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5年我国卫星导航研制市场发展方向分析

   报告网摘要:5月19日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空天地宽带互联网系统,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能力。

   5月19日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空天地宽带互联网系统,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能力。

   上述目标实现的基础则有赖于卫星系统的布局,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是中国空间技术的主要研究中心和航天器研制、生产基地,是我国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等航天器研制的龙头单位,占市场份额的85%以上。有机构预测,2015年我国卫星研制市场规模约400亿元。

   与卫星研制密切相关的是卫星应用领域,其中,以北斗导航为代表的卫星应用或将迎来爆发。2013年,我国北斗导航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有专家估计这一数字在2020年将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同时,北斗应用领域也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扩展到智能手机、车载导航等大众电子消费领域。

   卫星研制市场现两大方向

   目前,卫星研制正向大容量、通用型大卫星和高可靠、低成本小卫星两个方向发展。大卫星研制呈现出大容量、长寿命、系列化和通用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在大卫星公用平台上搭截不同应用目的的有效载荷来实现多样性用途;小卫星则具有低廉、可靠的特点,常用于通信、遥感、科学试验等。

   据中国卫星导航市场专项调查及未来五年发展商机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大部分大卫星如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等由航天五院研制,在研的东方红4增强型和东方红5卫星平台进展顺利,指标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此部分优质资产尚在上市公司体外。

   对于上市公司中国卫星而言,则有望受益于军工科研院所改制,如果相关障碍清除,航天五院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则只是时间问题。此前有研究员向记者指出,中国卫星目前的业务已经相对明了,未来值得关注的是院所改制带来的资产注入预期,而且五院的资产是中国卫星的6~7倍。对此,也有机构分析,后续国企改革以及技术向上市公司转化,将带来公司卫星研制收入的爆发式增长。

   根据招商证券的测算,航天五院2014年全口径利润总额估计约20亿元,航天五院2014年卫星研制收入约为300亿元。按五院占卫星研制市场85%计算,2014年我国卫星研制市场规模约350亿元。按照15%的增速保守估计,2015年我国卫星研制市场规模约400亿元。

   北斗导航促卫星应用爆发

   2013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达到1952亿美元,同比增长3%,其中以卫星服务和地面设备为代表的卫星应用业务所占份额为89%,卫星应用与卫星研制收入之比约为11:1。

   2015年,中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已经进入三期组网阶段,据了解,北斗导航系统产品包括芯片、天线、板卡、模块、各种类型的终端系统等,这也是市场规模最大、企业参与度最高的领域。

   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统计,2013年,我国北斗导航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随着北斗产值增长,其应用范围也已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等行业和区域应用,发展到智能手机、车载导航等大众电子消费领域。

   智能手机领域,三星、华为已推出了具备北斗定位功能的手机;车载导航领域,国内外已有多个品牌、200多款车型的北斗车载导航仪走向市场;渔业领域利用北斗双向通信能力实现了定位与通信一体,提供远海及近海船舶的位置监控,北斗短信与手机短信互联互通,为渔船提供及时精确的气象和海况信息,目前北斗船舶入网用户已达到3万多个。

   随着以北斗为代表的卫星应用产业爆发,相关上市公司也在抓紧布局。北斗星通(002151,SZ)此前收购华信天线和佳利电子,快速切入卫星导航天线等基础产品的研发与制造领域。北斗星通董秘段昭宇此前向记者表示,虽然上游产业产值较小,但是,北斗产业链的基础和技术处在最核心的地位。

   合众思壮2014年9月发布公告称,与福建飞通共同建设“北斗航海应用平台”,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展航海应用领域的北斗船用产品、北斗航海个人产品业务和相关运营服务。

   对于北斗的前景,此前有专家表示,北斗产业应用前景广阔,预计到2020年,仅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将达到年产值400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以上。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起步晚、发展快 下游智能化需求+端侧AI提速带来巨大增长潜力

