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6年中国音乐行业市场规模及市场占有率分析

导读: 2016年中国音乐行业市场规模及市场占有率分析。参照国际经验,人均GDP突破10000 美元,是文化娱乐消费增长的最快阶段。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和领先省市已经印证了这一点。

相关行业报告《2017-2022年中国版权音乐行业竞争态势及十三五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人均 GDP的稳步上升,为音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到 2015 年,我国人均 GDP 达到7800美元,有望在未来几年内突破1万美元。参照国际经验,人均GDP突破10000 美元,是文化娱乐消费增长的最快阶段。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和领先省市已经印证了这一点。传媒文化娱乐作为人的精神需求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将变得更加重要。

 

       2014 年中国音乐产业市场总规模约为 2851.5 亿元,其中核心层音乐演出行业、唱片行业、音乐版权经纪(管理)、数字音乐产业和音乐图书出版组成的市场规模约650.6亿元,较 2013 年同比增长 8.28%。外延层主要包括乐器售卖、线下KTV行业、音乐教育、专业音响设备等,本文不作过多描述。核心层中,唱片行业和音乐版权经纪(管理)行 业的规模合计为 8.9 亿元,占总市场规模的比重仅为 0.3%。与之对应的是,数字音乐 产业规模达到 491 亿元,但目前大部分由电信运营商彩铃、铃声、歌曲下载等构成。


       2014 年中国实体唱片产值规模约为6.15亿元,较2013年下降约5.4%。实体唱片曾经 是听众、歌迷接触音乐、歌手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唱片公司的主要变现渠道。然而,互联网时代,大家通过网络下载、试听音乐,对实体唱片市场造成明显冲击。通过观察新 华书店系统、零售门店等传统线下渠道可以发现,2014 年实体唱片销售码洋约为 5662.2 万张,同比上一年下降 19%。不过,虽然实体唱片整体下滑,但具有收藏价值的黑胶唱 片的销售量却逆势增加。这表明实体唱片在未来的商业价值更多体现在粉丝经济衍生品 上,其功能从之前的音乐传播载体向小众收藏转变。未来,与音乐、艺人相关的衍生品 市场具有一定的潜力。


       2014 年,中国数字音乐的市场规模达 491.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5%。无线音乐(电 信音乐增值业务)为 420.2 亿元,同比增长 5.7%,主要为手机彩铃等业务,近年来增 速稳健;而在线音乐异军突起,2012 年至 2015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37%

 

       根据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发布的《2016 年全球音乐报 告》显示,2015 年中国在线音乐收入整体上升了 68.6%IFPI 给出的增长数据来自于 播放平台给唱片公司的预付款数据,受益于 2015 年的“剑网行动”,在中国政府加大了 打击盗版、侵权音乐内容的力度,QQ 音乐、海洋音乐(旗下有酷狗、酷我音乐)、阿 里音乐(旗下有阿里星球原天天动听,虾米音乐)为首的几大音乐平台规范了自身的授 权音乐使用,增加了对正版音乐的版权投入,推动音乐市场从侵权盗版到正版经营良性 竞争,市场秩序逐步建立,各大平台也在推动行业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截止 2015 12 月,网络音 乐用户规模达到 5.01 亿,较 2014 年底增长 4.6%,占网民总体的 72.8%。其中手机网 络音乐用户规模达到 4.16 亿,较 2014 年底增长 17%,占手机网民的 67.2%2015 年, 我国移动音乐市场规模达到 63.7 亿元,预计 2016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96.2 亿。


       2014 年音乐类线下演出市场规模达到 143 亿元。票房收入约为 87.72 亿元。其中大型 演唱会票房总收入 28.54 亿、音乐节票房总收入 3.79 亿、Live house 票房总收入 10.3 亿元,剧院音乐类演出票房总收入 10.9 亿元。演出场次总数达 2.04 万场,比 2013 年 的总场次数增加近 4000 场。


       音乐类演出市场受互联网音乐平台的带动,催生出付费直播、线上演唱会等形式,成为音乐演出行业的新亮点。演唱会在线直 播是音乐行业O2O玩法的创新模式,在线直播数量从201450场激增到2015115 场;腾讯视频 Live Music 2015 年就举办了超过 55 场在线演唱会,相当于每星期均 有一场线上演唱会;与此同时,QQ 音乐还自制“巅峰盛典”、“巅峰对决”、“网络好声 音”等音乐盛典、音乐网综节目,最终实现在线观看人数达 5500 万、12 亿的总播放量。 这一数据已经远远超过全国全年线下演唱会的总人数。 

