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董明珠:智能手环太浮躁格力不做

    报告网摘要: 近日,有网友曝光了格力空调通过手机开启后手机上的开机画面,可以看到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的问候语:感谢您选择格力手机,这是格力跨进全球500强后推出的首批手机之一,它不仅可用于人际沟通,还能开启格力“智能环保家居”的大门。

     近日,有网友曝光了格力空调通过手机开启后手机上的开机画面,可以看到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的问候语:感谢您选择格力手机,这是格力跨进全球500强后推出的首批手机之一,它不仅可用于人际沟通,还能开启格力“智能环保家居”的大门。

    看到格力手机的开机画面作何感想?到底是公关炒作还是总裁效应?也许这些不得而知,唯一可以看出风向的是,格力将手机作为了其未来智能家居的“入口”。

    无独有偶,近日董明珠在接受某家媒体采访,当被问及是否有考虑做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时,董明珠回复:“手环算了。我觉得,我们做产品,不是为了热闹,也不是为了赚钱,要设身处地为你的用户想,才有生命力,所以那种浮躁的产品,我不会做的,我一定要做对消费者有意义有价值的产品。开发这种产品开发才有价值。”智能手环的状况是否真的如董明珠所言?对此,一直高调进军智能手环业务的雷军又怎么看?

    热闹:手环们都很忙

    曾几何时,名为“智能穿戴设备”的东东悄无声息的闯进人们的视线中,上演着一场场的集中大爆发。据美国信息咨询HIS发布的穿戴式科技白皮书预计,到2016年可穿戴设备将达到3900万至1.7亿部的出货量。诱人的市场前景,吸引了众多互联网企业和硬件厂商投入。

    国内市场,一大批穿戴式设备们扎堆而至。记者在某电商网站上搜索“智能手环”,结果有2000多件商品,有上千元的手环,也有几百元一个的不知名品牌手环,不少卖家月出货量达到数百件。有些不到200元的手环,甚至还兼具通话功能。在电子市场里,也有各式睡眠计步器、儿童防走失手环、蓝牙手镯之类的智能手环产品,其中大多数是不知名的小品牌。

    看到如此这般热闹场景,第一感觉就是手环们确实都很忙。

    赚钱:香饽饽还是明日黄花?

    不可否认,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市场规模的上限潜力极大。据市场调研公司Juniper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市场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2018年将达到190亿美元。在未来可能促使每人拥有一个或多个可穿戴式设备,从而与手机、电脑形成容量规模相当的市场。

    但是,当前的可穿戴式设备还是个新兴产品,虽然面临市场爆发期,但规模和成熟度都还需要一定历程。加上智能手环先天性存在不足,硬件本身并不存在黏性,市场前景并不清晰明朗。不知各位大佬们有没有想到,可能今天看来的手环们还是个“香饽饽”,但不久就成为了明日黄花。前路尚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智能穿戴式设备还真不知何去何从......

    而对于急于试水可穿戴市场的手环们,或者可以学习一下某公司,从最初的硬件研发转向做软件服务,通过社交等其他途径来提升黏性,从而更好地进军可穿戴市场布局。

    鸡肋:对消费者的意义?

    国内各种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早已充斥市场,大部分出自此前生产山寨手机的小厂。不过,一些用户觉得,除了运动、睡眠、饮食这些数据,以及与朋友互动外,这些所谓的可穿戴设备还谈不上提供有价值的内容。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智能手环中都具有靓丽多彩的外观以及五花八门的功能,这些只不过是华而不实或者是画蛇添足而已,如上面所说,手环们都不会成为日常必备用品。而且很多功能在使用时,还得依靠手机统计和分析,才能获得健康监测数据。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很多智能手机、手表集成了运动健身功能。

    也就是说,仅配备运动传感器、功能单一的手环将不再受欢迎,智能手机将逐渐取代这些简单的设备,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Lark公司的首席执行官JulieHu就表示,运动手环等设备最终将被集成低功耗传感器的智能手机所取代。

    而最终,能够存活于市场的运动监测设备,必须具备更先进的硬件特性,如可以通过肌电图分析肌肉纤维活性的Leo手环等,这些设备必须具有超越苹果和谷歌智能手机的性能,否则很难存活。相关行业资讯请查阅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智能手机行业运营格局及未来五年投资商机研究报告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加速推进量子通信产业化 技术迭代助力全行业应用打开 国盾量子领衔发展

