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大陆量子点TV元年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机会分析报告

       (一)量子点显示技术发展历史 
       198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首次对量子点进行了研究但未进行命名,数年后耶鲁大学的物理学家马克里德将其命名“量子点”。 
       2005年,毕业于麻省理工的科尔苏利文创建了QD Vision,公司专注于研发量子点核心材料技术,与TCL、海信和索尼等电视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2016年三星以7000万美元收购该公司。 
       世界上第一款QLED电视是2015年3月TCL在第14届中国家用电器博览会上发布的Q55H9700,当时该款产品受到了诸多高端用户群体的喜爱,随后三星亦推出量子点电视。 
       三星在2011年开始研发QLED,并在CES2017上推出了全新的QLED电视,2017年3月发售了四款Q系列QLED电视。目前许多国际电视制造巨头均已推出最新代量子点电视,也预示着量子点技术的逐渐成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三星引领全球量子点显示技术快速商业化 
       三星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显示面板和电视生产商引领了全球量子点显示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为占据量子点技术,三星投资了具备300项量子点技术专利的德国Nanosys公司,并在2016年11月以7000万美元收购了美国著名的量子点显示公司QD Vision。 
       2017年1月三星电子在CES2017上推出了的全新SAMSUNG QLED,引领了电视行业的新潮流和新方向。SAMSUNG QLED电视可以体验到HDR内容,达到让人叹为观止的视觉效果。
       2017年3月三星发布全新的QLED电视,包括四款Q系列产品,尺寸从55英寸起,该系列产品具有三大新特性:
       Q Picture:最好的图像质量;
       Q Smart:全新的操作界面、遥控器和智能推荐系统;
       Q Style:全新的设计风格安装更简单、清洁更容易。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国产供应量崛起,加速国内量子点电视渗透 
据统计数据,三星2016年全球量子点电视发展非常迅速,出货量300万台左右,主要两个核心原因: 
       三星技术领先、成熟,从量子点材料、量子点膜和终端电视品牌一体化方案; 
       三星电视定位高端,能新增量子点膜100美元每平米的成本。 
       国内电视厂商在量子点电视领域发展落后于三星,主要是技术成熟度低于三星并且国内电视整体的定价远低于三星,100美元每平米的高昂成本导致终端产品难以推广。 
2017年以来,国内上游供应商特别是量子点膜供应商的产业化能大幅降低量子点膜的成本,目前来看国产量子点膜(如激智科技、纳晶科技)的成本比三星和3M量子点膜低50%以上,能大幅降低终端电视的成本,加速国内量子点电视的渗透率提升。 
       公开资料显示,激智科技从2017年来以及通过国内电视大厂tcl、海信等品牌的认证并实现小规模出货; 
       9月26日晚间,纳晶科技公告与TCL签订量子点膜片供应商合作金额超1750万美元。 
       (四)2017年将是国内量子点显示元年
       NPD Display Search预测,目前量子点电视的销量已经是OLED电视的7.3倍,量子点电视在中国市场的年增长率将达到100%,有望从2016年的60万台增长到2017年的120万台,同时全球范围内也会从300万台增加到600万台。
       在量子点上游企业和整机厂商的积极推动下,2017年将是量子点电视加速普及的一年,今年世界上主要的QLED TV生产商三星、TCL、海信和京东、天猫、苏宁、国美等渠道商QLED TV签约金额将达到100亿元。
       QLED量子点电视正在引领高端电视新风向,是基于高端屏显技术创新的高品质彩电产品。可以预见,2017年将是量子点电视的爆发之年,对于身在局中的电视玩家们,当下最需要做的就是继续加大投入,加速研发抢占先机,在新风口上成功掘金。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FS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产品升级带动平板显示掩膜版行业增长 市场向海外头部集中 国产竞争力待提升

产品升级带动平板显示掩膜版行业增长 市场向海外头部集中 国产竞争力待提升

平板显示仅次于半导体,为掩膜版第二大下游市场。掩膜版作为平板显示关键核心材料,市场增长受益于全球显示产业向中国转移,以及产品精细化升级,目前我国平板显示掩膜版市占率已经超过了韩国成为全球第一。

