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6-2017年中国冷轧板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一、冷轧板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7-2022年中国冷轧板行业竞争现状及十三五投资商机研究报告

       二、冷轧板行业上游市场发展情况
       2016年,全国粗钢产量80837万吨,同比增长1.2%,上年为下降2.3%;钢材产量113801万吨,增长2.3%,增速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焦炭产量44912万吨,增长0.6%,上年为下降6.5%。铁合金产量3559万吨,下降2.8%,降幅同比扩大0.2个百分点。钢材出口10843万吨,下降3.5%;进口1321万吨,增长3.4%。铁矿砂进口102412万吨,增长7.5%。焦炭出口1012万吨,增长4.9%。
       钢材价格继续回升。12月份,国内市场钢材价格综合指数平均为99.48点,比上月提高11.23点,同比提高44.13点。6.5mm高线、20mm中板、1.0mm冷轧板卷平均价格分别为3424元/吨、3630元/吨和4731元/吨,分别比上月上涨342元/吨、408元/吨和453元/吨,同比上涨62.9%、89.7%和89.8%。
2005-2016年中国粗钢产量及表现消费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年去产能力度较大的省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行业供需的角度来看,供给方面,随着化解过剩产能政策的严格执行,以及行业内企业兼并重组的推进,预计2017年我国钢铁行业产能将进一步下降。需求方面,受2016年9月以来的政策调控措施影响,预计房地产行业投资增幅走低,将明显削弱2017年的用钢需求;国内钢材产量也将有所下降。
       受国内铁矿石需求下降以及主流矿山扩产影响,外矿价格持续上涨的概率较低;但受人民币贬值,以及海运成本波动影响,国内钢铁企业铁矿石采购成本将有所波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亦将导致煤炭(焦煤)价格大幅上涨,且短期内煤炭价格回落的可能性不大。预计2017年原材料成本的波动上升趋势将对钢铁行业盈利空间形成挤压。
       分区域来看,布局在沿海(河)港口,铁路干线或矿山(铁矿、煤矿)附近的钢铁企业运输成本较低,具有运输成本优势的钢铁企业盈利能力较强,信用风险相对较小;经济发达、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的区域用钢需求旺盛,主要下游市场布局于这些区域的钢铁企业销售情况良好,整体信用风险较小。
       从产品结构的角度来看,具备较大生产规模和丰富的产品结构钢铁企业抵御周期性经济波动的能力相对强,信用风险较低。热轧产品的毛利率高于同类型冷轧产品,且热轧工艺毛利率相对稳定,因此以热轧产品为主的钢铁企业具备较高的信用质量,而以建材用钢以及中厚板产品为主导的钢铁企业信用质量较弱。
       从财务风险的角度来看,2016年以来,受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下游需求超预期增长的影响,国内钢铁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改善,多数企业偿债能力大幅提高,现金流量和收益质量均出现一定程度好转;但在供给侧改革及兼并重组的影响下,未来钢铁行业信用风险分化将日益明显。
       坚定去产能基调不动摇,态度依旧坚决。2017年1月10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理事会议上表态,2017年我国将彻底出清“地条钢”等落后产能,并要求在6月30日前全部取缔。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提出明确的“地条钢”整治期限,将清除“地条钢”上升到“政治任务”高度。目前,12个督查组已经赴各地就淘汰落后产能尤其是打击清理“地条钢”等工作进行专项督导。
       早在2016年11月,工信部发布的《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中也明确要求:2016年全面关停并拆除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符合《铸造生铁用企业认定规范条件》的铸造高炉除外),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30吨及以下电炉(高合金钢电炉除外)等落后生产设备。全面取缔生产“地条钢”的中频炉、工频炉产能。在化解过剩产能专项行动中,要求依法严肃查处“地条钢”生产企业,包括采用中频炉、工频炉进行炼钢的企业,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并通报相关部门,依法采取断电、停水、停止贷款等措施,坚决予以取缔。
       随着钢铁行业去产能的推进,2016年12月初,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坚决遏制钢铁煤炭违规新增产能打击“地条钢”规范建设生产经营秩序的通知》,要求各省区市相关部门对本地区相关钢铁煤炭企业进行拉网式的梳理核查,对存在“违规新增产能、违法生产销售‘地条钢’、已退出产能复产”的三类情形企业,要提供详细的名单,并对存在问题企业的处置方式、整改时间等处理意见报送有关部门。旋即全国各地刮起“地条钢”整治风暴,江苏、山东、四川、河北、安徽、辽宁、湖北、甘肃等多个省份展开彻查“地条钢”的行动。粗略估算,合并涉及中频炉产能近亿吨。
       对钢铁行业来说,清除“地条钢”意义重大。取缔“地条钢”等落后产能,清除市场违规行为,为正规钢铁企业营造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同时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发展。不过从产量规模来看,“地条钢”的产量在全国钢铁产量中的占比并不高。据Mysteel的测算,中频炉实际产量波动很大,2016年2月初,由于建筑材料市场低迷,加上进口铁矿石价格下跌,高炉-转炉工艺成本降低,中频炉钢厂失去竞争力,几乎全部停产。但到了去年下半年,随着建筑钢材需求增长,钢材价格居高不下,中频炉钢厂产量快速上升,预计2016年中频炉钢厂的产量在4000万吨左右,不足全国钢铁产量5%。从这个角度来说,“地条钢”的排查行动对钢铁行业实际产量的影响并不大,一方面,中频炉实际产量占比并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地区的中频炉生产的也并非“地条钢”,不会被彻底拆除。因此,我们认为,清除“地条钢”并不会对钢铁价格带来上升压力,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峻,供需失衡的问题短期内仍难以逆转。
       2017年钢铁去产能工作将逐步进入“深水区”。2016年11月工信部发布的《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从化解产能、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智能制造、品种质量等5方面提出了引导性的调整升级目标。特别地,“十三五”期间,粗钢产能要在2015年11.3亿吨的基础上压减1-1.5亿吨,控制在10亿吨以内,产能利用率由2015年的70%提高到80%,力争前10家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由2015年34%提高到60%。
       三、冷轧板行业中游市场发展现状
       2016年12月中国冷轧薄板产量为357.5万吨,同比增长1.9%。2016年1-12月止累计中国冷轧薄板产量3858.9万吨,同比下降0.2%。2016年1-12月全国冷轧薄板产量数据表如下表所示:

