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智能物流系统分析:解决制造业全产业链互联网化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图)

        自动搬运机器人 

        自动搬运机器人是可以进行自动化搬运作业的工业机器人。搬运机器人技术涉及力学,机械学,电器液压气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在实际应用中,可安装不同的末端执行器以完成各种不同形状和状态的工件搬运工作,大大减轻人类体力劳动强度。主要应用于机床上下料、冲压机自动化生产线、自动装配流水线、码垛搬运、集装箱等工序。 
 
        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无人驾驶搬运车 ) 是一种重要的搬运机器人。AGV 一般采用标准模块化设计,包括驱动单元、感应系统、控制单元、防撞单元、动力电源和车架等部分。其导航技术一般采用成熟的磁感应技术,行走平稳、定位精确,而且路线铺设简单、容易,能够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路线、程序、节拍自动作业,将生产中所需的物料或工装、夹具等运送到所指定的工位。 


图:AGV 搬运机器人


图:AGV 搬运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是机器人家族中的一个年轻成员,在未来的智能制造时代也将有更大的用武之地。服务机器人分为专业领域服务机器人和家庭服务机器人,主要从事维护保养、修理、运输、清洗、保安、救援、监护等工作。我们认为,服务机器人将来将被广泛应用到自动化工厂、自动化物流等多个领域,但“机器换人”的性价比决定其需求的增长速度。 

        无人机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从技术角度定义可以分为:无人直升机、无人固定翼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飞艇、无人伞翼机等。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 


图:无人机示意图一
 
 
图:无人机意图二
 
        草根调研发现,民用无人机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前景很客观。我们拜访过一家进行产生系统信息化改造的企业,该公司使用无人机进行厂区沿线的图像信息采集,是一种既节省成本又高效的工业数据获取及传输方式。由于我们暂时没有无人机应用在工业制造的图片,通过其在电力巡检和农业巡检的应用来类比: 
 
        1) 电力巡检:装配有高清数码摄像机和照相机以及 GPS 定位系统的无人机,可沿电网进行定位自主巡航,实时传送拍摄影像,监控人员可在电脑上同步收看与操控。实现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巡检,提高了电力线路巡检的工作效率、应急抢险水平和供电可靠率;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智能制造市场发展现状及运行态势预测报告
 
        2) 农业检测:利用集成了高清数码相机、光谱分析仪、热红外传感器等装置的无人机在农田上飞行,准确测算投保地块的种植面积,所采集数据可用来评估农作物风险情况、保险费率,并能为受灾农田定损,实现对农作物的实时监测。 


图:民用无人机用于电力巡检
 

图:民用无人机用于农业监测
 
        自动及无人驾驶技术 

        无人驾驶汽车成为智能物流的重要一环。无人驾驶技术利用车载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汽车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 

        无人驾驶汽车拥有车顶激光测距仪、车载雷达、视频摄像头、电脑资料库、微信传感器等核心部件。 
 
        我国在无人驾驶汽车的开发方面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1992 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第一代无人驾驶汽车,该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由计算机及其配套的检测传感器和液压控制系统组成。2000 年 6 月,其研制的第 4 代无人驾驶汽车试验成功,最高时速达 76 km,创下当时国内最高纪录。2015 年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在北京进行全程自动驾驶测跑,实现多次跟车减速、变道、超车、上下匝道、调头等复杂驾驶动作,完成了进入高速到驶出高速不同道路场景的切换,最高时速 100 公里/小时,是国内无人车领域迄今为止进行的难度最大,最接近真实路况的开放道路测试。 
 
        无人驾驶技术虽然目前与智能制造的关联度较小,但我们希望阐述该技术与智能物流的潜在融合可能,未来或许物流行业会成为无人应用最先突破的领域。 


图:无人驾驶系统的构成
 

图:公路上的无人驾驶汽车
 

表:世界八大品牌涉足无人驾驶技术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六维力传感器行业有望迎来跨越式发展 内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我国六维力传感器行业有望迎来跨越式发展 内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六维力传感器最开始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现已拓展至工业自动化、汽车、医疗、电子、人形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其中,工业自动化为我国六维力传感器下游最大应用市场;人形机器人有望为行业带来广阔新兴增量需求。当前我国六维力传感器行业尚处发展初期,整体市场规模较小。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百亿元。此

