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几年中国电视业市场格局及分析资本运作和商业模式。目前,行业内实力雄厚的企业已经具备年产数百集电视剧的能力,并且其作品大部分能在卫视黄金时段播出,产品销售价格较高,盈利能力较强。
相关行业报告《2017-2022年中国电视台产业专项调查及十三五盈利战略分析报告》
电视剧制作属于充分竞争的行业。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统计,截至2015年3月,持有2015年度《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机构有133家,可以申领2015年度《电视剧制作许可证(乙种)》的军队系统制作机构有8家,持有2015年度《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有8,563家,电视剧制作机构数量自2007年以来呈逐年上升之势。
目前,行业内实力雄厚的企业已经具备年产数百集电视剧的能力,并且其作品大部分能在卫视黄金时段播出,产品销售价格较高,盈利能力较强。如果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能及时提高创作能力、制作水平和电视剧产品质量,公司将面临市场份额下降及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日通告了2015年第二季度全国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情况,2015年4月~6月,全国各类电视剧制作机构共计生产完成并获准发行国产电视剧95部3734集。2015年第二季度报备的国产电视剧剧目数量为近9年最低。
根据总局以及各省级电视剧管理部门的月报备案统计,2015年第二季度,现实题材剧目共计50部1920集,其中当代题材47部1808集,现代题材3部112集;历史题材剧目共计44部1764集,其中近代题材34部1312集,古代题材10部452集;重大题材共计1部50集。
据悉,2007年之后,全国电视剧发行许可证核发情况的通告按季度统计(此前按半年统计),与2007年至2014年同期相比,2015年第二季度报备的国产电视剧剧目数量为近9年最低。2014年获准发行国产电视剧115部,2013年为96部,2012年为129部,2011年为113部,2010年为98部,2009年为109部,2008年为106部,2007年为153部。
2015年是广电行业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这一年,“一剧两星”政策正式实施,电视剧的创作、发行及编播格局发生了颠覆性改观,造成了晚间电视荧屏综艺热电视剧冷的怪象,还给卫视晚间黄金档编排带来革命性变革,并加剧了电视格局的震荡和变动。
一、电视内容
1 、“一剧两星”出台,电视剧制播格局趋变
自2015年1月1日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卫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电视剧播出方式进行调整:同一部剧每晚黄金时段联播的综合频道不得超过2家;同一部剧在卫视综合频道每晚黄金时段播出不得超过2集。
一剧两星的出台,对电视剧制播格局产生的影响是显著的。购剧成本变高从而加快卫视等级分化,电视剧市场鲜见强演员阵容的大剧,出现“两星+网络同步首播大剧”现象,部分卫视次黄档或同步跟播黄金档首轮剧,卫视定制剧增多等影响均逐渐显现。从日前曝光的50城上半年省级卫视18:00-24:00时段电视剧排行来看,2015上半年平均收视破1的电视剧数量仅仅15部,比2014年同期少了6部。而在具体的题材类型方面,上半年,民国年代戏的热度明显大于以往收视占主流的现代都市剧,而以往被看好的古装剧在收视上也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格局。“一剧两星”为中国观众提供了更多的内容选择,同样,也将继续深刻影响电视播出机构的竞争战略和制作机构的取向。
2、 IP改编、交易成热点
2015年上半年看来,IP的概念被越炒越火,越来越多的畅销小说被改编成为电视剧、电影。从《何以笙箫默》、《左耳》、《花千骨》,到接下来的《秦时明月》、《华胥引》、《云中歌》、《芈月传》,2015年网络小说攻占影视界的势头还在持续延烧。上海电视节的白玉兰论坛上,业内人士也相继提到当下几近疯狂的“IP热”,在“IP热”大潮之中,网络小说版权价格走高、IP大量转换成影视作品的趋势还会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影视制作者们将热门IP看作可以尽量规避播出风险的一把“万能钥匙”。然而,从业者要始终明白,内容和渠道才是电视节目当中不可或缺的王者,IP依其而生,无法取而代之。
3 、真人秀差异化竞争,深刻影响播出平台
2015年上半年看来,浙江卫视凭借《奔跑吧兄弟》接近5%的收视情况和196亿微博互动量独占真人秀鳌头,湖南卫视在上半年也制作了国防题材《真正男子汉》,东方卫视户外真人秀《极限挑战》,江苏卫视《世界的尽头》、《为她而战》等影响力较大的节目均称为2015年真人秀电视节目中的诸多亮点。可以看出,2015年真人秀不再扎堆于选秀、歌唱、婚恋,虽然都还非常集中于户外真人秀,但是各个节目侧重点各有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差异化竞争,为观众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样,各大平台也因为真人秀的竞争不断开发新的时段,进行版面调整,多家卫视开始“双综艺”套播模式。
二、资本运作和商业模式
1、 电视T2O模式联动电视与电商