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起步晚、发展快 下游智能化需求+端侧AI提速带来巨大增长潜力

近年来,随着智能化浪潮兴起,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应用迅猛发展,智能控制器作为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物件,开始渗透进入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推动市场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约3.42万亿元,五年内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3%。估计2024年,我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将在3.87万亿元。

2025年04月04日
我国射频 SoC 芯片行业应用终端需求强劲 未来市场增量大 低功耗与高性能要求不断提升

我国射频 SoC 芯片行业应用终端需求强劲 未来市场增量大 低功耗与高性能要求不断提升

随着AI、5G连接和边缘计算时代逐渐来临,SoC继续演变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复杂性和处理要求。AI技术成为SoC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边缘设备提供了更强大的智能处理能力。当下AI作为重要的生产力工具,正与各行各业深度结合,赋能产业发展,在自动驾驶、智能家居等新兴行业中,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是行业智能化的重要推手。而

2025年04月04日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应用分析功率半导体行业需求现状 中低端车型提振市场需求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应用分析功率半导体行业需求现状 中低端车型提振市场需求

我国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为IGBT市场带来广阔的应用空间。一方面,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产量和销量不断上升,2024年分别达到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增长分别34.4%和35.5%。另外一方面,随着新能源电动智能化趋势不断加深,IGBT作为汽车电控气筒的核心部件,将随着新能源

2025年04月03日
我国射频前端芯片行业分析:市场规模整体扩大 5G卫星手机等带来新增量机遇

我国射频前端芯片行业分析:市场规模整体扩大 5G卫星手机等带来新增量机遇

随着通信制式不断演进,智能手机需同时兼容2G、3G、4G和5G,手机需要支持的通信频段增多,可同时通信的信道增多,带宽变大,手机射频器件用量大幅提升。根据数据,2022年,全球射频前端芯片市场规模177亿美元,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到247亿美元,2022-2028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7%。

2025年03月31日
AI快速发展加速液冷时代来临 我国液冷服务器拥有强大增长势能与巨大发展前景

AI快速发展加速液冷时代来临 我国液冷服务器拥有强大增长势能与巨大发展前景

液冷技术的爆发,还带动了液冷服务器的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液冷服务器同比大增52.6%,市场规模达到15.5亿美元,预计2023-2028年,我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5.8%,到2028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102亿美元。多位行业人士认为,2024年可谓液冷元年,2025年有望成为液冷散热正式起

2025年03月31日
AI算力规模扩大带动我国AI芯片行业高增  FPGA及ASIC将成市场关注重点

AI算力规模扩大带动我国AI芯片行业高增 FPGA及ASIC将成市场关注重点

AI浪潮下互联网和智算中心算力需求持续旺盛,带动国内AI 芯片市场快速增长。AI芯片中GPU的高效并行处理能力使其成为AI芯片首选,但随着计算繁重化及特定化,FPGA及ASIC将成市场关注重点。美国芯片出口管制政策加码推动AI芯片国产化进程,行业呈现梯队化竞争格局。

2025年03月28日
我国偏光片行业供应分析:正逐渐成为全球供给主力 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我国偏光片行业供应分析:正逐渐成为全球供给主力 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从企业市场份额占比来看,住友化学以26%的市场份额占据市场首位,日东电工以24%的份额位居第二,这两家公司均以其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品牌优势确立市场的领导地位。同时,我国偏光片生产企业正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和开始跻身第一梯队,杉杉股份以1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2025年03月28日
5G等新兴领域有望成电极箔行业需求增长主推动力 当前市场规模以化成箔为主体

5G等新兴领域有望成电极箔行业需求增长主推动力 当前市场规模以化成箔为主体

铝电解电容器是一种采用铝箔作为正负极板的电容器,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是电子电路中最常用的被动元件之一。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规划部署,能源结构加速演变,我国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带动了铝电解电容器市场规模的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铝电解电容

2025年03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