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光伏组件成本持续下探 直接倒逼企业摆脱“补贴依赖症”实现自我盈利

 导读: 我国光伏组件成本持续下探 直接倒逼企业摆脱“补贴依赖症”实现自我盈利。随着太阳能利用规模的快速扩大,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快,光伏生产成本显著降低。

参考《2016-2022年中国光伏组件行业运行态势及“十三五” 未来趋势研究报告


        随着太阳能利用规模的快速扩大,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快,光伏生产成本显著降低。近日有消息称,光伏组件度电成本有望在明年第四季度下降到0.29元。尽管这对于光伏企业来说是利好消息,但是价格的下降也意味着补贴的减少,企业短期内收入也会随之降低,这也倒逼光伏企业尽快摆脱依赖多年的政府补贴,从而实现自我盈利。 

 

        组件成本下降 

        生产成本对于新能源产业来说是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技术的进步也正在使这一因素发生变化。日前举行的2016中国光伏大会传出的信息显示,光伏组件度电成本从1.32元降到今年一季度的0.41元,仅仅用了5年,到明年第四季度,该成本可能降到0.29元。 

        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看来,光伏组件度电成本的下降,从长远来看,于政府于企业都是利好消息。首先,成本下降意味着政府对光伏企业的补贴就会减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其次,于企业而言,组件成本的下降代表的是企业议价能力的提升,换句话说,企业就可以凭借低成本优势,拿出更低的价格来竞价上网。“组件价格下降1元,电价就会下降0.1元。”天合光能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曾义表示。 

        据悉,光伏企业申报上网价格不断下探正在成为目前的趋势。今年8月,在山西阳泉“领跑者”基地项目中,协鑫新能源投出了0.61元/千瓦时的价格后,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又在包头项目中报出了0.52元/千瓦时的投标价格。有光伏企业人士透露,表面上企业采用的是低价竞争手段,但实则由于度电成本下滑,光伏企业的上网价格确实有了下探的空间,成本下滑也为企业留出了一定的利润空间。 

        政府补贴减少 

        当然,光伏组件度电成本的下滑于目前的光伏市场而言,更是一把双刃剑,长远看好处颇多,但是从短期看,直接影响光伏企业的政府补贴量,这也会直接导致部分光伏企业遭遇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显示,根据各地太阳能资源条件和建设成本,将全国分为三类太阳能资源区,相应制定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高出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含脱硫等环保电价)的部分,通过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予以补贴。 

        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在组件成本下降后,企业有了更多的利润空间,为寻求更多的市场机会,使自身有更强的竞争力,企业会降低自己的竞标报价。也就是说,当光伏组件度电成本降低之后,获得的相应政府补贴也会下降。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内光伏企业对政府补贴形成依赖已是常态,政府补贴在光伏企业净利润中占比较大。以阳光电源为例,2015年7月,阳光电源收到政府补贴9188万元,占到当年净利润的近1/4。因此,当政府补贴减少时,企业收入下降也成了必然。 

        一方面,企业自身由于成本下降而获得的政府补贴会减少,另一方面,国家也有意在减少对于光伏企业的补贴力度。在2016中国光伏大会上,对业界一直关注的光伏补贴,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表示,光伏产业尚处培育期,目前的补贴就是为了将来不补贴。值得注意的是,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朱明也在会上称,“十三五”时期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不依赖国家补贴的自我持续发展。 

        以待成本再下滑 

        据了解,我国新能源的补贴目前已经达到550亿元,年底补贴缺口或达600亿元,新能源补贴政策调整势在必行。 

        在行业人士看来,光伏产业之所以拥有高额补贴是因为该产业的背后是高于普通火电的成本,企业只能依赖补贴才得以为继,政府拿出足够的诚意才能引入更多企业的加盟。因此,河北省能源规划研究中心战略规划处专员贾浩帅表示,光伏电价与煤电价格持平之时,才是光伏企业脱离补贴之时,也是光伏行业回归完全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之时,而于光伏企业而言,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技术的进步和产量的提高要同步进行。 

        其中,技术创新尤为重要。业内人士认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把光伏发电的成本降下来,这个行业也才能慢慢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而不是靠政府给予补贴“续命”。补贴下调,正是要倒逼企业创新。之前国家用补贴将资本吸引进这一行业,但如果“躺”在如今的技术水平上靠补贴舒舒服服地“混日子”,对行业发展无益。 

        不过,尽管此前政府早已透露出实施补贴退坡机制,但依然要考虑到各地价格政策、电站建设时期等因素,不会简单地一刀切,会根据各地企业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Y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AI 数据中心推动全球高速铜缆行业跨越式增长 中国企业技术狂飙 市场整合趋势或加强

