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5年我国卫星导航研制市场发展方向分析

   报告网摘要:5月19日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空天地宽带互联网系统,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能力。

   5月19日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空天地宽带互联网系统,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能力。

   上述目标实现的基础则有赖于卫星系统的布局,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是中国空间技术的主要研究中心和航天器研制、生产基地,是我国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等航天器研制的龙头单位,占市场份额的85%以上。有机构预测,2015年我国卫星研制市场规模约400亿元。

   与卫星研制密切相关的是卫星应用领域,其中,以北斗导航为代表的卫星应用或将迎来爆发。2013年,我国北斗导航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有专家估计这一数字在2020年将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同时,北斗应用领域也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扩展到智能手机、车载导航等大众电子消费领域。

   卫星研制市场现两大方向

   目前,卫星研制正向大容量、通用型大卫星和高可靠、低成本小卫星两个方向发展。大卫星研制呈现出大容量、长寿命、系列化和通用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在大卫星公用平台上搭截不同应用目的的有效载荷来实现多样性用途;小卫星则具有低廉、可靠的特点,常用于通信、遥感、科学试验等。

   据中国卫星导航市场专项调查及未来五年发展商机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大部分大卫星如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等由航天五院研制,在研的东方红4增强型和东方红5卫星平台进展顺利,指标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此部分优质资产尚在上市公司体外。

   对于上市公司中国卫星而言,则有望受益于军工科研院所改制,如果相关障碍清除,航天五院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则只是时间问题。此前有研究员向记者指出,中国卫星目前的业务已经相对明了,未来值得关注的是院所改制带来的资产注入预期,而且五院的资产是中国卫星的6~7倍。对此,也有机构分析,后续国企改革以及技术向上市公司转化,将带来公司卫星研制收入的爆发式增长。

   根据招商证券的测算,航天五院2014年全口径利润总额估计约20亿元,航天五院2014年卫星研制收入约为300亿元。按五院占卫星研制市场85%计算,2014年我国卫星研制市场规模约350亿元。按照15%的增速保守估计,2015年我国卫星研制市场规模约400亿元。

   北斗导航促卫星应用爆发

   2013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达到1952亿美元,同比增长3%,其中以卫星服务和地面设备为代表的卫星应用业务所占份额为89%,卫星应用与卫星研制收入之比约为11:1。

   2015年,中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已经进入三期组网阶段,据了解,北斗导航系统产品包括芯片、天线、板卡、模块、各种类型的终端系统等,这也是市场规模最大、企业参与度最高的领域。

   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统计,2013年,我国北斗导航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随着北斗产值增长,其应用范围也已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等行业和区域应用,发展到智能手机、车载导航等大众电子消费领域。

   智能手机领域,三星、华为已推出了具备北斗定位功能的手机;车载导航领域,国内外已有多个品牌、200多款车型的北斗车载导航仪走向市场;渔业领域利用北斗双向通信能力实现了定位与通信一体,提供远海及近海船舶的位置监控,北斗短信与手机短信互联互通,为渔船提供及时精确的气象和海况信息,目前北斗船舶入网用户已达到3万多个。

   随着以北斗为代表的卫星应用产业爆发,相关上市公司也在抓紧布局。北斗星通(002151,SZ)此前收购华信天线和佳利电子,快速切入卫星导航天线等基础产品的研发与制造领域。北斗星通董秘段昭宇此前向记者表示,虽然上游产业产值较小,但是,北斗产业链的基础和技术处在最核心的地位。

   合众思壮2014年9月发布公告称,与福建飞通共同建设“北斗航海应用平台”,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展航海应用领域的北斗船用产品、北斗航海个人产品业务和相关运营服务。

   对于北斗的前景,此前有专家表示,北斗产业应用前景广阔,预计到2020年,仅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将达到年产值400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以上。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下游扩产潮涌 我国显示面板设备零部件行业百亿市场需求正被点燃

