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楼市调控进一步扩围:二线城市周边跟进

相关市场调研报告《2017-2022年中国房地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楼市调控进一步扩围:二线城市周边跟进,贫困县也限价了

  2017年03月24日09:27:33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

  3月23日,楼市调控又添三个城市。上午天津周边城市河北省沧州市宣布加入限购大军,下午四川省成都市宣布限购升级,二手房加入限购范围。更有国家级贫困县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因2月份商品房销售突破6000元/平方米而紧急出台限价措施。

  新一轮调控范围正在进一步扩大,从一线城市、热点二线城市向环一线城市,甚至环热点二线城市周边蔓延。

  环热点二线城市限购开启

  3月23日,位于天津都市圈的河北沧州发布《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强化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知》,限制非户籍家庭在主城区购买二套住房;本地户籍家庭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不得购买普通住房。

  截至目前,据澎湃新闻统计,环北京区域限购的地市已有6个,包括河北省涿州市河北省沧州市、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河北省保定市主城区、河北省廊坊市。而在此之前,河北省的三河市、大厂县、香河县、固安县、怀来县以及天津市下辖的武清区均在不同程度上加码了限购措施。

  环北京区域的限购城市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沧州限购说明环天津区域的限购已经开始启动。包括句容楼市政策的升级,均体现了当前监管层调控的思路,即不区别城市等级,只要房价上涨过快,即会有各类管控的做法,后续不排除16个热点城市周边的小城市都会效仿。

  记者注意到,此前环江苏省南京都市圈的楼市调控已经升级。3月12日,位于环南京都市圈的安徽省滁州市出台楼市新规,提高居民购买二套、三套住房首付比例至40%和60%。

  3月22日,同样位于南京都市圈的江苏省镇江市下辖句容市宣布加强楼市楼市调控,非户籍家庭在句容市区(含开发区)、宝华镇购买商品住房的限购1套;购房家庭公积金贷款的,首付比例由20%上调为30%。

  贫困县罕见出现限价

  3月22日,国家级贫困县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发布《临泉城区商品住宅类房地产用地出让“限房价、控地价”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该县毛坯房均价控制在每平方米5200元以内,装修房均价控制在每平方米6000元以内。

  临泉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隶属阜阳市管辖,周边分别与豫皖两省9个县市区接壤,是国家级贫困县,临泉贫困人口占了全省的五分之一。

  意见显示,此前临泉县房价出现较大幅度上涨。2月,临泉县房地产市场监测数据显示,2月份商品房销售均价6143元/平方米,与去年当月同比增幅28%,其中:商业均价10358元/平方米,住宅均价5709元/平方米。

  分析人士表示,这意味着目前楼市热度已经从省会城市向外辐射。

  2016年10月合肥开始启动限购政策,而10月2日出台的合肥“房十条”调控还规定:同一项目、同类房屋6个月内不得上调备案价格;再次申报备案价格超过6个月的上调幅度不得超过1%。这意味着合肥新房价格被严格限制。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表示,今年春节后,一线城市周边的三四线城市甚至县级市(比如环北京区域的三四线城市)以及区域中心城市周边的三四线线城市(比如环南京、环合肥都市圈的三四城市)已经出现过“火”的状况,为此,热点城市周边的三四线城市甚至县级市已经开始出台措施调控楼市。

  调控或视效果继续加码

  张宏伟分析称,自去年10月份楼市集中出台政策至今已经有6个月左右,按照往年调控经验,每次新政时效性在6个月到8个月左右,随后逐步被市场消化,如今已经到了去年10月效果减退的时间,如今北京、石家庄、南昌等城市的重新回暖即是该种表现。

  于是到了目前的节点,一些热点城市已经将调控措施加码。

  3月17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联合四部门发布《关于完善商品住房销售和差别化信贷政策的通知》,将北京楼市调控进一步升级,在认房又认贷的同时,二套房首付成为全国门槛最高的城市。二套房贷最低首付款比例(普通自住房提高至60%,非普通自住房提高至80%),同时降低住房贷款期限至25年。

  同日,同属一线城市之列的广州也升级了楼市调控政策。在认房又认贷的基础上,广州市户籍成年单身(含离异)人士限购1套住房;非户籍人口的购房门槛从连续缴纳社保或个税三年延长至5年。

  至此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全部实现“认房认贷”,非户籍人口购房社保门槛提升至5年。

