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概述及市场规模

导读: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概述及市场规模。建筑装饰行业位于建筑业整体链条的下游。建筑装饰行业是指为使建筑物、构筑物内外空间达到一定的环境质量要求,使用装修装饰材料,对建筑物、构筑物内部和外表进行修饰处理的工程建筑活动。

参考《2016-2022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运营格局现状及十三五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1、行业发展概述

       建筑装饰行业位于建筑业整体链条的下游。建筑装饰行业是指为使建筑物、构筑物内外空间达到一定的环境质量要求,使用装修装饰材料,对建筑物、构筑物内部和外表进行修饰处理的工程建筑活动。建筑装饰集产品、技术、艺术、劳务工程于一体,比传统的建筑业更注重艺术效果和环境效果,具有适用性、舒适性、艺术性、可变性、多样性和重复更新性等特点。与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等一次性完成工程业务不同,每个建筑物在其使用寿命周期内都需要进行多次装修,比如酒店类装修周期通常为 5-7 年,其他建筑物的装修周期通常不超过 10 年。因此,建筑装饰行业具有需求可持续性的特点。

       建筑装饰行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随建筑行业的产生而产生。改革开放以后,行业发展迅速,先后经历了 1978-1988 年的起步期,1989-1993 年的震荡期,1994-2004 年的稳步发展期和 2005 年至今的高速发展期。过去建筑装饰一直作为是建筑工程行业的附属行业,未被单独监管。1989 年 5 月 30 日,国家建设部制定实施的《施工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将建筑装饰从建筑行业分离单独监管,标志着本行业作为独立行业得到国家建设主管部门的承认和监管;1996 年建设部制定实施《建筑幕墙工程施工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对建筑幕墙进行专门管理和规范;1997 年建设部制定实施《家庭居室装饰装修管理试行办法》,对住宅装饰进行专门管理和规范。2001 年建设部修订并颁发《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对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企业进行清理和规范。同年,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室内装饰工程质量规范》,规定了家庭装饰工程的质量要求、结构安全和验收规则。2004 年建设部通过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严格规范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2007 年建设部颁布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标志着国家监管部门加强了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2015 年住建部对《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

       2、行业市场规模

       近年来,受益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迅速,队伍数量、经营规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均得到了较快发展。2014 年,全国建筑装饰行业完成工程总产值 3.16 万亿元,与 2013 年相比增加了 2,690 亿元,增长幅度为9.3%,比宏观经济增长速度高出约 2 个百分点,体现了建筑装饰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和超前性。其中公共建筑装饰装修全年完成工程总产值 1.65 万亿元,比 2013 年增加 1,300 亿元,增长幅度为 8.6%;住宅装饰装修全年完成工程总产值 1.51 万亿元,比 2013 年增加 1,390 亿元,增长幅度为 10.2%1。

       2014 年,中国建筑装饰全行业实现建筑业增加值 1.68 万亿元左右,比 2013年增加了 1,800 亿元,增长幅度为 12%,其中上缴税收约为 3,000 亿元,比 2013年增长了 8.9%左右;中国建筑装饰全行业实现净利润约为 730 亿元,比 2013 年增加 150 亿元,增长幅度约为 25.9%左右;中国建筑装饰全行业平均利润率在 2.3%左右,比 2013 年提高了 0.3 个百分点2。

       2015 年,全国建筑装饰行业完成工程总产值 3.4 万亿元,比 2014 年增加了2,300 亿元,增长幅度为 7%,增长速度比 2014 年回落了 2.3 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为 24.7%,与宏观经济增长速度 7%基本持平。其中公共建筑装修装饰全年完成工程总产值 1.74 万亿元,比 2014 年增加了 920 亿元,增长幅度为 5.6%;住宅装修装饰全年完成工程总量值 1.66 万亿元,比 2014 年增加了 1,500 亿元,增长幅度为 9.2%3。