AI 数据中心推动全球高速铜缆行业跨越式增长 中国企业技术狂飙 市场整合趋势或加强

2024年全球高速铜缆市场规模达12 亿元,同比增长100.0%,占全球高速通信电缆总市场规模的比重达48.0%。预计2029年全球高速铜缆市场规模达49 亿元,同比增长16.7%,占全球高速通信电缆总市场规模的比重达49.0%。

2025年10月07日
基石工艺迎风起 我国半导体湿法清洗设备行业市场规模超百亿 国产突围

基石工艺迎风起 我国半导体湿法清洗设备行业市场规模超百亿 国产突围

湿法清洗,作为贯穿芯片制造数百道工序、决定最终良率的基石工艺,正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巨轮同步破浪前行。当前,行业呈现出“外资主导,国产突围”的鲜明格局。在晶圆厂大规模扩产、国家政策强力支持及供应链安全需求的三重驱动下,这片曾经由国际巨头牢牢掌控的市场,正为国产设备商敞开历史性的窗口。

2025年10月05日
半导体制造的“隐形铠甲”:我国半导体设备表面处理服务行业迎发展良机

半导体制造的“隐形铠甲”:我国半导体设备表面处理服务行业迎发展良机

在芯片良率的生死局中,半导体设备表面处理服务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赋能者”与“守护者”角色。它通过精密清洗、阳极氧化、熔射再生等尖端工艺,为设备零部件披上耐腐蚀、抗污染的“隐形铠甲”,直接决定了制造工艺的稳定性与芯片的最终性能。随着中国晶圆产能的狂飙突进与制程技术的不断攀登,这一隐秘而关键的赛道正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2025年10月04日
应用场景多维增长 我国柔性印制线路板(FPC)行业驶入千亿新蓝海

应用场景多维增长 我国柔性印制线路板(FPC)行业驶入千亿新蓝海

作为电子产品实现“轻、薄、短、小”的关键血脉,柔性印制线路板(FPC)正突破消费电子的传统边界,在汽车电子、可穿戴设备的浪潮中迎来新一轮爆发。下游应用的“多点开花”,驱动中国FPC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并正从智能手机的“一极独大”,向“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双轮驱动的崭新格局演进,开启波澜壮阔的增量空间。

2025年10月03日
下游扩产潮涌 我国显示面板设备零部件行业百亿市场需求正被点燃

下游扩产潮涌 我国显示面板设备零部件行业百亿市场需求正被点燃

显示面板设备零部件,虽隐匿于终端产品之后,却是支撑中国迈向“显示强国”的战略基石。当前,在京东方、TCL华星、深天马等下游面板产能持续扩张与技术迭代的双重驱动下,这一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机遇。数据显示,仅加工类零部件直接采购规模预计将从2023年的47.8亿元激增至2028年的81.3亿元。

2025年10月02日
我国PECVD设备行业分析:下游需求爆发 拓荆科技为龙头企业且量产规模扩大

我国PECVD设备行业分析:下游需求爆发 拓荆科技为龙头企业且量产规模扩大

作为半导体、光伏与显示面板制造的“镀膜”核心,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凭借其低温沉积、高膜层质量与卓越的工艺适应性,已成为现代电子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装备。在半导体国产替代浪潮与光伏技术快速迭代的双重驱动下,我国PECVD设备行业下游需求爆发。同时,随着本土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深化,一个由国产力量主导的PE

2025年10月02日
MLED强势增长 COB封装行业产能随之扩张并加速渗透 面板企业抢食扩大产业格局

MLED强势增长 COB封装行业产能随之扩张并加速渗透 面板企业抢食扩大产业格局

近年来,随着价格下探,小间距LED显示屏替代传统LED显示屏效应显现。2018-2023年全球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规模由2611百万美元增长至5157百万美元,占LED显示屏的比重由39.92%提升至55.31%。预计2027年全球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规模达12212百万美元,占LED显示屏的比重达58.74%。L

2025年10月01日
12英寸硅片成全球出货、扩产主力方向 行业国产替代迎关键窗口期

12英寸硅片成全球出货、扩产主力方向 行业国产替代迎关键窗口期

12英寸硅片成全球晶圆厂扩产主力方向。全球市场方面,截至2024年末,全球共有193条12英寸量产晶圆厂,到2026年全球12英寸晶圆厂量产数量将达到230座。预计2024-2026年全球12英寸晶圆厂产能将从834万片/月增长至989万片/月,CAGR达到8.9%。

2025年09月2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