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6-2017年中国电子真空器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一、电子真空器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6-2022年中国电子真空器件产业运营现状及十三五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二、电子真空器行业上游市场发展情况
        1、液晶材料
        随着近几年国内液晶面板企业的持续建线,国内液晶材料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在2020年之前,国内液晶材料市场将保持连年增长的趋势。2015年国内TFT液晶材料市场约190吨。
        2016年,国内将新增的面板产能有京东方福州8.5代、武汉华星光电6代、武汉天马6代、友达昆山6代以及三星苏州8.5代扩产、LGD广州8.5代扩产等。考虑新增面板产能的需求,预计2016年国内TFT液晶材料需求总量将接近250吨,国内市场将占全球市场的约29%。随着更多在建产线的产能持续开出,预计至2020年国内TFT液晶材料将达470多吨的市场规模,全球占比近44%。随着国内面板企业国产化原材料采购率的提升,也将给国产液晶材料企业带来更多机会。
        目前虽然国内从事液晶材料生产的企业众多,但真正形成TFT液晶材料供应的只有石家庄诚志永华、江苏和成、北京八亿液晶、南京晶美晟等几家。2015年国内TFT液晶材料企业出货约有27吨。若不考虑出口因素,2015年国内TFT液晶材料自给率为14%。
        根据各家材料企业新厂的建线规划,数家国内材料企业都将会形成年产100吨的产能规模。目前诚志永华和江苏和成出货量都形成出货规模,北京八亿液晶和南京晶美晟未来成长动能可期。
        乐观估计,至2020年国内TFT材料企业年出货量可接近100吨。未来几年,预计国内企业的竞争格局会发生重大变化,兼并重组的可能性很高,市场排名也会呈现戏剧性变化。
        当前,国内TFT液晶材料企业规模最大的两家是石家庄诚志永华和江苏和成。在营业收入方面,2015年,诚志永华收入2.9亿元,净利润4140万元;江苏和成收入2.2亿元,净利润4240万元,其中TFT液晶材料收入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5.32%。
        近年来,国内液晶材料企业供货产品结构有了较大突破,从以往主要以TN型为主,发展到IPS和VA型比重逐步扩大。但由于下游面板产品结构提升速度不断加快,对液晶的性能要求也在逐年提升,如:更高分辨率面板要求使用高穿透率VA型液晶,提升黑色画质所采用的负性液晶等。因此,未来国内液晶产业要做大做强的关键还在于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而这需要持续积极的研发投入和与下游面板客户的紧密合作来推动。
        液晶材料在整个液晶面板中所占成本虽不高,而其重要性却极高,材料性能和稳定性极大影响面板显示性能和产品品质。基于此,液晶面板企业对液晶材料企业的要求很高、近乎苛刻,因材料更替会造成性能和良率的波动,也使得面板企业更换材料的意愿不强。
        各家材料企业在发展历程中,都是经过了漫长的成长过程,在不断的失败中摸爬滚打才能取得现在的成就。不止是国内材料企业,国际巨头也是在不断的产品事故中一路走来的。
        任何一家液晶材料企业的供货出现问题,都是给竞争对手带来新的机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看,液晶材料企业就是在比拼谁走的更稳、不出错。
        此外,大量供货之后,还要面对国际巨头的专利诉讼问题。所以唯有产品品质无恙、专利无忧、面板厂采用、各批次稳定供应才能保证液晶材料企业的稳步前行。
        总体来看,经过近30余年的技术储备和工业化生产后,国内液晶材料产业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离大规模占据市场已不远。
        2、玻璃
        回顾2016年上半年我国玻璃行业的走势,较年初相对谨慎的情绪有比较大幅度的改善。年初大部分行业人士普遍抱有悲观情绪,认为市场需求很难有出色表现,价格下行压力比较大。在房地产行业上半年一路走强的带动下,玻璃行业的供需矛盾有所缓和,整体呈现价涨量稳的趋势。生产企业经济效益增加,目前保持较低的库存水平。同时在较好的市场预期作用下,5月份下旬以来生产企业新建生产线点火和冷修复产速度明显加快。2016年上半年玻璃行业总体可概括为“价涨量稳、库存降低、效益转好、复产加快”。
        2016年1~4月我国浮法玻璃出口总量405686.282吨,同比去年增加7.56%;出口总金额113527862美元,同比去年减少12.52%。从2007年以后浮法玻璃原片出口有了比较大幅度的减少。一方面是国家出口退税制度的调整;另一方面是国际市场需求增量有限,建筑施工的环比增长远小于国内市场需求。再者就是随着国内加工市场的逐渐成熟,玻璃出口的结构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玻璃加工制品的出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截至2016年6月30日,我国共有浮法玻璃生产线352条,总产能12.56亿重箱。其中在产玻璃生产线226条,在产产能8.86亿重箱;冷修停产生产线126条,停产产能3.70亿重箱。
        和其他行业相同,玻璃行业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批僵尸企业,同时也有部分生产线退城近郊搬迁或者由于生产经营稳定而长时间停产,经过初步统计,这类生产线共有80条,产能为2.18亿重箱。因此将长时间停产、退城近郊以及其他原因形成的僵尸企业剔除后,形成统计如图。
        国内共有浮法玻璃生产线272条,总生产能力10.38亿重箱;其中在产生产线226条,在产产能8.86亿重箱;冷修停产生产线46条,停产产能1.52亿重箱。调整之前产能利用率为70.56%;调整之后为85.40%,提高的幅度比例比较大。从这些已经不具备生产能力的生产线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华南和东北等地区。华中、西南和西北等地区则比较少。