       2015 年,中国建筑装饰全行业实现建筑业增加值在 1.81 万亿元左右,比 2014年增加了 1,260 亿元,增长幅度约为 7.5%。其中上缴税收约为 3,240 亿元,比2014 年增长了 240 亿元左右,增长幅度为 8%;中国建筑装饰全行业实现净利润710 亿元,比 2014 年减少了 20 亿元,下降幅度为 2.84%;全行业平均利润率为2.09%左右,比 2014 年下降了 0.21 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为 8.13%4。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YS)。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户外家具市场需求潜力大 跨境电商正成为重要销售渠道 未来品牌是经营重点

我国户外家具市场需求潜力大 跨境电商正成为重要销售渠道 未来品牌是经营重点

户外家具起源于欧美国家。近年来随着全球消费者对户外生活空间的重视,以及对高质量户外家具产品的需求增加,推动全球户外家具市场不断增长。2020-2023年全球户外家具市场价值从171亿美元增长到了193.8亿元左右。预计到2027年全球户外家具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29亿美元,显示出市场的持续增长趋势。

2025年04月30日
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三大核心引擎驱动发展 市场总体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三大核心引擎驱动发展 市场总体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近年来,我国每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这为工程设计产业链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0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1%,带动了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稳步增长。

2025年04月27日
我国智慧园区行业现状分析:园区智慧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市场巨大潜力待释放

我国智慧园区行业现状分析:园区智慧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市场巨大潜力待释放

我国智慧园区行业发展环境良好,在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等因素推动下,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19-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26%。目前,我国大多数智慧园区还处在1.0阶段,仅有少部分达到2.0阶段,距离3.0阶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由此可见,我国智慧园区市场远未达到饱和状态,仍有充足潜力有待释放。

2025年04月15日
我国洁净室行业处于成长期 市场前景广阔 智能化、模块化是未来发展重要方向

我国洁净室行业处于成长期 市场前景广阔 智能化、模块化是未来发展重要方向

从我国洁净室新建面积来看,随着需求增加,近年来我国洁净室新建面积保持逐年增长。数据显示,2018-2023年我国洁净室新建面积从2917万平米增长到4120万平米,年复合增长率为9.02%。

2025年03月08日
我国土地行业分析:宅地供应量及成交量下降 央国企仍是市场主力

我国土地行业分析:宅地供应量及成交量下降 央国企仍是市场主力

回顾2024年,我国土地宅地供应量及成交量持续下降,成交楼面均价、土地流拍率均有所回落,溢价率处于历史地位,但是随着9月份针对地产出台多项刺激政策,市场对于地产“止跌回稳”的信心逐渐增强。考虑到销售改善传递到土地市场需要一定时间,预计2025年土地市场成交量或迎来筑底,核心城市成交价格有望保持强势。

2025年03月01日
我国卫生陶瓷出口需求减少且均价下跌 旧房翻新改造成行业重要增长点

我国卫生陶瓷出口需求减少且均价下跌 旧房翻新改造成行业重要增长点

2022-2023年,随着房地产市场低迷和出口需求减少,我国卫生陶瓷产量逐渐下降。同时其出口均价不断下跌,由2020年的93.63美元/件下降至2023年的64.85美元/件。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已进入存量时代,旧房翻新改造已成为卫生陶瓷行业的重要增长点。此外,卫生陶瓷产品属于“高能耗”、“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型

2025年02月10日
我国智能坐便器产销量稳增但普及率低 3C认证实施提升行业准入门槛

我国智能坐便器产销量稳增但普及率低 3C认证实施提升行业准入门槛

虽然我国智能坐便器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坐便器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几年,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精装修市场配套率提升,我国智能坐便器产量、内销量和内销额均呈现逐年递增态势。同时其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2023年达到9.6%左右。

2025年01月24日
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正快速发展 应用不断拓展 政策规划叠加 未来前景可观

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正快速发展 应用不断拓展 政策规划叠加 未来前景可观

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政策推动以及市场需求上升,近年来我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和渗透率不断上升。同时装配式建筑凭借着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劳动力依赖、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节能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2025年01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