下游扩产潮涌 我国显示面板设备零部件行业百亿市场需求正被点燃

显示面板设备零部件,虽隐匿于终端产品之后,却是支撑中国迈向“显示强国”的战略基石。当前,在京东方、TCL华星、深天马等下游面板产能持续扩张与技术迭代的双重驱动下,这一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机遇。数据显示,仅加工类零部件直接采购规模预计将从2023年的47.8亿元激增至2028年的81.3亿元。

2025年10月02日
我国PECVD设备行业分析:下游需求爆发 拓荆科技为龙头企业且量产规模扩大

我国PECVD设备行业分析:下游需求爆发 拓荆科技为龙头企业且量产规模扩大

作为半导体、光伏与显示面板制造的“镀膜”核心,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凭借其低温沉积、高膜层质量与卓越的工艺适应性,已成为现代电子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装备。在半导体国产替代浪潮与光伏技术快速迭代的双重驱动下,我国PECVD设备行业下游需求爆发。同时,随着本土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深化,一个由国产力量主导的PE

2025年10月02日
MLED强势增长 COB封装行业产能随之扩张并加速渗透 面板企业抢食扩大产业格局

MLED强势增长 COB封装行业产能随之扩张并加速渗透 面板企业抢食扩大产业格局

近年来,随着价格下探,小间距LED显示屏替代传统LED显示屏效应显现。2018-2023年全球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规模由2611百万美元增长至5157百万美元,占LED显示屏的比重由39.92%提升至55.31%。预计2027年全球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规模达12212百万美元,占LED显示屏的比重达58.74%。L

2025年10月01日
12英寸硅片成全球出货、扩产主力方向 行业国产替代迎关键窗口期

12英寸硅片成全球出货、扩产主力方向 行业国产替代迎关键窗口期

12英寸硅片成全球晶圆厂扩产主力方向。全球市场方面,截至2024年末,全球共有193条12英寸量产晶圆厂,到2026年全球12英寸晶圆厂量产数量将达到230座。预计2024-2026年全球12英寸晶圆厂产能将从834万片/月增长至989万片/月,CAGR达到8.9%。

2025年09月29日
晶圆厂扩张催生大量需求 我国LPCVD设备行业国产化进程加速

晶圆厂扩张催生大量需求 我国LPCVD设备行业国产化进程加速

在“十四五”规划与晶圆厂产能扩张的双重驱动下,中国LPCVD设备市场需求持续释放。面对海外厂商高达95%的市场垄断,国内LPCVD设备商凭借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在成熟制程领域快速放量,并向先进制程延伸,开启国产替代新篇章。

2025年09月29日
市场需求持续疲软 我国激光打印机出货量与进口量整体走低 国产替代则加速

市场需求持续疲软 我国激光打印机出货量与进口量整体走低 国产替代则加速

近年来,我国激光打印机市场需求疲软,出货量持续下滑。行业进出口呈现分化态势:进口量延续下降趋势,出口量则在2022-2024年连续三年下滑后,于2025年1-8月小幅回暖。值得关注的是,国产激光打印机已突破技术门槛,替代进程加快,市场份额实现显著提升。

2025年09月29日
全球SSD主控芯片行业消费爆发 中国独立第三方厂商市场地位显著领先

全球SSD主控芯片行业消费爆发 中国独立第三方厂商市场地位显著领先

生成式 AI 浪潮袭来,数据中心市场需求复苏,全球SSD 主控芯片出货量随之增长。2024 年全球 SSD主控芯片出货量约为 3.885 亿颗,较上年同比增长 8%。预计2025年全球SSD主控芯片出货量超4.5亿颗,增速超15%。

2025年09月28日
价格下探、AI技术发展降低使用门槛 消费级3D打印机行业快速成长 国产垄断地位稳固

价格下探、AI技术发展降低使用门槛 消费级3D打印机行业快速成长 国产垄断地位稳固

根据数据,2024年全球消费级3D打印机出货量突破400万台,预计2029年全球消费级3D打印机出货量将增长至1340万台,2024-2029年CAGR为26.6%。

2025年09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