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惯性导航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及其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研制生产高、中、低精度惯性仪表及系统的能力和条件,惯性技术应用产品的规模和需求均快速增长。随着光纤惯性器件及MEMS惯性器件的发展, 惯性技术应用从国防科技领域逐步扩大到石油勘探、智能交通、移动卫星通信、铁路轨道测量、海洋工程等民用领域。我国惯性技术产品民用市场目前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一方面在原有应用领域正呈现不断纵向深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地下管线测绘、室内外无缝导航、移动测量、地质灾害监测、消费电子等新兴应用领域不断涌现,横向扩张趋势明显,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1、国防应用

        惯性导航及控制系统最初主要为航空航天、地面及海上军事用户所应用,是现代国防系统的核心技术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飞机、导弹、舰船、潜艇、坦克等国防领域。惯性技术产品可较好地满足国防领域对导航制导类产品的严格要求,如高精度、高可靠性、低功耗、小体积、长寿命、快速反应、全方位、具有突防能力以及恶劣环境适应能力等。由于惯性技术在军事应用方面的重要性,主要西方国家在技术和产品上均禁止对我国转让和出口, 而信息化是当代军事国防的重要要求,这给我国的惯性技术应用行业发展提供了契机。随着我国惯性技术的发展,产品的精度、可靠性日渐提升,惯性技术应用产品已在我国国防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需求亦稳步提升。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国防费保持适度合理增长。国防支出由2007年的3,554.91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8,055.14亿元。
 

        我国2015年国防支出预算为8,868.98亿元3,较2014年增长9.17%。近年来在国防支出中装备费用支出占比均保持稳定,其将随国防支出增加保持同步适度增长。

        在我国国防支出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惯性导航及控制类产品市场规模将以25%的速度快速发展, 2015年用于研发及国防装备的惯性产品市场容量将达到293亿元。惯性技术在无人机上的应用,主要是利用新型惯性器件及捷联惯性导航技术为无人机提供精确的速度、位置、姿态等信息,从而实现其精确的导航定位。未来3-5年国内无人机领域将进入批量采购和应用的阶段,市场规模可望实现年均30%以上的加速增长。据测算,2015年我国无人机市场容量将达到19亿元,其惯性产品需求将达到4.64亿元。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7-2022年中国导航设备市场运营现状及发展趋势前瞻报告
        
        2、石油勘探开采

        惯性技术在石油勘探开采领域的应用源自定向钻井的需要, 其核心是采用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惯性及磁传感器来精确测量钻井过程中井斜角、方位角及工具面角等工程参数,从而实现井身轨迹与钻头位置的实时监测。目前惯性测量产品已经在我国石油勘探领域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

        近年来,我国探明石油储量不断增长,石油开采设备投资及更新换代也在加速进行,我国石油开采行业2012年至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额稳步增长,至2014年已达3,947.87亿元5。
 
        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能源需求增强,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销量总体呈增长趋势。 但2014年下半年起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并持续在低位徘徊。

2014年1月-2016年2月国际油价情况
 

        随着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2014年、2015年我国主要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均降低了国内油田的勘探与开采,通过提高国际原油采购降低自身运营成本,从而减少了对石油勘探开采设备的市场需求。2015年6月以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额同比增长率在0%上下小幅震荡,2016年5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额同比下降16.9%。
 

        3、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系统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图象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综合运用于交通管理体系,使其能实时、准确、高效地在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智能交通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以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因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国民用汽车及驾驶员数量快速增加。
 

        4、、铁路轨道测量

        截至2014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1.2万公里,较上年增长8.4%12;到201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2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高铁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13。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营运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14。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技术升级带动全球Wifi芯片行业扩容 下游应用集中于消费电子 市场呈寡头垄断格局

