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我国电影票房增长长期支撑因素分析


        观影人次增长主要来自存量人群的观影频率提高及增量人群。根据广电总局官方数据,2017年全国电影票房达559亿元(含手续费),同比增长13.45%;2017年全国电影票均价32元(扣除手续费),同比下降4%,主要系线上购票率进一步提高的过程中票补仍然发挥了一定作用。与此同时,城市院线观影人次由2016年的13.7亿人同比增长18.2%至16.2亿,即2017年我国城镇人口人均观影频次接近2次。从现象上看,唤起国人民族自豪感的《战狼2》总观影人次达到1.6亿,引发时代共鸣的《芳华》让电影院不再只有80/90后年轻人包场。

观影人群的深度与广度开发是支撑票房增长的关键因素
 
数据来源:猫眼电影

        “20something”是构成“永远年轻”的电影市场的生力军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前景研究

        从观影人群年龄结构的变化来看,电影主力受众永远由年轻人构成。从2013年时第一批90后和85后不分伯仲,分别占到观影人群结构的36%和35%比例,到2015年,首批90后普遍来到思维最活跃、时间相对宽裕的20-25岁之间,在观影人群结构中的占比上升至38%,,85后进入30大关,在电影票房的贡献度上开始减弱;与此同时,“Z世代”人群话语权明显上升,到了2017年之后,“Z世代”已经成为超越85后的一支观影力量,并且趋势上看也会很快超过首批90后观众。以上数据说明中国电影市场以20-30岁的年轻人为主力,主角动态地从80后变成90后,以及成长起来的00后群体,可谓“每一代人都会老去,但中国电影永远年轻”。

2015-2017年中国观影人群年龄构成
 
        (注:活跃度均值为1,大于1且数字越大代表活跃度越高)

数据来源:猫眼电影

        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90、95后已经成为主流观影人群,根据猫眼想看点击活跃度数据,90后尤其是95后是参与度最高的一类观众。他们观影前后会大量浏览影片相关信息,注重自我表达,有评价和分享的习惯和愿望。在口碑效应越来越重要的市场环境中,这一行为本身也会进一步影响到其他观影群体。观影人群的变化以及新一代观众所呈现的特点,可以看到20something(20-30岁之间的年轻人)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的话语权,他们空前高涨的观影需求及与时俱进的鉴赏水平会倒逼中国电影制作和宣发的质、量齐升。

不同年龄人群猫眼想看点击活跃度
 
数据来源:猫眼电影

        情感共鸣带来新增人群—以《战狼2》和《芳华》为例相较于海外成熟观影市场,中国观影群体尚不稳定,以银幕下沉拉动的整体票房增长尚未培养出观众固定的习惯,同时2016年的市场洗牌甚至流失了一部分原有院线观众。正是由于观影群体不稳定性,使得《战狼2》这样口碑刷爆朋友圈的电影一举创造观影人次和票房新纪录。《战狼2》以其大场面,精彩动作戏的拍摄诚意及“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爱国主义精神内核,顺应了如今很多中国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集体文化心理,一举成为爆款。

《战狼2》观影人群年龄结构
 
数据来源:猫眼电影

《战狼2》观影人群所在城市结构
 
数据来源:猫眼电影

        以11.88亿票房的《芳华》为例,其作为有一定时代背景的文艺片获得10亿以上票房本身超过市场预期之外,《芳华》热映更大的意义在于开拓了中老年新观影群体,带动这部分原来几乎不去影院消费的人群作为新增受众进入院线电影市场。根据2017年12月22日的票务平台实时数据显示,《芳华》上映前6日的5.5亿票房中45岁以上观众贡献了35%。根据时段划分,这部分人群为非黄金场贡献45%、黄金场贡献31%;根据地区划分,华北、西南、华南地区中老年观众贡献度更高,均超过50%。

老年观众增厚电影票房同时提高非黄金场上座率
 
数据来源:猫眼电影

        我们认为未来内容方关注的核心在于考察存量及增量受众的需求,制作更能引发观众共鸣的优质内容;发行方则需要重点关注对大数据精准匹配的应用以及映前广告的价值放大效果。对于电影市场是需求决定还是供给决定的问题,我们偏向于认同一切以观众精神文化与情感表达的刚性需求为出发点。从内容方角度,这种需求也需要包括编剧、导演、演员等专业人才、资本的合理投入、技术进步和硬件到位的共同加持才能实现。顺应时代背景、观察存量和边际新增电影受众的不同需求,是实现长周期大投入的电影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考量因素也是中国电影票房进一步增长的空间所在。从发行方及广告商角度,在以更好满足和精准匹配分众人群需求为核心的电影市场中,强大而高效的发行能力可以更大程度地保证优秀影片触及更多目标人群,经验丰富的传统发行方和掌握观众画像的线上发行方各有优势,同时,由于掌握和运用了更多维度的观众数据,映前广告的精准投放价值将被进一步扩大。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XLF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直播电商行业: AI成下半场关键变量 “强者愈强、弱者淘汰” 马太效应将愈发明显