2025年04月30日
中国半导体测试设备市场增速快于全球 测试机占主导 高端设备国产化进程待推进

中国半导体测试设备市场增速快于全球 测试机占主导 高端设备国产化进程待推进

随AI、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和物联网等领域的持续增长,全球半导体行业迎来全面复苏,打开半导体测试设备市场空间。得益于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工业化以及下游消费电子市场空间广阔,中国成为全球模拟IC市场的主导者,快速产生对半导体测试设备的庞大需求。近年来,我国半导体测试设备市场规模高增,增长速度快于全球。目前,国内半导体测试设备

2025年04月27日
我国半导体测试机行业分析:SOC测试机市场规模大 华峰测控新品进展顺利

我国半导体测试机行业分析:SOC测试机市场规模大 华峰测控新品进展顺利

受益于下游汽车电子、微处理器、逻辑芯片、通信芯片等领域发展,我国半导体测试机市场规模快速发展。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半导体测试机行业市场规模达113.6亿元,其中SOC测试机市场规模为71.5亿美元,存储测试机市场规模为18.3亿元,模拟测试机市场规模为16.2亿元;预计2025年半导体测试机市场规模将达到12

2025年04月25日
应用拓展打开全球SoC芯片行业空间 数字SoC为主流 多因驱动下亚太市场极具活力

应用拓展打开全球SoC芯片行业空间 数字SoC为主流 多因驱动下亚太市场极具活力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复杂计算需求,SoC芯片正不断扩展应用领域,涵盖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物联网设备等,逐步打开全球市场空间,预计2025-2030年全球SoC芯片市场规模CAGR达8%。SoC芯片分为数字 SoC芯片、模拟 SoC芯片、混合信号 SoC芯片,其中数字 SoC是智能手机、计算机和其他数字设备的核心组件,其市

2025年04月24日
我国柔直换流阀行业分析:政策支持、特高压与海风柔直快速渗透 市场有望爆发

我国柔直换流阀行业分析:政策支持、特高压与海风柔直快速渗透 市场有望爆发

近几年,政策积极推广柔直技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柔直换流阀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例如,2024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中要求,要加快可再生能源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柔性直流输电等先进技术迭代。两网均规划加强对于柔直的研究和应用,如2025年1月,

2025年04月24日
关税反制政策落地 我国模拟芯片行业或将迎来新变局 未来厂商该如何布局?

关税反制政策落地 我国模拟芯片行业或将迎来新变局 未来厂商该如何布局?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模拟芯片消费市场,2023年市场规模已经超过3000亿元,但由于市场下行周期及国际巨头价格战愈演愈烈,头部模拟芯片企业业绩承压。然而美国于2025年4月2日宣布实施“对等关税”政策,我国已对关税政策进行反制,国产模拟芯片行业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同时,我国模拟芯片行业应该积极拓宽应用领域、挖掘下游需求潜

2025年04月23日
风电轴承保持器行业:终端需求高增+大兆瓦风机占比提升 2025年市场规模将破30亿

风电轴承保持器行业:终端需求高增+大兆瓦风机占比提升 2025年市场规模将破30亿

2023年开始受益于风力发电经济性凸显等因素影响,国内风电招标回暖,装机容量重新回归上涨态势。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风机累计装机容量达到561.3GW,较2023年同比上升18.26%。在2014-2024年期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4%。

2025年04月23日
eVTOL电机行业:后装市场前景广阔 新势力进入下竞争加剧 材料与散热为技术演进核心

eVTOL电机行业:后装市场前景广阔 新势力进入下竞争加剧 材料与散热为技术演进核心

电机是eVTOL电动化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单项成本最高。eVTOL的蓬勃发展,为电机市场带来增量。预计2030 年eVTOL 电机前装市场规模约 131 亿元,后装市场约 392 亿元。无刷直流电机可充分满足 eVTOL 各飞行阶段的动力需求,是eVTOL电机市场主流。

2025年04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