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发展历程及市场份额分析(图)

       半导体产业驱动力由存储器、PC向以智能手机为主导的消费类电子产品转移。纵观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史,随着科技及制造工艺的进步,下游需求逐步演化,推动产业发展的驱动力也在不断变化。

       历史上行业经历了四个阶段:

       1.由军工和原始计算机带动的初创发展期。二战后,原始计算机的出现和军工的大量需求催生了最初的半导体产业,1958年德州仪器设计出基于锗的IC模块,集成电路由此诞生。在此后的二十年中,基于硅的电路设计逐步发展起来,使得集成电路制造进入量产阶段。

       2.基于存储器、主机的快速发展期。70-80年代,存储器广泛应用,商业公司也开始配备大型主机以提高工作效率,工艺进步使得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半导体进入商用阶段。

       3. 基于PC的民用发展期。80年代末,旧M推出的PC业务迅速风靡全球,生产成本的降低使得半导体更加适用于PC,整个行业基本都在围绕PC发展,特别是半导体内存和微处理器,行业进入民用阶段。

       4. 基于消费电子的成熟期。进入新世纪以来,互联网大范围推广。同时,苹果推出智能手机、谷歌推出安卓系统,移动通讯进入爆发期,迅速取代PC成为新的驱动力,半导体也因此经历了21世纪初持续10年的增长,而近几年又归于平静。总体而言,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半导体行业销售额增速逐步放缓进入成熟期。

 
图: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驱动力

       历史上行业经历了两次产业转移,目前正借助消费电子时代向中国转移。半导体属于高技术壁垒行业,这些行业往往具有“马太效应”。积累资本的龙头公司能投入大量研发费用用于新技术研究与扩张,会进一步拉大与追赶者的差距,造成强者恒强的格局。只有巨大机遇来临时,追赶者才有机会崛起。

       第一次产业转移时美国向日本的转移,日本半导体业以存储器为切入口,主要是DRAM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80年代,受益于汽车产业和大型计算机市场的快速发展,DRAM需求剧增。而当时日本在DRAM方面已经取得了技术领先,日本企业此时凭借其大规模生产技术,取得了成本和可靠性的优势,并通过低价促销的竞争战略,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成为DRAM主要供应国。世界市场快速洗牌,根据《日本电子产业的兴衰》披露,到1989年日本芯片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达53%,美国仅37%,欧洲占12%。该阶段,日本半导体产业的主要竞争力是产品的成本优势和可靠性。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市场现状规划调查与投资价值前景评估报告

       第二次由日本向韩国、台湾转移。不同于大型主机对DRAM质量和可靠性的高要求,PC对DRAM的主要诉求转变为低价。DRAM的技术门槛不高,韩国通过技术引进掌握了核心技术,并通过劳动力成本优势于1988年取代日本,成为DRAM第一生产大国,全球产业中心从日本转移到韩国;而台湾则通过不断增加投资,建成了世界领先的晶圆代工公司台积电和联电,将产业模式由一体化IDM转向设计、制造、测封分离的模式,并在生产技术上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图:半导体两次产业转移
 

       移动通讯等电子产品崛起,中国大陆正迎来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新机遇。目前,半导体产业的驱动力已经由PC进一步转化,下游电子产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从周期的角度来说,半导体已经进入成熟期,以智能手机为主导的移动通讯将带来新的爆发点。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制造前13强中有10家中国公司,市场份额接近40%,已经成为全球电子消费第一大国。强劲的下游需求带动中国半导体销售额稳步提升,2017年二季度中国已占世界整体销售额的32%。产业中心由韩国、台湾逐步向中国大陆转移,根据IC Insights的统计,中国晶圆产能占比11%,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

       每一次新机遇的到来都有利于追赶者的崛起,新兴地区凭借技术引进、劳动力成本优势实现超越。同时,随着半导体工艺制程接近物理极限,技术的发展速度势必会放缓,也有助于中国企业与世界领先者缩短差距。

图:中国及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亿美元)
 

