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5年5-6月深圳房价走势情况分析预测

  报告网摘要:目前深圳的快速发展,再加上限购、限贷,导致深圳新房最少缺口100万套以上。深圳房价一年暴涨50%引关注,下文是对2015年5-6月深圳房价走势分析。

  深圳楼市火爆房价暴涨的原因是供不应求导致的,一是刚性需求,二是改善性需求。目前深圳的快速发展,再加上限购、限贷,导致深圳新房最少缺口100万套以上。深圳房价一年暴涨50%引关注,下文是对2015年5-6月深圳房价走势分析。

  “在深圳,你绞尽脑汁、费尽心思炒股几个月,房东只要一句话就可以夺走你的劳动成果。股市赚个80万,房价涨了150万,你说哪个划算?”近日,深圳一位资深中介如此感叹道。

  据最新数据显示,截止至5月26日,深圳共卖了16118套房,一二手房成交同比去年5月均翻番。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投资置业占比逐月上升,环比上涨了18%。

  2015年投资客逐渐回归 5月投资置业占比达18%

  开篇提到的中介,3月份带一客户去龙岗公园大地看房,178平总价500万,当时客户觉得“房价太高,不如拿这个钱去炒股,现在股市如日中天”。上周,他又带同一客户去了同一小区看房,178平一套650万,另一套680万,期间他问客户最近股市怎样,他说小赚七八十万,因而其才发出上述感叹。

  近期,股市楼市异常火爆,卖房炒股或像上述客户般暂缓买房计划,将资金投入股市的人不在少数。而从股市抽出资金,重新回归炒房的投资客们也在逐渐增加。

  “我们的客户中就有从股票赚了钱出来买房的。”一位中介对记者表示。而在刚结束周末,博林天瑞的开盘现场,记者随机采访的多位购房者均为拥有多套房者,其中一位张姓先生明确表示,购房主要为投资,目前已有超5套房产,比起股市,他认为楼市更稳。

  据研究中心统计显示,2015年以来深圳投资置业占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5月占比为18%,环比上涨18.01%,同比上涨9.81%。最新房地产行业报告请查阅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撰写的《中国房地产行业运营现状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14-2019)》。

  分析称,究其原因或在于新政以来深圳二手业主报价上浮较大,最新一期报价指数为72.9%,已连续数周处于历史高位,投资看好深圳的需求面。

  数据显示,从分区看发展最早、交通便利设施完善、以小户型为主,租金回报率全市最高达2.91%的罗湖成为投资客首选地,投资置业占比高达25.3%。

  与此同时,一直被称为“刚需摇篮”的龙岗,由于区位因素及区域以新房为主,购房者对于购置二手房需求偏低,造成区域多以自住置业为主,投资占比仅为8.3%。

  黑马龙岗二手房价大涨45.26%

  不过,在政策持续宽松的大环境下,龙岗房价洼地已逐渐被填平。5月22日,位于龙岗中心城的万科广场项目开盘均价达3.2万/平,距其4月24日首次开盘仅一个月均价跳涨了5000元/平,仍售罄。

  数据显示,截止至5月26日,龙岗5月一手房成交均价为20547元/平,相比今年1月上涨了7.69%。值得注意的是,该区域内二手房价格与今年1月相比,大涨了45.26%达27714元/平。

  深圳中原二级市场董事总经理玉家雄认为,此次龙岗房价出现大幅上涨,一方面由于整个深圳楼市向好带动,另一方面则归因于区域性价比凸显,需求增加。

  5月一二手房成交同比均翻番 热区房价飙升近40%

  事实上,在330新政出台后,尽管政策尚未完全落地,不到两个月时间,深圳部分热点区域如前海、龙华、宝安等片区,房价也出现飙升近40%。

  尽管如此,深圳楼市成交依旧火爆。自5月1日至今,深圳各区房地产交易中心人气火爆异常,更有网友贴切地认为现场堪比春运。而近日更有报道指出,交易中心现黄牛卖“过户号”,叫价已达1000元。对此,深圳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发展研究部部长徐枫认为,“这种情况仍将持续1-2个月。”

  据统计,截止至5月26日,深圳共卖了16118套房,其中新房5017套,环比涨23.24%,二手房再破万套,环比涨6.23%。值得一提的是,一二手房成交同比去年5月均翻番。

  对此,龙光地产执行董事兼财务总监赖卓斌指出,相比北上广,深圳对于330等新政的反应最为明显,目前出现量价齐升的局面很大程度是供需矛盾造成的,其次受人口及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在他看来,目前房地产市场渐趋市场化,购房者心理也成为一大影响要素。

