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发展在初期存在功能单一、生态不完善和操作系统不成熟等缺陷,大部分通讯功能(如拨打电话、接收信息等)需要与手机连接才能实现,甚至需要通过手机下载软件或更新App以获取更多功能,因此被认为是智能手机的附属品。但随着eSIM卡的引入和智能手表生态的日益成熟,这一情况得到了有效解决,智能手表开始摆脱“手机配件”的固有印象,作为独立的产品发挥作用。
eSIM(Embedded-SIM),即嵌入式SIM卡,指将SIM卡直接嵌入到手机、平板和可穿戴设备芯片上,而不是作为独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设备中。在eSIM卡问世以前,智能手表拨打电话需要通过蓝牙连接手机或插入SIM卡实现,但绝大多数智能手表由于内部空间有限,并不配备SIM卡槽,若需配备独立SIM卡槽需在便携性上作出一定让步,且需额外配备手机卡和手机号码,并不具备便携性和使用方便性;而eSIM卡具备嵌入式和小型化的优点,能够有效满足可穿戴设备小型化和轻薄化的需求,智能手表无需与手机连接,也不必插入物理形态的SIM卡即可进行通信,即可脱离手机作为独立设备发挥作用。
时间 |
事件 |
2015年 |
中国联通制定基于eSIM发展消费物联网业务的战略,开始打造自主开发的eSIM管理平台;该平台于2017年开通; |
2016年 |
中国电信发布物联网eSIM规范,目前在物联网领域的eSIM平台建设也已经完成; |
2017年11月 |
中国联通与华为合作,推出支持eSIM独立号码业务的UAWEIWatch2Pro,并在上海等7城市启动业务试点; |
2018年3月 |
中国联通宣布在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郑州、长沙6座城市率先启动“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的办理;不久,北京联通也开启了这一服务; |
2018年5月 |
中移物联正式推出智能物联China Mobile Inside计划,同时发布国内首款eSIM芯片,提供“芯片+eSIM+连接服务”; |
2018年6月 |
中国移动宣布“一号双终端”业务将在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成都7个城市正式启动; |
2018年11月 |
中国电信在上海、广州、南京和成都4个城市开启“一号双终端”业务试点,该业务支持内置蜂窝网络的AppleWatchSeries3/4; |
2018年12月 |
中国电信将“一号双终端”试点城市扩充至7个,包括成都、广州、杭州、南京、上海、深圳和武汉,并将支持设备增加至6款; |
2019年11月 |
中国移动正式发布一款全自主研发的eSIM芯片--CC191A。该款芯片具备高性能、高速率、大存储、安全架构完善、适合高集成度应用等特点,主要用于工业级和消费级eSIM卡,可广泛应用于物联网、智能硬件等移动通讯领域; |
2020年1月 |
中国联通宣布 eSIM 可穿戴“一号双终端”业务从试点陆续扩展至全国。 |
eSIM 的引入大大提升了智能手表的独立性,智能手表品牌商也在积极推进 eSIM 发展,截至 2020 年 2 月,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等厂商均已推出支持 eSIM 的智能手表产品。在 5G 时代,支持 eSIM 卡的智能手表将成为万物互联的新入口和节点,而不再被视为智能手机的附属品。
随着智能手表不断发展,其集成的功能也不断完善,包括但不限于通话、视频、聊微信、GPS 定位、运动管理和健康监测等。根据速途研究院调查显示,超过 70%的潜在用户在选购智能手表时会考虑产品健康监测功能的完善程度,在所有功能中受关注度排名第一,也反映出人们对智能手表健康监测功能的日益重视。

自2020年以来,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在国内迅速传播,世界卫生组织(WHO)紧急委员会宣布新型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在最早公布的 17 个新型肺炎确诊案例中,有 8 起案例存在慢性病史,占比接近 50%,且死亡案例中老年人的比例要明显高于感染案例中的比例。与中青年相比,老年人身体免疫能力普遍偏弱,且较多本身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其他基础疾病,因此对新型肺炎疫情抵御能力不足。此次肺炎疫情将再次激发公众的健康意识,一方面可通过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和免疫力,另一方面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日常监测也将更加密切,而将健康监测和运动管理作为主要卖点的智能手表有望获得更多青睐。
随着包括 TWS、智能手表在内的可穿戴设备硬件创新逐步成熟,以及与智能手机组成的应用生态日趋完善,智能手表受众群体和出货规模不断扩大,行业进入加速发展期。2018 年国内智能手表(不含儿童智能手表)总销量为 205 万支,2019年达到308万支,预计 2021 年达到 700 万支。

随着底层硬件的持续创新和应用生态的不断完善,智能手表全球出货呈明显加速趋势,部分产品供不应求,带动供应链需求快速提升。

以上数据资料参考《2020年中国智能手表行业分析报告-市场现状与未来商机分析》。
各类行业分析报告查找请登录chinabaogao.com 或gyii.cn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