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半导体行业生产环节收入占比及Fabless 模式分析 (图)

          一、芯片制造可以分为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三个环节 

          芯片设计是将系统、逻辑与性能的设计要求转化为具体的物理版图的过程,也是一个把产品从抽象的过程一步步具体化的过程。这一环节输出的是集成电路设计图纸, 晶圆制造的过程是设计成果转化成最终物理产品的过程。通过一定的工艺方式在硅片衬底上制造出电路所需要的晶体管、二极管、电阻器和电容器等元件用,并连接起来,形成具有特定计算能力的芯片(Die,裸片)。 

          封装是指把晶圆制造环节所生产的裸片放在一块起到承载作用的基板上,并把管脚引出来,然后固定包装成一个整体。芯片面积与封装面积比值可以用来衡量封装技术的先进性。 

          测试包括芯片设计中的设计验证、晶圆制造中的晶圆检测(Probe Test)和封装完成后的成品测试(Final Test)。一般将封装后的测试环节与封装环节合称为封装测试。 

          根据 WSTS 统计,2015 年全球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的收入分别约占产业链整体销售收入的 27%、51%和 22%。 

图表:IC 设计、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三个环节主要工艺节点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图表:晶圆制造环节收入占半导体产业链整体收入的 51%(2015 年)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半导体行业发展过程是一个逐步专业化分工的过程 

          早期的集成电路企业以 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ing)模式为主,也称为垂直集成模式,即 IC 制造商自行设计、并将自行生产加工、封装、测试后的成品芯片销售。目前这类企业典型包括三星(Samsung)、英特尔(Intel)等。半导体设备行业率先于 1960 年代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公司。此后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企业也于 1970 年代分离出来。 

图表:半导体行业发展过程是一个逐步专业化的过程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半导体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

          与半导体工艺技术的进步同步出现的是成本的飙升。 

          1995 年以来,芯片制造工艺经历了从 0.5 微米到目前 28nm、 16/14nm 的发展过程,从 65nm 开始,晶圆制造生产线投资呈几何级数的增长。以芯片制造过程中必须使用的光罩(MASK)为例,55nm 的 MASK 费用约为 400 万人民币,40nm 的 MASK 费用约为 700 万人民币,28nm 的 MASK 费用约为 1,500 万人民币左右,16nm 的 MASK 费用更高达 4,000 万人民币左右。晶圆厂的投资更是水涨船高,以月产 3 万片 12 寸 20nm 制程的晶圆生产线为例,建造成本约为 70 亿美元。台积电披露其最新 7nm 工厂预计投资将达到 5000 亿新台币(约合 170 亿美金)。随着集成电路制程节点的缩小,制造技术难度成倍增加,能跟随工艺发展的制造厂商越来越少。 

          三、投资规模增加催生 Fabless 模式应运而生 

          1987 年台积电(TSMC)成立,开创新提出了 Foundry 模式,专注代工生产,为客户提供芯片生产和测试服务。与台积电 Foundry 模式对应,其客户可以专注于芯片设计开发,而不需要自建工厂生产,被称为 Fabless(无工厂)模式。典型的 Fabless 公司包括 ARM、AMD 和高通等。国内绝大多数芯片企业都采用 Fabless 模式,从而避免投入巨量资金建设工厂。 

          由于 Fabless 模式充分体现了专业化分工的优势,因此被大部分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采用。这一模式下芯片设计企业( Fabless )、晶圆制造代工企业( Foundry )、封装测试企业
(Package&TestingHouse)分离成集成电路产业链中的独立一环,因此也被称为垂直分工模式。

          目前虽然全球半导体前 20 大厂商中大部分仍为 IDM 厂商,如三星(Samsung)、英特尔(Intel)等,但由于近年来半导体技术研发成本以及晶圆生产线投资成本呈指数级上扬,更多的 IDM 厂商开始采用轻晶圆制造(Fab-lite)模式,即将晶圆委托晶圆制造代工企业厂商制造,甚至直接变成独立的芯片设计企业,如超微(AMD)、恩智浦(NXP )和瑞萨(Renesas)等,垂直分工已成为半导体行业经营模式的发展方向。 

图表:Fabless 模式充分体现了专业化分工的优势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垂直分工模式下,IC 设计企业( Fabless )只需要完成芯片开发与销售工作即可,晶圆制造代工企业( Foundry )与封装测试企业(Package & Testing House)通过外包的形式完成制造工作。Fabless 模式大大降低了 IC 行业的进入门槛,目前国内 IC 设计公司大多数都采用了 Fabless 模式,典型有海思半导体(HiSilicon)、展讯(SpreadTrum)等。同时一批专业代工企业也逐步发展起来,如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国际(SMIC)、长电科技等。 

