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移动电源行业品牌备受关注 未来行业发展方向是什么

导读:中国移动电源行业品牌备受关注 未来行业发展方向是什么。 移动电源作为一个处于快速增长且每年都有大量企业进入的新产业,近年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带动下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状态。2015年我国移动电源行业市场规模为5149.4亿元,比上年下降19.97%。 

      相关报告《2016-2022年中国移动电源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智能穿戴、智能手机等产业的兴起使得作为其动力源的电池技术的地位愈发重要,移动电源在当前的生活中已经广泛应用在智能终端等设备中作为后备动力源。随着智能穿戴、智能手机等产业的兴起,移动电池的应用会更加广泛,成为最重要的补充动力来源之一。

  一、我国移动电源行业快速发展

  移动电源作为一个处于快速增长且每年都有大量企业进入的新产业,近年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带动下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状态。2015年我国移动电源行业市场规模为5149.4亿元,比上年下降19.97%。 

  图表:2011-2016年中国移动电源行业市场规模及其增速  

  

  从目前整个的市场行业竞争格局来看,目前并没有形成具备移动垄断力的品牌。从品牌占有率来看,品能、品胜、爱国者、德柏仕、电小二、爱唯克思、宝格石等移动电源的品牌占有率居前。 

  图表:2015年中国移动电源行业品牌关注格局

  

  二、移动电源行业发展方向

  随着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人们越加对产品电量有着无休止的需求。而移动电源作为最合适的电量供给装备,在今后必将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如果智能穿戴市场获得发展,移动电源的发展空间将会更加不可限量。

 未来我国移动电源行业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薄膜电池的开发

  移动电源要想取得更大突破,首先必须在电芯上下功夫。目前国内使用太阳能薄膜电池的移动电源现在几乎还没有。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成本较低,其市场份额近年持续增长。尽管薄膜电池的技术要求较高,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仍是一个充满机会的产业。对太阳能的应用,其效率和清洁毋庸置疑,实现太阳能的薄膜电池有效使用,对于移动设备的使用扩展,将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如果能在电芯上取得突破,那么移动电源行业无疑将取得更大的发展。

  2、突破接口限制的无线充电

  无线充电技术采用统一的工业标准,对于手提电话、PMP/MP3、数字照相机、手提电脑等产品都可以使用全新的低能耗、高兼容的相同的无线充电器。对于不同的电子产品,电源接口能自动对应,需要充电时,发射器和接收芯片会同时自动开始工作,充满电时,双方会自动关闭。它还能自动识别不同的设备和能量需求,进行‘个性化工作’,这就是智能。

  目前的国内市场上已经有了各种无线充电器,但还有诸多问题没有解决,例如与手机兼容性的问题、接口限制的问题、转换效率的问题。如果将这些问题全部解决好了,无线充电的移动电源才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3、移动电源的多功能化

  功能的拓展也是未来移动电源的发展方向之一,作为智能设备的必备伴侣。移动电源不仅仅只是提供电能补充的工具,更应该是智能设备拓展的设备之一。随着新技术的兴起,以及智能移动设备自身电池能量的提升,功能单一的移动电源并不受市场看好。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功能单一的移动电源只能是满足一时之需,作为独立品种的话并不能长久。有鉴于此,很多厂家就推出了多功能的移动电源,通过功能整合的方式来提高移动电源的价值。

  现在出现的一个功能整合趋势是,移动电源同时也是无线文件共享功能的WIFI路由器、 3G无线网卡,或者是当WIFI路由器来使用,都能够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无线网络连接。创新的移动电源、3G热点、无线AP三合一,是一个集合无线路由器、移动电源、无线SD读卡器、无线存储转接器等的综合体。移动电源整合多功能是一个良好的趋势,让移动电源不再是一件附属产品,而是一件独立产品。应该说在未来,移动电源整合其他功能的空间还很大。

