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线”技术是必然选择?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政策规定驱动电机的功率密度必须实现大幅提升。从政策上看,“十三五规划”提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峰值功率密度要达到4kw/kg,而且是产品级,从整个行业看,国内目前产品级在3.2-3.3kW/kg,所以还有30%的提升空间。经过对企业的调研以及和专家的沟通,一致认为要实现功率密度的提升,必须采用“扁线电机”技术,即产业界已经就“扁线电机”趋势形成共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扁线技术潜力巨大。所以扁线已经是一个绕不开的技术路线,确定性极强。
那既然是必然选择,为什么新能源车驱动电机上还没有大范围推广?这就需要回到新能源扁线驱动电机的发展历程。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国外知名车企已经在驱动电机上使用扁线。


2007年,雪佛兰VOLT采用的技术是日air-Pin发卡式扁线电机),供应商雷米(2015年已被零部件巨头博格华纳收购)。
2013年,尼桑在电动车上采用过扁线电机,供应商HI丁ACHIo
2015年,丰田发行第四代普锐斯采用的是的扁线电机,供应商Denso(日本电装)。
以上是扁线电机在海外车型应用的不完全统计。从全球最新销量看,2017年上半年,普锐斯插混销售表现不俗,接近2.69万量,全球第一。国内应用非常小量,暂时只有华域电动有一定出货量。而从扁线驱动电机产线供应商看,目前全球能做出优质产线的企业集中在日本、意大利、德国三个发达国家,供应商数量非常有限。国内目前暂时没有实力与国外相匹敌的产线供应商。





国内除了华域已经在做,方正明确要做外,为什么现阶段国内没有其他企业明确跟进投产呢?经过和专家的交流,我们发现扁线还没大规模产业化的根本在“风险”,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第一,工艺变化大,缺少成功经验。圆线,相对来说比较成熟,有传统工业电机的经验可以借用。扁线,它的整个工艺和圆线有比较大的不同。比如说,圆线一般是先绕好线,然后把线装到槽里,而扁线一般需要先把线做成一定的形状,然后把线插到铁芯里,然后还要经过扭头、焊接、绝缘处理等。这些工艺和以前的工艺有很大的不同。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减速器、减速电机产业市场发展需求调研与投资前景趋势研究报告》
第二,专利限制。圆线电机是一种很古老的产品,几十年以来基本做法没变。而扁线相对来说是比较新的产品,从有这个构想到目前为止也才十几年的时间。国际车企和电机企业走得比较靠前,他们有一些专利对我们构成了限制。
第三,设备限制。做圆线电机,可以买到很多进口设备,但是国产设备价钱也很便宜,而且性能也不差。但是,做扁线电机,国内的设备供应商并不成熟,而进口产线的价格贵,同时进口设备在供应的反应速度上相对较慢。比如,订一套国内的电机产线半年或是八个月就能到货。订一条进口的产线谈判可能需要半年,到货还要一年。我们判断,在趋势确定的情况下,谁优先开发并量产扁线驱动电机,谁就能提前锁定整车客户,享受到扁线市场爆发的红利,并借此优化自身开发实力、实现规模化低成本量产。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