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近几年全球触摸屏行业发展情况解析

       导读:近几年全球触摸屏行业发展情况解析.台湾触控产业高度集中,前三大触控厂商为宸鸿、胜华、奇美电子,合计产值占整体产值约7成以上,前三大触控厂商的产值加上第四大洋华、第五大和鑫,则合计产值占整体产值约8成以上。
参考:《中国触摸产业竞争调研及未来五年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美国触摸屏产业发展较早,是触控技术研发和使用较早的国家之一,其国内触控屏生产企业升级转型基本已经完成,大部分触控屏流水生产已经转移到国外廉价劳动力市场,其国内保留大部分企业为触控屏上游生产企业,上游生产企业需要雄厚的技术实力,而且产业利润率高,属于高附加值型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触控屏生产属于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美国具有触控屏使用量最大的苹果和微软公司等,但是其所需触摸屏产品基本上90%多都是由国外厂家代工生产,2012年美国国内触控屏面板的出货量仅占全球总出货量不到7%。
       日本在触控屏产业链的上游具有明显的优势,触控屏上游产业利润大于触控屏产业本身。因为日本厂家在真空蒸镀、溅镀、精密涂布及精细化工领域拥有绝对的技术优势,所以日本企业在触摸屏原质料和技能方面占上风。日本近来会合于采纳新技能的触摸屏零配件开辟。这是由于日本企业以为,因为日元贬值,在代价方面很难与韩国和台湾企业开展合作。
       韩国触控屏产品市场的扩展速率很快。韩国主要的触控面板厂有ELK、Melfas、Synopex和LGInnotek等。触控面板使用企业三星电子和LG电子等触控智能手机在全球销量顺畅。为洽购所需触摸屏,两家企业加大在韩国市场的订购量。近几年韩国触摸屏零配件企业的贩卖总额复合增长率在80%以上。韩国知识经济部在2011年11月发布“触控面板产业育成战略”,将扶植本土触控产业,支援厂商进行核心技术的开发,预计在2020年成为全球前二大触控面板国家,挑战台湾龙头地位。“触控面板产业育成战略”计划将大部分需仰赖进口的强化玻璃、透明导电性薄膜(ITO)等触控面板核心零件/材料于3年内进行国产化,且并将支援韩国企业进行生产设备的研发。
       台湾地区是世界触控产品重要生产地区,有很多触控面板厂商,用来搭配触控面板的LCD及下游系统整合(System Integration)产业完整,形成竞争优势,而且投入相关领域的信息厂商也正在逐渐增加,系统整合厂商为在原有产品增添触控面板应用,以转投资方式进军触控面板;属于零组件的彩色滤光片、IC设计、扩散膜等厂商也开始进入触控面板产业,至于与触控面板息息相关的LCD制造商,藉由内嵌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来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台湾地区厂商主要切入点是触控面板的下游的触控面板制造,例如洋华、接口光电、富晶通等是触控面板组装厂商。此外,由于触控面板多应用于液晶显示器(LCD),LCD制造商例如友达、群创与胜华等藉由LCD的优势而进入触控面板制造。而原属薄膜晶体管显示器(TFT)面板供应链的彩色滤光片制造商达虹、和鑫等,则因现有设备利于触控面板生产,也开始生产触控面板,并且与下游LCD厂商的关系,除生产外挂式触控面板外,也协同开发面板厂商的内嵌式触控面板。其中达虹与隶属同集团的友达合作,而和鑫则与彩晶合作。
       控制芯片是台湾地区触控面板产业的重要环节,以义隆、禾瑞雅为代表,控制芯片大厂硅统近来同时跨足液晶电视与触控面板控制芯片,主要应用于投射电容式,原相则因为传出成为广达触控面板的控制IC供货商,而受到瞩目。
       台湾触控产业高度集中,前三大触控厂商为宸鸿、胜华、奇美电子,合计产值占整体产值约7成以上,前三大触控厂商的产值加上第四大洋华、第五大和鑫,则合计产值占整体产值约8成以上。
       图表1 2010-2011年全球触控面板出货量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13年

