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5年5-6月深圳房价走势情况分析预测

  报告网摘要:目前深圳的快速发展,再加上限购、限贷,导致深圳新房最少缺口100万套以上。深圳房价一年暴涨50%引关注,下文是对2015年5-6月深圳房价走势分析。

  深圳楼市火爆房价暴涨的原因是供不应求导致的,一是刚性需求,二是改善性需求。目前深圳的快速发展,再加上限购、限贷,导致深圳新房最少缺口100万套以上。深圳房价一年暴涨50%引关注,下文是对2015年5-6月深圳房价走势分析。

  “在深圳,你绞尽脑汁、费尽心思炒股几个月,房东只要一句话就可以夺走你的劳动成果。股市赚个80万,房价涨了150万,你说哪个划算?”近日,深圳一位资深中介如此感叹道。

  据最新数据显示,截止至5月26日,深圳共卖了16118套房,一二手房成交同比去年5月均翻番。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投资置业占比逐月上升,环比上涨了18%。

  2015年投资客逐渐回归 5月投资置业占比达18%

  开篇提到的中介,3月份带一客户去龙岗公园大地看房,178平总价500万,当时客户觉得“房价太高,不如拿这个钱去炒股,现在股市如日中天”。上周,他又带同一客户去了同一小区看房,178平一套650万,另一套680万,期间他问客户最近股市怎样,他说小赚七八十万,因而其才发出上述感叹。

  近期,股市楼市异常火爆,卖房炒股或像上述客户般暂缓买房计划,将资金投入股市的人不在少数。而从股市抽出资金,重新回归炒房的投资客们也在逐渐增加。

  “我们的客户中就有从股票赚了钱出来买房的。”一位中介对记者表示。而在刚结束周末,博林天瑞的开盘现场,记者随机采访的多位购房者均为拥有多套房者,其中一位张姓先生明确表示,购房主要为投资,目前已有超5套房产,比起股市,他认为楼市更稳。

  据研究中心统计显示,2015年以来深圳投资置业占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5月占比为18%,环比上涨18.01%,同比上涨9.81%。最新房地产行业报告请查阅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撰写的《中国房地产行业运营现状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14-2019)》。

  分析称,究其原因或在于新政以来深圳二手业主报价上浮较大,最新一期报价指数为72.9%,已连续数周处于历史高位,投资看好深圳的需求面。

  数据显示,从分区看发展最早、交通便利设施完善、以小户型为主,租金回报率全市最高达2.91%的罗湖成为投资客首选地,投资置业占比高达25.3%。

  与此同时,一直被称为“刚需摇篮”的龙岗,由于区位因素及区域以新房为主,购房者对于购置二手房需求偏低,造成区域多以自住置业为主,投资占比仅为8.3%。

  黑马龙岗二手房价大涨45.26%

  不过,在政策持续宽松的大环境下,龙岗房价洼地已逐渐被填平。5月22日,位于龙岗中心城的万科广场项目开盘均价达3.2万/平,距其4月24日首次开盘仅一个月均价跳涨了5000元/平,仍售罄。

  数据显示,截止至5月26日,龙岗5月一手房成交均价为20547元/平,相比今年1月上涨了7.69%。值得注意的是,该区域内二手房价格与今年1月相比,大涨了45.26%达27714元/平。

  深圳中原二级市场董事总经理玉家雄认为,此次龙岗房价出现大幅上涨,一方面由于整个深圳楼市向好带动,另一方面则归因于区域性价比凸显,需求增加。

  5月一二手房成交同比均翻番 热区房价飙升近40%

  事实上,在330新政出台后,尽管政策尚未完全落地,不到两个月时间,深圳部分热点区域如前海、龙华、宝安等片区,房价也出现飙升近40%。

  尽管如此,深圳楼市成交依旧火爆。自5月1日至今,深圳各区房地产交易中心人气火爆异常,更有网友贴切地认为现场堪比春运。而近日更有报道指出,交易中心现黄牛卖“过户号”,叫价已达1000元。对此,深圳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发展研究部部长徐枫认为,“这种情况仍将持续1-2个月。”

  据统计,截止至5月26日,深圳共卖了16118套房,其中新房5017套,环比涨23.24%,二手房再破万套,环比涨6.23%。值得一提的是,一二手房成交同比去年5月均翻番。

  对此,龙光地产执行董事兼财务总监赖卓斌指出,相比北上广,深圳对于330等新政的反应最为明显,目前出现量价齐升的局面很大程度是供需矛盾造成的,其次受人口及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在他看来,目前房地产市场渐趋市场化,购房者心理也成为一大影响要素。

