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16年中国绿色照明行业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绿色照明行业的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绿色照明生产、下游绿色照明应用领域等环节。
参考《2017-2022年中国杀菌灯市场产销调研及十三五投资商机研究报告》
1、绿色照明行业基本情况
(1)绿色照明行业产业链介绍
绿色照明行业的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绿色照明生产、下游绿色照明应用领域等环节。从产业链角度分析,各环节供应的产品及特征如下
(2)我国照明行业发展概况
照明产品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必需品,照明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照明行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改革开放初期,这个阶段人们普遍消费能力较低,对照明产品以照亮为主要目的,对装饰功能的要求不高。照明产品生产企业家数较少,产品主要是白炽灯灯泡或相对标准的灯具产品,产品规格品种较少。
第二阶段为 20 世纪 90 年代左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照明产品的市场需求随之增长,照明生产企业的数量超过千家,照明产品由以白炽灯为主逐步向荧光灯等传统高效照明产品过渡。1996 年国家经贸委下发了《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标志着我国接受绿色照明概念,开始全面推广绿色照明工程。
第三阶段为 2000 年以后,我国照明行业进入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阶段。
从 2007 年开始,我国主要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发展和推广节能灯(紧凑型荧光灯),逐步替代传统低效的荧光灯和白炽灯。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节能灯产量大幅增加,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节能灯生产基地。
第四阶段为 2012 年以后,随着 LED 照明技术不断突破,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应用领域日益扩展,LED 照明市场开始迅速增长。
2013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到 2015 年,60W 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全部淘汰,市场占有率将降到 10%以下;节能灯等传统高效照明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定在 70%左右;LED 功能性照明产品市场占有率达 20%以上。
根据 CSA Research 相关数据显示,2015 年,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规模达到4,245 亿元,其中应用领域的产业规模达到 3,479 亿元,同比增长接近 22%,增长迅速。其中,LED 通用照明市场全面爆发,2015 年产值达 1,552 亿元,增长率约 33%,占 LED 应用领域市场比重由 2013 年的 34%增加到 2015 年的 45%。
根据数据统计,2016 年1-6月,全国照明行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2,132.73 亿元,同比增长 5.78%,LED 行业累计完成产量 2,962.92 亿只,同比增长 19.21%。随着技术进步的推动和市场需求的拉动,LED 照明产业将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朝着更高光效、更低成本、更高可靠性和更广范应用方向发展,并逐渐开启跨领域交叉融合,形成更高技术含量与附加值的产品,2016 年 LED照明产业发展继续延续高速增长态势。
此外,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照明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根据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数据统计,2016 年 1-6 月,我国照明行业完成累计出口额 176.5 亿美元,基本与2014 年同期持平,但相比 2015 年同期有所下降。出口照明产品中白炽灯、荧光灯等原主力产品的增幅已经明显下降,LED 照明产品在 2013 年至 2015 年增长迅速,并且带动了灯具产品乃至整个行业出口增长的势头,2016 年上半年略有下滑,但 LED 照明产品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照明产品,成为照明行业出口的主力产品。
在市场机遇和产业政策的双重驱动下,我国照明行业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阶段,高效节能的 LED 照明取代传统照明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绿色照明行业发展趋势
(1)LED 照明渗透率进一步提速
LED 照明具有耗电量少、寿命长、色彩丰富、耐震动、可控性强等特点,随着 LED 照明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以及在各国产业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推动 LED 照明市场迅速发展。
在政策方面,为提高能效、保护环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美国、日本、欧盟、香港等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禁用和禁售白炽灯的政策。近年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路线图》、《中国逐步降低荧光灯含汞量路线图》等一系列政策,我国自 2012 年 10 月 1 日起按功率大小分阶段逐步禁止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到 2016 年 10 月 1 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 15W 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逐步降低荧光灯含汞量,到 2014 年底力争全面淘汰液汞生产工艺;对国内生产的功率不超过 60 瓦的普通照明用荧光灯,分三个阶段逐步降低其含汞量,力争实现 50%以上的产品含汞量不超过同阶段目标值。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引导消费者转向对节能光源的消费,从而加速了 LED 照明产品在照明市场的渗透。
