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大数据可推动媒体做出高准确率的、预测性的报道。因此,对于数据量过小的新闻领域而言,其错误率显得过高,目前只在体育新闻及金融新闻可行性较大。
大数据究竟会给媒体带来什么变革?中国报告网分析师认为,第一个方面体现在对传统新闻时效性定义的颠覆上。
目前我国学界较认同的新闻的定义为: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新闻报道如果仅仅满足于“对新近事实的报道”是远远不够的。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为了牢牢把握住受众的眼球,媒体有必要借助新的大数据技术、凭借自身庞大的数据库资源,做到一些高准确率的、预测性的报道。
事实上,在美国已经出现利用计算机分析撰写报道的先例。Narrative是一家拥有大约30名员工的美国公司,它运用NarrativeScience算法,大约每30秒就能够撰写出一篇新闻报道。2011年该软件通过收集相关信息写出了大约40万则关于少年棒球联盟的新闻报道。2012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150万。
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以及计算机本身计算能力的限制,这种预测性新闻并不适合所有的领域。计算机相对人脑而言不够灵活,需要人工对其进行重复训练才可以达到自行分析、编写新闻的目的,具体而言就是要提供给计算机很多不同的新闻数据,然后根据一定的准则将这些数据分割,通过固定的计算机算法,计算机会学习到一定的概率信息,以后碰到相似问题,计算机就可以按照之前给出的新闻模板生产新闻。但通过这种方式制作的新闻会显得过于千篇一律。
并且,由于计算机需要在一遍遍重复训练后才可以变得准确度更高,因此,对于数据量过小的新闻领域而言,其错误率显得过高,目前只在体育新闻及金融新闻可行性较大。
因此,在新闻报道中,仅仅将大数据的预测功能作为一种辅助功能,即仅作为提示记者下一个关注点的一种工具,具体采写过程应该由记者自己完成。
《中国新媒体行业竞争格局与前景预测报告(2014-2018)》由中国报告网媒体行业分析专家领衔撰写,主要分析了媒体行业的市场规模、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同时对媒体行业的未来发展做出科学的趋势预测和专业的媒体行业数据分析,帮助客户评估媒体行业投资价值。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