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9年我国控制器行业区域分布: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集群

        控制器是机器人的大脑,主要负责发布和传递动作指令。其主要任务是对机器人的运动规划,以实现机器人的操作空间坐标和关节空间坐标的相互转换,完成高速伺服插补运算、伺服运动控制。

        目前控制器有三种主要的控制方式:PLC控制、专用控制、PC-Based控制,三种方式在控制系统市场上平分秋色,各占比30%、38%、32%。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微控制器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预测

三种控制器市场规模占比

数据来源:工信部

        从三种工业控制器下游分布可看出,专用控制主要运用于机械、工业机器人等,PC-based控制器主要运用于半导体、包装和工业机器人,PLC主要运用于纺织机械、包装机械、EMS等行业。

        近几年,我国机器人控制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从2012年的0.68亿元增长到了2018年的12.39亿元。

2012-2018年中国机器人控制器市场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工信部

        2018年我国机器人控制器市场销量约15.14万套,同比2017年的13.44万套增长了12.65%。

2012-2018年中国机器人控制器市场销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工信部

        2018年我国机器人控制器销量约15.14万套,其中多关节机器人控制器销量10.14万套;其他工业机器人控制器销量5万套。

2012-2018年中国机器人控制器细分市场销量

数据来源:工信部

        2018年我国机器人控制器规模约12.39万套,其中多关节机器人控制器规模9.94亿元;其他工业机器人控制器规模2.45亿元。

2012-2018年中国机器人控制器细分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工信部

        国内自主品牌生产企业由于市场进入较晚,核心技术以及系统化生产相对落后,目前国产机器人控制器市场份额不足20%,导致国内部分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的控制器通过海外购买为主。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中游国产化率较低,本土品牌在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市场表现不如整体控制器市场。目前国内的上游核心零部件厂商以及中游的本体制造商国产化率都较低,市面上 80%的市场份额都被外资占据。虽然目前国内部分厂商已经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核心零部件以及本体都实现了大规模的量产,但是由于国内机器人发展起步较慢,发展规模不及海外巨头。

        目前,中国服务机器人控制器产业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集群。其中,环渤海科研机构扎堆,研发能力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产业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大。从企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初步形成珠三角和长三角产业集群。

中国机器人控制器主要生产企业地区分布

地区

企业

珠三角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深圳市华盛控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英威腾智能控制有限公司

长三角

浙江智昌集团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种类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几年随着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不断增长,行业从系统集成不断的向关键核心零部件与技术方面不断突破,在工业机器人控制器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产量从2012年的0.04万套增长至2018年的3.3万套,市场占比有所提升,虽然主要产品依然集中在中低端市场,但取得成就依然不可小觑。

2012-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控制器产量

数据来源:工信部

        总的来看,未来我国工业机器人控制器产量将保持持续高速增长,不断的增长需求与进口替代是行业产量增长的两个主要动力。

        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推动下游制造业以机器换人,降低成本需求越发迫切;随着我国制造业向中高端产业发展,智能制造等技术的进步都将推动工业机器人的需求稳定增长。

        此外工业生产安全也是推进进口替代的一个现实要求,随着信息化、自动化的工业控制系统在我国的工业生产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也成为重点。实现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的自主可控的现实性要求,也要求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控制器从软硬件层面实现完全自主的生产,因此这方面因素也会促进我国工业机器人控制器的国产化进程。

        未来几年国产工业机器人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国产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在市场应用方面将面临更好的发展契机,尤其是在运动控制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更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根据国家级专项规划《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达到150台/万人。假设到2020年目标能够实现,预计2019-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分别为129和150台/万人,同时假设我国工人数量保持稳定,每年存量工业机器人更新率为12.5%。考虑工业机器人售价降低的情况,预计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可达到459亿元。

        控制器属于工业机器人上游生产核心零部件,其他核心零部件包括减速器和伺服系统。核心零部件占工业机器人成本的72%,其中控制系统占比12%。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将持续扩张,伴随而来的是对控制器日益增长的需求。数据显示,假设每台工业机器人对应3万元的控制器市场需求,可以大致估算出我国近年来的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市场规模,202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市场可达36.15亿元,现有空间有限,但前景广阔。