  90 后成为消费生力军,精神需求特性孕育新时代粉丝经济。90 后对娱乐内容的需求极 高, 85909500 后不同年龄层对音乐、小说、游戏、动漫等泛 二次元领域娱乐内容的精神需求呈依次上升趋势。其中,音乐成为 90 后兴趣爱好之首, 也说明了以音乐为带动的泛娱乐产业有着强大的消费需求和市场潜力。

 

       从移动音乐用户的年龄上可以看出,90 后已经成为音乐用户的主体,占移动音乐用户 总体的 51% 

  音乐制作方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以唱片公司为中心、包括词曲创作人和录音合成制作部 分;另一种是独立音乐人,独立音乐人指没有和任何唱片公司签约的音乐人,自己录歌, 自己宣传。独立音乐人所创作的音乐大都比较标新立异,有较强的粉丝聚集能力。 

  近年来,随着网络一代的成长,大家对于音乐的喜好趋于个性化,也由于互联网使得音 乐制作门槛下降,如苏打绿、陈绮贞为代表的新民谣独立音乐人,以及摇滚、古风等音 乐风格,逐渐走出很多有广泛粉丝号召力与产业影响力的音乐制作人,且独立音乐人市 场份额稳定。

 

       国外音乐产业在版权上的保护机制较为完善,对于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大家都习惯性 的拿国外市场来做类比。而事实上,与其他传媒子行业相类似,音乐行业,尤其是唱片 行业、版权分销领域,国外市场并不具有太多的借鉴意义。


       美国的唱片市场高度集中,基本都被三大唱片公司所垄断,按发 行统计,三大唱片公司份额超过 86%,如果拿走这三大平台,则音乐平台几乎无法提供 基本的音乐服务。这种垄断造就三大唱片公司强有力的话语权,所以在版权维护、歌库 销售上,美国唱片行业的上游内容方——唱片公司具有极强的市场议价能力。


       音乐作为一种弥散性的娱乐形式,使用需求大、使用频率高,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 音乐变得无处不在。互联网是为音乐带来了挑战,也同时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一方面,挑战来自于音乐制作门槛越来越低、内容制作方分散,议价能力不够强势;另一方面, 机会来自于互联网的传播力,以及粉丝经济、泛娱乐延伸,却让单个音乐的价值有潜力 被充分挖掘。其中,数字音乐市场超 1000 亿元,线上线下演艺市场可超 1000 亿元,围绕粉丝与 IP 开发的泛娱乐衍生市场超 1300 亿元。


       目前我国 5 亿网络音乐用户的付费流媒体规模仅 5.12 亿元,用户为音乐付费的习惯还 在养成阶段。按照平台方预计未来包年服务费用,合理推算人均支出比例以及市场规模 可得,付费市场规模可达 290 亿元,是现在市场规模的 57 倍。


       从近三年热门音乐节目的网络合作平台来看,王牌音乐综艺的独家版权已成为必争之 物。比起视频的百花齐放,音乐平台的集中度相对较强。QQ 音乐凭借 7 档热门音乐的 独家版权在平台中处于版权领先地位。此外,酷狗音乐拥有《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版权, 并在 2015 年则拿下了首度发声的《蒙面歌王》 ;虾米音乐、天天动听也拥有《中国好声 音》第三季等节目的独家版权。


  2016 年,仅第一季度,就有近 10 档泛 音乐综艺节目,而且形式丰富,从音乐游戏到团体养成,各种新玩法新概念强势霸屏。 《我是歌手 4》平均收视 1.9%;《谁是大歌神》CSM52 城收视破 2%,《看见你的声音》 也都保持在 1.4%;刚开播两期的《我想和你唱》CSM52 城收视率接近 1.5%,是今年 湖南卫视市场反响最好的新节目之一。音乐互联网演艺(例如六间房、YY 的音乐频道,唱吧等)、在线音乐人直播(各音乐人 平台)作为一种新型演艺模式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在 2015 年,音乐类的在线直播发 展非常快,而且呈现出一些新动向。


       截至 2015 12 月,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到 5.01 亿,较 2014 年底增加了 2330 万,占网民总体的 72.8%,其中手机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到 4.16 亿,较 2014 年底增加 了 4997 万,占手机网民的 67.2%。中国移动音乐用户在整个互联网用户群体的渗透率已较高,未来增长速度继续放缓,用 户的体量趋于稳定增长,深挖单个用户的价值是各大平台能否在音乐领域持续领跑的关 键。在移动音乐领域,几家巨头将在 2016 年版权合作的基础上,如何打造差异化的服 务和生态,并后续可以转化为用户活跃度、音乐销量和持续收入,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 重点。


       2015 年,据不完全统计,数字专辑 唱片销售量达到 1000 万,与萎靡的实体唱片市场形成强烈对比,其爆发是粉丝经济的 集中体现。2014 年底,QQ 音乐与周杰伦创新推出数字音乐专辑模式,在随后的 2015 年,QQ 音乐平台共计为 10 余位歌手发行 20 余张数字专辑,销售额累计达 4000 万,单张数字专辑最高销量为 129 万张。

 

资料来源:互联网,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YS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吸金能力减弱 我国综艺行业产量稳中下降 市场未来该如何发展?

