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煤炭、石油及钢铁等下游领域需求较好 我国工业照明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工业照明属于通用照明,能够满足在易爆、强冲击、强震动、强腐蚀、高低温、高压力、电磁干扰、宽电压输入、雷击浪涌等特殊环境下对特种配光、信号、应急等照明需求。

       我国工业照明开始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到目前共经历2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初创阶段和成长阶段。目前我国在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利好政策刺激和下游应用领域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工业照明行业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期。

工业照明行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工业照明行业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发展规划趋势》显示。近年来随着政府对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要求不断增加,企业越来越重视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作为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重要保障环节之一的工业照明产品及服务受到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工业照明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时间

单位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19.10

发改委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

高效节能电光源(高、低气压放电灯和固态照明产品)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及固汞生产工艺应用城市照明智能化、绿色照明产品及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半导体照明设备半导体照明衬底、外延、芯片、封装及材料等半导体、光电子器件、新型电子元器件(片式元器件、电力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敏感元器件及传感器、新型机电元件、高频微波印制电路板、高速通信电路板、柔性电路板、高性能覆铜板等)等电子产品用材料等列为鼓励类项目。

2018.06

工业和 信息化 部、应急管理部、财政部、科技部

《关于加快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加快先进安全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在生产安全领域,重点发展用于尘毒危害自动处理与自动隔抑爆等安全防护装置或部件。在综合安全防护领域,重点发展电气安全产品、高效环保的阻燃防爆材料及各类防护产品等。

2017.07

发改委

《半导体照明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鼓励企业从目前以生产光源替代类 LED 照明产品为主,向各类室内外灯具方向发展,鼓励开发和推广适合各类应用场景的智能照明产品,逐步提高中高端 LED 照明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比重。积极引导、鼓励 LED 照明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引导中小企业聚焦细分领域,促进特色化发展。鼓励行业技术机构以技术服务等形式,带动我国半导体照明企业走出去

2017.01

发改委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 版)

将新型 LED 照明应用产品列为高效照明产品及系统(7.1.6)之一,引导全社会资源投向,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节能环保产业进行重点支持。

2016.12

国务院

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推广半导体照明等成熟适用技术;建立绿色节能低碳运营管理流程和机制,加快淘汰落后用能设备,推动照明、制冷和供热系统节能改造。

2016.04

工信部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

鼓励工业企业创建绿色工厂,开发应用智能微

电网、分布式光伏发电、余热余压利用和绿色照明等技术,发展和使用绿色清洁低碳能源。

2016.03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提出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加快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修订,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电信、电网、路桥、供水、油气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监控保卫,严格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能源消耗、环境损害的强制性标准,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行为规则和监管办法。提出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实施锅炉(窑炉)、照明、电机系统升级改造及余热暖民等重点工程。大力开发、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开展重大技术示范。

2015.05

国务院

《中国制造2025》

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照明电器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2011.11

发改委、商务部 等

《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路线图》

将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路线图分为五个阶段,自2012 10 1 日起分阶段逐步禁止进口(含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2016 10 1 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 15 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或视中期评估结果进行调整。

2011.11

国务院

《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

提出必须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在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中提出深入推进煤矿瓦斯防治和整合技改,深化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加强对整合技改煤矿的安全管理,加快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建设和小煤矿机械化改造。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受益于政策利好,近年来我国工业照明的市场不断扩大。以工业LED照明为例,自2016年我国工业LED照明设备产值规模不断增长。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工业LED照明设备产值规模为483亿元,同比增长13.92%;预计2021年其产值将达到525亿元。

2016-2021年我国LED照明设备产值规模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目前工业照明广泛应用于煤炭、油田、石化、化工、冶金、厂电、网电、水泥、铁路、船舶、港口、公安、消防、汽车制造等领域。工业照明行业的市场容量和发展前景与下游应用行业的发展态势密切相关,以煤炭、石油和钢铁行业为例。

       煤炭方面

       煤炭是我国传统的能源,一直备受广大居民的重视。近年来,在国家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指导下,煤炭行业整体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过剩产能得到了有效化解。煤炭生产结构优化,市场供需实现了基本平衡,煤炭行业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未来煤炭行业将更加有序发展,亦将进一步实现煤炭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化发展。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虽然一直以来,我国政府积极推动煤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不断去产能、调结构,但煤炭消费总量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仍处于很高水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为40.39亿吨,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达到56.80%;预计2021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将达40.78亿吨。

2010-2021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石油方面

       石油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对拉动国家经济增长、保障国防安全、促进包括工业照明行业在内的相关行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石油产量和消费量之间增速的差距,国家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自2018 年下半年开始,国家要求石油企业加大国内石油勘探开发力度,构建国内基础稳固、海外布局多元的供给体系,保障石油供应安全,使得原油产量有所回升。预计随着 2019-2025 七年行动方案工作的贯彻落实,我国原油产量将继续回升。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8月我国原油产量为13322.1万吨,同比增长2.4%。

2010-2021 年8月我国原油生产总量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石油是重要的能源之一,近年来石油需求不断增长。预计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需求在较长时间内仍将保持稳定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为9.41 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39%。

2014-2020 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钢铁方面

       钢材是国家建设和实现四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资,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在我国宏观经济转型、增速稳中趋降的背景下,我国政府颁布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采取了去产能、地条钢清理和环保限停产等一系列措施, 对钢铁行业产能进行了优化和压缩。经过数年的改革,钢铁行业的供需关系有了明显改善,钢铁价格相对稳定,钢厂的盈利环境明显好转。目前,钢铁行业仍处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阶段,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进行科技创新将是钢铁行业下一步重点发展方向。