        产能方面,受到市场需求转好和经济效益增加的影响,今年以来新建生产线和冷修复产生产线数量明显增加,而冷修停产生产线的数量明显放缓。
据了解,对于后期市场看好和出于竞争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数量的生产线要冷修复产和停产冷修。
        3、钢铁
        2016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同时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为行业转型脱困提供了较好地外部环境。受益于钢材价格有所回升,钢铁企业经营状况普遍好转,扭转了2015年全行业亏损的局面,成绩来之不易。但是仍然面临着市场供大于求矛盾突出,钢材价格依然较低,原燃料价格大幅上涨,企业持续盈利难以保证等诸多问题,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攻坚克难。
        (1)2016年1-3季度钢铁行业运行特点
        粗钢产量恢复增长。1-9月份,全国粗钢产量6.04亿吨,同比增长0.37%,其中9月份同比增长3.94%。今年以来,全国粗钢产量呈逐步释放态势,1-2月份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5.7%,3月份起累计同比下降水平逐月收窄,到9月份则转为增长。当月全国粗钢产量从3月份以来已经连续7个月处于增长状态,增量主要来自非会员企业。
        粗钢表观消费量略有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数据,今年以来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一直处于下降区间,但降幅逐月收窄,至8月底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1.1%。9月份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6021万吨,同比增长9.57%(主要是由于9月份粗钢产量同比增加256万吨,而钢材净出口折合粗钢同比减少267万吨),带动1-9月份粗钢表观消费量达到5.26亿吨,同比增长0.05%。
        钢材累计出口略有增长,近3个月单月出口量逐月回落。1-9月全国出口钢材8512万吨,同比增加202万吨,增长2.4%;进口钢材983万吨,同比增长1%;净出口钢材折合粗钢7809万吨,同比增加165万吨,增长2.16%。但同时国际市场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件明显增多,前三季度已经达到38起,7月份以来钢材出口量呈现逐月下降趋势,后期出口难度增加。
        钢材价格低位波动。国内市场钢材价格连续下跌4年之后,于2015年12月开始回升,今年4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最高涨至84.66点,钢材价格指数首次高于去年同期。5月份之后钢材价格快速回落,到6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降为67.83点,比4月末下降19.88%。7月、8月钢材价格又有所反弹,目前在75-80点之间波动。
        钢材库存明显下降。10月份20个城市5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856万吨,环比下降8万吨,仍然低于前几年同期水平。10月份5大品种中线材、螺纹钢库存仍下降,热轧板卷、冷轧板卷、中厚板库存增加。8月末重点钢铁企业钢材库存1278万吨,环比下降38万吨,同比下降364万吨。企业库存同样低于前两年同期水平。
        会员企业扭亏为盈。1-9月份,会员钢铁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9920.87亿元,同比下降8.05%;盈亏相抵实现利润为252.0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亏损面27.27%,同比下降21.21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1.27%,在工业行业中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从分月情况看,1-2月份亏损,3-9月份均实现盈利,但是盈利水平仍然很低。3月份以来企业能够保持盈利,主要是由于企业理性生产促进钢价合理回升以及加大降成本力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2)钢铁行业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仍然艰巨。按照今年化解过剩产能4500万吨任务目标,全年有望超额完成。化解过剩产能的成绩来之不易,阶段性效果也初步显现。在今年化解过剩产能的目标任务中,钢协会员企业承担了极大部分。部分地区存在化解任务平摊和一刀切的做法。在非规范企业中存在相当规模的落后产能。这部分企业受利益驱动继续生产甚至增产,对于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爱基,净值,资讯)不利。化解过剩产能首先要淘汰落后产能,而要做到这一点后期任务非常艰巨,可以预料到,明年将是化解产能的攻坚年。
        二是非会员企业粗钢产量扩张明显。1-9月份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0.37%,其中钢协会员企业粗钢产量同比下降0.51%,非会员企业粗钢产量同比增长3.57%。由于钢材价格比年初有了一定的上涨,先前已停产的一些企业又恢复了生产。
        三是企业融资难问题仍较突出。受严控钢铁企业的贷款规模影响,许多钢铁企业面临着续贷困难和抽贷等问题。国家为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采取了多项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就企业反映的情况看,钢铁企业资金紧张、融资难的问题仍没有有效缓解,企业发债门槛和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