图表:Fabless 模式下芯片生产加工流程示意图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晶圆产能扩张带动光罩行业需求增长 清溢光电、龙图光罩等积极冲击高端市场

晶圆产能扩张带动光罩行业需求增长 清溢光电、龙图光罩等积极冲击高端市场

光刻工艺是半导体器件制造工艺的核心步骤之一,光刻成本约占整个硅片制造工艺的1/3,耗费时间约占整个硅片工艺的40%-60%,而光罩在其中扮演着无可替代角色,其作用是将设计好的电路图形转移到硅片上,为后续的刻蚀、离子注入等工序提供基础。随着半导体产业链向中国转移,中国逐渐成长为全球半导体最大的需求市场,晶圆制造产能也随之

2025年08月21日
我国光学材料行业结构性矛盾与国产替代空间显著 市场将向高端化、功能化升级

我国光学材料行业结构性矛盾与国产替代空间显著 市场将向高端化、功能化升级

光学材料行业的发展与光学元器件产业密切相关。近年来,伴随下游应用领域的持续拓展,尤其是在消费电子持续迭代、智能汽车普及以及智能家居等新兴市场蓬勃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光学元器件行业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其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1000亿元扩大至2024年的177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06%,这一强劲需求为上游光学

2025年08月21日
复杂应用促品类细分化 全球电源管理芯片行业扩容 中国厂商向中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复杂应用促品类细分化 全球电源管理芯片行业扩容 中国厂商向中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随着5G通信、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电子设备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加,对电源管理芯片的需求也日益旺盛。2023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达447亿美元,同比增长9.6%;2024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达486亿美元,同比增长8.7%;预计2025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达526亿美元,同比增长8.2%

2025年08月19日
我国2D工业相机市场增速逐渐放缓 国产化率已突破80% “一超一强”格局显现

我国2D工业相机市场增速逐渐放缓 国产化率已突破80% “一超一强”格局显现

近年来,我国2D工业相机行业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2.1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0.1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56%。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起,我国2D工业相机市场规模增长步伐逐渐放缓:2022年同比增速降至10.99%,较2021年的47.43%大幅回落36.44个百分点;2024年增

2025年08月19日
苹果引领全球AMOLED行业智能手机应用 中尺寸产品迎AI显示增长拐点 中国向技术创新转型

苹果引领全球AMOLED行业智能手机应用 中尺寸产品迎AI显示增长拐点 中国向技术创新转型

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蓬勃发展以及终端厂商对OLED显示面板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全球AMOLED行业正处于高速扩张黄金期,市场渗透率不断刷新纪录。根据数据,2017-2024年全球AMOLED市场渗透率由18%提升至41%。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硫化锌行业呈现出积极发展态势 产需规模稳步增长

我国硫化锌行业呈现出积极发展态势 产需规模稳步增长

硫化锌(ZnS)是一种重要的II-VI族半导体材料,由于其纳米尺度下丰富的形貌、优异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目前已被广泛地研究。近年来得益于技术进步、应用领域拓展及政策支持等,我国硫化锌行业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据统计,2024年我国硫化锌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11.39亿元。

2025年08月16日
三星、LGD等日韩两国企业相继退场 我国液晶面板行业主导产业链优势显著

三星、LGD等日韩两国企业相继退场 我国液晶面板行业主导产业链优势显著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地区企业在液晶面板领域的不断投入,以及日韩厂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陆续退出,中国大陆地区在2017年首次成为全球高世代产能最大地区,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根据预测,2024年中国大陆厂商在全球G5及以上LCD产能面积(以下简称“全球LCD产能”)中预计占比达到65.2%;预计2025年整体中国大陆厂商在

2025年08月16日
拿下全球七成份额 我国面板行业产能狂飙 车载、电竞屏、专显打开成长天花板

拿下全球七成份额 我国面板行业产能狂飙 车载、电竞屏、专显打开成长天花板

随着中国大陆高世代线产能持续释放以及韩国龙头厂商三星、LG陆续关停LCD产线,全球LCD产能快速向中国大陆集中,目前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全球LCD产业的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显示面板产业市场规模达1.3万亿元,已占据全球半壁江山。两大主流显示技术:液晶显示器市场占比56.25%,有机发光二极管市场占比14.51%。

2025年08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