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光伏组件成本持续下探 直接倒逼企业摆脱“补贴依赖症”实现自我盈利

 导读: 我国光伏组件成本持续下探 直接倒逼企业摆脱“补贴依赖症”实现自我盈利。随着太阳能利用规模的快速扩大,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快,光伏生产成本显著降低。

参考《2016-2022年中国光伏组件行业运行态势及“十三五” 未来趋势研究报告


        随着太阳能利用规模的快速扩大,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快,光伏生产成本显著降低。近日有消息称,光伏组件度电成本有望在明年第四季度下降到0.29元。尽管这对于光伏企业来说是利好消息,但是价格的下降也意味着补贴的减少,企业短期内收入也会随之降低,这也倒逼光伏企业尽快摆脱依赖多年的政府补贴,从而实现自我盈利。 

 

        组件成本下降 

        生产成本对于新能源产业来说是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技术的进步也正在使这一因素发生变化。日前举行的2016中国光伏大会传出的信息显示,光伏组件度电成本从1.32元降到今年一季度的0.41元,仅仅用了5年,到明年第四季度,该成本可能降到0.29元。 

        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看来,光伏组件度电成本的下降,从长远来看,于政府于企业都是利好消息。首先,成本下降意味着政府对光伏企业的补贴就会减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其次,于企业而言,组件成本的下降代表的是企业议价能力的提升,换句话说,企业就可以凭借低成本优势,拿出更低的价格来竞价上网。“组件价格下降1元,电价就会下降0.1元。”天合光能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曾义表示。 

        据悉,光伏企业申报上网价格不断下探正在成为目前的趋势。今年8月,在山西阳泉“领跑者”基地项目中,协鑫新能源投出了0.61元/千瓦时的价格后,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又在包头项目中报出了0.52元/千瓦时的投标价格。有光伏企业人士透露,表面上企业采用的是低价竞争手段,但实则由于度电成本下滑,光伏企业的上网价格确实有了下探的空间,成本下滑也为企业留出了一定的利润空间。 

        政府补贴减少 

        当然,光伏组件度电成本的下滑于目前的光伏市场而言,更是一把双刃剑,长远看好处颇多,但是从短期看,直接影响光伏企业的政府补贴量,这也会直接导致部分光伏企业遭遇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显示,根据各地太阳能资源条件和建设成本,将全国分为三类太阳能资源区,相应制定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高出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含脱硫等环保电价)的部分,通过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予以补贴。 

        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在组件成本下降后,企业有了更多的利润空间,为寻求更多的市场机会,使自身有更强的竞争力,企业会降低自己的竞标报价。也就是说,当光伏组件度电成本降低之后,获得的相应政府补贴也会下降。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内光伏企业对政府补贴形成依赖已是常态,政府补贴在光伏企业净利润中占比较大。以阳光电源为例,2015年7月,阳光电源收到政府补贴9188万元,占到当年净利润的近1/4。因此,当政府补贴减少时,企业收入下降也成了必然。 

        一方面,企业自身由于成本下降而获得的政府补贴会减少,另一方面,国家也有意在减少对于光伏企业的补贴力度。在2016中国光伏大会上,对业界一直关注的光伏补贴,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表示,光伏产业尚处培育期,目前的补贴就是为了将来不补贴。值得注意的是,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朱明也在会上称,“十三五”时期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不依赖国家补贴的自我持续发展。 

        以待成本再下滑 

        据了解,我国新能源的补贴目前已经达到550亿元,年底补贴缺口或达600亿元,新能源补贴政策调整势在必行。 

        在行业人士看来,光伏产业之所以拥有高额补贴是因为该产业的背后是高于普通火电的成本,企业只能依赖补贴才得以为继,政府拿出足够的诚意才能引入更多企业的加盟。因此,河北省能源规划研究中心战略规划处专员贾浩帅表示,光伏电价与煤电价格持平之时,才是光伏企业脱离补贴之时,也是光伏行业回归完全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之时,而于光伏企业而言,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技术的进步和产量的提高要同步进行。 

        其中,技术创新尤为重要。业内人士认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把光伏发电的成本降下来,这个行业也才能慢慢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而不是靠政府给予补贴“续命”。补贴下调,正是要倒逼企业创新。之前国家用补贴将资本吸引进这一行业,但如果“躺”在如今的技术水平上靠补贴舒舒服服地“混日子”,对行业发展无益。 

        不过,尽管此前政府早已透露出实施补贴退坡机制,但依然要考虑到各地价格政策、电站建设时期等因素,不会简单地一刀切,会根据各地企业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Y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压力变送器行业:外资主导 出口先旺后弱但均价持续上涨