       图表2 2010-2011年全球触控面板出货金额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13年
       近几年,触摸屏的发展极为迅速,随着对多媒体信息查询的与日俱增,人们对触摸屏的应用越来越多,因为触摸屏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快速查阅有用信息的需求,而且还具有坚固耐用、反应速度快、节省空间、易于交流等优点,触摸屏行业正在走向一条繁荣盛景的道路。全球重要的触屏生产厂商集中于日韩、台湾地区,其次是中国大陆地区。全球主要触摸屏供货商有台湾的洋华公司及JTouch (界面光电)公司、中国大陆的广州华意(台资)、日本的Nissha(写真)和Wacom(和冠科技)等是全球重要的触摸屏生产商。
       日本厂商占据全球触摸屏市场绝对份额的,台湾厂商正在技术上和产能上对其进行追赶。先进的触摸屏技术提供商已经从早期的红外屏、四线电阻式屏发展到电容式触摸屏,现在又发展到了声波触摸屏、五线电阻式触摸屏,而且尺寸正在向10英寸以上的电脑、电视发展。中国大陆追赶步伐,国内触摸屏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国内触摸屏市场正逐步成熟。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起步晚、发展快 下游智能化需求+端侧AI提速带来巨大增长潜力

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起步晚、发展快 下游智能化需求+端侧AI提速带来巨大增长潜力

近年来,随着智能化浪潮兴起,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应用迅猛发展,智能控制器作为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物件,开始渗透进入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推动市场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约3.42万亿元,五年内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3%。估计2024年,我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将在3.87万亿元。

2025年04月04日
我国射频 SoC 芯片行业应用终端需求强劲 未来市场增量大 低功耗与高性能要求不断提升

我国射频 SoC 芯片行业应用终端需求强劲 未来市场增量大 低功耗与高性能要求不断提升

随着AI、5G连接和边缘计算时代逐渐来临,SoC继续演变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复杂性和处理要求。AI技术成为SoC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边缘设备提供了更强大的智能处理能力。当下AI作为重要的生产力工具,正与各行各业深度结合,赋能产业发展,在自动驾驶、智能家居等新兴行业中,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是行业智能化的重要推手。而

2025年04月04日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应用分析功率半导体行业需求现状 中低端车型提振市场需求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应用分析功率半导体行业需求现状 中低端车型提振市场需求

我国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为IGBT市场带来广阔的应用空间。一方面,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产量和销量不断上升,2024年分别达到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增长分别34.4%和35.5%。另外一方面,随着新能源电动智能化趋势不断加深,IGBT作为汽车电控气筒的核心部件,将随着新能源

2025年04月03日
我国射频前端芯片行业分析:市场规模整体扩大 5G卫星手机等带来新增量机遇

我国射频前端芯片行业分析:市场规模整体扩大 5G卫星手机等带来新增量机遇

随着通信制式不断演进,智能手机需同时兼容2G、3G、4G和5G,手机需要支持的通信频段增多,可同时通信的信道增多,带宽变大,手机射频器件用量大幅提升。根据数据,2022年,全球射频前端芯片市场规模177亿美元,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到247亿美元,2022-2028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7%。

2025年03月31日
AI快速发展加速液冷时代来临 我国液冷服务器拥有强大增长势能与巨大发展前景

AI快速发展加速液冷时代来临 我国液冷服务器拥有强大增长势能与巨大发展前景

液冷技术的爆发,还带动了液冷服务器的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液冷服务器同比大增52.6%,市场规模达到15.5亿美元,预计2023-2028年,我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5.8%,到2028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102亿美元。多位行业人士认为,2024年可谓液冷元年,2025年有望成为液冷散热正式起

2025年03月31日
AI算力规模扩大带动我国AI芯片行业高增  FPGA及ASIC将成市场关注重点

AI算力规模扩大带动我国AI芯片行业高增 FPGA及ASIC将成市场关注重点

AI浪潮下互联网和智算中心算力需求持续旺盛,带动国内AI 芯片市场快速增长。AI芯片中GPU的高效并行处理能力使其成为AI芯片首选,但随着计算繁重化及特定化,FPGA及ASIC将成市场关注重点。美国芯片出口管制政策加码推动AI芯片国产化进程,行业呈现梯队化竞争格局。

2025年03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