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360退市私有化回归中国 业务扩展至国家安全层面


          7月16日,360通过其官方微博宣布,私有化交易完成。届时,360的股票将不再在美国纽交所公开交易。7月18日开盘前,奇虎360正式从纽交所退市。
  
  “中国公司干什么事都喜欢一窝蜂,大家当年一窝蜂的做VIE结构,一窝蜂去美国上市,突然大家一窝蜂的都要回来,但我们的私有化跟其他公司不一样。”在完成私有化之后,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对媒体表示。
  
  这场交易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交易对奇虎360的估值达到93亿美元(约合621.84亿元人民币),这也是规模最大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私有化交易。
  
  由于资金规模庞大,这场交易面临着很多困难,风险也很大,在交易完成之后,周鸿祎还自嘲自己是最大的“负翁”。“如果当时不是出于网络安全的需要,我不会做这种。因为在美国混着,虽然股价不是最高,但是比发行价高很多,我觉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慢慢发展还有很多的机会。”
  
  周鸿祎反复提及网络完全的需要,甚至上升至政府、国家层面,显然360私有化并不是意气用事,而是有更大的野心,历经重重困难,360究竟在下怎样的一盘棋?
 拓展业务范围
  
  瞄准企业安全市场大机会
  
  周鸿祎对于军工企业的网络安全印象源于一次参观。2013年底,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周鸿祎以及马化腾、雷军、张朝阳、古永锵等互联网大佬受邀到发射现场参观。
  
  做安全以及做出“职业病”的周鸿祎在指挥中心发现了大“问题”。“当时我就发现里面的电脑操作系统都是WindowsXP,运行的浏览器还是IE6,这意味着这些电脑可能都有漏洞,当然他们是隔离网。”
  
  当时的360已经靠个人端的免费安全软件收获了庞大的用户,后续也推出了免费的企业版安全软件,但360并没有精力专门去做企业市场。因为长期以来360的商业模式是依靠个人端的免费杀毒软件获取流量入口,再将庞大的流量变现。
  
  直到2015年年底,通过流量获得的在线广告业务和互联网增值服务业务仍然是360收入的主要来源。360在今年4月提交的2015年年报显示,360总营收同比增29.8%至18.05亿美元,其中,2015年互联网服务营收同比增22.8%至16.8亿美元,占总营收的93.07%。
  
  互联网服务营收包含在线广告业务和互联网增值服务业务。其中在线广告的收入主要来自于360搜索和无线业务商业化,互联网增值服务业务包括游戏分发、支付管理等。

事实上,企业安全市场的规模也很大,而做安全起家的360在技术上也有了很多积累。去年5月,360迈出转型的第一步,成立企业安全集团,针对政府、金融、能源、运营商等大型企业客户提供企业级的安全服务产品与解决方案,甚至包括针对APT攻击的未知威胁发现与回溯功能。
  
  周鸿祎还有更大的野心,“国家逐渐在开放军工行业对民营企业的合作,网络安全也是一块巨大的市场,360已经在为包括政府部门、国防科研院所以及银行等政府机构甚至敏感单位提供安全防护的软件和解决方案。”
转变身份尴尬
  
  业务扩展至国家安全层面
  
  过去三年,虽然360没能做企业安全,但已经发现21起网络攻击案件,主要有针对国防科研院所、海事部门的APT攻击(AdvancedPersistentThreat,高级持续性威胁),针对中国空管系统的渗透等等。
  
  “现在的情报窃取已经不像过去电影演的,要撬办公室门,而是针对特定人特定部门的定向攻击。因此我觉得中国网络安全形势是非常严峻的。”周鸿祎表示。
  
  周鸿祎也预测到未来五年,企业安全市场会有极大的爆发式空间,国家也越来越意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国家安全从无到有,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360看到了这个机会,但是作为美股上市公司,也面临着不可避免的尴尬——从实际上来看,360是一家中国人控制的公司,但从正式的法律角度,360是一家外企,大部分的投资人都是国外的股东。
  
  外资企业,在服务军工企业安全时会受到一些限制。比如很多资质拿不到,就意味着大型国企、国家单位,或者涉密企业、军队的安保系统,作为外资企业的360是无法服务的。
周鸿祎还透露,政府的高层也向其表达过“国家挺没安全感的,也希望360能够回归”的想法。“我们回归的目的是要变成一个内资公司,变成一个中国公司,这样的话我可以继续保持在国内的网络安全地位。”
  
  360在私有化过程中,也引入了兼具国企背景的股东,接下来还将会拆除VIE架构彻底变成一家内资公司。
  
  “我们还要呼吁国家要用一种市场化的做法,公开招标、公开竞争、开放市场,利用市场的力量提升网络国防力量。”周鸿祎表示。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新政松绑? 引进剧、积压剧等或将激发我国电视剧行业市场活力

