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0年第三方电子支付有望发牌照


  第三方电子支付牌照一直是电子支付企业翘首企盼的“尚方宝剑”。尽管这一牌照到目前为止仍未推出,而电子支付的行业却并未消极等待。

  目前,第三方电子支付已经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遍地开花。而经过十年发展,互联网支付已经逐渐成熟,支付宝、财付通、易宝等逐渐普及,最近两年创新的焦点集中在手机端。电子支付的商机已经被两大势力盯上,一是电信运营商,一是银联。

  而关于电子支付牌照的讨论则并未停止,最新消息显示,最快可能是下半年。

  运营商支付之路

  本周五,中国电信上海就将与锦诺科技合作,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实施我国首个大规模商场手机支付项目。

  中国电信将在这一商业区内大面积部署消费终端、展开规模应用的手机支付项目。作为手机支付应用解决方案,锦诺科技提供了读卡器和电子钱包功能的RF UIM卡,替代现有普通手机终端的SIM卡。由中国电信上海向用户发放带有电子钱包功能的RF UIM卡。

  中国电信这一方式与中国移动相似。中国移动推出一种新的SIM卡,将NFC(近距离通信)芯片与SIM卡融合,实现电子支付和数据下载等多种功能,用户只要用手机接近读卡器,即可实现小额支付。

  目前中国移动的用户在上海等地只要携带更换了SIM卡的手机,就可以在麦当劳、星巴克、地铁站用手机实现支付。

  中国移动相关人士透露,中国移动需要攻克的难题包括如何让融合在手机SIM卡的芯片信号能透过电池、金属外壳传出来,从而真正实现手机刷卡,中国移动还将为这些商家配置读卡器,目前每个读卡器的成本是3000元,而每个新型SIM卡的成本在50到100元。

  中国移动手机卡的账户将和用户的银行卡或信用卡账户捆绑,用户可以通过短信,将银行卡或信用卡中的资金转入手机卡。

  为了推进无线支付,中国联通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中国联通上海公司选择了使用内置NFC功能芯片的公交卡手机挂件卡以及手机后盖贴片卡,而不是与手机SIM卡融合的道路。

  事实上,短信和WAP是早期的移动支付方式,但由于交互性差、用户感受不友好、安全性差等原因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最近一两年发展起来的则是手机远程支付和近端交易。近端交易的典型应用则是刷卡手机,三大运营商都在推广。

  远程银联支付

  远程支付的典型应用则是通过手机里面的交易平台完成远程交易转账或付款,但这就需要选择与运营商之外的银联合作。

  瀚银科技的手付通目前就致力于移动远程支付市场的开发,这种实现方式是将客户的银行卡(包括借记卡和信用卡)捆绑到带有智能加密芯片的特制SD卡上,就可以在手机上使用信用卡还款、异地跨行转账、余额查询等银行服务。

  “用户在手机上进行数百万元的转账都可以。”瀚银科技CEO张莉表示,瀚银的手付通可以最多在一部手机上转入10个银行账户,手机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完成转账还款、消费购物等多种功能,收费标准与网上银行相同。

  与近距离小额支付的运营商模式不同,这种银联模式主攻大额支付和银行功能,同时也是一个移动电子商务平台,有手机银行、水电煤缴费、手机充值、游戏点卡、机票酒店等众多应用,并接入多家网上商城。盈利则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银行的转账等返点,另外一方面是商户的交易返点、广告植入等。

  牌照进行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为9406万,年增幅达80.9%。

  2009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19.74亿元,手机支付用户规模也将达到8250万人。

  央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欧阳卫民在2009中国网上银行年会上表示,央行下一步要给快速发展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发放牌照,主要对电子支付的从业资格和经营范围进行规范,其本意在于把非金融机构的第三方支付融入金融体系,和银行等金融支付体系协同发展。

  “央行最近刚组织了会议。”张莉对记者表示,会议对新型电子支付的相关管理规定进行了新一轮的讨论。该会议是以支付清算协会的名义举办。支付清算协会是民政部注册、央行指导的机构,由37家金融机构和31家非金融机构组成,支付宝、瀚银科技等是其中首批成员。

  有参会人士透露,央行希望支付市场良性发展,估计央行还会组织协会成员进行一次讨论,今年下半年会出第三方电子支付牌照。

  有知情人士表示,发放牌照目前还需要解决的事情包括如何处理中间账户的沉淀资金风险问题。去年12月8日支付宝成立五周年,日交易额突破12亿元,外部商户数已经增长到46万家。

  而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采取的是中间账户形式,就是用户先把资金划到支付宝账号里,再用支付宝的充值来进行支付,其日沉淀资金量越来越大,如何确定沉淀资金的风险保证金缴存比例,是一个难点。