直播电商行业: AI成下半场关键变量 “强者愈强、弱者淘汰” 马太效应将愈发明显

近年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消费者对直播购物体验的偏好增强、以及直播电商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我国直播电商行业延续高景气度,交易规模呈现了爆炸性增长。到目前,直播购物的热潮已经成为现代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直播电商交易规模达到 4.9 万亿元,同比增速 35.2%,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

2025年04月11日
资本寒冬来袭!我国民营影视行业竞争将重新洗牌 多家企业尝试转型

资本寒冬来袭!我国民营影视行业竞争将重新洗牌 多家企业尝试转型

广电总局发布《电影管理条例》等政策,鼓励民营资本注入影视制作、放映、演艺等文化行业,民营影视行业迎来发展契机。然而,由于“票补”减少、现象级电影数量不足、银幕增长所带来的人口红利耗尽等因素影响,我国民营影视行业资本寒冬来袭,多家民营影视企业利润、市值大幅度缩水,市场将重新洗牌,多家企业纷纷尝试转型。

2025年04月03日
我国微短剧行业迈入“2.0时代” 高水平、精品化趋势正在加速

我国微短剧行业迈入“2.0时代” 高水平、精品化趋势正在加速

近年来,微短剧凭借形式新颖、节奏明快,更加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碎片化的时间利用习惯,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目前已有超七成用户已经养成了看微短剧的习惯。其中,36.19%的用户每天都看微短剧,38.15%的用户每周要看好几次。可见,观看微短剧已成为大部分用户文娱生活的重要一环。

2025年03月03日
我国网络剧行业生产持续提质减量发展 微短剧成热点 “台网”融合加速

我国网络剧行业生产持续提质减量发展 微短剧成热点 “台网”融合加速

2024年我国网络剧生产保持提质减量,备案量与新上线数量仍在不断下滑。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网络剧备案量为509部‌,相比2023年的561部减少了9.3%‌;备案集数为12378集,相比2023年的17035集减少了27%;新上线数量为166部,相比2023年的196部减少了15.31%。

2025年03月01日
智能投影行业:国补延续及车载显示渗透下需求将回升 低价竞争加剧 多品牌出海破局

智能投影行业:国补延续及车载显示渗透下需求将回升 低价竞争加剧 多品牌出海破局

2025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 2025 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延续 2024 年国补政策力度,并新增补贴品类。2025年,国内智能投影消费需求将有所回升,预计销售量达633.1万台,同比增长4.8%;销售额达110.8亿元,同比增长10.7%。

2025年02月27日
《哪吒2》火爆全球! 我国动画电影行业工业化流程、技术有大突破

《哪吒2》火爆全球! 我国动画电影行业工业化流程、技术有大突破

近年来,我国动画电影产量呈波动发展态势,票房收入大幅度下降。但是,由于《哪吒2》的爆火,让更多资本看到市场的可能,也凸显出我国动画电影市场迈向全球化的趋势,更是在其背后也展现出行业流程协作、技术升级等方面的突破,为电影产业发展及相关机构带来启示。

2025年02月18日
我国电视行业分析:出货量创新低 技术迭代、AI大模型等助力国产企业崛起

我国电视行业分析:出货量创新低 技术迭代、AI大模型等助力国产企业崛起

近几年,我国电视行业出货量持续创新低,开机率更是断崖式下跌。不过,外资电视品牌在国内市场持续承压,松下逐渐退出市场,而国产品牌在技术迭代、AI大模型等加持下,悄悄做大,海信成为行业领头羊。

2025年02月12日
内容供给不足致电影市场票房回落  "女性"、下沉市场等成行业新增量

内容供给不足致电影市场票房回落 "女性"、下沉市场等成行业新增量

2024年,由于内容供给严重不足、短剧、抖音等娱乐方式崛起,导致我国电影总票房缩水超百亿,观影人次下降至10.09亿,春节档则成为“全村最后的希望”。不过,我国电影市场也出现女性力量爆发、舞剧、演唱会等新的现象与趋势。因此,我国电影市场在内容端可以融合“二次元”、“演唱会电影”等形式,在宣发端可以深耕衍生品和仪式感,同

2025年01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