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政策环境
绿色建筑符合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发布了一系列相关利好政策、规划以促进我国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为其提供指引和动力。
政策名称 |
时间 |
要点 |
《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 |
2015.6 |
强调了BIM在建筑领域应用的重要意义,明确了BIM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末,以下新立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 |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
2015.11 |
借鉴了国外被动房和近零能耗建筑的经验,结合我国已有工程实践,明确了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定义、不同气候区技术指标及设计、施工、运行和评价技术要点,为全国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建设提供指导。 |
《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
2016.9 |
促进绿色建材的生产和应用,到2020年,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40%以上。发展轻质、高强、耐久、自保温、部品化产品;高孔洞率、高强自保温的空心砌块和自保温砌块等烧结类产品,加气混凝土砌块、防水防腐保温复合一体化装配式建筑内墙和外墙板材等非烧结类产品,以及真空绝热板等本质安全、节能、绿色的保温材料。 |
《“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
2017.1 |
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重提高到50%。实施绿色建筑全产业链发展计划,推行绿色施工方式,推广节能绿色建材、装配式和钢结构建筑。 |
《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
2017.2 |
明确提出要提升建筑设计水平,突出建筑使用功能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等要求,提供功能适用、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环境协调的建筑设计产品。 |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 |
2017.3 |
推动重点地区、重点城市及重点建筑类型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引导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建设,力争使绿色建筑发展规模实现倍增,到2020年,全国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超过50%,新增绿色建筑面积20亿平方米以上。 |
《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
2017.4 |
(1)提高建筑节能水平;(2)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3)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4)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
发布包括《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内的10项标准 |
2018.12 |
旨在适应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以高标准支撑和引导我国城市建设、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
《关于成立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 |
2019.9 |
以进一步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 |
《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 |
2020.7 |
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既有建筑能效水平不断提高,住宅健康性能不断完善,装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稳步提升,绿色建材应用进一步扩大,绿色住宅使用者监督全面推广,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绿色建筑创建活动,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 |
《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办法》 |
2021.1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制定完善绿色建筑标识制度,指导监督地方绿色建筑标识工作,认定三星级绿色建筑并授予标识。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本地区绿色建筑标识工作,认定二星级绿色建筑并授予标识,组织地市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开展本地区一星级绿色建筑认定和标识授予工作。 |
二、 经济环境
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绿色建筑的资本投入增加。虽然我国绿色建筑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截至2020年底,预计我国绿色建筑的面积区间在41-50亿平方米。
指标 |
数据 |
房地产累计施工面积(亿平方米) |
92 |
绿色建筑渗透率1(%) |
45% |
绿色建筑渗透率2(%) |
50% |
绿色建筑渗透率3(%) |
55% |
截止2020年底绿色建筑面积区间(亿平方米) |
41-50 |
三、 社会环境
(1) 在当今能源严重匮乏、建筑高耗能的时代,为了节约资源,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将势在必行。
(2) 目前环境恶化为当今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促进绿色建筑行业发展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同时对居住品质的要求也日益高涨。绿色建筑安全、舒适、宜居,符合人们的期望。相关标准和管理办法的出台,也推动了我国绿色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四、 技术环境
(1) 透水地面、雨水回用系统。收集屋面、路面雨水,用于绿化浇灌、道路冲洗,回灌补充地下水及地面水源。
(2) 绿色照明系统。高效节能灯具以及声、光控制措施。
(3) 建筑节能设计。体型、朝向、窗墙比设计和节能保温设计。
(4) CFD环境优化设计。借助CFD数字模拟手段,优化建筑室内外环境。
(5) 土建和装修一体化设计。实现建筑物内涵和表面的统一,保证建筑物完整性。
(6) 绿色建筑材料技术。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辐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