在价格方面,目前市面上节能照明产品主要为节能灯和 LED 灯,由于节能灯价格较低,因此先于 LED 灯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但随着 LED 灯价格的不断下降,LED 灯替换节能灯成本回收期也在不断缩短,同时 LED 灯的使用寿命比节能灯长,其经济性逐渐凸显。2014 年 5 月至 2016 年 6 月,全球和我国主要LED 灯价格走势情况如下:
随着各国禁用和禁售白炽灯和推广 LED 照明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及 LED 照明产品制造成本的不断降低,LED 照明产品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LED 照明的渗透率将加速提升,根据 LEDinside 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 LED 通用照明渗透率将从 2015 年的 31%增至 36%。
(2)智能照明是照明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消费者对照明光效、个性化照明、节能环保等要求的提升,智能照明作为最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智能照明领域,LED在智能照明效果控制方面的优势明显。传统光源可以通过声光延时控制器改变输入电压或电流来实现对灯的控制,在光线黑暗时能够有效地实现“人来灯亮、人去灯熄”,但由于其开关用的是机械控制器,频繁的开关很容易损坏。而 LED 基于其电气特性,可以通过改变输出电流占空比而改变其亮度。这种调光方式下,不会产生任何 LED 色谱偏移,有极高的调光精确度,且可以和数字控制技术相结合来进行控制。
智能照明属于智能家居的一部分,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的不断发展,未来智能家居市场需求将迎来快速发展,而智能照明将跟随智能家居热潮,成为LED 照明的潜在市场。
2013 年,智能灯公司 IGOO 发布 1 款智能灯,由智能灯灯体和智能灯控制器两大部分组成,两者之间通过蓝牙进行通讯,这一产品内嵌了音乐播放功能,控制器类似智能手机,还内置了针对灯光特质的应用商店;2014年,Philips 发布了 Hue Lux 智能无线照明系统,该款产品可以调节温度和照明强度,调节操作不仅可以通过 IOS 设备进行,还可以通过配套的无线可控制开关来实现;2015 年,智能照明被推上了前所未有的潮流顶端。通用电气宣布与高通和苹果合作,开发可变色 LED 智能灯泡。国内从传统的海尔、格力、美的到互联网巨头 BAT 和小米纷纷介入智能家居,战火烧至 LED 照明领域。
2016 年上半年,飞利浦照明进一步推出 Hue 系列产品,演绎了智能科技为人们营造的全新照明体验,重塑智能家居想象力,引领家居照明进入智能互联时代。根据 CSA Research 测算,全球智能照明市场规模在 2020 年将达到 560.5 亿美元,市场潜力巨大。
(3)绿色照明产品的属性向消费类电子转变
LED 照明技术的出现和推广使得绿色照明产品越来越具有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特性。作为消费类电子产品,一方面,消费者的消费方式由必需品消费转变为享受型消费,对照明产品的个性化要求随之增加。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照明要求,而提出了对光环境的需求,这就需要商家在提供绿色照明产品的同时,给出照明系统整体解决方案,通过不同产品合理搭配,营造出最好的灯光效果。
LED 照明光源的变色、混色、智能控制等特性为照明产品的个性化设计提供了技术基础。
另一方面,消费类电子产品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价格也随之不断下降,市场竞争激烈。随着 LED 芯片的不断升级,LED 照明产品价格的下降是必然趋势。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合格率和产品性价比,才能抵御竞争风险,增强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LED 照明产业整合加速
我国照明行业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链,但产业结构不合理,存在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等特征。随着我国 LED 照明产业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照明行业市场前景,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在产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收购兼并是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照明企业不断扩张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LED 照明中兼并重组案例大量出现,且以 LED 相关上市公司的收购为主,大部分公司都在积极布局产业链,提高综合实力,应对行业变革与经营风险。这些并购案例主要体现出三种趋势:一是,拥有核心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的上、中游企业通过向下游垂直整合实现全产业链布局,降低中间环节费用,实现协同,例如 GE 照明收购 Lightech 公司;二是,产业链各个环节中,企业通过横向整合实现产能、渠道、专利、人才和市场资源的整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例如伽伟股份并购品上照明;三是,其他行业通过兼并收购进入 LED 照明行业,例如清华同方并购真明丽等。
在产业政策的引导和 LED 照明技术的进步推动下,LED 照明市场增长迅速,相应的 LED 照明产业整合速度明显加快,产业集中度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兼并重组达到优势互补,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产业整合仍将是未来几年 LED 照明行业的主题。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YS)。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