  随后,相继有热点城市跟进。3月23日晚7时,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我市住房限购政策的通知》,将二手房纳入限购范围。

  张宏伟预测,今年3月起,多地楼市调控调控加码,半年以后即今年9月-10月为检验成效的窗口期,如果调控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或者前期楼市调控效果减弱,下一轮楼市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可能再度到来。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功能沙发行业:多重因素驱动市场持续扩容 头部品牌已形成显著优势

我国功能沙发行业:多重因素驱动市场持续扩容 头部品牌已形成显著优势

2023年,国家正式提出“新质生产力”,并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首要任务。新质生产力,开始成为推动家居领域升级的重要力量,软体家具迎来了新的机遇与发展周期,而功能/智能化趋势以创新驱动,正是新质生产力时代下行业的关键突破口!其中,功能沙发作为软体家居智能化方向的关键品

2025年09月16日
政策驱动与降本需求共振 我国内河港口航道建设行业迎来万亿级投资纪元

政策驱动与降本需求共振 我国内河港口航道建设行业迎来万亿级投资纪元

目前,我国拥有庞大的内河航运网络,但高等级航道占比偏低,与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和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矛盾。数据显示,我国内河货运船舶平均吨位已超过1600吨,但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占比仅12.4%,部分主干航道拥堵问题时有发生,升级扩容需求极为迫切。

2025年09月10日
低渗透率、高增长率 我国智能床垫行业发展空间大 产品技术持续进阶

低渗透率、高增长率 我国智能床垫行业发展空间大 产品技术持续进阶

当前,我国居民睡眠问题日益突出,平均每晚睡眠时长仅为6.75小时,且该时长呈下降趋势。2025年我国睡眠市场消费中智能电动床和智能床垫占比分别仅有4%,并且市场渗透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智能床垫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大。同时,龙头公司也开始针对市场需求加速布局,目前部分床垫产品已经实现对睡眠质量进行主动干预,提供助眠、防止打鼾

2025年08月27日
我国岩土工程行业数字化显著发展 “一带一路”出海机遇下市场或将由分散到集中

我国岩土工程行业数字化显著发展 “一带一路”出海机遇下市场或将由分散到集中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内大中型专业岩土工程企业迎来出海机遇,未来有望占据更多市场份额,我国岩土工程行业或将由分散到集中。“一带一路”沿线涉及大量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电站、工业园区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几乎所有的基建项目均涉及岩土工程业务,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较大需求仍持续存在。2025年H1,我国

2025年08月21日
我国智能门锁市场增速放缓但线上销量强劲增长 出厂和零售均价下跌

我国智能门锁市场增速放缓但线上销量强劲增长 出厂和零售均价下跌

自2021年起我国智能门锁市场增速放缓,销量增长持续减速,至2024年出现负增长,全年销量同比下降3.00%。其市场结构显著变化:B端市场份额从2019年65%降至2024年44.1%,C端则提升至54.6%。同时随着C端市场的快速发展,智能门锁行业加速向线上渠道转型,线上销量实现强劲增长。

2025年07月03日
量价齐升 我国床垫行业前景可期 市场长期处于分散竞争状态

量价齐升 我国床垫行业前景可期 市场长期处于分散竞争状态

国内床垫需求市场庞大。随着我国城镇化稳步推进,新增住房交易以及存量房再装修将形成更多的床垫消费需求。随着国内消费者健康睡眠及换新意识的逐步提升,国内床垫使用年限有望逐渐缩短,将带动床垫更换需求的增长,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量空间。

2025年05月14日
我国户外家具市场需求潜力大 跨境电商正成为重要销售渠道 未来品牌是经营重点

我国户外家具市场需求潜力大 跨境电商正成为重要销售渠道 未来品牌是经营重点

户外家具起源于欧美国家。近年来随着全球消费者对户外生活空间的重视,以及对高质量户外家具产品的需求增加,推动全球户外家具市场不断增长。2020-2023年全球户外家具市场价值从171亿美元增长到了193.8亿元左右。预计到2027年全球户外家具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29亿美元,显示出市场的持续增长趋势。

2025年04月30日
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三大核心引擎驱动发展 市场总体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三大核心引擎驱动发展 市场总体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近年来,我国每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这为工程设计产业链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0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1%,带动了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稳步增长。

2025年04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