20161-12月全国冷轧薄板产量统计表

月份

冷轧薄板产量_当期值(万吨)

冷轧薄板产量_累计值(万吨)

冷轧薄板产量_同比增长(%)

冷轧薄板产量_累计增长(%)

201612

357.5

3858.9

1.9

-0.2

201611

340

3497.4

2.8

2.6

201610

321.7

3154.9

9.2

2.7

20169

326.4

2828.8

5.5

1.9

20168

312.5

2495.7

-2.2

1.2

20167

310.5

2161.9

1.5

1.5

20166

341.8

1845.2

2.2

1.1

20165

328.7

1501.5

0.1

0.8

20164

312.3

1167.3

-9.1

1.2

20163

316.7

845.9

-0.1

4.6

20162

- 

509.8

- 

6.9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年冷轧主要经历两轮主要的价格行情。第一阶段是在2季度,冷轧价格在3月7日那天首次突破3000大关,随后在4月24日那天达到阶段性高点,累计涨幅接近800元/吨;随后就是5、6月份之后的大跌,冷轧价格再次下到3000元/吨以下。由于唐山世园会的举办,京津冀环保检查力度之大,对于一直经历跌价行情的商家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炒作机会,而鉴于当时并没有实际的需求支撑,价格的上涨导致更多的有价无市,而最终也迎来价格的大跌。第二阶段则是在9月份之后,尤其是国庆节后,价格更是一路飙升,达到16年历史高点,同样也是近3年历史高位,而价格上涨最主要的原因则是钢厂直供订单的转好,流通到市场的资源减少,再加上国家供给侧改革执行力度之强,去产能实施效果明显等显著原因,也造就了2016年下半年辉煌的行情历史。
2016年冷轧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年的4月份和四季度,是国内冷轧行情走势乐观的两个阶段,同时也印证了这两个阶段出口市场的疲软。4月份合计的冷轧薄板、薄宽带、窄钢带出口数据更是达到16年最低,而四季度的出口量也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
2016年冷轧出口数据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年冷轧进口数据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冷轧板行业下游市场发展现状
       1、汽车
       当前,汽车产业正围绕安全、环保、节能的主旋律转型,零部件行业也随之向“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其产品结构、生产方式、服务模式、产业链等都发生了深刻改变。
       互联网、信息技术等与零部件产业的深度融合带来了零部件产品的转型升级,零部件行业正在由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在跨界与融合的大背景下,把握住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脉络,紧跟行业发展趋势至关重要。
       伴随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与生产研发能力在持续提升。一方面,国际零部件巨头的“本土化”战略推进,有效促进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功能和生产制造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我国零部件企业加快技术升级,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11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464.7亿元,呈现持续稳步增长的态势。
       此外,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也是中国零部件行业在发展中的一大亮点。86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2015年研发支出数据显示,86家公司累计研发投入为132.14亿元,与2014年的125.98亿元同比增长4.89%。动力总成方面,中国自主品牌逐步掌握了缸内直喷、涡轮增压、高压共轨等技术;变速器方面,自主品牌也逐步实现了AT、DCT、CVT等变速器的自主研发和生产,部分产品已经成功投放市场。
       虽然汽车零部件产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整个行业仍存在着数量多、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比如电控等关键零部件还不能自主研发,部分上游基础产业关键原材料、原器件、装备等还依赖进口。因此自主企业必须重新梳理,动态调整企业战略、产品和技术方向,重新审视发展之路,对现状和趋势进行有效评估。
       诚然,尽管中国汽车零部件在产业规模、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行业整体发展依然落后于整车,核心技术缺失等问题依然存在,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面临严峻考验。
       以自动变速器行业为例,我国大部分自动变速器市场被合资及外资企业占据,自主品牌所占市场份额较小。虽然DCT、AT、CVT等自动变速器都有相关企业进行研发和生产,但部分核心零部件仍需依赖进口,已上市产品可靠性仍待提高。
