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低压电器行业发展历程及产业链分析(图)

          一、低压电器行业发展历程

          20 世纪 60-70 年代,是我国低压电器产业的形成阶段。国有低压电器厂商在苏联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出第一代统一设计的低压电器产品。1978 年以后,低压电器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发展伊始就形成了上海、京津冀、东北、遵义、天水等 5 大生产基地,正泰、新华、德力西、长城、人民等一批国内低压电器企业纷纷创立或发展壮大。30 年间,中国的低压电器行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产品和标准,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有着 2000 多家生产企业,年产值超过 700 亿元的行业。


          行业发展初期是外资、民企、国企形成“三足鼎立”,但国企发展逐渐缓慢。1990 年到 2000 年是行业进行重组和动荡的时期,一大批国有企业倒闭/改制,典型代表是常熟开关厂和上海人民电器厂。这些国企发展时间比较长、技术水平较高,加上后续与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的合作,一直是国内低压电器市场第二梯队的主要经营者。同时,温州低压电器公司在这一时间快速壮大,根据低压电器协会数据,正泰、德力西、天正、人民等公司在占行业 50%份额的批发零售市场优势显著。

图表:国外低压电器厂商在中国的布局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产品上,国内低压电器已经经历了三代产品,正在向第四代发展。第一代源于 20 世纪 60-70 年代,国内企业仿苏联产品制出,特点是尺寸大,性能指标差、规格少;第二代源于 1978-1990 年,产品性能提高,体积缩小,基本可以适应成套装臵的需求;第三代源于 1990-2005 年,性能已经达到优良水平,继续小型化,并且引入电磁技术和芯片技术,开始具备智能化;第四代技术是目前国内企业正在研发的技术,除了在三代的进一步智能化、小型化、性能提高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引入现场总线技术以及微机处理器,实现网络化和可通信。
目前,第四代产品技术和第三代产品比较先进的技术主要掌握在 Shneider、ABB、西门子等国外厂家手上,第三代核心的产品已经在国内普遍应用,第二代产品还应用在一些比较低端的领域,第一代产品已经被淘汰。

图表:低压电器高中低端产品分类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产品的性能、功能、体积等指标,目前一般讲低压电器产品划分为高、中、低三挡。三挡产品产品在价格上差异比较大,以 In=2,000A 的 DW45 型号的框架断路为例,最低档的价格低于 10,000 元/台,中档的价格在 10,000-18,000 元/台左右,高档的要高于 18,000 元/ 台。

          二、低压电器产业链上下游

          低压电器行业的上游为原材料,下游为最终用户。低压电器产业链上游主要为、钢材、塑料等原材料供应企业及专业化的零部件加工行业,如电接触触头、外壳等。低压电器厂商自主加工零部件或者通过专业厂商采购,制成产品后通过经销商渠道或者直销渠道,将产品销售给下游客户。低压电器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比较典型的有建筑、工业、新能源、通信、电力等行业。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车身电子电器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

图表:低压电器产业链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依据客户的不同,低压电器的下游可分为项目型市场和零售市场。项目型市场的主要客户为大型的行业客户,可以划分为传统工业、基础设施、OEM、建筑、电力、供电局和新能源;批发零售市场主要针对的是中小型的客户,下游也覆盖各个行业。零售市场占低压电器市场的 50%左右,项目型市场占比约 43%,其中主要行业客户来自于建筑、供电局、工业等应用领域。两种市场的关键的差别在于,客户对于自身需求的认知程度和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程度均不同,从而低压电器厂商需要采取不同的营销方式。

图表:低压电器项目型和零售市场比重划分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行业客户对自身的需求十分熟悉,一般具有比较严格的供应商筛选体系,从接触到比较稳定的合格供应商,一般需要 2 到 5 年左右。期间,客户会对供应商进行研发、采购、生产、质量等方面的严格考评,最后才能成为稳定的合作关系。而在批发零售市场,大多数小型客户对自身的需求并不熟悉,且数量非常分散,厂商需要借助经销商和分销商的力量开拓市场。

图表:行业客户开发一般需要 2-5 年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图表:典型的批发零售经销商模式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因此,经销商的功能在两种客户开发的角色有很大差别。对于批发零售客户,大部分客户开拓以经销商为主,经销商对产品进行买断,然后销售,低压电器厂商可能对产品的最终去向并不熟悉。而对于行业客户,低压电器厂商一般会设定自己的营销中心或办事处,自己开发客户,掌握客户资源,经销商起到的左右是协助开发和维护客户关系。此外,还有一类经销商模式是外资品牌如 Schneider 等采用得比较多,此类经销商在获取项目过程中,承担了比较多的项目设计、选型和客户公关的工作,承担了比较多的技术角色。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下游扩产潮涌 我国显示面板设备零部件行业百亿市场需求正被点燃