        四是国际贸易保护加剧,钢材出口难度加大。今年以来,我国钢材出口贸易摩擦不断增多,反倾销、反补贴案件大幅增长,前三季度已经达到38起,超过去年全年案件数量,涉案产品数量约1000万吨,涉案金额64.16亿美元。钢铁产品在国际市场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较多。受贸易摩擦影响,我国向欧盟、美国、南美钢材出口量下滑。
        (3)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相关情况
        去产能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之首,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3月份,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25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截至目前,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已召开全体会议4次、专题会议60多次。同时,还召开全国范围内的电视电话会议10次,对实施方案编制、目标分解落实、通报工作进度、严格关闭标准、治理违规建设等工作,做出了一系列具体安排,确保了责任及时传导、任务层层落实和各项工作有序扎实地推进。5月下旬,部际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与各省级政府、国资委与中央企业分别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国务院明确的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目标任务全部分解落实到有关地方和企业。2016年压减产能4500万吨。
        总结今年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可以用四句话。一是任务全面完成,并有望超额完成。按照目前各地报送的进度,9月底钢铁化解过剩产能已经完成80%以上,部分地区和中央企业已经提前完成全年任务,预计10月底可以完成全年压减任务,并有望超额完成。二是基础奖补资金拨付到位。财政部根据部际联席会议审定的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需安置职工人数等基础数据测算,2016年专项奖补资金规模为384亿元,5月中旬财政部向各地拨付了2016年基础奖补资金276.43亿元,后续梯级奖补资金将根据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拨付。三是相关配套政策陆续出台,逐步完善。制定出台了奖补资金、职工安置、财税、金融、国土、环保、质量、安全8个方面的配套文件及落实措施,针对化解过剩产能操作中存在的不规范、不到位问题,制定印发了化解过剩产能公示公告、产能退出验收标准等相关文件,确保了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四是化解过剩产能态度坚决,措施有力,三大专项行动认真,效果初步显现。2016年钢材价格有所回升,企业效益明显好转,更加坚定了我们化解过剩产能的信心和决心。
        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环境下,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工作需要进一步做细做实。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地方财政、就业形势较为困难。特别是钢城产业单一,吸纳劳动力能力弱。二是企业兼并重组有待抓住机遇加快推进。目前钢铁行业优化布局、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工作还仅仅局限于个别企业,没有形成整体突破。三是明年化解过剩产能工作难度加大。随着钢材价格明显回升,停工停产企业数量减少,特别是应依法关停的企业须彻底关停。而且中央奖补政策实行早退多奖,客观上奖补激励效应逐步减弱,债务处理需要政策支持,明年化解过剩产能工作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三、电子真空器行业中游市场发展现状
        电子真空器件,指电子热离子管、冷阴极管或光电阴极管及其他真空电子器件,以及电子管零件,是借助电子在真空或者气体中与电磁场发生相互作用,将一种形式电磁能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电磁能量的器件。电子真空器件广泛用于广播、通信、电视、雷达、导航、自动控制、电子对抗、计算机终端显示、医学诊断治疗等领域。
        产品主要包括:
        ——电子管:收讯放大管、发射管、锁式管、超高频管、稳定管(稳压管、稳流管、稳幅管)等;
        ——微波管:磁控管、速调管、返波管、行波管、充气微波开关管、前向波正交声场放大管、噪声管、微波
        2013年中国电子真空器件制造行业的工业总产值、销售利润和利润总额均较上年有所减少,说明中国电子真空器件制造行业的产销能力有所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电子真空器件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有98家,较上年减少121家。2013年行业实现销售额217.95亿元,实现产品销售利润26.42亿元。
2012-2013年电子真空器件制造行业经营效益分析(单位:家,人,万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四、电子真空器行业下游市场发展现状
        1、汽车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较快增长,产销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1.9万辆和2802.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5%和13.7%,高于上年同期11.2和9.0个百分点。
