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电力行业电源结构及供需情况分析(图)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电力生产消费也呈现新常态特征。电力供应结构持续优化,电力消费增长同比提高、结构不断调整,电力消费增长主要动力呈现由高耗能产业向新兴产业、服务业和居民生活用电转换,电力供需形势由偏紧转为宽松。

          一、电力消费增速同比提高,电力消费结构继续优化


          受实体经济运行稳中趋好、产业结构调整、工业转型升级以及气温等因素影响,2016 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呈现增长态势,达到 59,198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比上年提高 4.0 个百分点。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增长最快的是第三产业,其用电 7,961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1.2%,持续保持较高增速,显示服务业消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突出;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8,054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第一产业用电量 1,075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5.3%;第二产业用电量 42,108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2.9%。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2.5%,制造业中的四大高耗能行业合计用电量同比零增长,而装备制造、新兴技术及大众消费品业增长势头较好,反映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效果继续显现,电力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二、电源结构继续优化,绿色比例上升

          1、装机容量结构情况

          2016 年,全国净增发电装机容量 1.2 亿千瓦、净增装机容量比上年减少 2,186 万千瓦,其中净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 7,200 万千瓦、接近上年水平,而煤电净增规模同比减少 1,154 万千瓦,电力行业控制投资节奏、优化投资结构的效果开始显现。截至 2016 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 16.5 亿千瓦,同比增长 8.2%,其中非化石能源 6.0 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较上年提高 1.7 个百分点。电源结构继续优化,绿色比例上升。

图表:2010-2016 年,我国各类型发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比重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发电量结构情况

          2016 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 59,897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5.2%。其中,水电11,807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6.2%,占全国发电量的 19.7%,比上年增加 0.2 个百分点;火电 42,886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2.4%,占全国发电量的 71.6%,比上年降低 1.9 个百分点;核电、并网风电和并网太阳能发电量分别是 2,132 亿千瓦时、2,410 亿千瓦时和 662 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 24.4%、30.1%和 71.9%,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 0.55、0.77 和 0.43 个百分点。

图表:2010-2016 年,我国各类型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节能减排情况

          2015 年全国 6,000 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为 315 克/千瓦时,同比降低 4 克/千瓦时,煤电机组供电煤耗继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全国输电线路损失率 6.62%,同比上升 0.28 个百分点。2016 年,全国 6,000 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 312 克/千瓦时,同比降低 3 克/千瓦时;全国电网输电线路损失率 6.47%,同比降低 0.2 个百分点。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电力设备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预测

          三、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有余,较多地区发电能力阶段性过剩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16 年电力工业统计快报》统计,全国 6,000 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继续下降,2016 年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 3,785 小时,同比降低 203 小时,是 1964 年以来的 低水平。其中火电设备利用小时 4,165 小时,同比下降 199 小时;并网风电平均利用小时 1,742 小时,同比增加 18 小时,但西北、东北等地区弃风情况仍然突出;并网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 1,125 小时,同比下降 99 小时,降幅比上年扩大 88 小时,西北地区部分省份弃光情况较为突出。全国发电设备延续了近年来设备利用小时数逐年下滑的趋势。

图表:2001-2016 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情况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全国范围看,煤电装机速度与电力需求速度不匹配,是造成火电设备利用小时下滑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用电负荷峰谷差加大,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快速上升,使电力系统调峰能力明显不足,煤电调峰也使得其利用小时持续下降。

          2016 年,全国电力供需进一步宽松、部分地区过剩。分区域看,华北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华东、华中、南方区域供需总体宽松,东北和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过剩。

          发电能力阶段性过剩有别于钢铁等行业的产能过剩。它是指近期发电能力过剩,通过科学规划并经过一年或几年的调控,随着全社会用电的增长,可以消化过剩的发电能力。电力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行业,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必然产生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我国中长期电力需求形势依然乐观,电力行业将持续保持较高的景气程度水平。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受益下游PCB市场推动 我国成为全球感光干膜最大市场 以初源新材为代表国企渐崛起