技术升级带动全球Wifi芯片行业扩容 下游应用集中于消费电子 市场呈寡头垄断格局

Wi-Fi技术具备传输速率高、部署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5G射频穿透性差,下游应用集中在手机及PC等消费电子领域。2023年全球Wifi芯片组市场规模已超200亿美元。信息时代背景下,Wi-Fi持续朝着更快速度、更低延迟、更高数据传输质量等方向演进,Wifi芯片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容,Wi-Fi6、Wi-Fi 6E、W

2025年03月18日
光通信行业快速发展为光放大器打开市场空间 EDFA为目前商用最广泛产品

光通信行业快速发展为光放大器打开市场空间 EDFA为目前商用最广泛产品

我国已拥有全球最大的光通信市场,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在50%左右。2019-2023年受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与升级的影响,我国光通信行业稳定增长,市场规模从921亿元增长至1345亿元。当前我国光通信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未来有着较大的增长空间。估计2024年,我国光通信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到1528亿元。而光通信行业的快

2025年03月18日
我国光纤传感器市场稳定增长 光纤陀螺占比最大 小型化、多功能化是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光纤传感器市场稳定增长 光纤陀螺占比最大 小型化、多功能化是未来发展方向

近年随着光纤传感技术的不断改进及成熟,其应用领域也随之不断拓展,光纤传感技术在石油石化、交通、电力、汽车及安防等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进而推动了我国光纤传感器行业规模的增长。展望未来,随着5G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的蓬勃发展,光纤传感器市场无疑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5年03月17日
5G、数据中心持续扩容下光通信器件行业需求稳增长 产量则整体呈波动增长态势

5G、数据中心持续扩容下光通信器件行业需求稳增长 产量则整体呈波动增长态势

发展到目前,我国已拥有全球最大的光通信市场,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在50%左右。2019-2023年受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与升级的影响,我国光通信行业稳定增长,市场规模从921亿元增长至1345亿元。当前我国光通信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未来有着较大的增长空间。估计2024年,我国光通信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到1528亿元。而光

2025年03月17日
市场持续火爆+上游光纤预制棒国产化 我国特种光纤行业迎发展机遇

市场持续火爆+上游光纤预制棒国产化 我国特种光纤行业迎发展机遇

近年随着低空经济和卫星通信等领域的蓬勃发展,特种光纤市场持续火爆,行业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同时,航空航天、风能、燃料电池等新兴产业的崛起,更为特种光纤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 进入2024年以来,我国三大运营商在特种光纤招标需求上有所增加。例如中国移动对特种光纤的招标量达到了720万芯公里,单价达82.6元/芯公里,较普

2025年03月15日
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分析:终端应用市场高增长 6G、气象等受益发展

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分析:终端应用市场高增长 6G、气象等受益发展

近年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终端应用市场高增长,渗透率过半,截至2024年上半年国内北斗终端设备应用超2700万台,同比增长17.4%,渗透率超过50%;重点行业应用超2000万台,智能手机出货量1.39亿部,超过98%支持北斗。不过,随着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和6G融合,推动空间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并且北斗卫星导航系

2024年12月23日
我国卫星通信行业分析:多家企业布局相关产业链 手机直连卫星高潮将来袭

我国卫星通信行业分析:多家企业布局相关产业链 手机直连卫星高潮将来袭

近年来,在LEO卫星、5G技术、政策等多重因素驱动,卫星通信行业迎来快速发展,产业链逐渐成熟,吸引多家企业布局,一场围绕卫星通信的全面“竞赛”已经拉开帷幕。同时,随着卫星短报文和卫星通讯的推出、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手机直连卫星的高潮即将到来。

2024年12月14日
5G 基站及数据中心建设带动我国通信连接器市场持续扩大 预计2025年规模将达360亿元

5G 基站及数据中心建设带动我国通信连接器市场持续扩大 预计2025年规模将达360亿元

近年我国通信连接器行业市场规模呈现不断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通信连接器行业市场规模294亿元,同比增长11.1%。预计到2025年我国通信连接器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60亿元。

2024年12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