图:2017第二季度全球半导体消费市场分布
 

图:截止2016年底各国晶圆产能
 

图:2014-2016年主要智能手机生产厂商销量排名(百万部)
  

       纵观历史,iC产业起源于美国,发展于日本,加速于韩国、台湾。日、韩、台三地在经历了引入先进技术期后,发展了适合自身的产业发展模式,不论是日本的自主研发,韩国的市场把握,还是台湾的专注分工,都使其成为了全球iC产业的中坚力量。21世纪以来,处于集成电路发展新周期的中国凭借着本次产业转移浪潮迅速崛起,成为半导体产业的新中心,给产业链内相关的中国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t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半导体检测行业发展迎产业国产化机遇 高精度与可靠性将是未来方向

我国半导体检测行业发展迎产业国产化机遇 高精度与可靠性将是未来方向

数据显示,2015-2023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从3588.7亿美元增长到了5197.2亿美元,其间复合增速为4.74%。而未来若保持8%的增速,意味着未来全球半导体行业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从而也将助推半导体检测分析需求爆发。

2024年11月23日
我国空心杯电机行业现状分析:政策助力国产化加快 市场竞争激烈

我国空心杯电机行业现状分析:政策助力国产化加快 市场竞争激烈

近年来,我国空心杯电机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22-2023年中国空心杯电机市场规模由2.6亿美元增长至2.9亿美元,占全球空心杯电机市场规模的比重由34.67%提升至35.80%;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4.7亿美元,占全球空心杯电机市场规模的比重为39.50%。

2024年11月22日
我国PLC行业现状分析:市场规模整体扩大 欧美品牌占据较大份额

我国PLC行业现状分析:市场规模整体扩大 欧美品牌占据较大份额

我国PLC国产化率低,市场竞争格局主要被西门子、三菱、欧姆龙等外资品牌垄断。数据显示,2023年欧美和日系品牌市场份额分别达到55%和24%,主导我国PLC市场。

2024年11月22日
半导体产业国产化趋势下 我国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行业迎发展机遇

半导体产业国产化趋势下 我国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行业迎发展机遇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1552亿美元,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分析市场规模达80亿元。预计到 2024 年,我国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分析市场规模将超过 100 亿元。

2024年11月20日
我国电子测量测试仪器行业分析:新机遇下市场规模扩容 国产替代化加速

我国电子测量测试仪器行业分析:新机遇下市场规模扩容 国产替代化加速

由于半导体工艺、单功能模块技术、系统架构技术等限制,国际巨头凭借着技术优势及经验积累,占据我国电子测量测试仪器市场前四的份额。其中,头部企业德科技市占率达25.9%,稳居行业第一。

2024年11月19日
我国薄膜电容器行业增长空间大 政策鼓励下国产企业积极投入研发 相关专利数增多

我国薄膜电容器行业增长空间大 政策鼓励下国产企业积极投入研发 相关专利数增多

与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相比,薄膜电容器市场占比较小,行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数据,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占比分别达54.12%、31.93%,薄膜电容器仅占比8.15%。

2024年11月19日
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及市场规模显著增长 AR眼镜为下一发展趋势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及市场规模显著增长 AR眼镜为下一发展趋势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根据数据,2014-2023 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规模从 1.35 亿美元增至 34.16亿美元, CAGR 为 49.71%;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从 19.38 万台增长至 675.53 万台, CAGR 为 55.87%。其中,2021 年为行业规模峰值,全球智能眼镜市场规模达到50.31 亿美元,出货量突破千万台。

2024年11月18日
我国空中成像行业现状分析:汽车智能化助力市场发展 东超科技实现量产

我国空中成像行业现状分析:汽车智能化助力市场发展 东超科技实现量产

而在汽车领域,2024年4月24日,华为在北京举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现场发布了智能驾驶为核心的全新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华为乾崑。针对用户对汽车产品的多元需求,东超科技结合自身“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优势,创新推出“空中成像·智能车载解决方案”,全面提升传统车企座驾空间科技感。

2024年11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