受益下游PCB市场推动 我国成为全球感光干膜最大市场 以初源新材为代表国企渐崛起

感光干膜是PCB制造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原料之一。尽管在PCB制造的成本结构中,感光干膜的占比仅为3%,但其作用却不可忽视。例如感光干膜的解析、附着等性能水平直接决定了PCB产品的精密程度,也是下游产品迭代升级的决定性影响因素之一。

2025年07月03日
测试分选机行业有望维持高景气度 国内厂商投资加码 高端设备国产化进程将加快

测试分选机行业有望维持高景气度 国内厂商投资加码 高端设备国产化进程将加快

在全球测试分选机市场中,海外厂商主导中高端市场,持续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国产测试分选机经过多年的潜心研发取得长足进步,截至2024年,国产测试分选机市场占有率已超过35%,在中低端领域基本实现进口替代;在高端设备领域,国产制造水平与海外相比仍存在差距,但随着国内厂商不断加大投资持续研发,我国高端测试分选机国产化替代进

2025年07月02日
我国传感器市场突破4000亿元大关 行业正从“中低端制造”向“高端创新”转型

我国传感器市场突破4000亿元大关 行业正从“中低端制造”向“高端创新”转型

近年在政策驱动、技术创新和应用需求的多重推动下,我国传感器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并逐渐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传感器生产与消费国。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到 4061.2 亿元(约合572亿美元),同比增长11.4%。预计到2027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793.4亿元。

2025年06月30日
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需求释放 我国化合物半导体行业市场规模扩大

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需求释放 我国化合物半导体行业市场规模扩大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驱电控系统、电池管理系统、高压充电系统等涉及高压、高电流的系统都离不开化合物半导体芯片的支持。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步增长。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为1316.8万辆、1286.6万辆,较2023年分别同比增长38.7%、35.5%;2025年1-5月,我

2025年06月30日
全球硅基OLED微显示屏出货量将超亿块 下游需求释放将为市场带来广阔发展空间

全球硅基OLED微显示屏出货量将超亿块 下游需求释放将为市场带来广阔发展空间

随着5G等通讯技术、AI技术及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程度地拓展XR设备的应用场景。而硅基OLED微显示屏凭借高分辨率、高对比度、广视场角、低能耗等诸多性能优势以及良好的可量产性已逐渐成为XR设备主要方案,并直接受益于XR设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2025年06月30日
我国智能音箱行业发展持续低迷 中尾部品牌相继退场 小米份额渐超百度

我国智能音箱行业发展持续低迷 中尾部品牌相继退场 小米份额渐超百度

近几年来,我国智能音箱行业呈现持续低迷态势,销量与销售额双双下滑,这一发展困境主要受多重结构性因素制约。在市场结构方面,其销售渠道经历了显著的多元化演进过程,线下渠道销量占比从2018年的不足10%跃升至2019年的38%,并在2024年进一步提升至45%。

2025年06月30日
人形机器人有望为无框力矩电机带来新增量 行业将向高性能化和应用多元化发展

人形机器人有望为无框力矩电机带来新增量 行业将向高性能化和应用多元化发展

目前,我国无框力矩电机下游应用结构单一,主要集中在机器人领域,2023年占比80%左右;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下游占比均不超过10%。

2025年06月30日
全球光通信电芯片行业分析:数据中心、5G快速发展 驱动市场空间不断扩大

全球光通信电芯片行业分析:数据中心、5G快速发展 驱动市场空间不断扩大

随着AI智算中心及传统数据中心需求的爆发,电芯片技术从低速率向高速率持续升级,逐步形成多层级速率体系。电芯片与光模块之间的速率并非总是直接对应,特定速率的电芯片,通过不同数量的通道聚合,可以对应不同速率级别的光模块。以100Gbps光模块为例,其既可采用单通道100Gbps电芯片实现,也可通过2通道50Gbps电芯片或

2025年06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