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泛娱乐化时代到来 衍生品市场大有可为


         1、泛娱乐化时代到来,IP 成为核心资源
         泛娱乐是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以 IP 为核心,进行跨领域、跨平台衍生的粉丝经济。为核心,进行跨领域、跨平台衍生的粉丝经济。其中文学、动漫、电影、电视剧、音乐、综艺、明星都有可能产生 IP 资源,电影、电视、动漫、游戏、演出能够成倍放大 IP 的粉丝数量,扩大 IP 的影响力;影视、游戏、演出、衍生品是主要的变现渠道。基于优质 IP 已有的粉丝基础,对IP 内容进行多种文化形态的轮次开发,可以降低开发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实现 IP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IP 涉及的行业可以分为 IP 内容行业和 IP 衍生品行业,网络文学、影视、动漫、音乐等属于 IP 内容,而基于 IP 内容开发出来的游戏、消费品、主题公园等属于 IP 衍生品的范畴。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7-2022年中国文化娱乐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泛娱乐产业价值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泛娱乐核心产业市场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IP 泛娱乐产业链分层次市场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 、内容市场火爆,衍生品市场大有可为
         1 )动漫行业
         全球调查显示,2014 年,中国以动漫为主的形象授权市场规模为 34.2 亿美元(约人民币 227 亿元),占世界动漫品牌授权市场的 3.2%,授权金为 2 亿美元,占中国授权金总额的 56.9%。其中,玩具、饰品、服装排名前三位,规模分别为 8.9 亿美元、4.4 亿美元和 3.4 亿美元。
         据报告显示,2015 年我国动漫行业市场规模为 1131 亿元、衍生品市场规模为 380 亿元,动漫衍生品占比为 33.6%。以日本为参照,日本 2014 年动画行业商品化率 40%、游戏化率为 18%,表演秀 2%,合计衍生品率大致为 60%,远高于我国动漫衍生品占比,表明我国动漫衍生品市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假设按照我国过去5年动漫市场、动漫衍生品市场复合增速19.17%及19.96%作为 2016 年市场增速,估算 2016 年我国动漫市场规模达到 1349 亿元,动漫衍生品市场规模为 456 亿元,若衍生品比例提升至 60%,则动漫衍生品市场规模将达到 809 亿元,市场空间巨大。
2014 年中国动漫形象授权市场细分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4 年日本动漫衍生品占全行业的 60% 左右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二次元用户在动漫上的消费类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被全球 62% 授权商列为未来重点开拓市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电影行业
         电影衍生品方面,中国的衍生品市场发展存在规模较小和缺乏版权保护的问题。以中美电影市场进行对比,美国经典电影《星球大战》三部曲的票房收入为 18 亿美元,衍生品收入 45 亿美元,总收入中占比为 71%;《狮子王》票房收入 7.8 亿美元,衍生品收入 20 亿美元,总收入中占比为 72%,而中国电影的衍生品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仅在10%左右。在版权保护方面,在目前国内的电影衍生品市场中盗版产品随处可见。随着消费的升级,正版衍生品是未来的消费趋势,对比美国的市场规模,国内衍生品市场有巨大的开发空间。
         并不是所有的电影类型都适合开发衍生品,衍生品开发相对集中在动漫、科幻、魔幻、粉丝电影等领域。2015 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 440 亿元,其中,动画电影票房约 45亿元,占比 11%,加上其他热门的衍生品开发类型,预计可进行衍生品开发的比例超过30%,参照美国市场,衍生品收入在电影总收入中的占比达到 70%,预计我国 2015 年电影衍生品市场空间规模约为 440*0.3*7/3=306 亿元。加上我国电影行业的规模正在高速增长,衍生品市场空间还将不断扩大。
美国经典电影衍生品 累计 销售收入占比 7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 中国电影衍生品销售仅占 1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 )明星娱乐行业
         明星周边消费品主要包括(1)应援物:应援气球、荧光棒、灯牌、应援扇等。(2)明星同款,一般随着明星出演的影视剧的火爆而出现同款服饰的流行。(3)带有明星名字、照片的日常用品等。随着消费的升级,产品的精美度、是否正版和质量位列粉丝在追星过程最主要的关注因素。2015 年韩国 SM 公司的营业收入中,明星授权商品零售、演唱会和数字音乐的比重分别是 8%、28%和 21%,2015 年我国演出行业市场规模为475.43 亿元,音乐唱片、版权收入、数字音乐收入规模为 507.67 亿元,按照 SM 公司收入比例粗略计算,为 我国正版授权的明星周边消费品规模约为 160 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QLY)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新政松绑? 引进剧、积压剧等或将激发我国电视剧行业市场活力