       同时,自主零部件企业采用兼并重组、合资合作、海外并购等方式加速全球化发展,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零部件企业同样面临激烈竞争与挑战。自主零部件走出去,遇到的问题比较多,应该主要从几个方面来解决。首先是提高产品质量与可靠性,第二是实现现有技术的升级和突破,第三是要结合实际,并把相关服务加以跟进。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新兴产业,正逐步成为汽车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关零部件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在产品技术、可靠性等方面有显著提高。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基本形成了以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为主的产业链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动力锂电池产量达到15.45GWh,同比增长277.67%。
       与此同时,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领域也在迅速发展。自主零部件企业和IT企业纷纷加速布局,力图抢占技术与市场高点。目前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尤其是信息技术与IT技术领域,国内外差距并不大。自主零部件企业有条件迅速实现转型升级,开发出相应产品。
       2017年中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1)产业转移不断加速
       当前,中国、印度等新兴汽车市场已成为世界上市场容量最大、最具增长性的汽车消费市场,同时这些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随着国际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开拓新兴市场,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开始加速向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2)采购全球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和零部件供应商在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和优势业务的同时,进一步减少汽车零部件的自制率,转而采用全球采购的策略,在世界范围内采购有比较优势的汽车零部件产品。采购全球化已成为当今潮流。
       (3)零部件系统的集成化、模块化
       汽车零部件系统的集成化、模块化就是通过全新的设计和工艺,将以往由多个零部件分别实现的功能,集成在一个模块组件中,以实现由单个模块组件代替多个零部件的技术手段。汽车零部件系统集成化、模块化具有很多优势,首先,与单个零部件相比,集成化、模块化组件的重量更轻,有利于整机的轻量化,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其次,集成化、模块化组件所占的空间更小,能够优化整机的空间布局,从而改善整机性能;再次,与单个零部件相比,集成化、模块化组件减少了安装工序,提高了装配的效率。汽车零部件系统的集成化、模块化已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尤其是乘用车汽车零部件行业一个重要的趋势。
       (4)节能环保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节能环保技术将成为汽车及零部件行业未来的技术趋势。以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正在加速发展,汽车零部件的轻量化设计,电子化和智能化设计以及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等正逐步得到应用。根据相关统计,2015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节能环保新技术将成为未来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四、汽车零部件行业下游市场发展现状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较快增长,产销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1.9万辆和2802.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5%和13.7%,高于上年同期11.2和9.0个百分点。
       1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6.3万辆和305.7万辆,单月销量首次突破300万辆,产销比上月分别增长1.7%和4.0%,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5.0%和9.5%。
2014-2016年月度汽车销量及变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442.1辆和2437.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5.5%和14.9%,增速高于汽车总体1.0和1.2个百分点,其快速增长对于汽车产销增长贡献度分别达到92.3%和94.1%。其中,轿车销售1215.0万辆,同比增长3.4%;SUV销售904.7万辆,同比增长44.6%;MPV销售249.7万辆,同比增长18.4%;交叉型乘用车销售68.4万辆,同比下降37.8%。
       12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4.4万辆和267.2万辆,产销量比上月分别增长0.2%和3.2%;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销量分别增长13.6%和9.1%,产销同比均呈较快增长。其中,轿车销售125.5万辆,同比下降2.3%;SUV销售108.2万辆,同比增长35.6%;MPV销售27.2万辆,同比下降0.5%;交叉型乘用车销售6.4万辆,同比下降32.6%。
2014-2016年月度乘用车销量及同比变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69.8万辆和365.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8.0%和5.8%,增幅进一步提高。分车型看,客车产销54.7万辆和54.3万辆,同比下降7.4%和8.7%;货车产销315.1万辆和310.8万辆,同比增长11.2%和8.8%。
