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电力行业电源结构及供需情况分析(图)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电力生产消费也呈现新常态特征。电力供应结构持续优化,电力消费增长同比提高、结构不断调整,电力消费增长主要动力呈现由高耗能产业向新兴产业、服务业和居民生活用电转换,电力供需形势由偏紧转为宽松。

          一、电力消费增速同比提高,电力消费结构继续优化


          受实体经济运行稳中趋好、产业结构调整、工业转型升级以及气温等因素影响,2016 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呈现增长态势,达到 59,198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比上年提高 4.0 个百分点。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增长最快的是第三产业,其用电 7,961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1.2%,持续保持较高增速,显示服务业消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突出;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8,054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第一产业用电量 1,075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5.3%;第二产业用电量 42,108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2.9%。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2.5%,制造业中的四大高耗能行业合计用电量同比零增长,而装备制造、新兴技术及大众消费品业增长势头较好,反映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效果继续显现,电力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二、电源结构继续优化,绿色比例上升

          1、装机容量结构情况

          2016 年,全国净增发电装机容量 1.2 亿千瓦、净增装机容量比上年减少 2,186 万千瓦,其中净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 7,200 万千瓦、接近上年水平,而煤电净增规模同比减少 1,154 万千瓦,电力行业控制投资节奏、优化投资结构的效果开始显现。截至 2016 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 16.5 亿千瓦,同比增长 8.2%,其中非化石能源 6.0 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较上年提高 1.7 个百分点。电源结构继续优化,绿色比例上升。

图表:2010-2016 年,我国各类型发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比重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发电量结构情况

          2016 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 59,897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5.2%。其中,水电11,807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6.2%,占全国发电量的 19.7%,比上年增加 0.2 个百分点;火电 42,886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2.4%,占全国发电量的 71.6%,比上年降低 1.9 个百分点;核电、并网风电和并网太阳能发电量分别是 2,132 亿千瓦时、2,410 亿千瓦时和 662 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 24.4%、30.1%和 71.9%,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 0.55、0.77 和 0.43 个百分点。

图表:2010-2016 年,我国各类型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节能减排情况

          2015 年全国 6,000 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为 315 克/千瓦时,同比降低 4 克/千瓦时,煤电机组供电煤耗继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全国输电线路损失率 6.62%,同比上升 0.28 个百分点。2016 年,全国 6,000 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 312 克/千瓦时,同比降低 3 克/千瓦时;全国电网输电线路损失率 6.47%,同比降低 0.2 个百分点。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电力设备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预测

          三、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有余,较多地区发电能力阶段性过剩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16 年电力工业统计快报》统计,全国 6,000 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继续下降,2016 年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 3,785 小时,同比降低 203 小时,是 1964 年以来的 低水平。其中火电设备利用小时 4,165 小时,同比下降 199 小时;并网风电平均利用小时 1,742 小时,同比增加 18 小时,但西北、东北等地区弃风情况仍然突出;并网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 1,125 小时,同比下降 99 小时,降幅比上年扩大 88 小时,西北地区部分省份弃光情况较为突出。全国发电设备延续了近年来设备利用小时数逐年下滑的趋势。

图表:2001-2016 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情况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全国范围看,煤电装机速度与电力需求速度不匹配,是造成火电设备利用小时下滑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用电负荷峰谷差加大,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快速上升,使电力系统调峰能力明显不足,煤电调峰也使得其利用小时持续下降。

          2016 年,全国电力供需进一步宽松、部分地区过剩。分区域看,华北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华东、华中、南方区域供需总体宽松,东北和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过剩。

          发电能力阶段性过剩有别于钢铁等行业的产能过剩。它是指近期发电能力过剩,通过科学规划并经过一年或几年的调控,随着全社会用电的增长,可以消化过剩的发电能力。电力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行业,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必然产生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我国中长期电力需求形势依然乐观,电力行业将持续保持较高的景气程度水平。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量子战略竞逐 我国量子计算芯片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未来多技术路线并行

全球量子战略竞逐 我国量子计算芯片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未来多技术路线并行

量子计算芯片作为未来算力的战略制高点,正引领全球科技竞争新格局。然而,这一前沿领域也伴随着严峻挑战。近年来,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出台对华量子技术出口管制措施,使得我国量子计算产业自立自强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中国量子计算芯片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与鲜明的本土特色。一方面,市场规模在全球及国内政策支持、投资升温与广

