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近年我国印制电路板(PCB)产值逐年增长及产品进出口情况分析

         我国是电子产品制造大国,在全球PCB产业向亚洲转移的整体趋势下,我国因内需市场潜力巨大,并具有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吸引了大量PCB企业投资。

         一方面外资企业大量向中国转移、新增产能,另一方面本土内资企业也加速扩大产能,国内PCB行业投资始终火热,促进了我国PCB行业的爆发式增长。根据世界电子电路理事会统计,2000-2014年,我国PCB产值从41.93亿美元增长到270.22亿美元(人民币1,6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23%,增长速度远高于全球整体水平。

         2000年以来,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产值略有下降外,其余年份均实现了较大的增长。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PCB生产国,也是目前全球所能够提供PCB产能最大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在产业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我国PCB产业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根据WECC的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PCB产品中多层板占50.92%、单/双面板占7.59%、HDI板占18.64%挠性板占19.35%、封装基板占2.5%、刚挠板占0.98%。

         多层板占据稳固的主导地位,HDI板和挠性板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封装基板和刚挠板的产品比例则仍然很小,表明我国这两类产品的发展还有所欠缺。

 

         整体而言,我国PCB行业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与国外企业比较,我国PCB企业的单家规模还不够大,产品的附加值还不够高,技术及管理水平还有差距。

         2007年起,我国政府开始推行全国性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以进出口贸易法规等来进行国家未来发展重点的转型,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国家的消费能力大幅下降,国际品牌厂商开始搜寻国际上其他新兴的消费市场,我国巨大的市场消费潜力也吸引了许多国际品牌商的进驻。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我国正开始由“世界工厂”转型为“世界市场”,目前也正是我国印制电路板企业加快发展和提升自我的“黄金时期”。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印制电路板产业市场发展现状调查与投资前景规划预测报告

         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PCB行业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作为全球最大的PCB生产地区,我国有权利也有责任和义务更多地承担引领全球PCB行业发展的重任。目前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CPCA)已经参加了中日韩三国总理倡导的“东北亚标准合作论坛”,并且与日本电子电路行业协会(JPCA)、韩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KPCA)共同组成了“CJK印制电路标准化工作组”。

         CPCA正努力与KPCA、JPCA一起开展标准化事务的合作,共同开发适应于东北亚范围乃至全球通用的印制电路板标准。未来,中国有望与日本、韩国等共同主导全球PCB行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为核心区域的PCB产业聚集带。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部分PCB企业开始将产能迁移到基础条件较好的中西部城市,如安徽的铜陵、湖南的长沙、湘潭、江西的鹰潭、吉安、四川的遂宁等。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由于具备人才优势、经济优势、以及完善的产业链配套环境,预计,未来仍将保持PCB行业的领先地位,并不断向高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发展。中西部地区由于PCB企业的内迁,也将逐渐成为我国PCB行业的一个重要基地。因此,未来我国PCB产业可能形成如下的新的分布格局:以珠三角、长三角作为高端PCB制造和设备、材料的研发、物流总部基地;以长江沿岸的包括重庆、四川、湖北、安徽等有世界五百强电子企业为龙头的二小时经济产业带;以北方大连为龙头的环渤海湾经济圈;以及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的粤西北加工区。

         随着全球PCB产业重心向我国的转移,我国PCB产品的进出口数量都逐年增长。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15年我国PCB进口金额达到121.46亿美元,出口金额达到140.26亿美元。
 

         从进出口数据来看,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额高达272.78亿美元,占全球PCB总产值的45.39%,体现了我国在全球PCB市场中的重要地位。我国PCB产品每年的进出口数量都很大,一方面说明我国是国际PCB市场的重要供应地区;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PCB产业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需要进口大量产品以满足国内下游电子产品制造的需求。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YS)。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晶圆级封装(WLCSP)行业分析:全球供给有限 车规CIS成市场需求扩张新引擎