       12月商用车生产41.9万辆,环比增长12.4%,同比增长25.1%;销售38.5万辆,环比增长10.5%,同比增长12.1%。
       2016年新能源汽车生产51.7万辆,销售50.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1.7%和53.0%。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1.7万辆和40.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3.9%和65.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9万辆和9.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5.7%和17.1%。
       12月新能源汽车生产8.9万辆,销售1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8%和23.5%。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7万辆和9.2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完成1.2万辆。
       2、建材
       2016年建材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处于中低位运行区间,全年呈现“前抑后稳”的运行态势,下半年开始趋于稳定并呈现向好。初步判断,全年建材行业经济运行处于2015年以来下行周期的“谷底”波动阶段。但由于外部运行环境仍未有根本好转,面临的压力依然较大,行业“稳增长”基础仍较脆弱。
2016年建材行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建材行业顺利实现“稳增长”年度目标。在市场需求与行业自律共同作用下,建材行业总体实现恢复性增长,基本达到2014年水平。2016年5月建材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开始止跌趋稳,利润也从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建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5.26万亿元,同比增长5.5%,利润总额3435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水泥行业全年利润总额为518亿元,同比增长55.6%,主营业务收入8764亿元,比上年增长1.2%。
       建材主要产品已基本稳定在中低速增长通道。2016年,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产业主要产品产销量保持稳定,水泥产量24亿吨,同比增长2.5%,平板玻璃产量7.7亿重量箱,增长5.8%,混凝土水泥制品、砖瓦、钢化玻璃、新型建材、玻璃纤维等产品仍保持相对高速增长。石材等其他建材产品也基本保持稳定增长。
       建材产品出厂价格稳定回升态势。建材产品平均出厂价格2016年3月筑底持续稳定回升,扭转连续24个月下滑态势,8月份价格已高于上年同期,但全年平均出厂价格仍低于上年1.4%。水泥平均出厂价格年底回归300元以上区间,全年涨幅20%,但仍比上年价格低2.3%;平板玻璃出厂价格也回到70元每重量箱以上,同比增长3.9%。
       建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微幅增长。2016年建材行业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12月份由负转正,全年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约1.6万亿元,同比微幅增长1.0%。其中建材非金属矿采选业投资额比上年增加1.5%,非金属矿制品业投资额比上年增长0.7%。
       建材出口大幅下降。在国际市场整体仍较为低迷的情况下,受汇率剧烈波动以及价格下滑影响,2016年建材及非金属矿商品出口出现大幅下降,主要建材出口产品均不同程度出现“量价齐跌”,全年出口总额310亿美元,同比下降19.0%。
       2016年建材行业运行特征
       全行业已进入筑底企稳回升波动阶段。2016年建材主要产品产量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平均出厂价格出现回升,行业销售利润率有所增长,同时规模以上企业产成品库存比上年增长小于2%,应收账款净额增长5.8%,均低于2014年和2015年增速水平,表明当前市场环境呈现良性变化,企业生产经营更加理性,全行业运行态势呈现平稳波动缓慢回升特征。
       产业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有续推进。建材行业基本实现了由传统产业单项支撑向传统产业和加工制品业“双引擎”驱动转变,且动力转换仍在持续进行。2016年,规模以上建材加工制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1%,为规模以上行业5.5%的增长速度贡献3.2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建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45.1%,比2015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成为稳定2016年行业运行的重要支撑。
       “去产能”工作取得标志性成就。化解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政府、行业、企业的共同责任和核心任务,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在管理环境、市场环境和竞争环境综合作用下,2016年全国水泥产能在市场回升的情况下,继2015年减少3000万吨生产能力后,继续缩减产能2000万吨。
       兼并重组推进有力,市场格局加速重构。2016年建材行业兼并重组有所加快,通过兼并重组全国水泥产业集中度提高5个百分点,水泥熟料集中度提高7个百分点,水泥市场特别是区域市场格局重构,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增强。
