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简要对比美国与日本装配式建筑高速发展期的宏观经济状况,我们认为在我国工业化水平稳步推进、人口红利消退,以及城镇化率快速提升等因素的背景下,以钢结构为主的装配式建筑的宏观经济发展基础已初步形成。从图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从2010 年开始我国钢结构建筑用钢产量占粗钢产量的比值逐步提升,但整体水平仍低于部分发达国家。
装配式建筑部件的制造和加工可以提前在工厂中完成,这是其与混凝土建筑相区别的重要特点,故一国工业化程度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形成了成规模的生产,才能提升各建筑构建的生产效率与效益。由于中国缺乏工业化程度衡量的指标,我们以第一产业占GDP 的比重来反向衡量一国的工业化程度。
美国的工业化水平自上世纪50 年代以来高速发展,在70 年代遭遇一段瓶颈期后继续增长。从90 年代开始,工业化水平就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程度,20 多年的变化幅度不超过1%。而通过回顾历史可以发现,1950 年到1973 年正是美国装配式建筑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故工业化水平的快速提升的确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支持作用。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建国初期第一产业占GDP 的比值超过50%,但除去60 年代因大跃进时期而出现的非正常数据外,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基本处于稳步推进态势。从本世纪开始,工业化的步伐开始放缓,10 年来数据下降不超过2%,中国工业化水平的提升铸成我国装配式住宅发展的工业条件。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口红利和劳动密集型经济的发展使混凝土结构较钢结构建筑具有显著成本优势,这是我国装配式建筑难以推动的原因之一。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未来人力成本或将加速上升,装配式发展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美国非农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从上个世纪60 年代起进入加速上涨阶段,并在80 年代出现放缓拐点。同样的时期内,美国也迎来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高速增长时期,因此成本因素是促进产能升级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中国城镇就业人员的工资也在快速地上涨,10 年内工资翻了三倍,并且仍然还没有出现拐点。在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条件下,未来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上增速的放缓,但从长期趋势上看,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整体中枢有所上移,产能升级逐渐迫切。然而人力成本上移将进一步缩小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的整体差额,从而对装配式建筑的市场化推进形成利好。
美国的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是基于成熟化的城市建设水平上的,对我国的参考意义不大。早
在上世纪50 年代,美国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超过了60%。相对的,日本在二战之
后的城市化起点比较低,可以作为我国发展的参考指标。
日本的装配式建筑在1958 年至1973 年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的时期,由下图可看出,战后日本城镇化水平也在快速地提高,并在1975 年达到拐点,随后进入平稳期。就日本而言,城市建设地扩张为装配式建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今在日本,钢结构建筑地比例已超过70%。
目前我国也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2009 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相对应地日本是在1955 年达到这一水平,随后几年便开启了装配式建筑的增长,因此,中国目前城镇化率的稳定提升,有利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推动,装配式建筑将从城镇化率的扩大中获利。
日本是一个资源稀缺国,因此从一开始就对环保节能的装配式建筑给予很高的重视。1968年,日本专家首次提出“住宅产业化”,从此便开始了装配式建筑的高速发展。
在20 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日本通过标准化的建立、经济补助的开展、住宅性能认定的完备来稳步推进装配式建筑体系的建立。目前日本装配式建筑占总建筑比例超过70%,钢结构建筑占新建房屋比例超过20%,已经形成了非常发达的工业化建筑生产体系。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