下游扩产潮涌 我国显示面板设备零部件行业百亿市场需求正被点燃

显示面板设备零部件,虽隐匿于终端产品之后,却是支撑中国迈向“显示强国”的战略基石。当前,在京东方、TCL华星、深天马等下游面板产能持续扩张与技术迭代的双重驱动下,这一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机遇。数据显示,仅加工类零部件直接采购规模预计将从2023年的47.8亿元激增至2028年的81.3亿元。

2025年10月02日
我国PECVD设备行业分析:下游需求爆发 拓荆科技为龙头企业且量产规模扩大

我国PECVD设备行业分析:下游需求爆发 拓荆科技为龙头企业且量产规模扩大

作为半导体、光伏与显示面板制造的“镀膜”核心,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凭借其低温沉积、高膜层质量与卓越的工艺适应性,已成为现代电子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装备。在半导体国产替代浪潮与光伏技术快速迭代的双重驱动下,我国PECVD设备行业下游需求爆发。同时,随着本土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深化,一个由国产力量主导的PE

2025年10月02日
MLED强势增长 COB封装行业产能随之扩张并加速渗透 面板企业抢食扩大产业格局

MLED强势增长 COB封装行业产能随之扩张并加速渗透 面板企业抢食扩大产业格局

近年来,随着价格下探,小间距LED显示屏替代传统LED显示屏效应显现。2018-2023年全球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规模由2611百万美元增长至5157百万美元,占LED显示屏的比重由39.92%提升至55.31%。预计2027年全球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规模达12212百万美元,占LED显示屏的比重达58.74%。L

2025年10月01日
12英寸硅片成全球出货、扩产主力方向 行业国产替代迎关键窗口期

12英寸硅片成全球出货、扩产主力方向 行业国产替代迎关键窗口期

12英寸硅片成全球晶圆厂扩产主力方向。全球市场方面,截至2024年末,全球共有193条12英寸量产晶圆厂,到2026年全球12英寸晶圆厂量产数量将达到230座。预计2024-2026年全球12英寸晶圆厂产能将从834万片/月增长至989万片/月,CAGR达到8.9%。

2025年09月29日
晶圆厂扩张催生大量需求 我国LPCVD设备行业国产化进程加速

晶圆厂扩张催生大量需求 我国LPCVD设备行业国产化进程加速

在“十四五”规划与晶圆厂产能扩张的双重驱动下,中国LPCVD设备市场需求持续释放。面对海外厂商高达95%的市场垄断,国内LPCVD设备商凭借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在成熟制程领域快速放量,并向先进制程延伸,开启国产替代新篇章。

2025年09月29日
市场需求持续疲软 我国激光打印机出货量与进口量整体走低 国产替代则加速

市场需求持续疲软 我国激光打印机出货量与进口量整体走低 国产替代则加速

近年来,我国激光打印机市场需求疲软,出货量持续下滑。行业进出口呈现分化态势:进口量延续下降趋势,出口量则在2022-2024年连续三年下滑后,于2025年1-8月小幅回暖。值得关注的是,国产激光打印机已突破技术门槛,替代进程加快,市场份额实现显著提升。

2025年09月29日
全球SSD主控芯片行业消费爆发 中国独立第三方厂商市场地位显著领先

全球SSD主控芯片行业消费爆发 中国独立第三方厂商市场地位显著领先

生成式 AI 浪潮袭来,数据中心市场需求复苏,全球SSD 主控芯片出货量随之增长。2024 年全球 SSD主控芯片出货量约为 3.885 亿颗,较上年同比增长 8%。预计2025年全球SSD主控芯片出货量超4.5亿颗,增速超15%。

2025年09月28日
价格下探、AI技术发展降低使用门槛 消费级3D打印机行业快速成长 国产垄断地位稳固

价格下探、AI技术发展降低使用门槛 消费级3D打印机行业快速成长 国产垄断地位稳固

根据数据,2024年全球消费级3D打印机出货量突破400万台,预计2029年全球消费级3D打印机出货量将增长至1340万台,2024-2029年CAGR为26.6%。

2025年09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