  6月33项目将入市 房价涨幅或将趋缓

  值得注意的是,5月渐尽,6月深圳楼市狂欢或将持续。据截止至5月26日的统计数据显示,6月深圳预计将有33个项目开盘或加推。

  其中,宝安以11个项目首次领衔全市推盘个数单月第一。其次,龙岗8个项目、龙华6个项目紧随其后。值得一提的是,在即将入市的项目中,位于南山的万科云城、位于龙岗中心城的金地龙城中央,以及位于宝安的鸿荣源壹方玖誉无疑将是最受关注的三大纯新盘。

  随着供应的增加,玉家雄预计6月成交依旧会维持高位,但价格增幅会有所放缓。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功能沙发行业:多重因素驱动市场持续扩容 头部品牌已形成显著优势

我国功能沙发行业:多重因素驱动市场持续扩容 头部品牌已形成显著优势

2023年,国家正式提出“新质生产力”,并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首要任务。新质生产力,开始成为推动家居领域升级的重要力量,软体家具迎来了新的机遇与发展周期,而功能/智能化趋势以创新驱动,正是新质生产力时代下行业的关键突破口!其中,功能沙发作为软体家居智能化方向的关键品

2025年09月16日
政策驱动与降本需求共振 我国内河港口航道建设行业迎来万亿级投资纪元

政策驱动与降本需求共振 我国内河港口航道建设行业迎来万亿级投资纪元

目前,我国拥有庞大的内河航运网络,但高等级航道占比偏低,与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和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矛盾。数据显示,我国内河货运船舶平均吨位已超过1600吨,但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占比仅12.4%,部分主干航道拥堵问题时有发生,升级扩容需求极为迫切。

2025年09月10日
低渗透率、高增长率 我国智能床垫行业发展空间大 产品技术持续进阶

低渗透率、高增长率 我国智能床垫行业发展空间大 产品技术持续进阶

当前,我国居民睡眠问题日益突出,平均每晚睡眠时长仅为6.75小时,且该时长呈下降趋势。2025年我国睡眠市场消费中智能电动床和智能床垫占比分别仅有4%,并且市场渗透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智能床垫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大。同时,龙头公司也开始针对市场需求加速布局,目前部分床垫产品已经实现对睡眠质量进行主动干预,提供助眠、防止打鼾

2025年08月27日
我国岩土工程行业数字化显著发展 “一带一路”出海机遇下市场或将由分散到集中

我国岩土工程行业数字化显著发展 “一带一路”出海机遇下市场或将由分散到集中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内大中型专业岩土工程企业迎来出海机遇,未来有望占据更多市场份额,我国岩土工程行业或将由分散到集中。“一带一路”沿线涉及大量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电站、工业园区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几乎所有的基建项目均涉及岩土工程业务,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较大需求仍持续存在。2025年H1,我国

2025年08月21日
我国智能门锁市场增速放缓但线上销量强劲增长 出厂和零售均价下跌

我国智能门锁市场增速放缓但线上销量强劲增长 出厂和零售均价下跌

自2021年起我国智能门锁市场增速放缓,销量增长持续减速,至2024年出现负增长,全年销量同比下降3.00%。其市场结构显著变化:B端市场份额从2019年65%降至2024年44.1%,C端则提升至54.6%。同时随着C端市场的快速发展,智能门锁行业加速向线上渠道转型,线上销量实现强劲增长。

2025年07月03日
量价齐升 我国床垫行业前景可期 市场长期处于分散竞争状态

量价齐升 我国床垫行业前景可期 市场长期处于分散竞争状态

国内床垫需求市场庞大。随着我国城镇化稳步推进,新增住房交易以及存量房再装修将形成更多的床垫消费需求。随着国内消费者健康睡眠及换新意识的逐步提升,国内床垫使用年限有望逐渐缩短,将带动床垫更换需求的增长,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量空间。

2025年05月14日
我国户外家具市场需求潜力大 跨境电商正成为重要销售渠道 未来品牌是经营重点

我国户外家具市场需求潜力大 跨境电商正成为重要销售渠道 未来品牌是经营重点

户外家具起源于欧美国家。近年来随着全球消费者对户外生活空间的重视,以及对高质量户外家具产品的需求增加,推动全球户外家具市场不断增长。2020-2023年全球户外家具市场价值从171亿美元增长到了193.8亿元左右。预计到2027年全球户外家具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29亿美元,显示出市场的持续增长趋势。

2025年04月30日
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三大核心引擎驱动发展 市场总体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三大核心引擎驱动发展 市场总体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近年来,我国每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这为工程设计产业链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0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1%,带动了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稳步增长。

2025年04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