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5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为$3,352 亿 同比略减0.2%

导读: 2015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为$3,352 亿 同比略减0.2%。集成电路产业按照摩尔定律持续发展,制程节点不断缩小,今年将量产10 纳米。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于1965 年提出来的。

相关报告《2017-2022年中国二极管市场需求调研及十三五投资商机研究报告

  一、 设备和材料是半导体产业的上游核心环节

  集成电路占半导体总市场的八成,是半导体的主要构成部分。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为3,352 亿美元,比2014 年略减0.2%。半导体可以分为四类产品,分别是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分立器件和传感器。其中规模最大的是集成电路,达到2,753 亿美元,占半导体市场的81%。由于半导体产品中大部分是集成电路,因此二者常常被混为一谈,在此特别说明二者的异同,以免混淆。

2015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按产品分类;单位:百万美元)


  1、设备和材料在半导体产业链中位于上游,是半导体制造所需的工具和原料

  经过50 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半导体产业已经高度专业化。我们以集成电路(IC)产业为例来说明产业的分工。集成电路产业经过了几十年不断的发展与演变,在1970 年代以前,由系统厂商(System)和IDM 厂商主导,之后演变为IC 设计、晶圆代工和封装测试为主导的垂直分工模式。随着IC 产业规模的壮大,产业竞争加剧,分工模式进一步细化,从封装测试环节中分出测试,从IC 设计环节分出了专门提供IP 的厂商(如ARM)。

  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处于IC 产业的上游,为IC 产品的生产提供必要的工具和原料。当前IC 产业的商业模式可以简单描述为,IC 设计公司根据下游客户(系统厂商)的需求设计芯片,然后交给晶圆代工厂进行制造,之后再由封装测试厂进行封装测试,最后将性能良好的IC 产品出售给系统厂商。IC 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是IC 产业的核心环节,除此之外,IC 设计公司需要从IP/EDA 公司购买相应的IP EDA 工具,而IC 制造和封装测试公司需要从设备和材料供应商购买相应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化学品。因此,在核心环节之外,集成电路产业链中还需要IP/EDA、半导体设备、材料化学品等上游供应商。

集成电路产业的垂直分工历程


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主要环节


  2、半导体生产工艺复杂,对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要求极高

  集成电路产业按照摩尔定律持续发展,制程节点不断缩小,今年将量产10 纳米。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于1965 年提出来的。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 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几十年来,集成电路产业沿着摩尔定律发展,1971年集成电路的制程节点是10 微米(百分之一毫米),今年台积电将开始量产10 纳米(十万分之一毫米),技术节点缩小到千分之一,意味着晶体管面积缩小百万分之一。

集成电路制程发展历史


  82 平方毫米的集成电路产品中有超过十亿颗晶体管,制造工艺极其复杂。英特尔在2015 CES 展会上发布的第五代酷睿处理器系列,采用14nm 3D 三栅极晶体管技术打造,U 系列核心面积相比采用22nm 3D 三栅极集体管技术的第四代酷睿U 系列处理器缩小了37%,但所集成的晶体管数量提升了35%,达到13 亿个!这使得第五代酷睿处理器与同级别第四代酷睿处理器相比,显卡性能最大提升22%,视频处理器能力最大提升50%,电池续航时间最多延长1.5 小时。第五代处理器芯片的面积仅82 平方毫米,在如此小的面积上要集成13 亿个晶体管,其制造难度可想而知。

英特尔发布的第五代酷睿处理器


  半导体制造技术十分精细,制造工艺的极其复杂,对设备和材料的要求非常苛刻。根据产品的不同,集成电路生产需经过几十步甚至上千步的工艺,其中任何一步的错误都可能是最后导致器件失效的原因,因此对设备和材料的要求非常高,且对每一步的良率要求极高,通常要达到3 9 以上的良率。在20nm 技术节点,集成电路产品的晶圆加工工艺步骤约1000 步,在7nm 时将超过1500 步。假设每一步的加工合格率为99.0%29),那么经过1000 步加工之后,其合格率为零!当每一步的加工合格率为99.99%4 9)时,经过1000 不加工,其合格率才能达到90%。因此,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对设备和材料的稳定性要求极高。

  集成电路产品的生产流程

制程节点

65nm

45nm

28nm

20nm

14nm

10nm

7nm

刻蚀步骤数

20

30

40

55

65

110

150

全工艺步骤数

     

1000

>1100

>1300

>1500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QLY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溅射靶材应用多元 HJT电池打开市场新空间 行业国产替代加速