       自2016年以来,随着供给端政策持续实施,我国钢材产量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8月,我国生产钢材9.18亿吨,同比增长7.30%。

2013-2021年8月我国钢材产量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W)

       而从上图可以看出, 在2015-2020年期间,我国钢铁产量基本稳定在 10-13 亿吨左右,反映出钢铁行业较为坚挺的刚性需求,且自 2017 年以来呈现出逐年攀升的势头。目前钢铁行业推动和加速技术装备升级成为主旋律,压小上大、兼并重组、重建大型钢铁集团成为明显趋势。与此同时,我国钢铁行业正凭借自身具有的较强国际竞争力,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调节国内钢材产销缺口。

       综上所述,我国工业照明下游行业发展较好,对其需求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而也将推动我国工业照明市场发展。

       目前我国工业照明行业已形成了较完善的产业链结构和较完整的研发、设计、标准、制造和检测体系。本土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已基本齐全,各种容量等级、防护条件和使用环境的照明设备均能生产,按照我国标准和其他国家或地区标准的照明设备也均能生产,基本上可以满足我国煤炭、石油、化工等行业发展的需要。部分企业把握机会积极开拓海外业务。市场格局由原先的外资品牌占据绝对优势开始走向多元化竞争,加速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未来在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将实现市场集中度的不断提高。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滚珠丝杠行业:数控机床及新能源车为市场提供持续可增点 国产进程亟需加速

我国滚珠丝杠行业:数控机床及新能源车为市场提供持续可增点 国产进程亟需加速

当前,我国滚珠丝杠下游应用呈现多点开花态势,已覆盖机床、物流、医疗、包装、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及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其中,2023年机床领域以45%的占比稳居滚珠丝杠第一大应用市场,展现出绝对领先优势。同期,物流、医疗、包装等领域虽然各自占比不足10%,但发展潜力大,为行业增长提供了多元化支撑。

2025年08月13日
我国激光器行业应用场景丰富且仍在持续拓展 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我国激光器行业应用场景丰富且仍在持续拓展 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随着政策推动,我国激光器国产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目前我国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低、中、高端均已超过半数。从细分市场结构看,国产低功率光纤激光器技术成熟、成本较低,国产100W及以下低功率光纤激光器国产化率99.01%,已经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2025年08月13日
电力设备需求升级 我国电磁线行业中高端市场迎良机 长远看企业呈一定集中性

电力设备需求升级 我国电磁线行业中高端市场迎良机 长远看企业呈一定集中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不断鼓励并推进以电力设备、工业电机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电磁线行业作为工业产品的基础产业,其生产规模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张。目前我国电磁线年生产能力超过百万吨,约占全球电磁线生产总量的 50%。

2025年08月12日
我国核电机组行业:核准节奏加快 在建、商运规模持续增长

我国核电机组行业:核准节奏加快 在建、商运规模持续增长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核电产业的不断重视,我国核电机组在建数量和装机容量呈现不断增长态势,并且均持续保持世界第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在建核电机组27台,总装机容量3230.9万千瓦,高于在建核电机组数量排名世界第二位的印度和并列排名第三位的俄罗斯、土耳其和埃及,连续第18年位居全球第一位(印度在建7台核电机组

2025年08月12日
我国智能眼镜市场增长势头迅猛 多方跨界玩家积极布局 产品密集发布

我国智能眼镜市场增长势头迅猛 多方跨界玩家积极布局 产品密集发布

自2024年起,我国智能眼镜市场增长势头迅猛,且增速显著领先全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智能眼镜出货量突破130万台,2025年第一季度达49.4万台,同比激增116.1%,较全球同期增速(82.3%)高出33.8个百分点。市场热度在“618”期间进一步显现:京东平台AI眼镜的成交量同比增长7倍,AR眼镜用户数增长7

2025年08月11日
我国主动散热材料行业分析:热流密度激增 液冷成为市场发展新方向

我国主动散热材料行业分析:热流密度激增 液冷成为市场发展新方向

近年来,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电子设备的功率密度不断增加,散热问题逐渐成为制约设备性能的瓶颈。根据相关资料,电子元器件故障发生率随工作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长,温度每升高10°C,系统可靠性降低50%,若电子元器件工作热量未能及时疏导,将发生发烫、卡顿、死机等情形。

2025年08月08日
旺盛需求、资本涌入、技术突破、政策支持 我国陪伴机器人行业风起云涌

旺盛需求、资本涌入、技术突破、政策支持 我国陪伴机器人行业风起云涌

随着大语言模型的突破与迭代,现其已经具备进行多轮高质量对话的能力,而这也推动陪伴机器人从“功能执行”迈向“情感共鸣”的新阶段,相较于人形机器人,陪伴机器人落地更加简单,更有望率先进入家庭场景。

2025年08月08日
智能座舱SoC芯片行业需求水涨船高 国产紧抓新技术机遇 外资巨头地位松动

智能座舱SoC芯片行业需求水涨船高 国产紧抓新技术机遇 外资巨头地位松动

着我国乘用车前装智能座舱搭载率持续攀升,智能座舱SoC芯片需求水涨船高。2024年上半年我国乘用车前装智能座舱搭载率突破70%,到年底已达到73.4%,预计2025年将跨越80%大关。2022-2023年我国智能座舱SoC芯片市场规模由88亿元增长至108亿元,预计2024年、2025年、2026年我国智能座舱SoC芯

2025年08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