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政策监管和市场压力双管齐下 近两年迅猛发展网大迎来洗牌期

导读:政策监管和市场压力双管齐下  近两年迅猛发展网大迎来洗牌期。近日,60余部网络大电影因违反相关政策一夜之间几乎从所有视频网站下架,这是“网大”第一次遭到全面整治。

参考《2016-2022年中国立体电影眼镜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机会分析报告


       近日,60余部网络大电影因违反相关政策一夜之间几乎从所有视频网站下架,这是“网大”第一次遭到全面整治。今年预计网络大电影年播出将超2500部,且部分影片内容存在低俗、暴力、色情元素的情况下,此次对网大的监管可谓正逢其时。另一方面,今年因网剧数量极大,内容杂乱,盈利者不足 10%。如今政策监管和市场压力的双管齐下,说明近两年迅猛发展的网大确实到了洗牌期。

       近日,多家制作和发行网络大电影(以下简称网大)的公司都收到各大视频网站发来的邮件:“你好,贵公司的影片因广电政策原因,目前已下线,望知晓。后续发行影院请注意不要违背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避免低俗、暴力、色情、脏话等。”

       邮件发出第二日,《大风水师》《催乳大师》《消灭大学生》《超能太监之黄金右手》《绝色之战》等 60 多部热门网大一夜之间从各大视频网站下架。还有一种说法是,此次被下架的网大多达百部。相对于此前只有同性恋题材网大被点名下架,这次主管部门的监管从数量和题材上都非常多,是自 2014 年网大红起来之后遭到的第一次全面整治。

       网大特指那些片长超过 60 分钟,故事结构相对完整的纯网发行电影。相比院线电影,网大因资金、设备、从业人员门槛低而迅猛发展。据《中国网络大电影产业报告(2016)》的统计数字显示,2016 年网大市场投资规模将达 5.1 亿,同比增长 270%,预计网播 2500 部(年产 2600 部),是上映院线电影的 5 倍。如此庞大的网大,此前的监管相对宽松。虽然网大被称为“电影”,但在审查方面只是作为视频网站的“节目”由视频网站自审,比院线电影审查宽松太多。

       审查的宽松准入制度,造成很多网大以黑帮、恐怖、封建迷信、校园暴力、同性恋、软性色情等内容博取点击量。蹭热门院线电影是部分网大的另一特点,比如,陈凯歌的《道士下山》上映时,就有诸多名字类似的网大抢先上映。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还没上映,就出现了大量“潘金莲”主题的网络大电影;更有网大无底线炒作热门事件,比如借王宝强、马蓉离婚事件开机的《宝宝不哭》。数量足够庞大,内容质量堪忧,两大因素促使监管层对网大开始全面整治。

       网大之所以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近乎疯狂地增长,在于其以小博大回报率高。以2015 年网大《道士出山》为例,该片从剧本创作到最后制作完成,历时不足两个月,制作成本仅有 28 万元,却在网络上斩获了 2.2 亿的点击量,创造出了至今被网大界奉为互联网 IP 票房神话的 2400 万元的收入。截至目前,其第一部和第二部总的投资回报率是 1:40。经过之前的野蛮增长,2016 年网大的制作成本不断提高,统计数字显示,50 万元以下投资的网大数量在急速减少,占比仅为 5%,50 万至 80 万投资的网大数量占比达到 55%,150 万以上投资的网大数量不断增长,占比达到了 10%。一位网大制片人告诉本报记者,“不是说投资越大的电影就越好,但相对来说,投资增大是电影精品化的前提。为了提升质量,网大的投资下一步还会逐步增长”。

       网大的数量在增加,但盈利者的比例并不高。2016 年,网大市场上的盈利者不足 10%,网大播出平台方面盈利前景也不乐观。现今市场上大部分网大都依靠点击量回收成本,2015 年网大市场拓荒般急流勇进,但能盈利的网站不及5%。上述受访的网大制片人告诉记者,一年 2000 多部的播出量已经存在虚假泡沫,“以小博大的网大还会有,但相对来说会越来越少,反之,严厉的政策监

       管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会让一批制作不够精细的网大逐渐被淘汰,网大市场开始洗牌。”此前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专业影视制作公司进入网大领域,不仅提高了网大的制作成本,也是网大精品化的必然选择。不过刚刚公布的一些调查数据显示,这些专业的制作公司对网大精品化的进程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据数据显示,2015 年下半年和 2016 年,多家一线电影公司进入网大领域,一般通过其新媒体部门进行网大的投资和制作,比如华谊兄弟华策、博纳等大公司都通过下属公司进行了类似的探索。但上述报告称,一线影视公司是否具备网大制作优势是存疑的,比如,“一线公司同样会起用草根编剧、导演、演员,由于对市场和观众不了解,在创意、剧本开发、成本控制等方面还处于探索和借鉴阶段。”报告认为,一线影视公司能否加速占领网大市场,取决于网大市场的发展和母公司的战略调整。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直播电商行业: AI成下半场关键变量 “强者愈强、弱者淘汰” 马太效应将愈发明显

