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内院线公司票房收入占比高在80%左右 未来收入应向卖品、广告等非票房收入部分倾斜 实现多元化盈利模式。我国电影产业链下游的院线和影院由于掌握排片权,享有的票房分账比例总体较高,且目前上游制片公司的集中度低,市场发展模式也还处于下游推动上游发展的阶段。
参考《2016-2022年中国电影院线行业运营格局及运行态势预测报告》
1、公司业务占比结构
我国电影产业链下游的院线和影院由于掌握排片权,享有的票房分账比例总体较高,且目前上游制片公司的集中度低,市场发展模式也还处于下游推动上游发展的阶段。院线收入主要依靠票房分账,国内院线公司票房收入占比较高,都在 80%左右。
美国院线三大巨头 Regal、AMC 和 Cinemark USA 票房收入占比不超过 65%,约 30%的收入来自特许经营权收入。以美国院线龙头 Regal Entertainment 为例,2015年,Regal 的票房收入仅占总收入的 65%,特许经营权收入占比达到 29%。
在美国,制片方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优势地位,制片厂商集中度高,经营模式多样,使得他们在票房分账环节有较高的议价能力。但院线市场也非常集中,主要放映渠道都把握在几大院线公司手中,增强了院线公司的议价能力。因此资源对于院线公司来说非常重要。
2、产业结构发展方向
从中美两国的收入分布来看,中国院线盈利模式单一,对于票房收入的倚重过大,院线收入对票房波动的敏感度太高,不利于应对以后电影市场格局的变化。依照美国相对成熟的院线市场发展经验,为了平滑业绩波动,未来院线公司的收入应向卖品、广告等非票房收入部分倾斜,实现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卖品收入和广告收入相对比较稳定,而且影院有较大的自主性。卖品收入主要指影院食品和饮料等商品的经营收入。广告收入包括映前广告、贴片广告和电影植入广告。
映前广告一般在贴片广告和电影龙标开始前 10 分钟开始播放,目前成为企业盈利的新亮点,主要因为:一、映前广告和其他广告形式相比,投放费用较低;二、以周为投放单位,时间灵活,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三、广告由影院自己确定,可控制性强。
2015 年映前广告规模达到 22.4 亿元,同比增长率为 40%,发展非常迅速。院线龙头万达院线已经授权旗下营销公司专门负责广告代理业务;中影也拟投入 2.4 亿元购买映前广告运营权,自主运营映前广告。
扩展卖品和广告运营的收入是未来院线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且影片放映收入毛利率一般仅有 30%左右,而卖品的毛利率一般可以达到 70%-80%,广告的毛利率可超 90%,均远高于票房收入毛利率。院线企业应优化收入结构,深入拓展多元化收入渠道。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