        1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6.3万辆和305.7万辆,单月销量首次突破300万辆,产销比上月分别增长1.7%和4.0%,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5.0%和9.5%。
2014-2016年月度汽车销量及变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442.1辆和2437.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5.5%和14.9%,增速高于汽车总体1.0和1.2个百分点,其快速增长对于汽车产销增长贡献度分别达到92.3%和94.1%。其中,轿车销售1215.0万辆,同比增长3.4%;SUV销售904.7万辆,同比增长44.6%;MPV销售249.7万辆,同比增长18.4%;交叉型乘用车销售68.4万辆,同比下降37.8%。
        12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4.4万辆和267.2万辆,产销量比上月分别增长0.2%和3.2%;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销量分别增长13.6%和9.1%,产销同比均呈较快增长。其中,轿车销售125.5万辆,同比下降2.3%;SUV销售108.2万辆,同比增长35.6%;MPV销售27.2万辆,同比下降0.5%;交叉型乘用车销售6.4万辆,同比下降32.6%。
2014-2016年月度乘用车销量及同比变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69.8万辆和365.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8.0%和5.8%,增幅进一步提高。分车型看,客车产销54.7万辆和54.3万辆,同比下降7.4%和8.7%;货车产销315.1万辆和310.8万辆,同比增长11.2%和8.8%。
        12月商用车生产41.9万辆,环比增长12.4%,同比增长25.1%;销售38.5万辆,环比增长10.5%,同比增长12.1%。
        2016年新能源汽车生产51.7万辆,销售50.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1.7%和53.0%。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1.7万辆和40.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3.9%和65.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9万辆和9.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5.7%和17.1%。
        12月新能源汽车生产8.9万辆,销售1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8%和23.5%。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7万辆和9.2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完成1.2万辆。
        2、船舶
        2016年1~11月份,全国造船完工318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2.1%。承接新船订单199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4%。11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030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0.4%,比2015年底下降16.3%。
        2016年1~11月份,全国完工出口船293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8%;承接出口船订单159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2.5%;11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955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2.6%。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2.1%、79.9%和92.8%。
        2016年1~11月份,51家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造船完工298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0.4%。承接新船订单183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4.4%。11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000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2.1%。
        2016年1~11月份,51家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完工出口船274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2%;承接出口船订单146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2.2%;11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925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4.2%。出口船舶分别占重点造船企业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2%、80%和92.5%。