直播电商行业: AI成下半场关键变量 “强者愈强、弱者淘汰” 马太效应将愈发明显

近年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消费者对直播购物体验的偏好增强、以及直播电商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我国直播电商行业延续高景气度,交易规模呈现了爆炸性增长。到目前,直播购物的热潮已经成为现代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直播电商交易规模达到 4.9 万亿元,同比增速 35.2%,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

2025年04月11日
资本寒冬来袭!我国民营影视行业竞争将重新洗牌 多家企业尝试转型

资本寒冬来袭!我国民营影视行业竞争将重新洗牌 多家企业尝试转型

广电总局发布《电影管理条例》等政策,鼓励民营资本注入影视制作、放映、演艺等文化行业,民营影视行业迎来发展契机。然而,由于“票补”减少、现象级电影数量不足、银幕增长所带来的人口红利耗尽等因素影响,我国民营影视行业资本寒冬来袭,多家民营影视企业利润、市值大幅度缩水,市场将重新洗牌,多家企业纷纷尝试转型。

2025年04月03日
我国微短剧行业迈入“2.0时代” 高水平、精品化趋势正在加速

我国微短剧行业迈入“2.0时代” 高水平、精品化趋势正在加速

近年来,微短剧凭借形式新颖、节奏明快,更加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碎片化的时间利用习惯,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目前已有超七成用户已经养成了看微短剧的习惯。其中,36.19%的用户每天都看微短剧,38.15%的用户每周要看好几次。可见,观看微短剧已成为大部分用户文娱生活的重要一环。

2025年03月03日
我国网络剧行业生产持续提质减量发展 微短剧成热点 “台网”融合加速

我国网络剧行业生产持续提质减量发展 微短剧成热点 “台网”融合加速

2024年我国网络剧生产保持提质减量,备案量与新上线数量仍在不断下滑。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网络剧备案量为509部‌,相比2023年的561部减少了9.3%‌;备案集数为12378集,相比2023年的17035集减少了27%;新上线数量为166部,相比2023年的196部减少了15.31%。

2025年03月01日
智能投影行业:国补延续及车载显示渗透下需求将回升 低价竞争加剧 多品牌出海破局

智能投影行业:国补延续及车载显示渗透下需求将回升 低价竞争加剧 多品牌出海破局

2025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 2025 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延续 2024 年国补政策力度,并新增补贴品类。2025年,国内智能投影消费需求将有所回升,预计销售量达633.1万台,同比增长4.8%;销售额达110.8亿元,同比增长10.7%。

2025年02月27日
《哪吒2》火爆全球! 我国动画电影行业工业化流程、技术有大突破

《哪吒2》火爆全球! 我国动画电影行业工业化流程、技术有大突破

近年来,我国动画电影产量呈波动发展态势,票房收入大幅度下降。但是,由于《哪吒2》的爆火,让更多资本看到市场的可能,也凸显出我国动画电影市场迈向全球化的趋势,更是在其背后也展现出行业流程协作、技术升级等方面的突破,为电影产业发展及相关机构带来启示。

2025年02月18日
我国电视行业分析:出货量创新低 技术迭代、AI大模型等助力国产企业崛起

我国电视行业分析:出货量创新低 技术迭代、AI大模型等助力国产企业崛起

近几年,我国电视行业出货量持续创新低,开机率更是断崖式下跌。不过,外资电视品牌在国内市场持续承压,松下逐渐退出市场,而国产品牌在技术迭代、AI大模型等加持下,悄悄做大,海信成为行业领头羊。

2025年02月12日
内容供给不足致电影市场票房回落  "女性"、下沉市场等成行业新增量

内容供给不足致电影市场票房回落 "女性"、下沉市场等成行业新增量

2024年,由于内容供给严重不足、短剧、抖音等娱乐方式崛起,导致我国电影总票房缩水超百亿,观影人次下降至10.09亿,春节档则成为“全村最后的希望”。不过,我国电影市场也出现女性力量爆发、舞剧、演唱会等新的现象与趋势。因此,我国电影市场在内容端可以融合“二次元”、“演唱会电影”等形式,在宣发端可以深耕衍生品和仪式感,同

2025年01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