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AMOLED行业机遇及威胁分析:生产良率提升促使成本下降但仍面临四大风险

       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即有机发光二极体,指采用极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所构成且当电流通过时会发光的有机半导体,OLED具有自发光特性。OLED按驱动方式可分为AMOLED和PMOLED。AMOLED指有源矩阵OLED。有源矩阵指驱动电子器件,即在每个LED上都加装TFT(含电容层)。

OLED分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 优势分析

       (1)OLED在显示图像时,是逐行(顺序地)显示图像,一次只能更改一行,AMOLED使用一个包含存储电容的TFT保持行像素状态,在某一行某一列通电激活相交某个像素时,像素中的电容层能够在两次刷新之间保持充电状态,实现更快速和更精确的像素发光控制。AMOLED通过驱动电路驱动发光二极管,最大程度减少控制线路数量,使其具备低能耗、高分辨率、快速响应和其他优良光电特性,可支持大尺寸和大分辨率显示器,因此AMOLED逐渐成为OLED显示的主流技术(智能手机、电视等高端领域OLED屏幕指的均为AMOLED屏幕)。

       (2)相对LCD屏幕,AMOLED屏幕具有显示效果突出、响应速度快、更轻薄、功耗低、生物识别功能佳、柔性好、色准优等优势。显示行业专家与消费者普遍认为AMOLED显示屏幕是智能手机显示最佳选择。

AMOLED屏幕较LCD屏幕对比优势

参数指标

对比

AMOLED

LCD

屏幕对比度

AMOLED屏幕相比LCD屏幕具有更出色显示性能。AMOLED屏幕对比度为100,000:1,远高于LCD屏幕的1,5001AMOLED采用Pentile排列,传统LCD一个像素点等于红绿蓝三个亚像素的合集,而AMOLED一个像素为1绿和0.5蓝红,大幅强调绿色,画面更鲜艳

100,000:1

1,5001

响应速度

AMOLED屏幕响应速度更快,响应时间接近微秒级,快于LCD屏幕的30毫秒

微秒级

30毫秒

屏幕厚度

相比LCD屏幕1毫米厚度,AMOLED屏幕由于结构大幅简化,厚度仅约0.4毫米。AMOLED屏幕对比LCD屏幕除了液晶材料替换为有机发光材料外,去除了导光板、增光片和扩散片,减少了偏光片数量,因而更纤薄

小于1毫米,仅为LCD屏幕的1/3

1毫米

功耗

AMOLED屏幕更省电,能耗仅为LCD30-40%,更适合追求高续航能力的智能手机

低(LCD30-40%

较高

生物识别

当前市场上主流手机都配备生物识别功能,手机生物识别技术主要包括指纹识别及人脸识别技术。屏下指纹识别以及人脸识别均需应用AMOLED面板。LCD面板中的TFT层透光性较差,导致屏幕底下的传感器难以进行指纹识别或人脸识别。而AMOLED显示模组更薄,因此更容易实现屏下指纹识别或人脸识别

柔性

AMOLED可在不同材质的基板上制造弯曲的柔软显示器,相比玻璃基板的LCD不易损坏

具有柔性

柔性不佳

色准

AMOLED显示白色时,接近实际白色,显示黑色时,每个像素可进行独立开关,从而可显示更纯净的黑色。LCD显示白色时,由于背光颜色,屏幕泛蓝或泛绿;显示黑色时,由于光线漏出,呈现出的黑色实际是白色和黑色混合的灰色

可显示更纯净的黑色和白色

黑色与白色显示不纯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 劣势分析

       (1)OLED材料的核心专利存在高技术壁垒,生产主要集中在韩国、日本及美国厂商手中,这些厂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具有稳定合作的OLED前端材料供应商。在显示器的可靠性、电气特性以及生产稳定性方面,小分子发光材料处于领先地位,是目前最主要的有机发光材料应用体。日韩厂商主要生产小分子发光材料,欧美厂商主要生产高分子发光材料,其中日韩系厂商约占80%的市场份额。中国AMOLED行业目前50%以上的材料依赖于进口,有机发光材料被海外厂商把控,给国内面板厂商带来成本压力。