       水泥产品结构有所优化,标准引领作用显现。2015年12月P.C32.5水泥产品停止生产,同时,受房地产市场变化影响,基本建设投资对水泥需求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放大,从而使32.5强度等级水泥占2016年水泥产量比重下降到60%,产品结构有所优化,水泥平均强度等级有所提高,熟料产能利用率也随之略有提高。
       当前建材行业经济运行突出问题
       市场需求低位波动,行业外部压力仍处高位。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至8.1%,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6.9%,建材产品市场需求保持低位。建材行业产成品库存、应收账款、流动资产周转率仍低于上年,市场宏观环境仍然偏紧。从目前看,市场需求低位波动特征将长期存在,市场下滑风险仍然较大。
       企业协调自律性在市场回暖时有所弱化。2016年11月起全面实施水泥错峰生产已经再次启动,各省市根据本区域情况陆续开始实施停产,对抑制产能释放和保持水泥价格平稳将起到积极作用。但受2016年以来水泥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10月份、11月份水泥熟料当月产量同比增长10.9%、6.1%,远高于同期水泥产量增长速度,11月河南、山西等省错峰生产推迟半个月,水泥熟料库存有所加大,企业错峰生产执行力度有所弱化。
       价格传导机制尚未有效形成。2016年末水泥出厂价格比年初上涨20%,但大幅上涨的价格并未全部转化为利润。虽然在市场需求稳定和企业“竞合”意识增强的双重任用下,价格保持上涨趋势。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尤其是煤炭价格突涨导致的生产成本增加占据了水泥价格上涨的80%空间,也大量挤占利润空间,行业销售利润率仅为5.9%。
       环境约束不断收紧。建材传统产业一直被认为是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物排放主要产业,近年来为减少大气污染,同时缓解供需矛盾,水泥行业“限产”、“停产”呈现常态化。仅以北京为例,2016年北京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仅为198天,发生重污染39天,也就是说2016年水泥等制造业企业受限生产天数高达168天。而随着国家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的不断升入和雾霾等极端天气频现,水泥等传统产业在环保治理中首当其冲,其发展面临的化解约束日趋紧张。
       2017年建材行业发展预判
       2016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企稳并有所回升,在国民经济发展“稳增长”及十九大召开等因素影响下2017年预期仍将保持低速平稳;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超过房地产投资成为建材消费市场的主要拉动力,如2016年基础设施工程水泥消费量占全年水泥消费总量的64.4%。2017年在“去库存”改革任务下,房屋建筑市场短期内难以快速上升,基建项目工程对建材市场的支撑作用在2017年将进一步凸显。总体来看,2017年建材面临的市场需求将会保持平稳,但增长有限。
       从产业内部看,水泥等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局面将持续存在,市场供需关系依然非常脆弱,但“去产能”工作的继续推进、兼并重组效果的进一步发挥、行业自律意识的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等构成了保证行业平稳运行的积极因素,因此2017年维护建材行业平稳运行的内部基础仍然存在。
       由以上行业运行特征及相关因素可以判断,2017年建材行业仍将保持中低速增长态势,全年增速较2016年或有所放缓。根据中国建材联合会信息部预测预警模型测算,2017年规模以上建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2%,利润总额增长0.6%。水泥行业将延续2016年的低位运行态势,全年水泥产量增长1.1%。
       3、精密仪器
       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试验机行业也得到了的发展,但由于技术及创新等方面的原因,国内试验机行业与国外仍有巨大的差距,关键核心技术匮乏,低水平重复,产品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在高端精密仪器上仍严重依赖进口,大量进口对产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第一:高端通用试验仪器设备。将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一批我国需求量大、严重依赖进口、价格昂贵的试验仪器设备,攻克若干试验仪器设备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带动重要领域试验仪器设备整体水平提升,打破国外垄断。
       第二:前沿重大试验仪器设备。将依据我国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战略部署,研发若干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试验仪器设备,有效支撑我国开展世界一流科学研究、有特色科学研究,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第三:常规通用试验仪器设备。将强化科技部门统筹作用,       从现有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或自由资金开发的试验仪器设备中择优,采取应用示范、实施后补助等方式,以使国产优质试验仪器设备得到广泛应用,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壮大我国试验仪器设备产业。

