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6年中国电影院线市场发展规模、市场份额及市场竞争分析

导读: 2016年中国电影院线市场发展规模、市场份额及市场竞争分析。院线并未表现集中趋势,前七大院线票房2014年共计164.8亿元,同比增长32.69%,低于行业36%的整体增速。

相关行业报告《2017-2022年中国电影院线产业竞争现状及十三五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一、我国电影院线市场规模及市场份额分析 

  1、 院线票房规模 

  院线并未表现集中趋势,前七大院线票房2014年共计164.8亿元,同比增长32.69%,低于行业36%的整体增速。


  2、市场份额规模 

  市场份额上,排名前三的万达院线、中影星美和大地院线的份额分别为14.34%8.32%7.94%。万达以41元大幅领先行业平均,北京新影联和广州金逸珠江分别以39元和38元排在二三位。


  二、我国电影院线市场现状及投资机会分析 

  1、市场发展现状 

  最初,院线及影院的建设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票房收入占比较高,放映设施先进、入驻重要商圈及购物中心的影院通常体现出较高的经济效益,近几年商业地产开发保持较快增长,购物中心不断涌现,参照美国院线的发展历史,商业与影院的紧密结合已成为成熟模式,两者的景气度也高度相关,而一线城市在居民分布、区域规划调整的过程中,也给影院建设带来新的机会。随着一线城市竞争加剧、商业体及区位规划逐渐稳定,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二三四线城市需求升级,成为院线扩张的重要方向,从数据上看,二三线城市票房收入、观影人次实际增速已明显高于一线城市,影院数量与人们观影的需求并不匹配。

 

  2、投资机会分析 

  从海外成熟国家的历史经验可见,未来影院的票房收入占比将逐步下降,而以广告、卖品为代表的非票房收入具备一定的开发潜力,且影院作为公共场所的其他功能也会得以拓展,盈利渠道更加多元化,比如开设餐厅、咖啡厅、点映、影视游艺等。国内的万达、金逸、上影等院线非票房收入比例均低于25%,与AMC等公司相比仍有10个点左右的差距,但近几年已在稳步提升,并且一般卖品的毛利率在60%-70%,广告的毛利率超过95%,大幅高于传统的票房业务,因此收入结构优化有助于提升整体的盈利水平。 

  从政策上看,2011年广电总局发布《关于促进电影制片发行上映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电影院广告经营权回归电影院,贴片广告利益转由广告公司与影院两方分配,体现影院广告业务的开发潜力。 

  三、我国电影院线行业市场竞争分析 

  1、 一线城市竞争分析 

 

  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无论是在票房、观影人次还是影院、银幕的总量上都继续保持了极大的领先优势,但是在增速上都普遍放缓,在基数已经极大化的前提下,增速放缓也是基本的发展规律。一线城市已经显现出趋于饱和的迹象。 

  2、  二线城市竞争分析 

  二线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部分经济发达城市)在各项指标的增速优势明显,其总量在近年来较高的增速发展下不断提升,新一轮的影院建设在一线城市趋向饱和的情况下已经扩散到二线城市,尤其是这些经济发达城市的投资热情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温,未来的3-5年间将在影院和银幕增速上领跑全国。 

  3、 三线城市竞争分析 

  除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以外的城市统称为三线城市,在各项指标的总量和增速上都没有明显的表现,依托国内电影市场的高速繁荣得以在近年来有所起色,但是受限于经济发达程度有限,人均收入水平还不足以支撑起一个拥有较多影院、较多银幕和高产出票房的市场。无论是影院投资者还是影院经营者,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三线城市的影院市场环境优先要解决的是城市经济基础的迚一步增强,在居民物质生活提高的前提下挖掘影院消费的市场需求。 

逐渐激烈的影院竞争下,两类影院将会占据优势,第一,资本雄厚的大型连锁影院。如万达影城、金逸影城;另一类则为单体盈利能力强的影院,如UME影院。差异化经营是未来影院经营重中之重。目前还未形成区域发行的情况下,影院差异化依旧集中与硬件和服务两个方面。硬件提升除了放映设备,还有新媒体合作方面的尝试,比如在线购票APP应用等;月服务方面,国内影院会员政策并不完善,CGV在此方面略有领先,CGV拥有一个较完善的CRM系统:在这个会员管理系统里,记录了客户的每一个行为,并依据类似客户相同行为的最高比率来调整影院内部餐饮、服务、购票、排片系统。还会针对客户的不同特点,发出为客户定制的会员优惠信息,以及相应的会员积分、礼物赠送,并且会与商场的其他业态进行优惠互动。面对逐年成熟的电影市场和逐渐白热化的影院竞争,差异化经营决定着影院存活能力。另外,随着一线城市的逐渐饱和,影院投资开始往二三线城市流动,目前如大地影城这种在二三线城市布局较多的大型连锁影院无疑将在未来的影院竞争中占领先机。 

