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电子支付市场延续了高速发展态势,网上银行交易额预计将达450万亿元,而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则有望超过7000亿元。回顾市场表现,中国电子支付市场前进的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业务模式、产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同时,市场的发展也相应呈现出三大态势:
网银、第三方支付业务相互渗透
在电子支付市场发展初期,网银的电子支付基础地位明确,第三方支付则作为上层应用,主要面向电子商务个人用户。而支付渠道也主要以互联网为主。
通过电子支付市场在过去一年的表现不难发现,网银功能正愈发完善,交易性质的网上支付服务也逐渐纳入到网银的重点业务当中。此外,手机网银这一新兴渠道的推广力度也有所加强。第三方支付则一改上层应用形态,“向下扎根”,通过邮政、手机、POS终端等渠道支持用户充值,并将业务延伸到各行业,为企业提供支付解决方案,并逐渐覆盖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后,网银和第三方支付的合作关系将融入更多的竞争元素,双方均将进一步延伸业务,更多的去贴近广大用户。网银将进一步拓展网上支付、生活缴费等业务,争取更多的电子商务网站、商户以及行业企业;而第三方支付则进一步拓展充值渠道,业务也将向日常生活以及信贷、保险、投资理财等金融领域延伸。
支付工具与商务平台结合愈发紧密
由于用户的根本目的是商务交易流程的电子化,而电子支付是完善电子交易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却非基础环节。所以,如果网上的信息渠道尚未打通,实现电子支付则无从谈起。目前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快速发展,但仍旧有广大的商户、企业没有搭建起基本的电子商务平台,存在巨大的电子商务需求缺口。因此,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厂商不再局限于电子支付服务,而应提供一站式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或者联合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帮助客户建立起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最终实现交易的全面电子化。其中,支付宝为代表的厂商则可能凭借集团资源、自身电子商务平台以及较为完整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扩大在第三方支付领域内的领先优势。
网银平台互联消除银行间壁垒,机构登记加强市场监管
前不久,央行表示将在2010年6月之前建立网上银行互联平台。届时,用户登录任何一家网银,都可查询其他行的自身账户信息,操作包括其他银行网银业务在内的大多数业务,不会再因为使用不同发卡行的卡而使业务范围受限。网银账户的“一对多”将大大刺激用户使用网银的积极性和活跃度,尤其是高速发展的个人网银用户。此外,此举也给业务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银行、地方性银行带来机会,拓展网银用户。而网银的业务资源共享、安全保障和简化操作也将成为未来几年各银行和相关服务商的业务重点。
09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从事支付清算业务(网上支付;电子货币发行与清算;银行票据跨行清算;银行卡跨行清算)的非金融机构进行登记,旨在摸清相关机构情况,为未来颁布的《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提供决策依据,进一步规范市场参与主体,加强非金融机构资金监管。今后,第三方支付市场集中度将有所上升,部分规模小、运作不规范的支付公司将面临政策门槛,甚至淡出市场。
总的来看,中国电子支付市场格局稳中有变,银行、非金融机构合作更加深入,而竞争也将逐步显现。同时,政府对市场的关注度和推进力度也在提升,通过整合资源、加强监管等手段保证市场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而各电子支付厂商的业务类型也将不断丰富,解决方案日趋完善和成熟,服务、渠道尽力贴近大众。中国电子支付市场将迎来赢来新机遇,迈入第二轮快速增长阶段。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