全球OLED材料主要厂商

OLED材料

主要厂商

空穴传输层材料

韩国斗山、韩国Duk San Neolux、美国默克、日本出光兴产

红光发光层主材料

美国陶氏化学、韩国Duk San Neolux、韩国LG化学

红光发光层掺杂材料

美国UDC

绿光发光层主材料

韩国三星SDI、美国默克、日本出光兴产

绿光发光层掺杂材料

美国陶氏化学、美国UDC

蓝光发光层主材料

韩国SFC、日本出光兴产、美国陶氏化学

蓝光发光层掺杂材料

韩国SFC、日本出光兴产、日本JNC

电子传输层材料

韩国LG化学、日本出光兴产、韩国三星SDI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 机遇分析

       (1)我国企业和机构积极推进有机发光材料研发与创新,带动有机发光材料技术进步。中国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实验室推进发光材料技术研究,在荧光发光材料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解决传统荧光发光材料效率低的问题。中国OLED行业在原材料技术进步的驱动下,将带来原材料成本的下降,带动AMOLED显示面板及下游应用产品价格下降,进一步促进AMOLED行业需求上升。我国OLED材料生产企业包括奥来德、瑞联新材、濮阳惠成、万润股份、冠能、阿格蕾雅、宇瑞化学等。目前这些企业主要生产OLED中间体材料,供给国际OLED材料厂商,最终进入三星等面板生产企业。

我国OLED材料主要厂商

厂商

产品

客户

奥来德

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发光层材料、电子传输材料

和辉光电、国显光电、维信诺等

瑞联新材

空穴传输层和荧光发光层中间体材料

韩国德山电子、德国默克等

濮阳惠成

芴类、咔唑类、硼酸类和噻吩类OLED中间体材料

京东方等

万润股份

OLED中间体、粗品、升华品

德国默克等

阿格蕾雅

OLED中间体、粗品为主

德国默克等

宇瑞化学

OLED中间体为主

三星的材料供应商等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随着AMOLED生产良率提升,AMOLED显示面板成本有望下降。我国国内主流AMOLED面板厂商制造良率已越过60%的盈亏平衡点。显示面板龙头企业京东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良率超85%,维信诺AMOLED生产良率亦超70%。随着中国厂商AMOLED生产良率提升,AMOLED面板成本将有效下降,厂商毛利有望逐步改善,行业发展向好。主流厂商生产良率进入65%-90%区间,成本趋近LCD生产成本区间,有望迎来订单与出货量上升,带来良性循环。

我国部分AMOLED面板厂商产线生产良率

厂商

AMOLED产线

产线简介

良率

京东方

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

爬坡进展顺利,一期已经满产,良率保持较高水平并持续提升中

综合良率达85%以上

维信诺

昆山第5.5AMOLED生产线

设计产能15K/月,运营水平与产品性能持续提升,可向更多高端品牌客户供货

综合良率达90%

固安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

设计产能30K/月,产能和良率处于持续爬坡状态,产品已开始批量供货,未来产能将进一步释放

综合良率达70%

和辉光电

上海第6AMOLED生产线

2019年投产,设计产能30K/月,初期主要量产刚性AMOLED,随后将逐渐拓展到柔性AMOLED2.5K以上分辨率OLED、中尺寸OLED、全面屏等产品,主攻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应用市场

综合良率超过7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在需求不断增加的驱动下,我国面板厂商近两年纷纷大规模投资柔性OLED产线,已有多条6代柔性AMOLED产线实现量产,2020-2022年还将有多条产线陆续投产,中国在柔性AMOLED领域已具备较强实力。

我国柔性AMOLED产线布局情况

企业名称

地点

产品种类

代数

投资额(亿元)

设计产能(万片/月)

产线情况

京东方

成都

柔性

6

465

4.8

20175月量产

绵阳

柔性

6

465

4.8

20197月量产

重庆

柔性

6

465

4.8

2021年投产

福州

柔性

6

465

4.8

2022年投产

维信诺

昆山

柔性

5.5

45

1.5

20155月量产

固安

柔性

6

280

3.0

20185月量产

合肥

柔性

6

440

3.0

2021年投产

天马微电子

武汉

刚性、柔性

6

460

3.75

20186月量产

厦门

柔性

6

460

4.8

2022年投产

柔宇科技

深圳

柔性

5.5

110

3.0

20186月投产

TCL华星

武汉

柔性

6

350

4.5

201912月量产

信利国际

眉山

柔性

6

279

3.0

2020年投产

中能源

株洲

柔性

6

240

3.0

待定

和辉光电

上海

刚性、柔性

6

272.8

3.0

20195月投产

湖南群显

长沙

柔性

6

360

4.5

2021年投产

Kuntech

西安

柔性

6

400

3.0

2021年投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AMOLED是高端智能手机、电视、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终端显示重要技术,AMOLED行业的发展受到政府部门高度关注,利好的政策为中国AMOLED行业发展创造规范和支持环境。

