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平板显示产业出现多次国际性产业转移。伴随着平板显示技术的发 展以及全球经济形势和电子产品市场的变化,全球平板显示产业出现了多次 国际性产业转移。1970-1990 年期间,平板显示技术从原创地欧美地区转移 到日本,并在日本实现了产业化,日本成为全球平板显示产业制造中心;20 世纪 90 年代,平板显示生产线又从日本大规模转移到韩国和中国台湾,全球平板显示产业形成了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三足鼎立”的局面;21 世纪 初开始,全球平板显示产业再次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逐渐向中国大 陆转移,并呈现加速态势。
目前全球平板显示产业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中 国大陆。其中,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平板显示产业已经比较成熟,形成 了以索尼、夏普、三星、LG 电子为代表的一系列著名平板显示企业,占据 着全球平板显示市场的主导地位。中国大陆的平板显示产业起步较晚,但发 展非常迅速。21 世纪以来,中国大陆逐渐成为全球平板显示产业布局的中心, 国内外平板显示厂商纷纷在中国大陆建立生产基地。我国面板产业 2009 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9 年以来,我国国内企业 开始切入高世代面板生产线的建设,同时由于平板电视需求的迅速增加以及 我国各地政府的优惠政策,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厂商也逐渐进入中国大陆 设厂,许多国内外企业均提出了在我国建设面板生产线的规划,催生了 2009-2010 年的面板投资热潮。到 2011 年,本土企业在高世代 LCD 生产线 方面取得了更大的突破,伴随着诸多高世代生产线的建设和投产,我国成为 全球 LCD 面板产业的又一个重要生产基地。
OLED 投资热潮兴起,国内面板厂商积极布局 OLED 产线。随着技术、 产能、成本、良率等问题的逐步解决,以苹果、三星、华为为代表的各大手 机品牌将会加大对 OLED 的应用,未来还可能应用在 VR 领域。根据中华液 晶网报道,目前韩国三星掌握了 OLED 面板 95%的产能,迫使国内各大面 板厂商纷纷加码 OLED 面板的投资。
图表: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 OLED 产线情况汇总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平板显示用溅射靶材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
国内 AOI 检测设备企业总体上规模较小。虽然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发展较 快,但是能够为平板显示厂商提供检测系统的企业数量较少,而具备提供 Array、Cell 等前端制程检测系统能力的企业数量更少,这使得近年来国内平 板显示检测行业企业发展虽然较快,但是未能充分分享平板显示产业大规模 投资带来的市场需求,行业内企业规模总体较小。
Module 制程检测设备快速发展,前端制程开始发力。在显示面板的 Array、Cell、Module 三大制程中,Array、Cell 制程的检测系统市场仍然由 国外和中国台湾的供应商占据主要份额,但以精测电子为代表的设备制造商 近年来技术水平提升较快,与境外企业的技术差距已经不断缩小,相关产品 已开始涉足 Cell 和 Array 制程,竞争力逐渐增强。在 Module 制程方面,以 精测电子为代表的国内平板显示检测设备生产企业,凭借高性价比、地缘优 势等取得快速发展,在国内市场逐步取得优势地位。
模组组装设备逐渐实现国产化,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我国模组组装 设备制造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产品逐渐实现了国产化,但与日本、韩 国、中国台湾这些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在零部件等配 套产业方面我国仍有很大欠缺,生产设备中所需的一些关键零部件仍需要依 赖进口。其次,我国模组组装设备生产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和工艺水平仍落后于国际先进企业,许多公司只能制造手动和半自动设备,能研发和制造全 自动先进设备的优秀企业较少,而且国产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仍与国际上的 一流产品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大尺寸显示产品生产设备领域,我国企业 的生产制造水平仍然不足。第三,我国企业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大部分还 处在传统机械加工的状况,部分小企业甚至一些基本配套设施都不完善。
国内模组设备取得较大突破,本土化优势明显。平板显示器件及相关零 组件生产设备制造业发展时间较短,目前只在模组组装设备领域取得了较大 的突破,而在面板生产设备等前期工序领域仍处于起步状态。与外资企业相 比,我国企业的产品具有更好的性价比,而且我国企业在售后服务和技术支 持方面具有显著的本土化优势。因此,国产设备在与国外设备的竞争中也占 据一定的相对优势。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