  6月33项目将入市 房价涨幅或将趋缓

  值得注意的是,5月渐尽,6月深圳楼市狂欢或将持续。据截止至5月26日的统计数据显示,6月深圳预计将有33个项目开盘或加推。

  其中,宝安以11个项目首次领衔全市推盘个数单月第一。其次,龙岗8个项目、龙华6个项目紧随其后。值得一提的是,在即将入市的项目中,位于南山的万科云城、位于龙岗中心城的金地龙城中央,以及位于宝安的鸿荣源壹方玖誉无疑将是最受关注的三大纯新盘。

  随着供应的增加,玉家雄预计6月成交依旧会维持高位,但价格增幅会有所放缓。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智慧园区行业现状分析:园区智慧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市场巨大潜力待释放

我国智慧园区行业现状分析:园区智慧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市场巨大潜力待释放

我国智慧园区行业发展环境良好,在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等因素推动下,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19-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26%。目前,我国大多数智慧园区还处在1.0阶段,仅有少部分达到2.0阶段,距离3.0阶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由此可见,我国智慧园区市场远未达到饱和状态,仍有充足潜力有待释放。

2025年04月15日
我国洁净室行业处于成长期 市场前景广阔 智能化、模块化是未来发展重要方向

我国洁净室行业处于成长期 市场前景广阔 智能化、模块化是未来发展重要方向

从我国洁净室新建面积来看,随着需求增加,近年来我国洁净室新建面积保持逐年增长。数据显示,2018-2023年我国洁净室新建面积从2917万平米增长到4120万平米,年复合增长率为9.02%。

2025年03月08日
我国土地行业分析:宅地供应量及成交量下降 央国企仍是市场主力

我国土地行业分析:宅地供应量及成交量下降 央国企仍是市场主力

回顾2024年,我国土地宅地供应量及成交量持续下降,成交楼面均价、土地流拍率均有所回落,溢价率处于历史地位,但是随着9月份针对地产出台多项刺激政策,市场对于地产“止跌回稳”的信心逐渐增强。考虑到销售改善传递到土地市场需要一定时间,预计2025年土地市场成交量或迎来筑底,核心城市成交价格有望保持强势。

2025年03月01日
我国卫生陶瓷出口需求减少且均价下跌 旧房翻新改造成行业重要增长点

我国卫生陶瓷出口需求减少且均价下跌 旧房翻新改造成行业重要增长点

2022-2023年,随着房地产市场低迷和出口需求减少,我国卫生陶瓷产量逐渐下降。同时其出口均价不断下跌,由2020年的93.63美元/件下降至2023年的64.85美元/件。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已进入存量时代,旧房翻新改造已成为卫生陶瓷行业的重要增长点。此外,卫生陶瓷产品属于“高能耗”、“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型

2025年02月10日
我国智能坐便器产销量稳增但普及率低 3C认证实施提升行业准入门槛

我国智能坐便器产销量稳增但普及率低 3C认证实施提升行业准入门槛

虽然我国智能坐便器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坐便器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几年,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精装修市场配套率提升,我国智能坐便器产量、内销量和内销额均呈现逐年递增态势。同时其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2023年达到9.6%左右。

2025年01月24日
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正快速发展 应用不断拓展 政策规划叠加 未来前景可观

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正快速发展 应用不断拓展 政策规划叠加 未来前景可观

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政策推动以及市场需求上升,近年来我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和渗透率不断上升。同时装配式建筑凭借着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劳动力依赖、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节能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2025年01月22日
欧美为家居电商行业主要市场 亚马逊平台地位突出 市场将向具备供应链优势企业倾斜

欧美为家居电商行业主要市场 亚马逊平台地位突出 市场将向具备供应链优势企业倾斜

家居行业线上化趋势下,全球家居电商市场空间广阔,2023年收入达2564亿美元,其中客厅、厨房及餐厅应用市场总占比接近50%。从销售地区看,欧美地区为家居电商主流销售市场,欧洲市场以德国、英国、法国为主。

2025年01月20日
全球户外家居行业市场规模超百亿 露营、房车经济将持续带动需求提升

全球户外家居行业市场规模超百亿 露营、房车经济将持续带动需求提升

随着健康生活理念广泛普及,户外运动市场持续发展,户外家居行业规模不断扩大,2027年全球户外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387.25亿美元。其中,欧美等发达国家地区户外家居市场发展成熟,2027年美国户外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97.96亿美元,欧洲区域户外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84.80亿美元。长远来看,露营、房车旅居市场需求快速

2025年01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