我国溅射靶材应用多元 HJT电池打开市场新空间 行业国产替代加速

平面显示是溅射靶材需求规模最大的市场应用领域,其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显示面板与触控屏的生产制造环节。随着全球显示面板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国内企业积极扩能及技术持续迭代,我国显示面板行业蓬勃发展,为溅射靶材带来持续的需求增量。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显示面板市场规模约 5694亿元,同比增长19.77%;出货面积达1.76

2025年10月17日
我国按摩器具行业分析:消费人群多元 出口“量升价跌” 智能化发展方向明确

我国按摩器具行业分析:消费人群多元 出口“量升价跌” 智能化发展方向明确

我国按摩器具行业历经数十年发展,已形成覆盖全环节的完整产业链。需求端呈现消费人群多元特征,银发群体支撑显著市场体量,年轻群体需求进一步打开空间;供给端方面,企业以创新为核心,持续推动产品体系向多元化方向拓展,为行业增长提供强劲动力。作为全球最大研发制造和出口国,按摩器具出口市场呈现“量升价跌”态势,同时市场集中度待提升

2025年10月17日
千亿赛道核心引擎 我国轴向磁通电机行业驶入产业化快车道

千亿赛道核心引擎 我国轴向磁通电机行业驶入产业化快车道

在追求极致功率密度与紧凑结构的浪潮中,轴向磁通电机以其颠覆性的设计,正成为驱动技术升级的关键路径。凭借“小身材、大能量”的突出优势,它不仅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更被视为突破轮边驱动商业化瓶颈的核心技术。然而,从实验室的创新到产业的规模化,该行业仍面临成本、工艺与供应链的多重挑战。

2025年10月16日
“声”机勃发 我国电子音响行业产值迈入3823亿新纪元 TWS引爆千亿赛道

“声”机勃发 我国电子音响行业产值迈入3823亿新纪元 TWS引爆千亿赛道

声学革命正当时,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已强势迈入规模超3800亿元的新发展阶段。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市场呈现出“传统品类稳中有升,新兴品类爆发增长”的鲜明格局。其中,以TWS耳机为首的无线音频产品一马当先,产值十年激增近十倍;蓝牙音箱、Soundbar、Partybox等细分赛道亦各展锋芒,共同奏响行业增长的协奏曲

2025年10月16日
我国路由器出口市场低迷、贸易顺差额缩减 行业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我国路由器出口市场低迷、贸易顺差额缩减 行业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我国路由器行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并在上下游协同效应增强的驱动下持续发展。数据中心、5G等新兴领域为行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然而,受互联网流量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2024年市场规模出现下滑。出口方面,我国虽为路由器净出口国,但整体出口市场表现低迷,出口量与净出口量均呈下滑态势,贸易顺差持续收窄。与此同时,进口均价显著高于

2025年10月15日
全球量子战略竞逐 我国量子计算芯片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未来多技术路线并行

全球量子战略竞逐 我国量子计算芯片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未来多技术路线并行

量子计算芯片作为未来算力的战略制高点,正引领全球科技竞争新格局。然而,这一前沿领域也伴随着严峻挑战。近年来,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出台对华量子技术出口管制措施,使得我国量子计算产业自立自强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中国量子计算芯片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与鲜明的本土特色。一方面,市场规模在全球及国内政策支持、投资升温与广

2025年10月14日
算力需求转向推理端 我国ASIC芯片行业迎来广阔市场空间 国产企业加速崛起

算力需求转向推理端 我国ASIC芯片行业迎来广阔市场空间 国产企业加速崛起

随着AIGC产业从模型训练走向大规模商业应用,算力需求的中心正经历从“训练”到“推理”的关键转变。ASIC(专用集成电路)芯片凭借其针对特定任务深度定制所带来的极致能效比和成本优势,在智能驾驶、智能家居等海量终端部署场景中展现出比GPU更强的潜力,预计到2027年推理工作负载将占据中国服务器市场的72.6%。

2025年10月13日
我国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行业正逐步向成熟期迈进 国产替代市场仍一片蓝海

我国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行业正逐步向成熟期迈进 国产替代市场仍一片蓝海

我国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行业开始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不过当时处于技术萌芽期。到20世纪70-80年代,我国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行业才逐渐进入‌商业化,但当时设备基本依赖进口。直到2010年后,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等政策出台,德龙激光、大族激光等企业实现激光划片机、解键合设备国产化以及下游半导体行

2025年10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