6月中旬,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起的“中国电视购物联盟”成立,34家购物频道的运营方发表了“行业自律公约”。2015年上半年,电视电商正急速升温,电视购物频道只是参与方之一。2015年6月3日,天猫与东方卫视宣布由天猫国际独家冠名的明星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启动。该节目自6月中旬起每周日晚9点档播出,播出期间消费者可以边看电视边用天猫APP支持喜爱的明星、选购心仪同款商品,边与其他观众互动和讨论,一起与明星深度互动,共同完成基于全球主题的极限挑战战任务。这种合作模式可以说是电视T2O模式的大胆尝试。
电商因素与电视节目内容之间建立深度关联,热度始于2014年。在当年,天猫与央视《舌尖上的中国》、与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东方卫视《女神的新衣》都进行了合作,观众可以在看电视剧的同时在天猫购买剧中出现的时尚服饰。阿里研究院专家陈亮将“焦点事件+电子商务”总结为一种新型的“F2O(Focusto Online)”模式。
2 、互联网巨头向传统电视业渗透
纵观2015年上半年,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加速向传统电视业渗透。在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的理念,在这一东风之下,本来就在积极学习互联网思维的广电机构,迅速地融入了“互联网+广电”的浪潮,从资本、技术、运营、商业模式等多角度,全方位展开了与互联网的亲密接触。
阿里巴巴与国内广电机构已有若干典型合作案例:
(1)与华数集团的深度战略合作;
(2)东方卫视《中国梦之声》第二季入与阿里巴巴“娱乐宝”的结合;
(3)阿里巴巴旗下天猫与央视、湖南卫视、东方卫视以节目为纽带的F2O(focus2online)服务;
(4)阿里影业与深圳广电集团的电商定制剧合作。
以阿里影业同深圳广电集团的合作为例。2月,深圳广电集团与阿里巴巴影业集团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基于电商定制剧模式,联合投资、制作、发行一部都市爱情题材的电视连续剧。阿里巴巴与深圳广电集团的合作,二者除了定制剧的合作,其看点还在于双方有意开辟“全国省级地面电视频道电商电视剧联播体”。如此一来,通过与深圳广电集团的合作,阿里巴巴有可能与大量城市电视台、省级地面频道建立合作关系。在O2O服务模式中有大量本地化服务需求,这一合作后续想象空间巨大。广电系对与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合作既有期望,又有顾虑,无论如何,开放合作,资源对接是大势所趋,独玩模式已行不通,设好底线――恐怕是广电系需要仔细思考和规划的。
三、发展方向
1、 广电+趋势明显,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在全国“互联网+”的趋势背景下,广电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趋势明显。最明显的例子便是春晚上的电视摇红包,除夕全天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央视春晚微信摇一摇互动总量达110亿次,峰值达8.1亿次/次钟,祝福在185个国家传递了3万亿公里。此外,一批线上线下互动的电视节目,包括北京卫视《全是你的》,东方卫视《女神的新衣》等都实现了电视与移动终端的紧密结合。电视媒体拥抱互联网便是要通过“+互联网”,尽快实现广电技术、内容、业务、形态、功能等各方面的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广电的传播力、影响力、竞争力。
2 、卫视平台“马太效应”更加明显
2015年随着“一剧两星”等政策的落地,卫视平台电视剧、综艺收视和交易表现出比以往更突出的两级分化态势。一方面,重点一线卫视的电视剧收视持续稳定,定制剧和独播剧成为收视主流。另一方面,卫视平台收视两极分化更为明显。综艺方面,一线卫视纷纷以“不能拒绝的价格”聘请明星作为节目导师、嘉宾,现象级真人秀的背后都是巨大的人力、财力投入。这对于三线卫视来说是根本做不到的,可以预见,卫视平台的“马太效应”将更加明显。
3 、电视综合评价机制有待建立完善
针对电视行业“唯收视率”的问题,业内建立电视节目综合评价机制的呼声已然多年。面对众多的电视节目播放平台和越来越大规模的移动收视客户群体,电视产业建立全面的电视节目和电视平台综合评价机制已成为必然趋势。综合评价机制首先应打破“唯收视率”的尴尬处境,在电视节目覆盖、电视节目导向、电视平台满意度和美誉度方面都给予全面客观的评价。其次,综合评价机制应打破目前的单电视开机调查的模式,增加微博、微信等SNS提及量、知名度和美誉度、话题满意度等内容,同时也应参考视频非直播时段的流量等,并可以考虑依托目前线上的大数据对节目进行评价,这样才能为电视产业从业者、为广告主、为观众提供可靠的评价结果。
4 、广电系统廉政建设将扎实推进
反腐是当下中国最令人瞩目的话题,廉政建设在观点系统中火热开展。据报道,央视财经频道原总监郭振玺把握着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一红一黑榜(中国年度经济人物评选和央视“315”晚会),左手“315”打企业,右手“经济年度人物”拉企业,向多家企业输送利益,控制多家公关公司大肆敛财。除此之外,在广电系统的影视剧购销、新闻采编、广告经营、设备采购等环节都被爆出有腐败行为发生,相关部门将对犯罪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广电反腐将进一步净化媒体环境,减少媒体和新闻寻租的丑陋现象,同时为广电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发展提供组织环境保障。
资料来源:互联网,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YS)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