  事实上,为了统一、规范电子支付企业的行业标准,央行从2009年下半年就开始对第三方支付企业进行调研。财付通市场中心总监马晓东透露,对于央行的“摸底”行动,财付通已经积极配合,电子支付作为传统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和创新,本身要遵从金融规范,不冲击现有货币金融体系。

分析师认为,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是上下游的关系,第三方支付通过银行卡发生资金转移和支付清算,会提升银行客户用卡的活跃度,只是对于网上银行和第三方支付的一些重叠业务会产生影响。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与AI驱动 中国无线充电手机行业迎新机遇 Qi2标准与磁吸技术引领市场迈向新阶段

政策与AI驱动 中国无线充电手机行业迎新机遇 Qi2标准与磁吸技术引领市场迈向新阶段

随着“国补”政策落地与AI手机渗透率快速提升,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迎来复苏。与此同时,为满足AI高算力需求,手机电池容量与充电功率持续攀升,无线充电技术正从高端旗舰向中端市场加速普及。在Qi2新标准与磁吸技术的推动下,无线充电手机市场迎来新的增长契机。

2025年09月28日
微软、谷歌等巨头竞逐新边疆 我国太空算力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微软、谷歌等巨头竞逐新边疆 我国太空算力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在人工智能时代,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而地面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正面临能耗与散热的巨大瓶颈。太空,这一充满想象力的新边疆,提供了破局的终极答案:太空算力。全球科技巨头如英伟达、微软、亚马逊已通过合作发射算力卫星、构建星地协同系统等方式抢先布局。在中国,这一赛道更兼具国家“航天强国”与“数字中国”双重战略的驱动,以及遥感

2025年09月13日
航天测控——卫星市场“生命线” 国内市场活力将被充分激发 民营力量如何应对?

航天测控——卫星市场“生命线” 国内市场活力将被充分激发 民营力量如何应对?

航天测控系统作为航天器的“生命线”,是连接天地与掌控太空的核心基础设施,承担着跟踪测轨、数据遥测与指令遥控的关键职能。随着全球在轨卫星数量爆发式增长与中国空间站常态化运营,测控需求正从国家任务向“国家队+商业航天”双轮驱动模式跃迁。商业公司已在市场化赛道开辟广阔天地,推动行业向高效、智能与服务化转型。

2025年09月11日
数据通信需求膨胀及5G基站建设加速 我国通讯连接器行业迎来发展机遇

数据通信需求膨胀及5G基站建设加速 我国通讯连接器行业迎来发展机遇

随着5G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和数据量生产量扩大,下游市场存量升级的替换需求和新建设施的增量需求共同为通讯连接器行业带来发展机遇。根据数据显示,2019-2021年,我国通讯连接器市场规模从62.67亿美元增长至8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91%,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5亿美元。

2025年09月05日
我国光通信测试仪器行业迎来发展机遇 未来将向高速率、大带宽方向发展

我国光通信测试仪器行业迎来发展机遇 未来将向高速率、大带宽方向发展

随着数据传输需求增多,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达99亿元,同比增长3.13%;其中以太光模块、连接器、Fibre Channel光模块、电信光模块分别占比59.6%、32.6%、4.7%、3.1%。预计2024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将达108亿元,同比增长9.09%;2027

2025年08月18日
光纤光缆行业:市场需求萎缩和周期性调整下产量减少 本土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强

光纤光缆行业:市场需求萎缩和周期性调整下产量减少 本土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强

我国光纤光缆行业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和市场变革,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国内光纤接入程度不断升级,由光纤到交换箱、光纤到路边,光纤到大楼,最终演化至光纤到户。根据数据,截至2025年3月,我国光纤接入(FTTH/O)端口达11.8亿个。2018-2025年Q1我国光纤接入(FTTH/O)端口数量占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的比重已由

2025年07月29日
数据中心快速升级利好全球MPO光纤连接器行业发展 中国厂商营收猛增、产能仍待扩张

数据中心快速升级利好全球MPO光纤连接器行业发展 中国厂商营收猛增、产能仍待扩张

近年来,全球MPO光纤连接器市场呈现出强劲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最大下游市场——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伴随数据中心传输速率的升级,高速光模块用量大幅提升,配套 16/24 芯 MPO、32/48 芯 MPO 用量增长,预计2029年全球MPO光纤连接器市场规模将超60亿美元。

2025年07月07日
政策推动我国电线电缆行业洗牌 企业在高性能领域加速布局 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政策推动我国电线电缆行业洗牌 企业在高性能领域加速布局 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电线电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配套产业,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下,我国电线电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电线电缆应用于电力、能源、交通、通信、工程建筑等多个行业,其中电力电缆和电气装备电缆是最主要的细分领域。

2025年06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