吸金能力减弱 我国综艺行业产量稳中下降 市场未来该如何发展?

由于综艺并未给足观众新鲜感,大量节目题材重复,综N代占比过高,普遍沿用过往模式,创新不足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使得综艺行业产量稳中下降,网络综艺数量不断挤占电视综艺市场份额。同时,在短视频、微短剧等内容崛起及市场大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下,品牌投放综艺越来越谨慎与苛刻。而且,我国综艺市场出现新综艺打不出声量,老综艺一味复制粘贴模

2025年04月18日
直播电商行业: AI成下半场关键变量 “强者愈强、弱者淘汰” 马太效应将愈发明显

直播电商行业: AI成下半场关键变量 “强者愈强、弱者淘汰” 马太效应将愈发明显

近年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消费者对直播购物体验的偏好增强、以及直播电商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我国直播电商行业延续高景气度,交易规模呈现了爆炸性增长。到目前,直播购物的热潮已经成为现代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直播电商交易规模达到 4.9 万亿元,同比增速 35.2%,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

2025年04月11日
资本寒冬来袭!我国民营影视行业竞争将重新洗牌 多家企业尝试转型

资本寒冬来袭!我国民营影视行业竞争将重新洗牌 多家企业尝试转型

广电总局发布《电影管理条例》等政策,鼓励民营资本注入影视制作、放映、演艺等文化行业,民营影视行业迎来发展契机。然而,由于“票补”减少、现象级电影数量不足、银幕增长所带来的人口红利耗尽等因素影响,我国民营影视行业资本寒冬来袭,多家民营影视企业利润、市值大幅度缩水,市场将重新洗牌,多家企业纷纷尝试转型。

2025年04月03日
我国微短剧行业迈入“2.0时代” 高水平、精品化趋势正在加速

我国微短剧行业迈入“2.0时代” 高水平、精品化趋势正在加速

近年来,微短剧凭借形式新颖、节奏明快,更加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碎片化的时间利用习惯,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目前已有超七成用户已经养成了看微短剧的习惯。其中,36.19%的用户每天都看微短剧,38.15%的用户每周要看好几次。可见,观看微短剧已成为大部分用户文娱生活的重要一环。

2025年03月03日
我国网络剧行业生产持续提质减量发展 微短剧成热点 “台网”融合加速

我国网络剧行业生产持续提质减量发展 微短剧成热点 “台网”融合加速

2024年我国网络剧生产保持提质减量,备案量与新上线数量仍在不断下滑。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网络剧备案量为509部‌,相比2023年的561部减少了9.3%‌;备案集数为12378集,相比2023年的17035集减少了27%;新上线数量为166部,相比2023年的196部减少了15.31%。

2025年03月01日
智能投影行业:国补延续及车载显示渗透下需求将回升 低价竞争加剧 多品牌出海破局

智能投影行业:国补延续及车载显示渗透下需求将回升 低价竞争加剧 多品牌出海破局

2025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 2025 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延续 2024 年国补政策力度,并新增补贴品类。2025年,国内智能投影消费需求将有所回升,预计销售量达633.1万台,同比增长4.8%;销售额达110.8亿元,同比增长10.7%。

2025年02月27日
《哪吒2》火爆全球! 我国动画电影行业工业化流程、技术有大突破

《哪吒2》火爆全球! 我国动画电影行业工业化流程、技术有大突破

近年来,我国动画电影产量呈波动发展态势,票房收入大幅度下降。但是,由于《哪吒2》的爆火,让更多资本看到市场的可能,也凸显出我国动画电影市场迈向全球化的趋势,更是在其背后也展现出行业流程协作、技术升级等方面的突破,为电影产业发展及相关机构带来启示。

2025年02月18日
我国电视行业分析:出货量创新低 技术迭代、AI大模型等助力国产企业崛起

我国电视行业分析:出货量创新低 技术迭代、AI大模型等助力国产企业崛起

近几年,我国电视行业出货量持续创新低,开机率更是断崖式下跌。不过,外资电视品牌在国内市场持续承压,松下逐渐退出市场,而国产品牌在技术迭代、AI大模型等加持下,悄悄做大,海信成为行业领头羊。

2025年02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