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智能电网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智能电网行业竞争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一、行业概述
           1.定义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智电电力),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2. 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
           (1)坚强。在电网发生大扰动和故障时,仍能保持对用户的供电能力,而不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在自然灾害、极端气候条件下或外力破坏下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确保电力信息安全的能力。
           (2)自愈。具有实时、在线和连续的安全评估和分析能力,强大的预警和预防控制能力,以及自动故障诊断、故障隔离和系统自我恢复的能力。
           (3)兼容。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有序、合理接入,适应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的接入,能够实现与用户的交互和高效互动,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电力需求并提供对用户的增值服务。
           (4)经济。支持电力市场运营和电力交易的有效开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电网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集成。实现电网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采用统一的平台和模型,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益化管理。
           (6)优化。优化资产的利用,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
           二、行业发展情况
           1.投资情况

           2009-2020年国家电网总投资3.45万亿元,其中智能化投资3841亿元,占电网总投资的11.1%。第一阶段2009-2010年的电网总投资为5510亿元,智能化投资为341亿元,占电网总投资的6.2%;第二阶段电网总投资为15000亿元,智能化投资为1750亿元,占总投资的11.7%;第三阶段电网总投资为14000亿元,智能化投资为1750亿元,占总投资的12.5%。
2009-2020年中国电网年均总投资与智能化投资趋势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智能电表市场需求分析
           智能电表是智能电网的智能终端和数据入口,为了适应智能电网,智能电表具有双向多种费率计量、用户端实时控制、多种数据传输模式、智能交互等多种应用功能。智能电网建设为全球智能电表及用电信息采集、处理系统产品带来了广阔的市场需求。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安装近20亿台智能电表,智能电网将覆盖全世界80%的人口,智能电表渗透率达到60%。
           由于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等促进因素,智能电表市场发展势头迅猛,未来新增用户都将使用智能电表,“十三五”期间将基本实现智能电表全覆盖。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电表安装,我国智能电表开始进入库存替换阶段,智能电表一般在运行8年后开始替换,由于2009年开始招标,从2017年起替换市场将成为智能电表市场增长的一大主要驱动力。根据招标记录,估算2016-2020年智能电表替换需求约1.9亿台,替换空间437亿元,基本全部来自于国网片区。
“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电表需求预测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智能电网发展规划
           根据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总体规划,到2020年我国基本建成以特高压电网为主干网络、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现代电网。具体到实践中,该规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智能电网能够根据各行各业的电力需求情况进行资源配置,同时实现清洁能源的开发;二、智能电网的安全系数实现质的飞跃,同时能够自动规避常见的电力危险,抵御电力风险;三、智能电网的管理实现规范化和智能化,避免电力消耗,进而使电网的使用效率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四、智能电网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更加便捷、畅通,以保证电力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五、智能电网开展更多的增值服务,以保证电网与用户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
           三、发展前景和挑战
           1.发展前景
           (1)政府重点支持智能电网的投资建设

             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的通知》中,确定了延庆智能配电网等105个项目为第一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并明确要坚持公平开放,不得指定投资主体。试点项目应当向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公平开放,通过招标等市场化方式公开、公平、公正优选确定项目业主,明确项目建设内容、工期、供电范围并签订协议。项目业主应为独立法人,具有与配电网投资运营相应的业务资质和投资能力,无不良信用记录,确保诚实守信、依法依规经营。鼓励电网企业与社会资本通过股权合作等方式成立产权多元化公司参与竞争。并要求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按规定向项目业主颁发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或赋予相应业务资质,为社会资本参与增量配电业务创造条件。电网企业要按照电网接入管理的有关规定以及电网运行安全的要求,向项目业主无歧视开放电网,提供便捷、及时、高效的并网服务。这份通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增量配网,105个试点项目总投资额预计将达到500亿-1000亿元,将使得智能电网的投资规模得到快速的增长。
           (2)我国已全面突破从发电到用电各技术领域的智能电网核心技术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发展,国家电网已全面突破从发电到用电各技术领域的智能电网核心技术,推动我国电网技术在国际上实现由“跟随者”向“引领者”的转变。在逐步构建智能电网的过程中,需求大的领域存在投资机会,包括智能调度平台建设、新能源接入技术和推广光伏、燃气三联供等分布式能源供应,以及偏远地区投资应用微电网、扶持储能、电动汽车产业等。随着智能电网进入全面建设的重要阶段和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城乡配电网的智能化建设将全面拉开,智能电网及智能成套设备、智能配电、控制系统等三大领域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3)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推动智能电网的发展
           在发电方面,大数据技术能够整合社会范围内的电力需求,同时能够预测一段时间内的用电负荷,发电领域依据信息报告进行有步骤、有策略的间歇性发电,有利于生态文明的建设。在输电方面,大数据技术能够全面搜集和处理输电线路中各类信息,保证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电网损害率,有利于智能电网的落成。在用电方面,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广大电力用户的用电需求进行整理和分析,结合先进的电力市场营销策略,有意识地引导社会范围内的节能用电理念,推动电力产业的“集约化”发展。
           2.挑战
           (1)尚有智能电网的技术难题需解决