资料来源:互联网,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YS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新政松绑? 引进剧、积压剧等或将激发我国电视剧行业市场活力

新政松绑? 引进剧、积压剧等或将激发我国电视剧行业市场活力

同时,电视剧集数也自2019年起逐年减少,至2024年降至较低水平,2025年第一季度延续这一态势。这标志着电视剧市场正从高速增长期转向调整阶段,可能受到政策调控、市场需求变化以及行业发展规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2025年08月23日
资本、技术、政策齐发力 我国AI短剧行业爆发风口已现 抖音、快手重点布局

资本、技术、政策齐发力 我国AI短剧行业爆发风口已现 抖音、快手重点布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观众对娱乐内容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政策扶持以及抖音、快手、网易等互联网巨头入局,我国短剧行业快速爆发,并且伴随着AI技术的持续迭代及AI动漫短剧等新形态兴起,AI短剧市场迎来新一轮密集上线。与此同时,平台重金押注、资本热钱涌入、技术加速迭代、创作者大量入场、政策“补”力,AI短剧行业爆发式增长风

2025年08月14日
抖音、快手、B站相继入局 我国动漫短剧行业规模尚小 未来发展前景可观

抖音、快手、B站相继入局 我国动漫短剧行业规模尚小 未来发展前景可观

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观众对娱乐内容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政策扶持以及抖音、快手、网易等互联网巨头入局等因素驱动下,我国短剧行业市场快速爆发,低成本的动漫短剧成为行业新趋势。当前,九州、快手、抖音、B站等平台纷纷发力,投放量与收益可观。我国动漫短剧行业规模尚小,受众群体庞大,但素材量快速增加。不过,我国动漫短剧行

2025年08月06日
《歌手2025》焕发新活力 我国音乐综艺行业诸多困境仍存 但市场前景也仍可观

《歌手2025》焕发新活力 我国音乐综艺行业诸多困境仍存 但市场前景也仍可观

《歌手2025》《我们的歌》《时光音乐会》等卫视音乐节目强势回归,《音乐缘计划》《有歌2024》等原创音乐节目也异军突起,赢得较好口碑,为音乐综艺市场激发新活力。整体来看,我国音乐综艺行业已告别野蛮生长的爆发期,进入深度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尽管面临创新瓶颈、因果逻辑错误、成本压力等多重挑战,但其作为文化娱乐消费重

2025年06月12日
“爱优腾”各出“短”招 我国剧集行业持续提质减量 未来市场或将朝向两极分化

“爱优腾”各出“短”招 我国剧集行业持续提质减量 未来市场或将朝向两极分化

2024年,我国剧集市场提质减量持续,新剧综合表现提升。2025年Q1,我国剧集市场进入降速期,长视频平台共上新126部剧,同比减少10部,其中腾讯视频上新27部,同比减少14部,主要因为库存剧缩减,新剧仍保持稳定上新。同时,在用户注意力愈发稀缺,对剧集内容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去冗长、短篇化趋势日益凸显。不过,长视频平

2025年04月22日
吸金能力减弱 我国综艺行业产量稳中下降 市场未来该如何发展?

吸金能力减弱 我国综艺行业产量稳中下降 市场未来该如何发展?

由于综艺并未给足观众新鲜感,大量节目题材重复,综N代占比过高,普遍沿用过往模式,创新不足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使得综艺行业产量稳中下降,网络综艺数量不断挤占电视综艺市场份额。同时,在短视频、微短剧等内容崛起及市场大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下,品牌投放综艺越来越谨慎与苛刻。而且,我国综艺市场出现新综艺打不出声量,老综艺一味复制粘贴模

2025年04月18日
直播电商行业: AI成下半场关键变量 “强者愈强、弱者淘汰” 马太效应将愈发明显

直播电商行业: AI成下半场关键变量 “强者愈强、弱者淘汰” 马太效应将愈发明显

近年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消费者对直播购物体验的偏好增强、以及直播电商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我国直播电商行业延续高景气度,交易规模呈现了爆炸性增长。到目前,直播购物的热潮已经成为现代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直播电商交易规模达到 4.9 万亿元,同比增速 35.2%,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

2025年04月11日
资本寒冬来袭!我国民营影视行业竞争将重新洗牌 多家企业尝试转型

资本寒冬来袭!我国民营影视行业竞争将重新洗牌 多家企业尝试转型

广电总局发布《电影管理条例》等政策,鼓励民营资本注入影视制作、放映、演艺等文化行业,民营影视行业迎来发展契机。然而,由于“票补”减少、现象级电影数量不足、银幕增长所带来的人口红利耗尽等因素影响,我国民营影视行业资本寒冬来袭,多家民营影视企业利润、市值大幅度缩水,市场将重新洗牌,多家企业纷纷尝试转型。

2025年04月0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