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上游:供应充足、关键MCU 器件国产化加速 为智能控制器带来充足供应注入升级动力

导读:上游:供应充足、关键MCU 器件国产化加速  为智能控制器带来充足供应注入升级动力。电子元器件制造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支撑产业。

           参考《2016-2022年中国电子元器市场产销调研及十三五投资商机研究报告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支撑产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通讯设备、消费类电子、计算机、互联网应用产品、汽车电子、机顶盒等产业发展迅猛,同时伴随着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中国大陆电子元器件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总产值约占电子信息产业的五分之一,电子元器件产业已成为支撑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电子智能控制器的上游原材料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核心MCU 组件,其它的包括分立半导体、PCB、电阻、电容器等元器件。

 

         据测算,我国电子元件产业规模,近20 多年来的年增速达20%,2006 年我国电子元件规模以上生产企业近3,700 家,销售收入超过6,000 多亿元。我国电子元件的生产已进一步走向现代化和规模化,从而确立了我国电子元件世界生产大国的地位。主要表现在:我国电子元件的产量已占全球的近39%以上。

         产量居世界第一的产品有:电容器、电阻器、电声器件、磁性材料、压电石英晶体、微特电机、电子变压器、印制电路板。其中,微特电机产量已占全球的60%。由于我国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发展迅速,生产厂商众多,充分的市场竞争在扩大供应量和种类的同时将有效的降低了电子元器件的成本,为电子制造器行业在供应商选择、成本控制以及产品设计等诸多方面带来较大利好,为智能控制器产业注入足量燃料。

         处于电子智能控制器核心地位的MCU 芯片一直以来都由前面提到的欧美、日韩、台湾厂商所主导,近年来随着国内厂商开始强势崛起,同类产品也在不断增多逐渐缩小和国际领先厂商间距离。

 

           中国作为全球的电子设备制造基地,对MCU 市场的需求以及随之而来的市场规模尤为巨大,增长速度同样国际领先。2014 年中国MCU 销售额为283.2 亿元,预计2015 年中国MCU 销售额将超过300 亿元,到2018 年中国MCU 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90 亿元。面对这一巨大的市场,在信息安全、产业安全的双重考虑下,国家也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加快芯片国产化进程。

          在日益增长的智能化需求以及跟为复杂精密的控制需求的驱动下,32 位MCU开始逐渐取代8 位MCU 而成为主流。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国内的家电厂商从2016 年起已经逐步开始应用32 为MCU 替代8 位MCU 从而更好的支持智能家居。在技术上面,中国厂商也开启了8 位向32 位的升级。另外,在物联网推动下,MCU 厂商意识到射频的重要应用,因此纷纷推出继承了WIFi、蓝牙等短距离通信技术的集成MCU,以及可满足远距离无线传输需求的NB-IoT、ZigBee、LoRa 和Sub-1GHz 等技术集成MCU。

 

          据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市场消耗掉的MCU 数量占据全球市场总量的70%左右,而由中国芯片厂家直接提供的MCU 芯片,仅占据70%总量中的很小一部分,并且大部分还是低端的4/8 位MCU 芯片。因此,很多本土芯片设计公司正在积极准备切入32 位MCU 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国内提供MCU 芯片的主流厂商大约有30 家,并且绝大多数是低端4 位和8 位MCU 产品,只有极少数厂商量产了32 位MCU 产品,而这些厂商中能提供基于本土嵌入式Flash 工艺设计的中高级32 位MCU 厂商更是凤毛麟角了。东软载波全资子公司上海微电子注重于研发具有高抗干扰性、高可靠性的通用型8 位/32 位MCU 及专用型微控制器产品。打造了包括安全芯片(S)、通用MCU(M)、专用芯片(A)、射频无线(R)及触控(T)在内的SMART 产品线。公司的通用MCU 产品中的8 位芯片是中国本土唯一工业级的8 位MCU。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国内的基础电子元器件供应丰富,厂商众多,在为智能控制器厂商提供较低成本的器件的同时满足各企业的产品设计灵活性,并通过市场采购可有效控制设计和生产成本。另外,作为智能控制器核心组建的MCU,一方面32 位器件开始替代8 位器件并加入相应的通信功能,可有效提供更高性能满足智能控制器日期增加的个性化、智能化、联网等诉求,提升终端产品价值。另一方面,MCU 国产化进程开启,国内厂商开始走上舞台,将有效保障MCU 的供应,同时日益缩减的技术差距将帮助控制MCU 产品价格,降低智能控制器的生产制造成本。反过来,智能控制器需求的提升以及产业向国内转移,在芯片国产化替代的趋势下将为沟内厂商带来充足订单。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高壁垒下我国行星滚柱丝杠国产替代提速 人形机器人有望为行业开辟新增长曲线

高壁垒下我国行星滚柱丝杠国产替代提速 人形机器人有望为行业开辟新增长曲线

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行星滚柱丝杠行业注入强劲动能。其中,工业机器人对高性能传动部件需求迫切,行星滚柱丝杠凭借优异综合性能成为重要组件,广泛应用于机械手臂直线运动模块、末端执行器精准驱动等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为行星滚柱丝杠带来了持续的需求增量。

2025年11月04日
全球半导体探针卡行业市场规模回暖 本土企业国产替代加速

全球半导体探针卡行业市场规模回暖 本土企业国产替代加速

我国作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核心市场,半导体探针卡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数据显示,2018-2022年,我国半导体探针卡市场规模从1.35亿美元跃升至2.9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21.83%,接近全球同期复合增长率(11.9%)的两倍。

2025年11月03日
政策、需求与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固态变压器行业迎爆发前夜

政策、需求与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固态变压器行业迎爆发前夜

固态变压器远非传统变压器的简单升级,而是一场基于先进电力电子技术的革命。它集电能变换、智能控制与多能接入于一体,以其高度可控、体积小巧、功能多元的绝对优势,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智能电力枢纽”。

2025年11月01日
百亿市场迎风而起 我国半导体硅外延片行业产业链日趋完备 高端突破正当时

百亿市场迎风而起 我国半导体硅外延片行业产业链日趋完备 高端突破正当时

半导体硅外延片作为制造高性能芯片的关键基础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绿色能源和工业自动化等下游市场爆发的强劲拉动下,行业正迎来高速增长。目前,我国已构建起从材料、设备到制造、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但在上游高品质衬底片和核心外延设备领域,仍面临进口依赖的挑战。

2025年11月01日
12英寸成增长核心引擎 半导体硅片行业市场规模下滑 AI算力将驱动高端需求

12英寸成增长核心引擎 半导体硅片行业市场规模下滑 AI算力将驱动高端需求

当前,半导体硅片行业正呈现出“大尺寸化”这一明确的技术主轴:12英寸硅片凭借其显著的成本与效率优势,已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绝对主导,并持续驱动出货面积增长。

2025年10月31日
我国光刻胶行业:晶圆产能扩张注入强劲动力 多维度协同加速国产替代

我国光刻胶行业:晶圆产能扩张注入强劲动力 多维度协同加速国产替代

按应用领域划分,光刻胶主要包括PCB光刻胶、LCD光刻胶和半导体光刻胶三大类,其中半导体光刻胶技术壁垒最高。近年来我国光刻胶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23年突破百亿元大关,2024年进一步增长至110亿元以上。但行业国产化水平较低,2024年总体国产化率约25%,技术难度最大的半导体光刻胶自给率仅 8%。不过,在政策、技术

2025年10月3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