晶圆级封装(WLCSP)行业分析:全球供给有限 车规CIS成市场需求扩张新引擎

近年来,随着各国对L3及以上乘用车实施政策和法规,智能驾驶加速渗透,对车用影像传感芯片市场的需求不断上升,所以车规CIS成WLCSP行业需求扩张新引擎。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汽车CIS出货量为354百万颗,同比增长10,预计2029年出货量将达到755百万颗,同比增长约为16%。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半导体掩膜版市场规模增速快于全球 但国产化率较低 晶圆厂自建厂占主要市场

我国半导体掩膜版市场规模增速快于全球 但国产化率较低 晶圆厂自建厂占主要市场

半导体掩膜版为掩膜版最大细分市场,占比远高于LCD、OLED、PCB掩膜版。掩膜版是半导体晶圆制造的关键的材料,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向中国转移,芯片制程微型化、特色工艺多样化、晶圆厂扩产催生半导体掩模版需求,国内半导体掩膜版市场规模增速已快于全球。

2025年04月15日
智能手机电子硬件代工行业:IDH和ODM渗透率提升空间大 市场呈三强争霸格局

智能手机电子硬件代工行业:IDH和ODM渗透率提升空间大 市场呈三强争霸格局

在发展初期,我国电子硬件代工以IDH 模式为主,随着IDH领域竞争愈发激烈以及品牌厂商要求提高,一些同时具备研发设计能力、生产能力、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的产品设计生产服务商逐渐从 IDH 模式转型为 ODM 模式。

2025年04月14日
新型应用拉动全球NOR Flash行业复苏 产品趋向大容量 市场被寡头垄断并向中国企业倾斜

新型应用拉动全球NOR Flash行业复苏 产品趋向大容量 市场被寡头垄断并向中国企业倾斜

随着智能手机持续取代功能机,其更多使用容量更大、成本更具优势的NAND Flash,导致2006-2016年全球NOR Flash市场规模持续萎缩。2017 年以来,TWS耳机、AMOLED、物联网等新型应用逐渐拉动市场需求,NOR Flash行业复苏。随着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以及工业4.0的快速发展,大容量存储已成

2025年04月11日
多晶硅行业: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统治地位持续强化 市场需求旺盛但价格承压下行

多晶硅行业: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统治地位持续强化 市场需求旺盛但价格承压下行

在光伏行业快速发展驱动下,近年来我国多晶硅产能和产量快速增长;同时我国在全球多晶硅供应链中的统治地位持续强化,产能和产量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受市场供需错配加剧等因素影响,2024年我国多晶硅价格承压下行,同比下降39.5%。我国多晶硅行业虽维持较高集中度格局,但自2022年起,随着新玩家产能释放,其集中度逐渐下

2025年04月11日
NOR Flash行业分析:全球存量规模扩大 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需求潜力不断释放

NOR Flash行业分析:全球存量规模扩大 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需求潜力不断释放

长远来看,全球NOR Flash行业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物联网设备等领域,其中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等成为应用领域发展方向。

2025年04月10日
从美国“对等关税”措施简析我国半导体行业现状——国内自主可控已有一定基础

从美国“对等关税”措施简析我国半导体行业现状——国内自主可控已有一定基础

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两项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其中,对中国实施34%的对等关税,对欧盟实施的对等关税为20%,对日本、韩国分别实施的对等关税为24%、25%。白宫表示,基准关税税率将于4月5日凌晨生效,对等关税

2025年04月09日
显示驱动芯片行业现状分析:中国厂商话语权逐渐增强 AMOLED占比有望提升

显示驱动芯片行业现状分析:中国厂商话语权逐渐增强 AMOLED占比有望提升

随着市场对高质量显示效果的需求增加,全球显示驱动芯片迎来增长机遇,行业波动增长,2021年市场规模达近年顶峰。随着全球显示面板产业链不断向中国大陆转移,包括显示驱动芯片在内的相关供应链资源也逐步向中国倾斜。此前中国大陆显示驱动芯片高度依赖进口,随着显示面板产能扩大,中国厂商在显示驱动芯片市场中的话语权也逐渐增强,国产化

2025年04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