        2016年1~11月份,船舶行业94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80亿元,同比下降3.1%。其中船舶制造产值1785亿元,同比下降3.3%;船舶配套产值251亿元,同比下降10%;船舶修理产值108亿元,同比下降5.5%。
        2016年1~11月份,船舶行业94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出口产值1460亿元,同比下降3.6%。其中,船舶制造产值1050亿元,同比下降3.8%;船舶配套产值57亿元,同比下降4%;船舶修理产值65亿元,同比下降7.5%。
        2016年1~11月,船舶行业94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80亿元,同比下降3%;利润总额29亿元,同比下降9.6%。
        3、显示器
        电子产品发展之初竞争的焦点是硬件性能,后来是价格,而到了现在又胶着在用户体验上。显示器作为参与人们日常生活最多的电子产品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电脑画面输出设备,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中国作为重要的消费大国,其液晶显示器市场在2016年的竞争也颇为激烈,主要集中在韩国、日本、中国等地区的供货商之间。
        在2016年第三季度的新品发布会中,各大显示器品牌纷纷推出了最新品显示器,覆盖大众实用、设计制图、和电子竞技等各类产品。不约而同的是,各品牌的主打机型和系列都集中在设计制图和电子竞技等专业显示器中。就2016年第三季度的显示器市场来看,消费者对液晶显示器市场品牌关注Top10基本没有变化;九月份的在售产品数量与七八月份比较,相对较少;电竞和设计制图等专业显示器开始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消费者对大尺寸和高分辨率显示器的关注略有提升;此外,还有一个非常值得的关注的现象,那就是国产品牌发力较猛,隐隐有追赶的趋势,传统韩系品牌独霸显示器市场的地位受到冲击。
        并且,当下的液晶显示器市场,由于受到上游面板厂商向OLED等新技术转移的冲击,开始略有松弛。一方面是显示器市场的饱和,另一方面则是产品数量的减少。但由于显示器市场的细分,针对不同人群推出定制化的专业产品,以及通过增加曲面、电竞等新兴元素和提升产品本身的性能,短时间内液晶显示器的地位还是无法被撼动。
        综合来看,曲面、电竞、高分、专业化、窄边框、超薄等元素是当前液晶显示器市场的主要内容,也是主流的发展趋势。而在2016年第三季度中,行业出现的一些轻微波动属于季度更迭中的正常情况,液晶显示器市场整体上并没有太大变化,毕竟,并不年轻的液晶市场已经趋于稳定,短期内也不会有大幅度的改变。
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液晶显示器市场品牌关注比例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液晶显示器市场品牌关注比例基本上描述了各个品牌在在当季的市场活跃程度以及占有的市场份额。与2016年Q2相比,2016年Q3中国液晶显示器市场品牌关注Top10基本上没有变化,其中AOC以0.4%的优势领先三星,保持住了最受中国消费者关注的液晶显示器品牌的地位,第二到第十名分别为:三星,HKC,LG,戴尔,优派,飞利浦,明基,华硕和SANC。
2016年1-9月中国液晶显示器市场在售产品数量走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通过1-9月中国液晶显示器市场在售产品数量的走势,可以看出在Q3中,7、8月份的在售液晶显示器数量基本上与上半年持平,但在9月份数量明显下滑,可见Q3是液晶显示器市场的淡季,那是因为各大品牌的下半年的新品基本上在7、8月份均已推出,9月份的新品较少,这与行业内各大品牌在一年内的整体布局有关。
2016年Q3中国液晶显示器市场不同价格段产品关注比例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年中,中国消费者对于液晶显示器市场产品价格最关注的区间就集中在1001元-2000元之间,这代表来了最广大消费者的购买液晶显示器时的预期价格和购买力,这个分布比例也基本上与中国液晶显示器市场销量最高和人气最高的产品价格区间相一致。与早年间集中在千元以下的低端产品相比,当下的消费者群体的消费能力有所提升,对产品的性能和质量的要求较高,并且对高端产品的关注度也有所提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告诉显示器厂商,一味的打价格战是没有用的。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识以及需求也在逐渐提高。
2016年Q3中国液晶显示器市场不同屏幕分辨率产品关注比例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虽然近几年4K甚至以上的高分辨率显示器被炒作的非常火,但实际上买账的消费者却并不多,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到,只有16.5%的关注度,桎梏4K等高分显示器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用户体验不够好,用户购买一台本就价格高昂的高分显示器之后还得购买有能配的上如此高分主机显卡,并且目前的4K资源太少,4K非但没能带来更好地体验反而成为拖累。当前大多数用户使用显示器全高清就足够了,无论用户商务办公还是娱乐影音都达到要求,因此全高清仍然是当下最主流的分辨率。但必须承认的是,高分辨率正在逐步向主流市场进行渗透。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半导体检测行业发展迎产业国产化机遇 高精度与可靠性将是未来方向