中国加速推进量子通信产业化 技术迭代助力全行业应用打开 国盾量子领衔发展

近年来中国加速推进量子通信产业化,以“京沪干线”和“武合干线”为代表的地面量子通信骨干网络,与“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相结合,构建了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络。目前,中国已部署的量子保密通信光缆总长度突破 1.2 万公里,覆盖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重点区域。

2025年10月09日
政策与AI驱动 中国无线充电手机行业迎新机遇 Qi2标准与磁吸技术引领市场迈向新阶段

政策与AI驱动 中国无线充电手机行业迎新机遇 Qi2标准与磁吸技术引领市场迈向新阶段

随着“国补”政策落地与AI手机渗透率快速提升,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迎来复苏。与此同时,为满足AI高算力需求,手机电池容量与充电功率持续攀升,无线充电技术正从高端旗舰向中端市场加速普及。在Qi2新标准与磁吸技术的推动下,无线充电手机市场迎来新的增长契机。

2025年09月28日
微软、谷歌等巨头竞逐新边疆 我国太空算力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微软、谷歌等巨头竞逐新边疆 我国太空算力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在人工智能时代,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而地面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正面临能耗与散热的巨大瓶颈。太空,这一充满想象力的新边疆,提供了破局的终极答案:太空算力。全球科技巨头如英伟达、微软、亚马逊已通过合作发射算力卫星、构建星地协同系统等方式抢先布局。在中国,这一赛道更兼具国家“航天强国”与“数字中国”双重战略的驱动,以及遥感

2025年09月13日
航天测控——卫星市场“生命线” 国内市场活力将被充分激发 民营力量如何应对?

航天测控——卫星市场“生命线” 国内市场活力将被充分激发 民营力量如何应对?

航天测控系统作为航天器的“生命线”,是连接天地与掌控太空的核心基础设施,承担着跟踪测轨、数据遥测与指令遥控的关键职能。随着全球在轨卫星数量爆发式增长与中国空间站常态化运营,测控需求正从国家任务向“国家队+商业航天”双轮驱动模式跃迁。商业公司已在市场化赛道开辟广阔天地,推动行业向高效、智能与服务化转型。

2025年09月11日
数据通信需求膨胀及5G基站建设加速 我国通讯连接器行业迎来发展机遇

数据通信需求膨胀及5G基站建设加速 我国通讯连接器行业迎来发展机遇

随着5G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和数据量生产量扩大,下游市场存量升级的替换需求和新建设施的增量需求共同为通讯连接器行业带来发展机遇。根据数据显示,2019-2021年,我国通讯连接器市场规模从62.67亿美元增长至8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91%,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5亿美元。

2025年09月05日
我国光通信测试仪器行业迎来发展机遇 未来将向高速率、大带宽方向发展

我国光通信测试仪器行业迎来发展机遇 未来将向高速率、大带宽方向发展

随着数据传输需求增多,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达99亿元,同比增长3.13%;其中以太光模块、连接器、Fibre Channel光模块、电信光模块分别占比59.6%、32.6%、4.7%、3.1%。预计2024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将达108亿元,同比增长9.09%;2027

2025年08月18日
光纤光缆行业:市场需求萎缩和周期性调整下产量减少 本土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强

光纤光缆行业:市场需求萎缩和周期性调整下产量减少 本土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强

我国光纤光缆行业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和市场变革,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国内光纤接入程度不断升级,由光纤到交换箱、光纤到路边,光纤到大楼,最终演化至光纤到户。根据数据,截至2025年3月,我国光纤接入(FTTH/O)端口达11.8亿个。2018-2025年Q1我国光纤接入(FTTH/O)端口数量占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的比重已由

2025年07月29日
数据中心快速升级利好全球MPO光纤连接器行业发展 中国厂商营收猛增、产能仍待扩张

数据中心快速升级利好全球MPO光纤连接器行业发展 中国厂商营收猛增、产能仍待扩张

近年来,全球MPO光纤连接器市场呈现出强劲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最大下游市场——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伴随数据中心传输速率的升级,高速光模块用量大幅提升,配套 16/24 芯 MPO、32/48 芯 MPO 用量增长,预计2029年全球MPO光纤连接器市场规模将超60亿美元。

2025年07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