新政松绑? 引进剧、积压剧等或将激发我国电视剧行业市场活力

同时,电视剧集数也自2019年起逐年减少,至2024年降至较低水平,2025年第一季度延续这一态势。这标志着电视剧市场正从高速增长期转向调整阶段,可能受到政策调控、市场需求变化以及行业发展规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2025年08月23日
资本、技术、政策齐发力 我国AI短剧行业爆发风口已现 抖音、快手重点布局

资本、技术、政策齐发力 我国AI短剧行业爆发风口已现 抖音、快手重点布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观众对娱乐内容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政策扶持以及抖音、快手、网易等互联网巨头入局,我国短剧行业快速爆发,并且伴随着AI技术的持续迭代及AI动漫短剧等新形态兴起,AI短剧市场迎来新一轮密集上线。与此同时,平台重金押注、资本热钱涌入、技术加速迭代、创作者大量入场、政策“补”力,AI短剧行业爆发式增长风

2025年08月14日
抖音、快手、B站相继入局 我国动漫短剧行业规模尚小 未来发展前景可观

抖音、快手、B站相继入局 我国动漫短剧行业规模尚小 未来发展前景可观

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观众对娱乐内容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政策扶持以及抖音、快手、网易等互联网巨头入局等因素驱动下,我国短剧行业市场快速爆发,低成本的动漫短剧成为行业新趋势。当前,九州、快手、抖音、B站等平台纷纷发力,投放量与收益可观。我国动漫短剧行业规模尚小,受众群体庞大,但素材量快速增加。不过,我国动漫短剧行

2025年08月06日
《歌手2025》焕发新活力 我国音乐综艺行业诸多困境仍存 但市场前景也仍可观

《歌手2025》焕发新活力 我国音乐综艺行业诸多困境仍存 但市场前景也仍可观

《歌手2025》《我们的歌》《时光音乐会》等卫视音乐节目强势回归,《音乐缘计划》《有歌2024》等原创音乐节目也异军突起,赢得较好口碑,为音乐综艺市场激发新活力。整体来看,我国音乐综艺行业已告别野蛮生长的爆发期,进入深度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尽管面临创新瓶颈、因果逻辑错误、成本压力等多重挑战,但其作为文化娱乐消费重

2025年06月12日
“爱优腾”各出“短”招 我国剧集行业持续提质减量 未来市场或将朝向两极分化

“爱优腾”各出“短”招 我国剧集行业持续提质减量 未来市场或将朝向两极分化

2024年,我国剧集市场提质减量持续,新剧综合表现提升。2025年Q1,我国剧集市场进入降速期,长视频平台共上新126部剧,同比减少10部,其中腾讯视频上新27部,同比减少14部,主要因为库存剧缩减,新剧仍保持稳定上新。同时,在用户注意力愈发稀缺,对剧集内容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去冗长、短篇化趋势日益凸显。不过,长视频平

2025年04月22日
吸金能力减弱 我国综艺行业产量稳中下降 市场未来该如何发展?

吸金能力减弱 我国综艺行业产量稳中下降 市场未来该如何发展?

由于综艺并未给足观众新鲜感,大量节目题材重复,综N代占比过高,普遍沿用过往模式,创新不足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使得综艺行业产量稳中下降,网络综艺数量不断挤占电视综艺市场份额。同时,在短视频、微短剧等内容崛起及市场大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下,品牌投放综艺越来越谨慎与苛刻。而且,我国综艺市场出现新综艺打不出声量,老综艺一味复制粘贴模

2025年04月18日
直播电商行业: AI成下半场关键变量 “强者愈强、弱者淘汰” 马太效应将愈发明显

直播电商行业: AI成下半场关键变量 “强者愈强、弱者淘汰” 马太效应将愈发明显

近年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消费者对直播购物体验的偏好增强、以及直播电商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我国直播电商行业延续高景气度,交易规模呈现了爆炸性增长。到目前,直播购物的热潮已经成为现代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直播电商交易规模达到 4.9 万亿元,同比增速 35.2%,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

2025年04月11日
资本寒冬来袭!我国民营影视行业竞争将重新洗牌 多家企业尝试转型

资本寒冬来袭!我国民营影视行业竞争将重新洗牌 多家企业尝试转型

广电总局发布《电影管理条例》等政策,鼓励民营资本注入影视制作、放映、演艺等文化行业,民营影视行业迎来发展契机。然而,由于“票补”减少、现象级电影数量不足、银幕增长所带来的人口红利耗尽等因素影响,我国民营影视行业资本寒冬来袭,多家民营影视企业利润、市值大幅度缩水,市场将重新洗牌,多家企业纷纷尝试转型。

2025年04月0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