我国压力变送器行业:外资主导 出口先旺后弱但均价持续上涨

我国压力变送器应用广泛,化工与石化为核心需求领域。近年来在场景拓展与新旧需求释放下,其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当前市场由外资主导,但以川仪股份等为代表的国产厂商正加速追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压力变送器市场长期维持净出口态势,但进出口市场层级分化显著,出口以中低端为主、进口聚焦高端,两者均价差距明显;虽出口呈现先旺后弱态势,但

2025年11月26日
板翅式换热器市场分析:性能优势打开成长空间 技术工艺决定企业竞争力

板翅式换热器市场分析:性能优势打开成长空间 技术工艺决定企业竞争力

当下,我国作为全球原铝(电解铝)第一大生产国,为板翅式换热器的原材料供应提供了坚实保障。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电解铝总产能中,中国占比高达57%;俄罗斯、加拿大紧随其后,占比均为5%;美国、澳大利亚位列第三梯队,占比均为2%。产量方面,2025年1-9月我国原铝(电解铝)产量约为3396.8万吨,同比增长2.2%,延

2025年11月24日
全球制冰机市场规模超百亿元 中国企业主导家用市场 出口竞争力持续增强

全球制冰机市场规模超百亿元 中国企业主导家用市场 出口竞争力持续增强

随着制冰机应用从商业领域拓展至民用和工业领域,全球制冰机市场规模已超百亿。根据数据,2024年全球制冰机市场规模达212.9亿元,其中商用制冰机、民用制冰机、工业制冰机、医用及其他制冰机分别占比51.43%、34.76%、11.51%、2.3%。预计2028年全球制冰机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272亿元。

2025年11月23日
我国柴油发动机行业:从阶段性波动到AI驱动结构性增长 市场马太效应持续深化

我国柴油发动机行业:从阶段性波动到AI驱动结构性增长 市场马太效应持续深化

进入2025年,柴油发动机市场重新步入增长轨道,呈现稳步回暖的恢复特征,但增长节奏较为平缓,未出现爆发式反弹。数据显示,2025年1-10月,我国柴油发动机累计销售422.6万台,同比增长5.9%。其中10月,国内柴油发动机销售39.91万台,受上月基数影响环比下降5.4%,但同比仍实现11.42% 的增长。这一回暖态

2025年11月22日
换热器节能涂层材料:应用领域多点开花下需求不断释放 慧谷新材为国内龙头企业

换热器节能涂层材料:应用领域多点开花下需求不断释放 慧谷新材为国内龙头企业

在全球“双碳”目标深入推进与节能降耗需求持续攀升的背景下,换热器作为工业生产、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关键传热设备,其能效提升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而换热器节能涂层材料凭借优异的抗腐蚀、防结垢、强化传热等特性,正迎来终端应用的“多点开花”局面,市场需求不断释放。

2025年11月22日
政策驱动与格局重塑 我国风机行业有望步入价格修复与盈利改善新周期

政策驱动与格局重塑 我国风机行业有望步入价格修复与盈利改善新周期

在“十五五”装机目标明确、行业自律公约落地与国家“反内卷”政策持续加码的共同驱动下,中国风机市场正迎来关键转折点。尽管前期风机大型化导致的供需失衡与价格战曾严重挤压行业利润,但随着政策强力干预、订单持续高企及原材料成本触底,市场已步入价格上行与盈利修复的明确通道。我国风机行业竞争核心正从“低价抢单”转向“价值竞争”,新

2025年11月20日
人形机器人腱绳材料行业分析:核心部件迎量产前夜 智能化与集中化趋势渐明

人形机器人腱绳材料行业分析:核心部件迎量产前夜 智能化与集中化趋势渐明

作为决定灵巧手性能的关键传动部件,腱绳材料行业正伴随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爆发而驶入快车道。在特斯拉Optimus等巨头的示范效应下,市场需求日益明确,吸引特种纤维、金属微丝等多路厂商涌入。然而,人形机器人腱绳材料行业高技术壁垒与标准化挑战并存,未来竞争格局将趋向于拥有核心材料技术与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的头部企业集中,且产品智

2025年11月19日
小而美赛道!我国电容器基膜市场规模与产量全球占比均过半 行业集中度提升

小而美赛道!我国电容器基膜市场规模与产量全球占比均过半 行业集中度提升

作为“小而美”赛道,电容器基膜在薄膜电容器行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已步入发展快车道。其市场规模与产量同步快速增长,增速显著高于全球水平,同时全球市场规模与产量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双双突破50%。随着马太效应显现,行业集中度稳步提升,但头部企业竞争格局尚未稳固,整体仍显胶着。

2025年11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