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国功率半导体市场品牌结构分析,近年来, 中国台湾的功率芯片市场发展较快, 拥有立锜( Richtek) 、富鼎先进( APower) 、茂达( An-pec) 、安茂( AME) 、致新( GMT) 和沛亨( AIC) 等一批厂商。台湾厂商主要偏重于 DC/DC 领域, 主要产品包括线性稳压器、PWMIC 和功率 MOSFET, 从事前两种 IC 产品开发的公司居多。
2006 年, 前十大功率器件厂商仅占据整体市场不到 40%的市场份额, 市场的品牌集中度较低, 而且随着新厂商的进入以及市场竞争加剧, 未来前十大厂商的市场份额还可能进一步降低。
在市场竞争格局方面, 在目前中国功率器件市场上, 国外厂商占绝对优势, 中国市场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被国外厂商占据。从目前全球功率半导体厂商的区域分布来看, 主要是欧美、日本和台湾厂商。
另外从功率半导体厂商的类型来看, 多数功率芯片厂商是 IDM厂商, Fabless 也占据了一定比例。美国、日本和欧洲功率芯片厂商大部分属于 IDM厂商, 而中国台湾厂商则绝大多数属于 Fabless 厂商。
美国功率器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拥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厂商, 例如 TI、Fairchild、NS、Linear、IR、Maxim、ADI、ON Semiconductor、AOS 和 Vishay 等厂商。其中美国厂商在功率 IC 领域具有绝对的领先优势。相对于其它地区的企业, 美国厂商在技术和市场上都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欧洲拥有 Infineon、ST 和 NXP 三家全球半导体大厂, 产品线齐全, 无论是功率 IC 还是功率分离器件都具有领先实力。此外, Semikron 和 Aupec 等厂商在分离器件领域也有较强实力, 亚太地区是欧洲这几家企业最大的应用市场, 其次是欧洲市场。
图 2006 年中国功率器件市场品牌结构( 亿元)
日本功率器件厂商主要 有 Toshiba、Renesas、NEC、Ricoh、Sanke、Seiko、Sanyo、Sharp、Fujitsu、TOSHIBA、Rohm、Matsushita、Fuji Electric 等等。日本厂商在分立功率器件方面做的较好, 但在功率芯片方面, 虽然厂商数量众多, 但很多厂商的核心业务并非功率芯片, 从整体市场份额来看, 日本厂商落后于美国厂商。
近年来, 中国台湾的功率芯片市场发展较快, 拥有立锜( Richtek) 、富鼎先进( APower) 、茂达( An-pec) 、安茂( AME) 、致新( GMT) 和沛亨( AIC) 等一批厂商。台湾厂商主要偏重于 DC/DC 领域, 主要产品包括线性稳压器、PWMIC 和功率 MOSFET, 从事前两种 IC 产品开发的公司居多。总体来看, 台湾功率厂商的发展较快, 技术方面和国际领先厂商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产品主要应用于计算机主板、显卡、数码产品和 LCD 等设备。
中国功率器件本土厂商起步较晚, 技术和市场都相对落后, 但近年中小型设计企业发展较快, 这些企业多数都是由归国学者创建, 同时引入具有国际IC 公司工作经验的工程师来提高竞争力。在国内的设计公司中, 哈尔滨圣邦微电子、长运通、芯源科技和深圳美芯等公司都已经实现了产品量产。
《中国半导体市场专项调研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13-2017)》由中国报告网半导体行业分析专家领衔撰写,主要分析了半导体行业的市场规模、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同时对半导体行业的未来发展做出科学的趋势预测和专业的半导体行业数据分析,帮助客户评估半导体行业投资价值。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