           由于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随着电力需求高速增长,地区间的电能消费量差别逐所增大,中国电力供给与需求分布存在以下特点:能源方面,水能主要在西南地区,煤炭分布于陕西、山西、内蒙古西部“三西”地区;负荷则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因此,电力供给的可获得性、非歧视性、可承受性,面临区域间经济人口及电力供需不均衡给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此外,未来将有大量的分布式清洁能源发电及其他形式发电接入电网,要求配电网具备灵活重构、和阴流优化、青洁能源接纳能力,这对于智能电网的技术要求也是一种挑战。
           (2)电力改革尚未完善,电网企业负担较重
           相对于其他工业,中国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起步较晚。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电网从建立之初就是一张统一的大电网,自然垄断是其基本属性。多年来,电网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电网由国有企业垄断运营,电价由国家价格主管部门确定,采取“财政补贴向用电户收费”的模式,具备非常明显的“准公共产品”特征。电网虽然已经实现政企分开、厂网分离,但是由于缺少市场竞争,在输电、配电、售电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目前我国电力体制正在改革,但由于电力改革尚未完善,服务机制尚不健全,电网企业实际承担了较多的服务社会的责任,如落后地区的城网改造、“村村通电”工程、居民用电无偿维修服务等,因此负担较重,不利于电网企业实现对智能电网的大力投资。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转载请注明出处(XZ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海底数据中心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商业化进程较快 海兰信龙头地位稳固

全球海底数据中心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商业化进程较快 海兰信龙头地位稳固

国内海底数据中心商业化进程较快,主要驱动因素在于:B端随着企业与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以及上云趋势的推动,数据分析、存储和计算需求将急剧攀升,C端数据量在短视频、直播和社交电商等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特别是向四五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深入渗透背景下持续快速增长。国内数据量爆发式增长,带动数据中心建设加快,耗电量持续增长。但在“

2025年04月04日
技术升级带动全球Wifi芯片行业扩容 下游应用集中于消费电子 市场呈寡头垄断格局

技术升级带动全球Wifi芯片行业扩容 下游应用集中于消费电子 市场呈寡头垄断格局

Wi-Fi技术具备传输速率高、部署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5G射频穿透性差,下游应用集中在手机及PC等消费电子领域。2023年全球Wifi芯片组市场规模已超200亿美元。信息时代背景下,Wi-Fi持续朝着更快速度、更低延迟、更高数据传输质量等方向演进,Wifi芯片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容,Wi-Fi6、Wi-Fi 6E、W

2025年03月18日
光通信行业快速发展为光放大器打开市场空间 EDFA为目前商用最广泛产品

光通信行业快速发展为光放大器打开市场空间 EDFA为目前商用最广泛产品

我国已拥有全球最大的光通信市场,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在50%左右。2019-2023年受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与升级的影响,我国光通信行业稳定增长,市场规模从921亿元增长至1345亿元。当前我国光通信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未来有着较大的增长空间。估计2024年,我国光通信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到1528亿元。而光通信行业的快

2025年03月18日
我国光纤传感器市场稳定增长 光纤陀螺占比最大 小型化、多功能化是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光纤传感器市场稳定增长 光纤陀螺占比最大 小型化、多功能化是未来发展方向

近年随着光纤传感技术的不断改进及成熟,其应用领域也随之不断拓展,光纤传感技术在石油石化、交通、电力、汽车及安防等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进而推动了我国光纤传感器行业规模的增长。展望未来,随着5G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的蓬勃发展,光纤传感器市场无疑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5年03月17日
5G、数据中心持续扩容下光通信器件行业需求稳增长 产量则整体呈波动增长态势

5G、数据中心持续扩容下光通信器件行业需求稳增长 产量则整体呈波动增长态势

发展到目前,我国已拥有全球最大的光通信市场,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在50%左右。2019-2023年受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与升级的影响,我国光通信行业稳定增长,市场规模从921亿元增长至1345亿元。当前我国光通信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未来有着较大的增长空间。估计2024年,我国光通信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到1528亿元。而光

2025年03月17日
市场持续火爆+上游光纤预制棒国产化 我国特种光纤行业迎发展机遇

市场持续火爆+上游光纤预制棒国产化 我国特种光纤行业迎发展机遇

近年随着低空经济和卫星通信等领域的蓬勃发展,特种光纤市场持续火爆,行业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同时,航空航天、风能、燃料电池等新兴产业的崛起,更为特种光纤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 进入2024年以来,我国三大运营商在特种光纤招标需求上有所增加。例如中国移动对特种光纤的招标量达到了720万芯公里,单价达82.6元/芯公里,较普

2025年03月15日
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分析:终端应用市场高增长 6G、气象等受益发展

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分析:终端应用市场高增长 6G、气象等受益发展

近年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终端应用市场高增长,渗透率过半,截至2024年上半年国内北斗终端设备应用超2700万台,同比增长17.4%,渗透率超过50%;重点行业应用超2000万台,智能手机出货量1.39亿部,超过98%支持北斗。不过,随着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和6G融合,推动空间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并且北斗卫星导航系

2024年12月23日
我国卫星通信行业分析:多家企业布局相关产业链 手机直连卫星高潮将来袭

我国卫星通信行业分析:多家企业布局相关产业链 手机直连卫星高潮将来袭

近年来,在LEO卫星、5G技术、政策等多重因素驱动,卫星通信行业迎来快速发展,产业链逐渐成熟,吸引多家企业布局,一场围绕卫星通信的全面“竞赛”已经拉开帷幕。同时,随着卫星短报文和卫星通讯的推出、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手机直连卫星的高潮即将到来。

2024年12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