Haulotte披露的年报,2014年集团实现营业额4.13亿欧元,其中设备销售额为3.49亿欧元。

2.渗透至日韩:借助造船业迅速起步
日本高空作业车使用较为普遍。日本高空作业车的作业高度较低,小巧、灵活是其主要特点。日本高空作业车生产厂家高度集中,主要是AICHI(爱知)和多田野。爱知和多田野高空车的产品线较齐全,既有普通高空作业车,又有绝缘车,同时也生产自行走产品。此外,日立公司生产自行走高空作业平台,东急车辆公司生产高空作业车。日本主要高空作业车生产商如下:
Aichicorporation(日本爱知):日本最大的高空作业车、自行式高空作业车和市政车辆生产商,专业生产高空作业车产品,在美国和中国有分公司生产高空作业车,在欧洲和中国有分公司生产自行式高空作业车。爱知公司的高空作业车在日本占领先地位,日本市场占有率达70%,电力行业份额82%,通讯行业81%,建筑、造船和其它行业占68%。
3.爆发于中国:使用成本优势与安全性驱动产业萌芽
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消退,劳动力出现短缺,人工成本随之不断攀升,以高空作业最频繁的建筑业为例,就业人员人均工资相比08年翻了一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青壮年大多倾向于选择工作轻度低、安全性高的行业,这加剧了建筑业从业人员老龄化趋势,也间接给建筑等高空作业行业带来了安全隐患。人力成本的不断提高给中国高空作业平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从安全角度,脚手架搭设和拆除过程中需要大量作业人员,同时还涉及作业疏忽导致的高处坠落事故问题,而高空作业设备不仅可以取代脚手架还能节省大量人力。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