2007-2016年我国精密仪器产量

年份

产量(台/套)

2007

15407

2008

15276

2009

17988

2010

27987

2011

32135

2012

37712

2013

41161

2014

45617

2015

50178

2016

54695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09-2016年中国精密测量仪器市场规模情况

年份

销量(台)

市场规模(亿元)

2009

17343

14.14

2010

27186

29.32

2011

30114

26.82

2012

26924

17.71

2013

29614

14.84

2014

36507

20.59

2015

40142

22.64

2016

43756

24.68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半导体检测行业发展迎产业国产化机遇 高精度与可靠性将是未来方向

我国半导体检测行业发展迎产业国产化机遇 高精度与可靠性将是未来方向

数据显示,2015-2023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从3588.7亿美元增长到了5197.2亿美元,其间复合增速为4.74%。而未来若保持8%的增速,意味着未来全球半导体行业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从而也将助推半导体检测分析需求爆发。

2024年11月23日
我国空心杯电机行业现状分析:政策助力国产化加快 市场竞争激烈

我国空心杯电机行业现状分析:政策助力国产化加快 市场竞争激烈

近年来,我国空心杯电机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22-2023年中国空心杯电机市场规模由2.6亿美元增长至2.9亿美元,占全球空心杯电机市场规模的比重由34.67%提升至35.80%;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4.7亿美元,占全球空心杯电机市场规模的比重为39.50%。

2024年11月22日
我国PLC行业现状分析:市场规模整体扩大 欧美品牌占据较大份额

我国PLC行业现状分析:市场规模整体扩大 欧美品牌占据较大份额

我国PLC国产化率低,市场竞争格局主要被西门子、三菱、欧姆龙等外资品牌垄断。数据显示,2023年欧美和日系品牌市场份额分别达到55%和24%,主导我国PLC市场。

2024年11月22日
半导体产业国产化趋势下 我国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行业迎发展机遇

半导体产业国产化趋势下 我国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行业迎发展机遇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1552亿美元,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分析市场规模达80亿元。预计到 2024 年,我国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分析市场规模将超过 100 亿元。

2024年11月20日
我国电子测量测试仪器行业分析:新机遇下市场规模扩容 国产替代化加速

我国电子测量测试仪器行业分析:新机遇下市场规模扩容 国产替代化加速

由于半导体工艺、单功能模块技术、系统架构技术等限制,国际巨头凭借着技术优势及经验积累,占据我国电子测量测试仪器市场前四的份额。其中,头部企业德科技市占率达25.9%,稳居行业第一。

2024年11月19日
我国薄膜电容器行业增长空间大 政策鼓励下国产企业积极投入研发 相关专利数增多

我国薄膜电容器行业增长空间大 政策鼓励下国产企业积极投入研发 相关专利数增多

与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相比,薄膜电容器市场占比较小,行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数据,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占比分别达54.12%、31.93%,薄膜电容器仅占比8.15%。

2024年11月19日
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及市场规模显著增长 AR眼镜为下一发展趋势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及市场规模显著增长 AR眼镜为下一发展趋势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根据数据,2014-2023 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规模从 1.35 亿美元增至 34.16亿美元, CAGR 为 49.71%;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从 19.38 万台增长至 675.53 万台, CAGR 为 55.87%。其中,2021 年为行业规模峰值,全球智能眼镜市场规模达到50.31 亿美元,出货量突破千万台。

2024年11月18日
我国空中成像行业现状分析:汽车智能化助力市场发展 东超科技实现量产

我国空中成像行业现状分析:汽车智能化助力市场发展 东超科技实现量产

而在汽车领域,2024年4月24日,华为在北京举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现场发布了智能驾驶为核心的全新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华为乾崑。针对用户对汽车产品的多元需求,东超科技结合自身“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优势,创新推出“空中成像·智能车载解决方案”,全面提升传统车企座驾空间科技感。

2024年11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