       如2019年6月,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在《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中提出重点突破柔性OLED显示、激光投影显示、量子点背光、小间距LED背光等新型显示技术,逐步实现超高清、柔性面板和新型背板量产,加快超高清视频关键系统设备产业化。

       2019年12月,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制定《关于AMOLED项目进口设备增值税分期纳税政策的通知》,提出为支持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对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显示器件项目于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进口的关键新设备,准予在首台设备进口之后的6年(连续72个月)期限内,分期缴纳进口环节增值税,6年内每年(连续12个月)依次缴纳进口环节增值税总额的0%、20%、20%、20%、20%、20%,期间允许企业缴纳税款超过上述比例。

我国AMOLED行业相关政策

颁布日期

政策名称

颁布主体

主要内容及影响

2019.12

《关于AMOLED项目进口设备增值税分期纳税政策的通知》

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

为支持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对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显示器件项目于201911日至20201231日期间进口的关键新设备,准予在首台设备进口之后的6年(连续72个月)期限内,分期缴纳进口环节增值税,6年内每年(连续12个月)依次缴纳进口环节增值税总额的0%20%20%20%20%20%,期间允许企业缴纳税款超过上述比例

2019.06

《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

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

重点突破柔性OLED显示、激光投影显示、量子点背光、小间距LED背光等新型显示技术,逐步实现超高清、柔性面板和新型背板量产,加快超高清视频关键系统设备产业化

2018.10

《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工信部发改委

加快新型显示产品发展。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突破新型背板、超高清、柔性面板等量产技术,带动产品创新,实现产品结构调整。推动面板企业与终端企业拓展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不同领域应用,在中高端消费领域培育新增长点,进一步扩大在线健康医疗、安防监控、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范围

2017.06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

发改委商务部

“TFT-LCDPDPOLED等平板显示屏、显示屏材料制造(6代及6代以下TFT-LCD玻璃基板除外)列为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2016.12

《信息产业发展指南》

工信部发改委

拓展新型显示器件规模应用领域,实现液晶显示器超高分辨率产品规模化生产、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产品量产

2016.05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

工信部发改委

重点发展低温多晶硅(LTPS)、氧化物(Oxide)、有机发光半导体显示(AMOLED)等新一代显示量产技术,建设高世代生产线;发展玻璃基板、增亮膜、光刻胶、OLED蒸镀工艺单元设备部件、蒸镀设备自动化移载系统等关键材料和设备领域,增强自主配套能力;推动关键共性技术联合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布局量子点、柔性显示等前瞻技术领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 威胁分析

       (1)大厂竞争风险:在AMOLED面板领域,韩国三星及LG具有明显的产能优势,两家AMOLED面板的产能占全球产能的95%,且客户覆盖各大终端领域龙头企业。中国厂商制造AMOLED面板的良率小于韩国三星,导致中国厂商AMOLED面板的综合制造成本高于韩国三星,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2)国内厂商上游受制风险:在配套能力方面,AMOLED产业链发展不平衡的情况突出,中国AMOLED产业目前90%以上的设备、50%以上的材料依赖于进口,巨量投资背后是大量的设备、原材料进口,降低了中国AMOLED行业独立发展的能力和空间。

       (3)周期性风险:显示面板行业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新增供给的投产与落后产能退出形成行业周期性波动,此外,需求端的周期性也加剧了行业的波动。目前中美贸易关系紧张,部分电子产品是否面临征收关税的前景仍不明朗。一旦中美关系反复,显示面板下游电子产品需求将产生较大波动,对面板价格反弹形成负面影响。

       (4)黑天鹅事件风险:2020年初,全球受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影响,厂商因人力等原因推迟复工,供应链整体的开工率下降,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销售不振,整机制造商将面临长期的生产挫折,面板生产线很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2020年下半年的面板需求可能会降低,导致面板供需的不稳定。(zlj)