我国半导体检测行业发展迎产业国产化机遇 高精度与可靠性将是未来方向

数据显示,2015-2023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从3588.7亿美元增长到了5197.2亿美元,其间复合增速为4.74%。而未来若保持8%的增速,意味着未来全球半导体行业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从而也将助推半导体检测分析需求爆发。

2024年11月23日
我国空心杯电机行业现状分析:政策助力国产化加快 市场竞争激烈

我国空心杯电机行业现状分析:政策助力国产化加快 市场竞争激烈

近年来,我国空心杯电机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22-2023年中国空心杯电机市场规模由2.6亿美元增长至2.9亿美元,占全球空心杯电机市场规模的比重由34.67%提升至35.80%;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4.7亿美元,占全球空心杯电机市场规模的比重为39.50%。

2024年11月22日
我国PLC行业现状分析:市场规模整体扩大 欧美品牌占据较大份额

我国PLC行业现状分析:市场规模整体扩大 欧美品牌占据较大份额

我国PLC国产化率低,市场竞争格局主要被西门子、三菱、欧姆龙等外资品牌垄断。数据显示,2023年欧美和日系品牌市场份额分别达到55%和24%,主导我国PLC市场。

2024年11月22日
半导体产业国产化趋势下 我国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行业迎发展机遇

半导体产业国产化趋势下 我国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行业迎发展机遇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1552亿美元,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分析市场规模达80亿元。预计到 2024 年,我国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分析市场规模将超过 100 亿元。

2024年11月20日
我国电子测量测试仪器行业分析:新机遇下市场规模扩容 国产替代化加速

我国电子测量测试仪器行业分析:新机遇下市场规模扩容 国产替代化加速

由于半导体工艺、单功能模块技术、系统架构技术等限制,国际巨头凭借着技术优势及经验积累,占据我国电子测量测试仪器市场前四的份额。其中,头部企业德科技市占率达25.9%,稳居行业第一。

2024年11月19日
我国薄膜电容器行业增长空间大 政策鼓励下国产企业积极投入研发 相关专利数增多

我国薄膜电容器行业增长空间大 政策鼓励下国产企业积极投入研发 相关专利数增多

与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相比,薄膜电容器市场占比较小,行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数据,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占比分别达54.12%、31.93%,薄膜电容器仅占比8.15%。

2024年11月19日
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及市场规模显著增长 AR眼镜为下一发展趋势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及市场规模显著增长 AR眼镜为下一发展趋势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根据数据,2014-2023 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规模从 1.35 亿美元增至 34.16亿美元, CAGR 为 49.71%;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从 19.38 万台增长至 675.53 万台, CAGR 为 55.87%。其中,2021 年为行业规模峰值,全球智能眼镜市场规模达到50.31 亿美元,出货量突破千万台。

2024年11月18日
我国空中成像行业现状分析:汽车智能化助力市场发展 东超科技实现量产

我国空中成像行业现状分析:汽车智能化助力市场发展 东超科技实现量产

而在汽车领域,2024年4月24日,华为在北京举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现场发布了智能驾驶为核心的全新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华为乾崑。针对用户对汽车产品的多元需求,东超科技结合自身“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优势,创新推出“空中成像·智能车载解决方案”,全面提升传统车企座驾空间科技感。

2024年11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