2025年04月20日
中国关节轴承行业空间广阔 人形机器人等带来新增点 龙溪股份国际竞争力较强

中国关节轴承行业空间广阔 人形机器人等带来新增点 龙溪股份国际竞争力较强

得益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工业生产的扩张,关节轴承整体需求稳健,全球市场空间为100亿元左右。中国关节轴承市场空间约为 10-15 亿元,其中,航空航天领域对关节轴承的需求最大,随着新兴产业的崛起,关节轴承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如机械设备、人形机器人等,将为关节轴承市场需求带来新增长点。目前,关节轴承在国内轴承市场中占比仍

2025年04月18日
我国单列圆锥滚子轴承(TRB)行业分析:市场有望量价齐升 需求规模超万只

我国单列圆锥滚子轴承(TRB)行业分析:市场有望量价齐升 需求规模超万只

2025年作为“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大基地、海风项目的集中并网,并且风电产业链“内卷”缓解,单列圆锥滚子轴承(TRB)市场有望量价齐升。此外,风电机组大型化趋势明显,TRB主轴需求爆发,预计2025年有望超过一万只。

2025年04月17日
晶圆级封装(WLCSP)行业分析:全球供给有限 车规CIS成市场需求扩张新引擎

晶圆级封装(WLCSP)行业分析:全球供给有限 车规CIS成市场需求扩张新引擎

近年来,随着各国对L3及以上乘用车实施政策和法规,智能驾驶加速渗透,对车用影像传感芯片市场的需求不断上升,所以车规CIS成WLCSP行业需求扩张新引擎。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汽车CIS出货量为354百万颗,同比增长10,预计2029年出货量将达到755百万颗,同比增长约为16%。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半导体掩膜版市场规模增速快于全球 但国产化率较低 晶圆厂自建厂占主要市场

我国半导体掩膜版市场规模增速快于全球 但国产化率较低 晶圆厂自建厂占主要市场

半导体掩膜版为掩膜版最大细分市场,占比远高于LCD、OLED、PCB掩膜版。掩膜版是半导体晶圆制造的关键的材料,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向中国转移,芯片制程微型化、特色工艺多样化、晶圆厂扩产催生半导体掩模版需求,国内半导体掩膜版市场规模增速已快于全球。

2025年04月15日
智能手机电子硬件代工行业:IDH和ODM渗透率提升空间大 市场呈三强争霸格局

智能手机电子硬件代工行业:IDH和ODM渗透率提升空间大 市场呈三强争霸格局

在发展初期,我国电子硬件代工以IDH 模式为主,随着IDH领域竞争愈发激烈以及品牌厂商要求提高,一些同时具备研发设计能力、生产能力、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的产品设计生产服务商逐渐从 IDH 模式转型为 ODM 模式。

2025年04月14日
新型应用拉动全球NOR Flash行业复苏 产品趋向大容量 市场被寡头垄断并向中国企业倾斜

新型应用拉动全球NOR Flash行业复苏 产品趋向大容量 市场被寡头垄断并向中国企业倾斜

随着智能手机持续取代功能机,其更多使用容量更大、成本更具优势的NAND Flash,导致2006-2016年全球NOR Flash市场规模持续萎缩。2017 年以来,TWS耳机、AMOLED、物联网等新型应用逐渐拉动市场需求,NOR Flash行业复苏。随着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以及工业4.0的快速发展,大容量存储已成

2025年04月11日
多晶硅行业: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统治地位持续强化 市场需求旺盛但价格承压下行

多晶硅行业: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统治地位持续强化 市场需求旺盛但价格承压下行

在光伏行业快速发展驱动下,近年来我国多晶硅产能和产量快速增长;同时我国在全球多晶硅供应链中的统治地位持续强化,产能和产量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受市场供需错配加剧等因素影响,2024年我国多晶硅价格承压下行,同比下降39.5%。我国多晶硅行业虽维持较高集中度格局,但自2022年起,随着新玩家产能释放,其集中度逐渐下

2025年04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