        欲了解更多内容,请参阅我们的行业分析报告:
        《2021年中国AMOLED市场调研报告-产业竞争现状与发展战略评估
        《2020年中国AMOLED行业分析报告-市场现状与投资商机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中国报告网专注于行业分析与产业研究,多年来持续追踪数千个细分行业,是业内领先的资深行业分析报告提供方,曾为数千家企业(包括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和数十家国内五百强企业)提供了详实的行业分析报告,并获得了客户认可。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客服邮箱: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MLED强势增长 COB封装行业产能随之扩张并加速渗透 面板企业抢食扩大产业格局

MLED强势增长 COB封装行业产能随之扩张并加速渗透 面板企业抢食扩大产业格局

近年来,随着价格下探,小间距LED显示屏替代传统LED显示屏效应显现。2018-2023年全球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规模由2611百万美元增长至5157百万美元,占LED显示屏的比重由39.92%提升至55.31%。预计2027年全球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规模达12212百万美元,占LED显示屏的比重达58.74%。L

2025年10月01日
12英寸硅片成全球出货、扩产主力方向 行业国产替代迎关键窗口期

12英寸硅片成全球出货、扩产主力方向 行业国产替代迎关键窗口期

12英寸硅片成全球晶圆厂扩产主力方向。全球市场方面,截至2024年末,全球共有193条12英寸量产晶圆厂,到2026年全球12英寸晶圆厂量产数量将达到230座。预计2024-2026年全球12英寸晶圆厂产能将从834万片/月增长至989万片/月,CAGR达到8.9%。

2025年09月29日
晶圆厂扩张催生大量需求 我国LPCVD设备行业国产化进程加速

晶圆厂扩张催生大量需求 我国LPCVD设备行业国产化进程加速

在“十四五”规划与晶圆厂产能扩张的双重驱动下,中国LPCVD设备市场需求持续释放。面对海外厂商高达95%的市场垄断,国内LPCVD设备商凭借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在成熟制程领域快速放量,并向先进制程延伸,开启国产替代新篇章。

2025年09月29日
市场需求持续疲软 我国激光打印机出货量与进口量整体走低 国产替代则加速

市场需求持续疲软 我国激光打印机出货量与进口量整体走低 国产替代则加速

近年来,我国激光打印机市场需求疲软,出货量持续下滑。行业进出口呈现分化态势:进口量延续下降趋势,出口量则在2022-2024年连续三年下滑后,于2025年1-8月小幅回暖。值得关注的是,国产激光打印机已突破技术门槛,替代进程加快,市场份额实现显著提升。

2025年09月29日
全球SSD主控芯片行业消费爆发 中国独立第三方厂商市场地位显著领先

全球SSD主控芯片行业消费爆发 中国独立第三方厂商市场地位显著领先

生成式 AI 浪潮袭来,数据中心市场需求复苏,全球SSD 主控芯片出货量随之增长。2024 年全球 SSD主控芯片出货量约为 3.885 亿颗,较上年同比增长 8%。预计2025年全球SSD主控芯片出货量超4.5亿颗,增速超15%。

2025年09月28日
价格下探、AI技术发展降低使用门槛 消费级3D打印机行业快速成长 国产垄断地位稳固

价格下探、AI技术发展降低使用门槛 消费级3D打印机行业快速成长 国产垄断地位稳固

根据数据,2024年全球消费级3D打印机出货量突破400万台,预计2029年全球消费级3D打印机出货量将增长至1340万台,2024-2029年CAGR为26.6%。

2025年09月27日
AI算力爆发与国产化替代驱动 我国高功率电源行业需求或将大量释放

AI算力爆发与国产化替代驱动 我国高功率电源行业需求或将大量释放

随着AI浪潮席卷全球,算力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直接推高了数据中心与AI服务器的功耗水平。与此同时,美国对华高端AI芯片的管制加速了国产算力产业链的自主化进程。在此背景下,作为保障算力基础设施稳定运行的核心部件,高功率电源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满足激增的能耗并提升效率,电源技术正快速向高功率密度、高电压架构演

2025年09月26日
光通信政策释放我国光芯片行业长期成长潜力 市场迎来高端国产替代窗口期

光通信政策释放我国光芯片行业长期成长潜力 市场迎来高端国产替代窗口期

AI 和数据中心应用加速驱动光芯片产业迈向高景气周期。光通信行业是5G网络建设和数据中心搭建的基础,在下游需求扩张的推动下,光通信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截至2024年全球光通信市场规模已超500亿美元。随着全球数字经济加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应用对高速、低延迟、高带宽的数据传输提出更高要求,光通信技术战

2025年09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