新政松绑? 引进剧、积压剧等或将激发我国电视剧行业市场活力

同时,电视剧集数也自2019年起逐年减少,至2024年降至较低水平,2025年第一季度延续这一态势。这标志着电视剧市场正从高速增长期转向调整阶段,可能受到政策调控、市场需求变化以及行业发展规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2025年08月23日
资本、技术、政策齐发力 我国AI短剧行业爆发风口已现 抖音、快手重点布局

资本、技术、政策齐发力 我国AI短剧行业爆发风口已现 抖音、快手重点布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观众对娱乐内容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政策扶持以及抖音、快手、网易等互联网巨头入局,我国短剧行业快速爆发,并且伴随着AI技术的持续迭代及AI动漫短剧等新形态兴起,AI短剧市场迎来新一轮密集上线。与此同时,平台重金押注、资本热钱涌入、技术加速迭代、创作者大量入场、政策“补”力,AI短剧行业爆发式增长风

2025年08月14日
抖音、快手、B站相继入局 我国动漫短剧行业规模尚小 未来发展前景可观

抖音、快手、B站相继入局 我国动漫短剧行业规模尚小 未来发展前景可观

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观众对娱乐内容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政策扶持以及抖音、快手、网易等互联网巨头入局等因素驱动下,我国短剧行业市场快速爆发,低成本的动漫短剧成为行业新趋势。当前,九州、快手、抖音、B站等平台纷纷发力,投放量与收益可观。我国动漫短剧行业规模尚小,受众群体庞大,但素材量快速增加。不过,我国动漫短剧行

2025年08月06日
《歌手2025》焕发新活力 我国音乐综艺行业诸多困境仍存 但市场前景也仍可观

《歌手2025》焕发新活力 我国音乐综艺行业诸多困境仍存 但市场前景也仍可观

《歌手2025》《我们的歌》《时光音乐会》等卫视音乐节目强势回归,《音乐缘计划》《有歌2024》等原创音乐节目也异军突起,赢得较好口碑,为音乐综艺市场激发新活力。整体来看,我国音乐综艺行业已告别野蛮生长的爆发期,进入深度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尽管面临创新瓶颈、因果逻辑错误、成本压力等多重挑战,但其作为文化娱乐消费重

2025年06月12日
“爱优腾”各出“短”招 我国剧集行业持续提质减量 未来市场或将朝向两极分化

“爱优腾”各出“短”招 我国剧集行业持续提质减量 未来市场或将朝向两极分化

2024年,我国剧集市场提质减量持续,新剧综合表现提升。2025年Q1,我国剧集市场进入降速期,长视频平台共上新126部剧,同比减少10部,其中腾讯视频上新27部,同比减少14部,主要因为库存剧缩减,新剧仍保持稳定上新。同时,在用户注意力愈发稀缺,对剧集内容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去冗长、短篇化趋势日益凸显。不过,长视频平

2025年04月22日
吸金能力减弱 我国综艺行业产量稳中下降 市场未来该如何发展?

吸金能力减弱 我国综艺行业产量稳中下降 市场未来该如何发展?

由于综艺并未给足观众新鲜感,大量节目题材重复,综N代占比过高,普遍沿用过往模式,创新不足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使得综艺行业产量稳中下降,网络综艺数量不断挤占电视综艺市场份额。同时,在短视频、微短剧等内容崛起及市场大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下,品牌投放综艺越来越谨慎与苛刻。而且,我国综艺市场出现新综艺打不出声量,老综艺一味复制粘贴模

2025年04月18日
直播电商行业: AI成下半场关键变量 “强者愈强、弱者淘汰” 马太效应将愈发明显

直播电商行业: AI成下半场关键变量 “强者愈强、弱者淘汰” 马太效应将愈发明显

近年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消费者对直播购物体验的偏好增强、以及直播电商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我国直播电商行业延续高景气度,交易规模呈现了爆炸性增长。到目前,直播购物的热潮已经成为现代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直播电商交易规模达到 4.9 万亿元,同比增速 35.2%,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

2025年04月11日
资本寒冬来袭!我国民营影视行业竞争将重新洗牌 多家企业尝试转型

资本寒冬来袭!我国民营影视行业竞争将重新洗牌 多家企业尝试转型

广电总局发布《电影管理条例》等政策,鼓励民营资本注入影视制作、放映、演艺等文化行业,民营影视行业迎来发展契机。然而,由于“票补”减少、现象级电影数量不足、银幕增长所带来的人口红利耗尽等因素影响,我国民营影视行业资本寒冬来袭,多家民营影视企业利润、市值大幅度缩水,市场将重新洗牌,多家企业纷纷尝试转型。

2025年04月0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