2019-2025年中国机器人控制器行业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工信部

资料来源:工信部,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C)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MLED强势增长 COB封装行业产能随之扩张并加速渗透 面板企业抢食扩大产业格局

MLED强势增长 COB封装行业产能随之扩张并加速渗透 面板企业抢食扩大产业格局

近年来,随着价格下探,小间距LED显示屏替代传统LED显示屏效应显现。2018-2023年全球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规模由2611百万美元增长至5157百万美元,占LED显示屏的比重由39.92%提升至55.31%。预计2027年全球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规模达12212百万美元,占LED显示屏的比重达58.74%。L

2025年10月01日
12英寸硅片成全球出货、扩产主力方向 行业国产替代迎关键窗口期

12英寸硅片成全球出货、扩产主力方向 行业国产替代迎关键窗口期

12英寸硅片成全球晶圆厂扩产主力方向。全球市场方面,截至2024年末,全球共有193条12英寸量产晶圆厂,到2026年全球12英寸晶圆厂量产数量将达到230座。预计2024-2026年全球12英寸晶圆厂产能将从834万片/月增长至989万片/月,CAGR达到8.9%。

2025年09月29日
晶圆厂扩张催生大量需求 我国LPCVD设备行业国产化进程加速

晶圆厂扩张催生大量需求 我国LPCVD设备行业国产化进程加速

在“十四五”规划与晶圆厂产能扩张的双重驱动下,中国LPCVD设备市场需求持续释放。面对海外厂商高达95%的市场垄断,国内LPCVD设备商凭借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在成熟制程领域快速放量,并向先进制程延伸,开启国产替代新篇章。

2025年09月29日
市场需求持续疲软 我国激光打印机出货量与进口量整体走低 国产替代则加速

市场需求持续疲软 我国激光打印机出货量与进口量整体走低 国产替代则加速

近年来,我国激光打印机市场需求疲软,出货量持续下滑。行业进出口呈现分化态势:进口量延续下降趋势,出口量则在2022-2024年连续三年下滑后,于2025年1-8月小幅回暖。值得关注的是,国产激光打印机已突破技术门槛,替代进程加快,市场份额实现显著提升。

2025年09月29日
全球SSD主控芯片行业消费爆发 中国独立第三方厂商市场地位显著领先

全球SSD主控芯片行业消费爆发 中国独立第三方厂商市场地位显著领先

生成式 AI 浪潮袭来,数据中心市场需求复苏,全球SSD 主控芯片出货量随之增长。2024 年全球 SSD主控芯片出货量约为 3.885 亿颗,较上年同比增长 8%。预计2025年全球SSD主控芯片出货量超4.5亿颗,增速超15%。

2025年09月28日
价格下探、AI技术发展降低使用门槛 消费级3D打印机行业快速成长 国产垄断地位稳固

价格下探、AI技术发展降低使用门槛 消费级3D打印机行业快速成长 国产垄断地位稳固

根据数据,2024年全球消费级3D打印机出货量突破400万台,预计2029年全球消费级3D打印机出货量将增长至1340万台,2024-2029年CAGR为26.6%。

2025年09月27日
AI算力爆发与国产化替代驱动 我国高功率电源行业需求或将大量释放

AI算力爆发与国产化替代驱动 我国高功率电源行业需求或将大量释放

随着AI浪潮席卷全球,算力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直接推高了数据中心与AI服务器的功耗水平。与此同时,美国对华高端AI芯片的管制加速了国产算力产业链的自主化进程。在此背景下,作为保障算力基础设施稳定运行的核心部件,高功率电源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满足激增的能耗并提升效率,电源技术正快速向高功率密度、高电压架构演

2025年09月26日
光通信政策释放我国光芯片行业长期成长潜力 市场迎来高端国产替代窗口期

光通信政策释放我国光芯片行业长期成长潜力 市场迎来高端国产替代窗口期

AI 和数据中心应用加速驱动光芯片产业迈向高景气周期。光通信行业是5G网络建设和数据中心搭建的基础,在下游需求扩张的推动下,光通信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截至2024年全球光通信市场规模已超500亿美元。随着全球数字经济加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应用对高速、低延迟、高带宽的数据传输提出更高要求,光通信技术战

2025年09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