  4、移动电源的轻便化

  因为要随身携带,因此移动电源本身的重量不能太重,太重了携带起来不方便。因此,轻量化是未来移动电源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但同时要解决的问题时,作为移动电源最基本的电芯,18650是当前最常用的材料,但是18650固定形状的规格限制了它的体积,同时由于采用的是铁壳,分量较重导致当前的较大容量移动电源普遍沉重。而采用更轻更薄更具可塑性的聚合物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很多厂家都大量使用聚合物电芯。随着电源逐渐向小型化、薄型化、轻量化、高频化方向发展,预计未来具有轻、薄、小电源产值增长将高于整个电源行业产值增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QLY)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应用分析功率半导体行业需求现状 中低端车型提振市场需求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应用分析功率半导体行业需求现状 中低端车型提振市场需求

我国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为IGBT市场带来广阔的应用空间。一方面,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产量和销量不断上升,2024年分别达到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增长分别34.4%和35.5%。另外一方面,随着新能源电动智能化趋势不断加深,IGBT作为汽车电控气筒的核心部件,将随着新能源

2025年04月03日
我国射频前端芯片行业分析:市场规模整体扩大 5G卫星手机等带来新增量机遇

我国射频前端芯片行业分析:市场规模整体扩大 5G卫星手机等带来新增量机遇

随着通信制式不断演进,智能手机需同时兼容2G、3G、4G和5G,手机需要支持的通信频段增多,可同时通信的信道增多,带宽变大,手机射频器件用量大幅提升。根据数据,2022年,全球射频前端芯片市场规模177亿美元,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到247亿美元,2022-2028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7%。

2025年03月31日
AI快速发展加速液冷时代来临 我国液冷服务器拥有强大增长势能与巨大发展前景

AI快速发展加速液冷时代来临 我国液冷服务器拥有强大增长势能与巨大发展前景

液冷技术的爆发,还带动了液冷服务器的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液冷服务器同比大增52.6%,市场规模达到15.5亿美元,预计2023-2028年,我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5.8%,到2028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102亿美元。多位行业人士认为,2024年可谓液冷元年,2025年有望成为液冷散热正式起

2025年03月31日
AI算力规模扩大带动我国AI芯片行业高增  FPGA及ASIC将成市场关注重点

AI算力规模扩大带动我国AI芯片行业高增 FPGA及ASIC将成市场关注重点

AI浪潮下互联网和智算中心算力需求持续旺盛,带动国内AI 芯片市场快速增长。AI芯片中GPU的高效并行处理能力使其成为AI芯片首选,但随着计算繁重化及特定化,FPGA及ASIC将成市场关注重点。美国芯片出口管制政策加码推动AI芯片国产化进程,行业呈现梯队化竞争格局。

2025年03月28日
我国偏光片行业供应分析:正逐渐成为全球供给主力 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我国偏光片行业供应分析:正逐渐成为全球供给主力 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从企业市场份额占比来看,住友化学以26%的市场份额占据市场首位,日东电工以24%的份额位居第二,这两家公司均以其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品牌优势确立市场的领导地位。同时,我国偏光片生产企业正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和开始跻身第一梯队,杉杉股份以1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2025年03月28日
5G等新兴领域有望成电极箔行业需求增长主推动力 当前市场规模以化成箔为主体

5G等新兴领域有望成电极箔行业需求增长主推动力 当前市场规模以化成箔为主体

铝电解电容器是一种采用铝箔作为正负极板的电容器,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是电子电路中最常用的被动元件之一。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规划部署,能源结构加速演变,我国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带动了铝电解电容器市场规模的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铝电解电容

2025年03月28日
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AI、5G等快速发展带来机会 市场整体处充分竞争状态

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AI、5G等快速发展带来机会 市场整体处充分竞争状态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全球科技产业格局,市场规模正在爆发式增长,在2023年该市场规模达了30802亿元,同比增长28.87%。到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35137亿元,国内规模预计达4015亿元。对此,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的电子元器件行业由此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2025年03月26日
全球集成电路制造干法刻蚀设备行业规模整体扩大 中国市场国产化有待提高

全球集成电路制造干法刻蚀设备行业规模整体扩大 中国市场国产化有待提高

近年来,全球及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尤其是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下,集成电路在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之一,其销售额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2025年03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