2025年10月14日
需求+政策+并购共振 空白掩模版行业高端国产替代窗口期显现

需求+政策+并购共振 空白掩模版行业高端国产替代窗口期显现

全球空白掩模版市场被日本企业牢牢掌控,信越化学(Shin-Etsu)、豪雅(Hoya)、旭硝子(AGC)三家企业合计占据全球约80% 的市场份额,其中HOYA主导高端市场;韩国企业是日本垄断下的 “少数突破者”,以 S&S Tech(三星子公司)、SKE(SKC 集团子公司)为代表,合计占据全球约 15%-20% 的市

2025年10月13日
算力需求转向推理端 我国ASIC芯片行业迎来广阔市场空间 国产企业加速崛起

算力需求转向推理端 我国ASIC芯片行业迎来广阔市场空间 国产企业加速崛起

随着AIGC产业从模型训练走向大规模商业应用,算力需求的中心正经历从“训练”到“推理”的关键转变。ASIC(专用集成电路)芯片凭借其针对特定任务深度定制所带来的极致能效比和成本优势,在智能驾驶、智能家居等海量终端部署场景中展现出比GPU更强的潜力,预计到2027年推理工作负载将占据中国服务器市场的72.6%。

2025年10月13日
我国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行业正逐步向成熟期迈进 国产替代市场仍一片蓝海

我国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行业正逐步向成熟期迈进 国产替代市场仍一片蓝海

我国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行业开始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不过当时处于技术萌芽期。到20世纪70-80年代,我国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行业才逐渐进入‌商业化,但当时设备基本依赖进口。直到2010年后,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等政策出台,德龙激光、大族激光等企业实现激光划片机、解键合设备国产化以及下游半导体行

2025年10月13日
民用无人机电动动力系统行业迎规模扩张与技术升级新机遇 工业级将成市场核心引擎

民用无人机电动动力系统行业迎规模扩张与技术升级新机遇 工业级将成市场核心引擎

作为无人机的“心脏”,民用无人机电动动力系统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整机的飞行性能与作业能力。当前,在工业级应用取代消费级成为核心驱动力、以及全球各国竞相布局低空经济的背景下,这一市场正迎来高速增长。而下游工业级应用的效率革命,对动力系统的续航、载荷及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直接倒逼高能量密度电池、轻量化电机等关键技术突破。数据显

2025年10月11日
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 我国人工智能微控制器(AI MCU)行业进入“群雄逐鹿”阶段

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 我国人工智能微控制器(AI MCU)行业进入“群雄逐鹿”阶段

智能家居的摄像头能本地识别人形,工业传感器可自行预判故障,这背后是一场由人工智能微控制器(AI MCU)引领的边缘智能革命。它并非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在继承传统MCU低功耗、低成本基因的基础上,植入专用的AI加速“大脑”,从根本上解决了终端设备对实时响应、数据隐私和网络依赖的核心痛点。

2025年10月10日
我国掩膜版行业:半导体领域需求强劲 国产化率偏低 本土企业正加速突围

我国掩膜版行业:半导体领域需求强劲 国产化率偏低 本土企业正加速突围

作为光刻复制图形的基准和蓝本,掩膜版是连接工业设计和工艺制造的关键,相当于胶卷和底片,其精度和质量会直接影响下游制品的优品率。从我国市场应用结构来看,掩膜版的下游需求主要集中在半导体领域,2022年该领域占比约为60%;平板显示则是第二大应用领域,其中LCD与OLED两大技术路线的需求合计占比接近三成。

2025年10月10日
XR设备发展推动全球硅基OLED需求迅速扩张 中国厂商正加速追赶日韩美企业

XR设备发展推动全球硅基OLED需求迅速扩张 中国厂商正加速追赶日韩美企业

当前在全球VR市场,硅基OLED正快速取代FastLCD,其出货量快速增长。2024年在全球VR市场,硅基OLED显示屏出货量184万块,同比增长37.9%。预计到2030年,在全球VR市场上,硅基OLED显示屏出货量将达到29590万块,在2024-2030年期间复合增长率达133.2%,并将成为VR行业市场份额最大

2025年10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